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er.fi信用卡好用嗎?辦卡與綁定行動支付流程圖解

Ether.fi Cash Card是什麼?
Ether.fi Cash Card是一張由以太坊質押協議Ether.fi 所推出的加密貨幣信用卡,屬於VISA簽帳卡,被視為首張DeFi原生信用卡。
Ether.fi Cash Card在各種加密貨幣社群討論度很高,因為它提供3%回饋、免費辦卡、無年費、美元零手續費、外幣手續費僅1%,所以一推出就很受歡迎。
目前可免費申辦虛擬卡(台灣用戶也能申請使用),實體卡片官方提到會在未來推出。
辦卡時間約需10~15分鐘,我自己用下來覺得體驗相當不錯。
下面文章內容會分享Ether.fi Card的回饋方式、刷卡模式、使用安全性分析,最後會一步步分享如何完成辦卡、與綁定行動支付到如何開始刷卡。
本文為經驗分享與資料整理,無任何投資或使用推薦之意,加密貨幣信用卡及投資虛擬貨幣均具有高風險,請務必自行研究與判斷。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Ether.fi Card回饋與優勢
- 全卡別 3%現金回饋,且回饋立即入帳
- 免年費、辦卡費與美元交易費,外幣交易費僅1%
- 可綁定 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
- 非托管模式,用戶資產自已掌控
1.全卡別 3%現金回饋,且回饋立即入帳
目前Ether.fi Card最受到關注的亮點,是 3%現金回饋活動。
在2025.12.31之前,不限卡別、不限通路,所有刷卡消費都有 3%的現金回饋(更準確的說是代幣回饋),月上限為1000美元,也就是每月3.3萬美元(約100萬台幣)內的消費都拿得到3%回饋。目前觀察,並沒有限制刷卡項目的類型,全都有給3%。
- 回饋方式:消費後會以回饋價值換算等值的SCR (Scroll)代幣作為回饋金,可隨時免手續費兌換成穩定幣(如USDC)或其他代幣。
- 回饋金入帳時間:不需要等待固定結算日,會立即入帳。
2025年底前,申辦Ether.fi Card卡享3%現金回饋:
Ether.fi Card 》申辦連結
有一點要留意,目前因為活動關係,所有卡別都享有3%回饋,但其實Ether.fi Cash Card共有4種卡別,不同卡別有不同的回饋機制:
- Core(一般卡): 2%
- Luxe(1萬會員積分)、Pinnacle(5萬會員積分)、VIP(邀請制): 3%
所有人申辦時預設卡會是Core卡,未來如果全卡別 3%回饋活動結束,Core卡就會恢復到2%回饋,如果想維持3%的回饋,可以透過以下方式累積積分,來升級卡別:
- 消費 (我自己是靠持續消費慢慢累積積分)
- 質押
- 參與平台活動
活動曾經延期一次,未來是否會再延長尚未確定,以官方公告為準。
4種卡別的回饋及其他權益,詳細內容可以看官網。

2.免年費、辦卡費與美元交易費,外幣交易費僅1%
Ether.fi Card還有一點特色優於其他加密貨幣信用卡,就是不用年費,且手續費低。
因為目前有回饋的加密貨幣信用卡很少,有些需要鎖倉代幣或支付年費才能拿到刷卡回饋。
但Ether.fi Card不需要年費、不需鎖倉代幣,也能得到不錯的回饋,且刷卡手續費也算相當低。
- 美元結帳完全不需要手續費。
- 非美元消費會有1%的外幣交易費。
例如,在杜拜刷卡消費是直接扣USDC 14.34美元,未被收取手續費。

例如,在台灣刷卡時會產生USDC與台幣之間的外幣交易費1%。
使用Line Pay支付台幣 135元,換算下來約 4.4美元,當天 Visa卡 美元兌台幣匯率 為1 : 30.69(此匯率已包含1%外幣交易費),對應的Ether.fi Card 扣款金額為 4.4美元,兩者並無差距。
而3%現金回饋(SCR)在消費後不久,就會自動入帳,將 3%現金回饋扣除 1%成本後,與其他加密貨幣信用卡相比之下,回饋率仍具高度競爭力。

