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型ETF是什麼?優點和風險?與被動型ETF/一般共同基金的差異

主動型ETF

主動型ETF一樣是會追蹤基準指數,但可以不遵照被動投資策略,依經理人操盤需求偏離該指數,主動挑選持股,希望能創造更高報酬率。

截至2023年底 全球主動型ETF規模達約 7,000億美元,上市共2,334檔。
而美國主動型ETF總規模達 5,490億美元,共1,349 檔,約占美國上市 ETF 總資產 8.3 兆美元的 6.6%。

台灣金融機構也已開始研究各國主動型ETF的發展,預計2024年能在初級、次級市場交易。因此目前台灣市場上的ETF,都是屬於被動型ETF。

過往最常被提到的投資方式都是以 被動型ETF為主,主動型ETF 雖然也行之有年,直到最近幾年才被人們提起,例如最有名的ARK創新主動型ETF,曾經創下遠勝大盤的報酬,但也經歷巨大的回檔。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主動型ETF是什麼,實際操作績效好不好,有哪些優點和風險,與被動型ETF、一般共同基金差別在哪。

如果你還不太了解被動型ETF,可閱讀:ETF是什麼?

主動型ETF是什麼?

主動型ETF,不止是單純追蹤複製指數,還可以適時調整投股權重,期待能超越指數績效表現的ETF。

主動型ETF (英文:Actively Managed ETF)是在股票證券市場掛牌交易,在追蹤特定指數之外,會由經理人主動挑選加入smart beta類的投資標的,

投資目的不只是複製指數,更希望能超越指數的表現,在市場出現大波動時,有即時調整持股的能力,還能放空交易,來進行利潤最大化的投資組合。

主動型ETF 會每天公告持股,
對投資人來說,有即時了解手中主動型ETF 的投資組合的優點,
但是也可能因為讓其他人跟單的後果,讓投資策略失效,喪失未來獲取超額利潤的機會。

因為有經理人操盤選股,所以費用成本,高於被動型ETF,低於一般共同基金。
(下方會有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一般共同基金比較差異說明)

申購贖回機制、交易方式、會有折溢價的問題等地方,與被動型ETF並沒有太大的差異。

主動型ETF市場規模

截至2023年底:

  • 全球主動型ETF資產規模約7,000億美元
  • 美國主動型ETF資產規模約5,490億美元

全球主動型ETF資產規模創新紀錄,已達到約7,000億美元,增加30%。

而美國主動型ETF截至2023年底,總規模達 5,490億美元,共1,349 檔,約占美國上市 ETF 總資產 8.3 兆美元的 6.6%。

全球主動型ETF資產規模

主動型ETF優點

  • 有機會賺超額報酬:主動型ETF最大目的是報酬超越大盤,因此投資經理人可以隨時調整策略及持股賺取更多報酬。
  • 交易靈活度較高:主動型ETF的投資團隊可以跟隨不停變化的市場,適時調整投資策略,在大盤或該投資領域好的時候投入更多部位;反之就減少部位。
  • 全天候交易
  • 可放空及保證金交易
  • 具有節稅效果
  • 完全透明-流動性、價格透明性較高:因為是在證券市場交易,也可隨時查詢交易價格,所以它的流動性和透明性更高。
  • 半/不透明ETF-避免策略被複制:這類的ETF不需要每日即時公告持股,就可以避免短期內的投資策略被模仿跟單或搶先被交易的風險。
  • /不透明ETF – 可調整透明度,靈活度高:基金經理人可自行決定不同的透明度等級,以更靈活的方式來管理ETF。

