主動式ETF vs. 被動式ETF 差異是什麼?
這篇文章是比較 主動式ETF 與 被動式ETF 兩者的差異處,協助投資人能快速了解這兩項投資工具的不同。
首先簡介一下這兩種工具,如果你很熟悉可以繼續往下看後面的段落:
主動式ETF:是指在追蹤特定指數的基礎上,透過經理人靈活調整操作策略及主動選股,期望能超越指數的表現,甚至能獲得高報酬,或是達到特定的投資目標及投資在不易進入的市場中。
- 主動式ETF優點:策略靈活度高,能追求更多元投資目標,包括可以追求超額報酬、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對投資人而言透明度高、可能有節稅效果、交易方便性高(直接在股票市場交易)、費用率可能比共同基金便宜。
- 主動式ETF缺點:主動操作所追求的投資目標不一定能達成、有折溢價問題、費用比被動式ETF貴、有可能需要公開策略及頻繁公布投資組合內容。
可閱讀:主動式ETF是什麼?
被動式ETF:就是不透過經理人主觀判斷,而是用被動投資的方式複製特定指數的表現,投資人可以用很簡單的方式獲得跟指數一樣的結果,但很難存在超額報酬。
- 被動式ETF優點:費用率相較於主動式ETF及基金都低、風險相對低、有節稅效果、交易方便性高(直接在股票市場交易)、長期之下會有穩定報酬、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組合。
- 被動式ETF缺點:賺取市場報酬,無法有太多零活變化。
可閱讀:被動式ETF是什麼?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主動式ETF vs. 被動式ETF 比較表
以下先提供主動式ETF及被動式ETF的比較表,下方會針對兩相同、差異處分別說明:
比較內容 | 主動式 ETF | 被動式 ETF |
---|---|---|
投資風格 | 追蹤特定指數 適時人為操作 | 追蹤特定指數 無人為操作 |
投資目的 | 追求超額報酬及多元投資目標 | 追求合理報酬 |
風險高低 | 高 | 低 |
內含費用率* | 大 (0.5-1.5%) | 小 (0.02~1.0%) |
損失保護 | 可以有 | 無 |
全球資產規模 | 小 | 大 |
節稅效果 | 次佳 | 最佳 |
持股透明度 | 每日/月/季/延遲公告 | 每日公告 |
交易方式 | 股票市場 | 股票市場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的差異處
投資風格
主動型ETF除了被動追蹤指數之外,還可選股、擇時、運用多種投資策略來操盤,靈活度高;被動型ETF僅限在追蹤指數,靈活度低。
投資目的
主動型ETF追求超額報酬,另外也追求特定投資目標及投資在不易進入的商品及市場;被動型ETF單純追求市場合理報酬。
風險高低
因為經理人會使用多種期權、結構性等衍生性金融商品,來達成多元投資目標,因此相對於被動式ETF僅單純追蹤指數,主動型ETF風險大了許多。
內含費用率
對於美國標的來說,主動型ETF有經理人主動操作,費用率約0.5-1.4%高於被動型ETF;被動型ETF費用率很低約0.09~1%,僅追蹤指數,不需要人為看盤操作。
損失保護
有一類的主動式ETF,可透過期權等衍生性商品來規避損失,讓投資人不需能不需要承擔或是降低部份損失;
被動式ETF受到追蹤指數限制,及交易商品限制,就沒有此種功能。
全球資產規模
在撰文當下,全球主動式ETF在整體市場規模還算小,但有逐漸擴展的趨勢;被動式ETF依舊是占比最高的。
從貝萊德投信所提供的資料來看,截至2024年,全球主動式ETF已有22.4%的市場規模。
節稅效果
兩者都有節稅效果,但被動式ETF節稅效果最佳,其次是主動式ETF。
無論主動式ETF或被動式ETF,ETF本身就具有稅務優勢,
ETF因為在次級市場交易,因此許多人賣出買進,並不會造成基金本身需要應付申購贖回,
另外,機構法人可以在初級市場進行實物贖回機制,類似以物易物的概念,申購及贖回都是直接用證券做交易,因此ETF本身不需要涉及持股現金買賣,沒有資本利得稅需要繳納。
差別最大的地方在於交易次數的多寡,
主動式ETF為了達成各種投資目標,交易進出頻繁,就要繳更多的資本利得稅,
反觀被動式ETF只有在指數更換成份股時才會調整持倉,交易次數不多,發生的資本利得稅就少。
這部份比較複雜,需要了解ETF運作原理後,會比較容易理解為何ETF有稅務優勢,有另外兩篇文章分別詳細說明,可閱讀:
- ETF具有節稅效果的原因(施工中…)
- ETF申購及贖回機制如何運作?對投資人有哪些好處跟風險?(施工中…)
以下圖示是貝萊德投信統計2019-2023年期間的美國ETF資本利得稅,
美國被動式ETF因為交易頻率較低,僅有4.3%的被動式ETF需要納稅,配息(資本利得)相對總淨值中位數0.5%,
美國主動式ETF因為交易頻率較高,所以資本利得稅務成本也比較高,有15.7%的主動式ETF要納稅,配息(資本利得)相對總淨值中位數1.2%。
持股透明度
完全公開持股型主動式ETF、被動式ETF,都是每日會公告持股內容,好處是能即時獲得最新的持股資訊,壞處是會產生跟單效應,讓策略失效,失去創造收益的機會。
但是半透明主動型ETF 及不透明主動型ETF是以每月或每季揭露一次持股訊息,或透過延遲公布的方式;共同基金也是要到月報或季報時,才能知道最後持股部位,
沒有即時公告持股,就無法了解在這段期間的操作過程,例如投資風格是否有轉變。但反過來也就沒有不會發生上述的跟單效應。
想多了解主動式ETF的3種持股方式,可閱讀:主動式ETF的運作方式
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的相同點
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的相同點如下:
追蹤特定指數
兩者都有追蹤特定指數,
但是主動式ETF允許偏離指數,主動挑選持股及依照投資目標搭配策略。
股票市場進行買賣
兩者交易方式都是在股票市場買賣,對投資人來說方便很高。
最後,投資人該怎麼選擇呢?
主動式ETF 和 被動式ETF,追求的目標並不一樣
它們兩者雖然都叫做ETF,也有相似之處,但策略的本質並不一樣,產生的投資結果也不同。
主動式ETF,適合有特殊投資目標的人,需要做較多功課
包括想要控制風險、想追求超額報酬、有特定投資目標、想投資不易進入的市場中,能讓你的資產配置更多元化,
但每一檔主動式ETF彼此差異很大,每一檔投資前都需要單獨研究,
並且願意接受較高一點的成本,並且願意花時間研究,那就可以研究主動式ETF中有沒有符合自己目標的。
被動式ETF,適合想簡單投資的人
被動型ETF就適合追求簡單投資的族群,同樣需要研究,但花費的時間精力會相對少。
看完主動式ETF與被動式ETF的差異比較後,可能會覺得主動式ETF有經理人操盤部份跟共同基金很類似,可以再接著了解主動式ETF與共同基金的差異比較。
待續…
下一篇:主動式ETF vs. 共同基金
ETF 系列文章:
5.最重要ETF類型: 大型股、全市場型股、中小型股、產業類股
這篇文章為市場先生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ETF/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並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部份資料來源:BlackRock decoding-active-etfs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編輯:Sammi 主編:市場先生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