3.可綁定 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
Ether.fi Card能綁定Apple Pay、Google Pay、LINE Pay等行動支付,擴大可使用的範圍。
我自己實際使用經驗,當天能完成辦卡、綁Apple Pay,然後就可以開始消費。
4.非托管模式,用戶資產自已掌控
Ether.fi 採用非托管模式,資產不是由平台代管,而是保存在個人的Vault,用戶可自行掌控私鑰,Ether.fi無法取得你的資產,可以避免中心化交易所致閉、凍結提款等風險。
Ether.fi Card最適合的使用方式
- 使用Apple Pay、LINE Pay、Google Pay進行一般消費
- 國外實體刷卡消費(要選當地貨幣結帳)
- 國外網購平台 (如Amazon)
- 訂房網訂房 (Agoda、Trip.com)
- 國外頻道訂購 (如Netflix、ChatGPT)
Ether.fi Card用美元結帳是0%手續費,還有額外回饋,很適合在線上消費(切換美元結帳)、美國旅遊或美元計價的商店刷卡。
要特別注意,非美元計價的實體刷卡,一定要選擇「當地貨幣結帳」,
在店家刷卡,通常會讓你選擇用當地貨幣或是美元結帳,兩者收取的手續費會有差異:
1.當地貨幣(如日幣/台幣):由Ether.fi Card結算,只會被收取1%外幣手續費
2.美元:刷卡機自動換匯(匯率通常較差),再多收一筆換匯手續費,等於一筆交易被收2筆費用,很不划算。
Ether.fi Card提供2種支付模式:直接支付、借貸模式
大多數加密貨幣信用卡都屬於debit card,只能使用預先儲值的金額消費。
EtherFi比較特別的是,支付模式能選擇餘額型(debit card)、或信用型(可借貸,但需要抵押品,風險較高)。
我自已是使用直接支付模式,簡單也直覺,
至於借貸模式則不鼓勵使用,這雖然在加密貨幣領域很創新,但是需額外承擔風險,除非你對於鏈上借貸操作流程與邏輯已經很熟悉,也要小心謹慎使用。
Ether.fi Card 2種支付模式:
1.餘額型(debit card)-直接支付模式(Direct Pay Mode):
使用錢包內的USDC進行支付,也就「有多少錢就花多少」的概念,最簡單無風險,適合一般用戶使用。
根據官網資訊,目前都是預設用USDC支付,如果USDC餘額不足,才會用LiquidUSD進行付款,不支援其他代幣。
2.信用型-借貸模式(Borrow Mode):
使用借貸模式,是用借來的錢消費(如借出USDC、USDT),讓原本的抵押品繼續產生質押收益(如質押ETH、BTC),官方的說明中提到這可以提高資金使用率,在一借一貸之間賺取利差,沒有固定還款日、能隨借隨還。
但風險來自於價格風險、平台風險與複利計息,讓借款本金會不斷擴大。(在下方缺點中有詳細說明)
總之,使用借貸模式可能提高資金效率與收益,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並不是穩賺模式,需謹慎使用。
Ether.fi Card風險與缺點
- 無中文介面
- 直接支付模式限用USDC支付,無法自由選擇代幣
- 借貸模式風險大
- 需自行處理交易爭議、盜刷
- 回饋代幣的價格波動風險
- 非託管並不代表零風險
1.需自行處理交易爭議、盜刷
使用Ether.fi Card時,一旦發生盜刷,尤其是在網路上購物、訂房、或者出國去一些容易被盜刷的國家;當有交易爭議(如扣款錯誤、無法退款),
你必須自行處理,無法像一般信用卡一樣有明確、完整的消費者保護流程,原因是Ether.fi Card涉及多方責任(Ether.fi 平台及visa 發卡機構),也沒有受到完整的金融監管。
因此,消費者保障可能低於一般的Visa卡,爭議處理流程也可能更複雜、花更久時間。
降低風險的方式,可以多申請一張虛擬卡號,其中一張專門用在某一類服務上,萬一發生盜刷,可以盡快把那張停卡,並且不影響其他日常生活卡片使用,或是小額儲值,避免損失慘重。
我自己沒被盜刷過,看到朋友到國外分享被盜刷時提到,他在美國旅遊時2張信用卡被盜刷,但EtherFi相對另一張卡被盜刷的筆數比較少,有很多盜刷被擋掉,並且可以線上快速申訴與停卡。
(Ether Fi 虛擬卡也可以申請多張,完全免費。
Ether Fi 虛擬卡的方便性在於可以隨時APP上停卡、線上馬上申辦新卡號,會比實體信用卡要等待漫長的申請審核與寄送流程方便。)
2.直接支付模式限用USDC支付,無法自由選擇代幣
目前Ether.fi Card的直接支付模式,刷卡消費只能扣USDC,無法使用其他代幣支付,使用彈性相對小一點。
3.借貸模式風險大
使用借貸模式,會有以下風險:(假如你不使用借貸模式可以跳過)
- 價格風險:如果幣價下跌過快,已經低於借款本利,就會被強制平倉造成嚴重損失,因此要隨時管控資產價值變化
- 平台風險:即使抵押率控制得很好,仍然要面對智能合約遭受攻擊或協議運作異常的風險,可能導致資產無法取回。
- 複利計息:借款年利率是以4%複利計算,當長期不償還的狀況下,借款本金會不斷增加,也是高風險行為。
4.無中文介面
Ether.fi 目前只提供英文介面,沒有中文翻譯,
對中文語系用戶來說,對英文不熟的人,操作與設定過程需要謹慎,
假如你想用比較多功能又不熟悉英文,需要與授權、抵押借貸時,應該要謹慎確認。
5.回饋代幣的價格波動風險
回饋是以SCR (Scroll)發放,不是直接發放USDC,因此會產生SCR的幣價波動。
因此回饋比率雖然高,但取決於幣價變動。
如果想避免這波動,那可以定期把SCR代幣換成其他美元穩定幣。
6.非託管並不代表零風險
非託管模式只能規避中心化風險,但無法防止智能合約漏洞、被駭、惡意DApp透過授權轉走資產,
換句話說,如果因為自己操作失誤、錯誤的連結有問題的智能合約、被駭客入侵、被盜帳號等因素,帳戶裡的資產還是可能損失。
Ether.fi Card辦卡、綁定行動支付步驟
開始辦卡之前,建議先準備好以下資料,並預留10~15分鐘,就可以開始申辦Ether.fi Card:
- E-mail信箱
- 身份證件 (可選用身份證、護照、駕照)
- 手機
- 英文地址 (可先至郵局查詢英文翻譯)
Ether.fi Card申辦步驟1. 帳號申請及2FA驗證
你可以透過 電腦或手機 申辦Ether.fi Card,不過在實際申請的過程中,我發現不同裝置所導入的介面略有不同,建議依照以下方式申辦流程會比較順暢:
- 電腦及 ios 手機:點選 Ether.fi Card 辦卡連結
- android手機:將 辦卡連結 複製貼到手機瀏覽器
接下來的範例是使用android手機申辦流程。
步驟1~2:點選「Sign Up today」→ 點選「personal」(個人申請)