主動型ETF缺點及風險

  • 費用成本較高:主動型ETF會需要經理人操盤,所以管理費用(約1%)會比被動型ETF(約0.1~1.5%)高,還有頻繁換股也會造成成本上升。
  • 換股頻率高,波動就大:主動型ETF會隨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策略,也代表換股頻率高,相對波動較大。
  • 具有Smart Beta的投資風格:在美國這麼大市場中,無論是單因子或是多因子持股,看起來好像能創造高報酬,其實是很困難。
  • 折溢價問題
  • 完全透明ETF-會讓投資策略有失效:經理人可能為了賺取更多報酬,只選那些表現優異的ETF,導致主動管理的策略失效、僵化。
  • 完全透明ETF-會讓其他投資人推升投資部位的成本:因為每天公佈持股,就可以知道部位變化,投資人可以自已新增與ETF同樣的持股,造成股價上漲,ETF投資成本也會上升。
  • /不透明ETF – 不會每天揭露投資組合,交易成本高:該類ETF不會每天都公開投資組合,可能讓市場價格與 ETF 的資產淨值形成折溢價的落差,拉大買賣價差,讓整體的交易成本提高。

主動型ETF費用率普遍比較高

從下圖來看,
藍色長條是主動型ETF,費用率都比較高,約落在0.51%~1.31%之間。
黃色長條是被動型ETF,費用率最低只有0.09%~1%。

主動型ETF 費用率高

主動型ETF怎麼決定成分股及權重?

主動型ETF並不遵照傳統的加權方式,而是可以自行根據需要調整權重,以追求戰勝指數。

簡單來說,主動型ETF仍有追蹤指數,但追蹤指數的成分股和權重僅供參考,ETF可以自行選股、決定權重。

例如,主動式ETF可評估個別發行人的信用,並採用偏離傳統固定收益基準的加權方法 (傳統固定收益基準:對未償債務較高的發行人給予更大的權重),藉此提高績效。 

想了解傳統上被動型ETF的指數是如何進行加權,可參考:ETF是如何加權的?

市場先生提示:

因為主動型ETF的追蹤指數僅供參考,所以ETF追蹤誤差變得沒有意義,

它不是在衡量誤差,而是衡量主動型ETF戰勝指數的程度。

主動型ETF有3種公開持股方式:投資組合完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美國主動型ETF依據「持股公開透明程度」,可分為完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種。

  • 完全透明主動型ETF:每天公開持股明細及權重,但容易讓投資策略被跟單及失效。
  • 半透明主動型ETF 及不透明主動型ETF以每月/季揭露一次持股訊息,或透過延遲公布的方式,且只能買入美股及ADR。

一般聽到的主動型ETF都是「完全透明主動型ETF」,目前市場規模是最大,檔數最多的。

而半透明主動型ETF、不透明主動型ETF,在撰文當下規模檔數都還算小,如果不是特意要投資這兩種,在挑選主動型ETF就稍微留意一下,別選到這兩種。

完全透明主動型ETF

完全透明主動型ETF(英文: fully transparent ETF),需要每日公開投資組合,但容易讓投資策略被跟單及失效

美國是最早發行主動型ETF的國家,首次發行是屬於完全透明主動型ETF

根據SEC規定,主動型ETF必須每日公布持股內容,這樣做的優點是透明度高,投資人可更容易了解投資部位,

但也有人認為是缺點,
因為經理人可能為了賺取超額報酬,只選那些原先表現優異的ETF,讓主動管理的策略失效、僵化,反而降低操作的靈活度,或是經理人會擔心公佈每日持倉部位,直接暴露投資策略及未來投資佈局,讓其他同行搶一步的先機。

針對這樣的疑慮,2019年美國市場也延伸出現以下2種半透明、不透明主動型ETF,更類似共同基金

半透明、不透明主動型ETF

半透明(英文: Semi-transparent ETF,簡稱ST ETF)、不透明主動型ETF(英文: Non-transparent ETF,簡稱ANT),以每月/季揭露一次持股訊息,或透過延遲公布的方式,且只能買入美股及ADR。

為了避免其他人模仿跟單或搶先被交易的風險,通常每季揭露一次持股訊息,或透過延遲公布的方式,不需每天公告持股。

經理人能自行決定透明度高低,可以用更靈活的投資操作方式的特點,讓半透明、不透明主動型ETF與一般共同基金更加相似。

不過這2種ETF持股類型交易有受限,只限投資於美股和ADR美國存託憑證,且可能讓市場價格與 ETF 的資產淨值形成折溢價的落差,拉大買賣價差。

根據晨星截至2023/7月底統計,美國不透明主動型ETF的總資產規模已達 71 億美元,占主動型ETF總資產規模的4.7%、這71億美元分佈在55檔不透明主動型ETF,占美國上市1160檔主動型ETF的1.6%。

