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完一本最近剛上市不久的理財書, 書中一直強調要盡可能讓自己「投資零風險」, 就很像是長輩在告訴我們投資很危險、應該盡可能選擇低風險的工具, 這讓我越看越覺得不對勁: 「為什麼書中一些觀念和我落差很大?」 「這樣的觀念對讀者真的好嗎?」 到底對於風險我們應該抱著什麼態度, 以及在閱讀時如何判斷書的觀念是否正確? 今天市場先生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市場先生,我每個月薪水有10萬元,你覺得該怎麼投資?」 阿修是一位竹科工程師, 畢業後就在一家國際知名的電子公司上班, 但近期屢屢傳出裁員潮, 讓他開始思考如何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詢問他有多少存款時,答案讓我大吃一驚, 因為工作5年來,他的存款竟然不到30萬元。 原來他雖然月薪高達10萬元, 但扣除生活開銷2萬元,還有4萬元的房貸和車貸要繳, 每個月至少有6萬元的現金流出, 加上結婚時的花費,他...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認為財務自由的關鍵是『財務槓桿』。」 這是一位80年次的年輕人, 在上週的讀書會上,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 「雖然書中談的是被動收入觀念,但最後讓他致富的方法,仍是靠創業與槓桿。」他說 在《富爸爸窮爸爸》這一系列書中, 作者談到了很多學校不會教你的財務觀念, 大多數人看完書, 都能學到現金流的觀念、創造被動收入與財務自由。 但真正看懂這本書、並且實際創業或投資的人都能體會到, ...
「股票融資會斷頭,是不是跟期貨一樣危險啊?」 一位朋友最近在看投資入門的書, 問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你認為融資和期貨很危險?」我問 「因為是用保證金槓桿交易,可能會賺大錢,也可能會破產阿...」 書上寫到股票融資,槓桿倍數是 2.5倍。 而期貨的保證金交易,槓桿倍數更可以高達將近 20倍。 一般人談到融資、期貨保證金交易, 都認為這些投資工具很危險、不要碰! 但真的是這樣嗎? 繼續往下看... ...
「以前的平均虧損,從來沒有這麼大過。」 上周末和朋友聊天, 他大約三年前設計了一套技術面的短線投機策略, 一直以來績效都很不錯,因此今年決定投入資金下去, 但最近,整個帳戶績效就開始大幅下落, 檢討原因, 是因為投資組合中包含了一檔股票 - 榮化(1704)。 原因就是高雄氣爆, 他是個還算保守的人,這筆傷害對他的整體帳戶沒有太大影響, 但是,就單一策略而言,還是出現了風險上嚴重的警訊。 「這次單...
你是否有找到過一些看起來成效很不錯的投資方法? 而且這方法過去一直以來都非常有效? 在投資裡面,風險往往不是來自於我們已經知道的事, 而是來自未知且傷害極大的事物。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風險被控制在範圍內了,但實際上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 有趣的是, 我們竟然還對這些風險渾然不覺。 正是因為這些風險完全難以發覺, 所以講風險你也不會有任何危險感覺,直到事情發生為止。 不過有個很貼切的故事,非常適合拿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