步驟3~4:填寫email → 輸入信箱驗證碼
下面第一個選項同意使用條款要打勾,第二個是否同意接受ether.fi的行銷訊息,可自選要不要勾。
之後會寄一個6位數的驗證碼到你剛剛填的信箱,輸入就可以進入下一步。

步驟5:接著進行2FA兩階段驗證,設定Passkey通行密碼,通常是手機掃臉 (Face ID)或email確認碼:
- 如果你用手機驗證,可以點選 Set Up a Passkey
- 如果電腦驗證或想之後再設定,也可以點選Skip for now
範例中,我是選用手機及email驗證。

Ether.fi Card申辦步驟2. 個人KYC認證
步驟1:接著會出現行銷廣告介面,可直接關閉 → 點選「Activate Cash Card 」啟用信用卡(此頁面往下滑才會看到按鍵)

步驟2~3:點選「verify your account」 準備建立信用卡帳戶→選擇國家 (如台灣)

步驟4~5:再度確認國家→ 填入居住地資料(英文地址可至郵局翻譯)
系統會提醒你,選定國家之後就不能改,還有輸入的地址資訊,要和你之後提供地址證明文件(通常用身分證背面)一樣,但記得要轉換成英文。
現在郵局可協助翻譯英文地址,很方便。

補充:下一步, 假如出現是否連結外部帳戶畫面,點「Skip for now」直接跳過就好
像是我以前有註冊過 iFAST Global Bank ,所以詢問是否同意直接調資料?如果我同意,他會直接從該銀行調我以前上傳的註冊資料,這樣我就不用再上傳一次。
實測後驗證沒有比較快速,反而出現無法驗證的介面,額外要連絡客服來解決問題。
在文末有補充更詳細說明,總之如果出現連結外部帳戶驗證選項,建議跳過,照原本正常步驟註冊就好。
步驟6~7:選擇美國以外的國家 → 選擇ID驗證 (可選用身份證、護照、駕照)
如果你不是美國人,選第一個 All countries except USA 美國以外國家的意思。

步驟8:選擇上傳ID card 身份證(正反面分別上傳)