美國不透明主動型ETF

2024/02 美國規模前三大主動型ETF清單:

以完全透明主動型ETF規模相較之下是最大、費用相對低,
其他半透明、不透明主動型ETF的規模都還算小、費用相對也高。

ETF 代號資產規模(百萬美元)費用率
全透明ETF
JEPI32,1900.35%
DFAC25,5580.17%
JPST22,4350.18%
半透明ETF
FDG2020.45%
ESGA1860.39%
TEQI1420.54%
非透明ETF
NUGO2,9850.55%
FBCG1,2480.59%
TCHP5260.57%
資料來源:2024.02 etfdb (資產規模會時常變動,最新資訊可查官網)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台灣有主動型ETF嗎?

規劃中,金管會預計2024年開放主動式ETF。

目前台灣的ETF都是被動型ETF,2023年12月投信投顧公會已開始收集主動型ETF各國監管、制度、資訊揭露規定,預計2024年開放。

實際開放時,會再補上最新資訊。

看完以上主動式ETF的介紹後,

你可能會想到那跟被動式ETF差別在哪?或是因為有經理人代為操作,跟共同基金又很相似?

以下會有詳細的比較說明。

主動式ETF vs 被動式ETF

loader-image

比較內容
主動型 ETF
被動型 ETF
投資風格
被動追蹤特定指數,適時人為操作
被動追蹤特定指數,無人為操作
投資目的
超越benchmark表現
複製benchmark表現
24小時交易
報酬大小
追求高報酬
追求市場合理報酬
管理方式
選股/擇時/多種投資策略
依照benchmark基準
風險高低
交易成本
大 (約1%)
小 (0.1~1.5%)
放空交易
追蹤特定指數
交易方式
股票交易市場
股票交易市場
操作靈活度
優點
• 有機會賺更多報酬
• 買賣便利
• 靈活操作度高
• 管理方式多元
• 可放空交易
• 有節稅效果
• 成本相對低
• 風險相對低
• 買賣便利
• 有節稅效果
缺點
• 不保證獲利
• 風險相對高
• 成本相對高
• 有折溢價問題
• 追蹤誤差問題
• 僅賺取市場報酬
• 不保證獲利
• 靈活操作度低
• 不可放空交易
• 有折溢價問題
• 追蹤誤差問題
適合的人
希望有人幫忙做投資分析,追求高報酬的人
簡單分散投資的人
資料來源:investopedia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主動型ETF比較適合希望有人幫忙做投資分析、會調整投資標的、追求高報酬的人;
被動型ETF就適合追求簡單投資、低風險、低成本的保守群族。

以下分別介紹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差別在哪。

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的相同點

先說相同點,
2者都是追蹤特定指數、有節稅效果、成本低、在股票交易市場交易等好處,沒有保證獲利也是共同的缺點。

主動型及被動型 ETF具有節稅效率,有4個原因:

  1. 主動型 ETF的實物贖回機制,比共同基金更有稅務彈性
  2. 節稅效果:被動型 ETF>主動型 ETF>共同基金
  3. 低費用率,繳納的稅比較少
  4. 投資損失節稅

1. 主動型ETF的實物贖回機制,比共同基金更有稅務彈性

ETF本身架構與機制是節稅的關鍵,因為ETF贖回機制比較有彈性,能用現金或是實物贖回

大多數主動型ETF在股票市場買賣(二級市場),賺錢就會產生資本利得稅,

還有另一種情況,要交易股票數量超過目前市場上數量時,會是在一級市場來作交易,此時會是以實體股票來交易,不會產生資本利得稅。

但是共同基金交易就只能用現金,
基金公司收到共同基金贖回申請時,會用基金持有的現金或是賣出持有股份,將錢退給申請人。

用現金退還,沒有任何稅務的問題,
但賣出持股獲利時,該檔基金所有投資人就有共同負擔資本利得稅。

舉例來說,投資人打算贖回共同基金 50,000 美元,基金公司為了付錢給股東,就必須出售價值 50,000 美元的資產,而這筆錢就會產生資本利得稅,股東之後必須繳稅。

相反的,如果 ETF 股東希望贖回 5 萬美元,ETF 不用出售投資組合中的任何股票,因此也不需要支付資本利得稅。

2.節稅效果:被動型 ETF>主動型 ETF>共同基金

比較主動型 ETF、被動型 ETF、共同基金這三種商品來說,

節稅效果:被動型 ETF>主動型 ETF>共同基金

其中,以被動型 ETF最具節稅優勢,這是因為ETF是在次級市場交易,投資人不會受到其他人交易資本利得影響而需要分擔納稅,且ETF 的低周轉率,可避免被課資本利得稅。

低周轉率的意思是說,交易轉換持股的次數少,因此被課的稅愈少,代表實際入到口袋的利益就愈多。

根據晨星統計2022年的資本利得貢獻度,稅收來源包含 45%共同基金及 4%ETF,而在4%ETF中的主動型 ETF資本利得稅的課稅比重僅占6%。

45%共同基金及4%ETF 課稅來源如下:

2022年各類商品課稅比例 ETF 共同基金
主動型 6% 46%
被動型 2% 32%
股票 4% 60%
固定收入 3% 13%
資料來源:2023.01 capitalgroupl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3. 低費用率,繳納的稅比較少

主動型 ETF的低費用率也是提高稅務效率的關鍵。

假設有兩檔ETF的報酬率都是 10%。如果一隻ETF的費用率為1%,而另一隻ETF的費用率為0.1%,由於後者產生的資本利得較低,需繳納的稅也較少。

4. 投資損失節稅

在美國,有資本利得(賺錢)時要繳稅,虧錢時也能節稅,因為有「投資損失節稅」(Tax-loss harvesting)的機制,投資人可把虧損金額拿來抵銷其他的收入。

舉例來說,假設投資人虧損 1,000 美元,可以用來抵銷其他收入,也就是如果今年賺了 2,000 美元,抵銷掉之後,實際上只有賺到 1,000 美元,可以少繳1,000 美元所算出來的稅

主動型ETF與被動型ETF的不同點

報酬高低:主動型ETF追求超額報酬;被動型ETF追求市場合理報酬。

成本高低:主動型ETF有經理人主動操作,費用率高(約1%)於被動型ETF;被動型ETF費用率很低(約0.1~1.5%)僅追蹤指數,不需要人為看盤操作。

風險大小:主動型ETF風險相對大;被動型ETF風險相對小。

操作靈活度:主動型ETF除了被動追蹤指數之外,還可選股、擇時、運用多種投資策略來操盤,靈活度高;被動型ETF僅限在追蹤指數,靈活度低。

可放空操作:主動型ETF可以放空;被動型ETF不可放空。

主動型ETF vs 一般共同基金

loader-image

主動型ETF 會有經理人操盤,似乎跟一般共同基金很類似,以下整理兩者比較表:

比較內容 主動型ETF 一般共同基金
管理方式 主動管理
以打敗大盤為目的
主動管理
以打敗大盤為目的
交易方式 股票交易市場 基金代銷通路
買賣價格 時常變動 固定價格
交易成本* 約1% 股票型基金 0.6%~2.5%
債券型基金 0.65%~1.6%
稅收效率 具有節稅效益 會被扣稅
(有670萬海外免稅額)
*這裡的交易成本,是內扣費用,不包含申購贖回手續費及其他費用。海外共同基金交易成本不包含 銀行保管費0.2%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以下分別說明主動型ETF、一般共同基金的差異 。