有些用戶需要額外進行地址驗證,地址文件標準如下:
- 有全部地址的文件
- 近3個月的銀行文件
- 近3個月的公共事業文件(如水電帳單)
- 近3個月的政府核發文件
目前實際測試,中文的帳單和文件是可以通過驗證的。
步驟9:驗證你的手機 (+886國碼後面第一個數字不用填0,從9開始填),並輸入6位數驗證碼

步驟10:人臉辨識驗證
這步驗要人臉辨識驗證是否是真人,要符合以下拍照標準:
- 找一個光線充足空間
- 確保你頭像在框內
- 不要戴帽子、眼鏡、面具
- 打開相機
位置距離對好(旁邊會出現一圈白色的),然後頭轉一圈驗證。


步驟11:回答個人資料問題
- Occupation 職業 :選一個最接近的。
- Reason fot use 使用原因:隨意選,我是選第一個 Daily Spending/Transaction 日常消費交易
- Annual income年收入(美元):照實際狀況填寫。提醒如果你選太低,但帳戶又跑入太多錢,在國外大多數國外金融機構,出於監管機構安全考量,很大可能後續會被問錢的來源。
- Expected monthly volume 預期每月用量:隨意選
- Country if Birth:你出生的國家
- 下面很長的字,問你是不是PEP(政治高敏感人物),選NO (除非你是國家政要)

步驟12:個資自動驗證中… → 可自由選擇是否將個資存在Sumsub
這就看人,
對個資有擔心可以不要(選Not Now)。
喜歡方便性、常用國外服務的人也可以讓它儲存資料(選Save my data)。

步驟13~14:同意Ether.fi 規定→ 按下「Get Card」取得Ether.fi信用卡

Ether.fi Card申辦步驟3. Ether.fi 入金 (幣安交易所錢包轉入Ether.fi 為範例)
完成身份驗證後,接著是入金步驟,註冊完全免費,但要等完成入金才發放自己的信用卡卡號。
目前Ether.fi信用卡入金方式有4種:
- Pix transfer Pix轉BRL
- Send from your crypto wallet 加密貨幣錢包轉帳 (如果你有常用的加密貨幣錢包)
- Share your deposit address 地址轉帳 (如果你有交易所錢包)
- Bank transfer 銀行轉帳
你可自由決定入金方式,
選擇 地址轉帳 Share your deposit address 一般是最方便,可以直接從別的交易所錢包鏈上轉帳進來。
接下來的入金步驟,是以幣安交易所錢包轉入Ether.fi 為範例。
簡短介紹幣安
Binance 幣安交易所,目前為全球虛擬貨幣規模排名最大的交易所,於2024年全球註冊用戶達2.4億人次,支援超過100種加密貨幣。
幣安使用詳細步驟:幣安新手使用圖解教學
幣安交易所轉到Ether.fi ,需要在兩邊平台各自進行操作 ,步驟如下:
Ether.fi 操作流程
步驟1~2:點選「ADD Funds」新增資金→ 選擇「Share your deposit address」從交易所錢包轉帳

步驟3:選擇「USDC」、「Ethereum鏈」,就會出現地址,將產出的地址貼到幣安的地址欄位
目前Ether.fi 僅支援4條區塊鏈:
- Ethereum
- HyperEVM
- Base
- Scroll
我選擇使用Ethereum鏈來進行入金操作,要支付的費用不是最便宜,但它是最多人使用、支援的代幣也相對多,因此比較適合作為教學示範。
當然,如果你已經有習慣使用的區塊鏈(例如原先的資產是存放在Base鏈)上有USDC資產,也能直接使用該鏈儲值,不需要特別跨鏈到Ethereum。

幣安交易所 操作流程
步驟1~4:進入幣安 App的資產頁面→ 選擇「現貨」→ 選擇「發送」→ 選擇「鏈上提領」(從幣安提領加密貨幣到其他交易所或錢包)

步驟5~6: 選擇「USDC」 → 將Ether.fi 產出的地址貼到幣安的地址欄位→ 選擇「Ethereum鏈」(要跟Ether.fi 所選的區塊鏈相同) →填入預計轉帳的金額

最後,
幣安交易確認無誤後,大約30秒後就會收到轉帳成功的訊息。
再回到Ether.fi查看入帳金額即可。

Ether.fi也能從加密貨幣錢包入金,
有一篇文章專門分享這部份的操作流程,有需要的人可參考:幣安錢包入金Ether.fi 步驟圖解(施工中…)
Ether.fi Card申辦步驟4. 取得Ether.fi信用卡
最後,就是取得Ether.fi信用卡
步驟1:按下「Add a Card」與「Get Your Card 」