管理方式

兩者都是由基金經理人主動管理,以打敗大盤為目的。

這裡的共同基金,不包含指數基金(ETF)。
關於共同基金 VS 指數基金(ETF),可閱讀:共同基金是什麼?和ETF差異/優缺點/適合什麼人投資

交易方式

主動型ETF買賣交易是在一般股票市場;共同基金申購贖回要找基金代銷通路。

延伸閱讀:基金怎麼買?最完整的基金購買管道比較懶人包

買賣價格

主動型ETF 的交易方式跟股票很像,價格經常變動,每個人在交易時的價格都不一樣;

共同基金交易每天更新一次報價(淨值),所有投資人在同一天收到相同的價格。

交易成本

主動型ETF費用率大多約1%,但交易時要會有隱性成本,包含:折溢價問題追蹤誤差的問題,理論上這數字差異很小,可以直接忽略;

股票型基金內扣費用為 0.6%~2.5%、債券型基金 0.65%~1.6%。
(內扣費用=經理費+其他費用)

一般來說,共同基金交易成本普遍高於ETF。

稅收效率

主動型ETF的周轉率可能較低,並且可以使用實體創建/贖回流程來管理其持有的成本基礎。

共同基金課稅會依據發行公司、投資區域、收益來源課徵不同稅額。

如果是海外共同基金收入會列入海外所得報稅,但不一定會課到稅,因為有670萬海外免稅額。

可閱讀:基金投資是否要繳稅?

提供共同基金完整課稅表:

基金成立於 投資區域 收益來源 課稅類型 免稅額
境內基金 台灣 配息 – 股票股利 併入綜合所得稅
或 分離課稅(28%)
併入綜合所得稅時有8.5%免稅額
配息 – 債券利息 分離課稅(10%)
資本利得 × 不課稅
海外 配息 – 股票股利 海外營利所得 670萬
配息 – 債券利息 海外利息所得 670萬
資本利得 × 不課稅
境外基金 海外 配息 – 股票股利 海外營利所得 670萬
配息 – 債券利息 海外利息所得 670萬
資本利得 海外財產交易所得/損失 670萬
提醒:海外所得670萬免稅額,屬於基本稅額的計算,裡面包括國內所得以外其他所得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主動型ETF實際操作績效如何?

目前市場上的主動型ETF, 10檔有9檔是Smart Beta ETF,有針對股利成長型、波動率、價值型…等為基本持股部位,是期望獲利能戰勝大盤,那實際報酬率呢?

以下依實際標的報酬率來說明:

  • 主動型ETF vs 被動型ETF:ARKK vs QQQ
  • 主動型ETF vs S&P500大盤:JEPQ vs IVV

主動型ETF vs 被動型ETF

ARKK是最知名的主動型ETF,持股中有65%投資科技創新領域的科技公司;而QQQ 是被動型ETF,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

從成立至今,QQQ ETF 總報酬363.24%,ARKK ETF總報酬170.27% ,總報酬來看相差超過2倍。

ARKK ETF過去一段時間的績效相當好,但近年來經理人操作有些不利,報酬總是低於被動投資。

主動型ETF vs 被動型ETF

主動型ETF vs S&P500大盤

JEPQ ETF 全名為納斯達克股票溢價收益主動型ETF,追蹤那斯達克100指數,截至2023.02總資產規模達10,436百萬美元,在主動型ETF規模排名也是名列前茅。

我們以JEPQ ETF 與 S&P500大盤(IVV)作比較走勢方向是一致,報酬僅2023年一小段時間落後大盤,整體表現還是贏過大盤,但報酬相距其實不大。

報酬率不算高的原因,有可能是經營操盤的時間太短(JEPQ ETF僅成立2年),目前還在起步階段,可以持續觀察後續長期表現。

主動型ETF vs S&P500

主動型ETF怎麼查詢?怎麼買?

可以在 etfdb 查詢主動型ETF基本資料、規模、費用率。

查詢步驟如下:進入etfdb → Tools → ETF Screener

Etfdb 查詢 主動型ETF 步驟

買海外ETF有兩種方式,透過海外券商或是複委託。交易的方法,和買股票或買ETF完全一樣。

海外券商:美股開戶教學 》最新美股開戶券商Top5 推薦比較

複委託複委託券商推薦用哪一家?

總結:主動型ETF值得投資嗎?

  • 主動型ETF和被動型ETF很類似,它也會有追蹤指數,但意義不是用來追蹤,而是目標戰勝指數。
  • 主動型ETF有不同透明度,目前比重最多的是完全透明,也就是每天公開持股比重。這有助於讓投資人避免追蹤誤差,但也可能因為公開部位,導致被人模仿或狙擊。
  • 反之,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主動型ETF,雖然可以避免部位被模仿或攻擊,但透明度差,投資人買賣時可能會受到較大的折溢價影響。目前半透明ETF及不透明ETF普遍費率,也比完全透明ETF更昂貴一些。
  • 主動型ETF績效上,不同ETF差異很大,有些能戰勝指數,有些則是大起大落,各別主動型ETF風格上和成果也有差異,不見得能一概而論。
  • 主動型ETF本身管理費,普遍來說會比被動型ETF更高一些。但也比共同基金低不少。

而許多人最關心的,是主動型ETF的績效,

一般會認為主動型ETF的費用較高,是否較難戰勝指數?我觀察到數據結果如下:

除了前面內文提到的主動型ETF,市場先生自己也收集了一些主動型股票ETF比較,數據大多是近4~5年(2019~2023),例如包括:

  • VTV (美國價值型) 和 VFVA (主動美國價值型):主動型略勝
  • VBR (美國價值小型股) 和 AVUV( 主動美國價值小型股):主動型勝
  • EEM (新興市場股票) 和 AVEM (主動新興市場股票):主動型勝

要注意比較的對象

這裡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價值型的主動ETF,那就是跟價值型的被動ETF或指數去比,而不是跟大盤比。因為主動型ETF裡面有很多風格都是價值型的,需要留意這一點。

有一些統計數據,會比較整體或某一大類的主動型ETF績效平均,然後說主動型ETF落後被動型,我認為那樣粗略的去算會有偏誤,每一檔ETF都有它的類別,只有同類間互相比較才準確。此外,把規模大的ETF和規模小的雜牌ETF做平均,我認為也沒有辦法代表整體。

觀察到的狀況:主動型ETF在多頭時經常領先、空頭時經常落後

抓了幾檔都是主動型略勝,當然,即便勝出也只是略微勝出,而不是大幅領先,這也說明大幅戰勝指數的困難。

這裡只是部分樣本,如果一檔一檔去查更多主動型ETF,一定是有些領先、有些落後。未來有空再整理更完整的績效數據。

我目前從數據觀察到的現象是,主動型ETF,普遍在多頭時領先被動ETF、空頭時落後被動型ETF。

在我統計的時間區間內,整體算多頭市場,僅2022是空頭,所以主動型ETF的結果多少是約略勝出。

至於未來主動型ETF是否依然能持續勝出,我認為可能取決於整體市場是偏多還是偏空。

這現象和許多我在共同基金觀察的經驗其實也相似,普遍都是多頭贏一些,空頭輸一些,而長期整體略贏一些,過去一二十年整體畢竟還是多頭市場。

整體而言,未來主動型ETF績效是否會比較好,這並不一定,且每一檔ETF也有差異,其中也是有ARKK這種比較激進喜歡重押導致大起大落的主動型ETF存在。

從數據上來看,我們無法下結論說未來主動型ETF和被動型ETF誰一定比較好,但至少目前並不能說主動型ETF一定比較差。

在目前可以查到的時間區間內,主動型ETF裡面還是有不少戰勝指數的存在。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ETF/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並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ETF 系列文章:

  1. ETF是什麼?ETF新手入門教學
  2. ETF的折價和溢價?為什麼不要在高溢價時買進?
  3. ETF追蹤誤差是什麼意思?
  4.  5家台灣人最常用的美股券商比較(美股、ETF、期貨等)
  5. 投資美國股票》一次認識4類最重要ETF(大型股、全市場型股、中小型股、產業類股)

編輯:Jessica 主編:市場先生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