步驟2~3:系統自動會選好 Virtual Cards 虛擬卡,再按下「Get Your Card 」→ 確認信用卡上的英文名字

步驟4:設定信用卡代稱、刷卡上限(可跳過)
此時Ether.fi 虛擬信用卡申請完成,就能綁定行動支付使用。

Ether.fi Card使用前的安全措施
- View Card Transactions:看交易紀錄
- Change Pin:設定4位數PIN碼,一些交易時需要輸入,可以增加安全性
- Spending limits:設定每天消費上限
- Freeze Card:萬一你發現卡片被盜刷,可以先暫時凍結卡片,然後找客服反應問題。
- Set Spend pririty:設定優先消費幣別,例如先花帳戶中的USDC
Ether.fi Card綁定行動支付
接下來,就能綁定ApplePay、GooglePay、Line Pay進行消費。
以下範例是Ether.fi Card綁定Line Pay,
步驟1~4:在 Ether.fi 的「Cash」頁 → 點選卡面 → 點選「Show Card Details」→ 「Hide Card Details」打開信用卡資料,就會出現信用卡號、日期與安全碼

步驟4:到Line Pay填入Ether.fi Card資料,即綁定成功,可以刷卡消費

下載手機APP
所有設定都完成後,如果希望方便管理Ether.fi Card與查看卡片相關資訊,也可以選擇下載APP。
APP跟網頁的內容大致上差不多,只是一些按鈕位置稍有不同,目前APP的功能比較簡單,像是在App會看不到即使交易明細,需回到網頁才能看到最新刷卡記錄。
總之,App適合日常快速查看卡片狀態,如果要完整功能建議使用網頁登入。
Ether.fi Card申辦過程與使用心得
整體來說,Ether.fi的辦卡申請流程相當順暢。
在註冊時,Ether fi 不需要設定登入密碼,它是透過信箱寄驗證碼,以及人臉辨識兩階段驗證來登入,因此不用記密碼,登入速度比一般交易所更快速,也更直覺。
身分認證(KYC)需要稍微花點時間,但整體體驗是好的,使用中文的身分證正反面也能通過地址驗證。
在發卡步驟上,要求先入金才給出虛擬卡號,畢竟申請Ether fi Card虛擬卡完全免費,之前申請其他虛擬加密貨幣卡有些需要支付費用的。
他的轉帳有 Ethereum鏈、Base鏈、Scroll鏈可選,可以串接的錢包也非常多元。
對於原本加密貨幣放在交易所的人,只要有USDC 和ETH(作為Gas費)就能轉帳。
對於原本加密貨幣放在錢包的人,要記得先把資金和Gas費用跨鏈橋轉道對應的鏈上,才能進行轉帳。
綁定Apple Pay也是很簡單,且當天就完成辦卡,直接開始消費,目前3%回饋優惠到延長到2025年底,有需要的人可以多加利用。
另外,根據官網資料,Ether.fi Card提供多項附加權益,像是專屬飯店65折、機場貴賓室、旅遊醫療險與不便險、汽車租賃險、價格保護(買貴補差價)、延長保固(原保固在3年以下,可多延長1年),
但這些我還沒有實際經驗,所以不確定這些權益使用方式,
如果讀者有實際使用心得,也歡迎留言分享。
至於其他Vault功能之類,是它整合一些餘額給利息的功能,
因為那不在信用卡Debit card範圍內,有興趣的人就自行研究囉。
補充: 註冊過程如果出現是否連結外部帳戶畫面,點「Skip for now」直接跳過就好。
在個人KYC驗證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是否連結到外部帳戶的畫面,
我自己實際有遇到,像如果你有iFAST銀行帳戶(一家註冊英國的加密貨幣友善網路銀行),就會跳出要不要直接連到iFAST的資料,加快驗證速度。
但實測後發現這樣沒有比較快,會出現無法驗證的介面,需寫信問客服 (客服信箱:[email protected]):
客服回覆速度很快,會給一個上傳文件連結,重新上傳即可 (不能上傳截圖畫面,要是文件的原檔):
iFAST Global Bank加密金融友善銀行
這是一家註冊在英國、對加密金融較友善的銀行,最大優勢是可以全線上開戶,它歡迎各國家的人使用,
如果你目前使用的傳統銀行,不歡迎收加密貨幣來源的美元匯入,或是經常需要跨境資金往來,可以先將資金匯到iFAST,把它當成一個資金中轉平台,再轉到其他任何銀行管道,整體流程會相對順暢。
iFAST Global Bank 網路銀行帳戶更多資訊,可參考:iFAST 銀行介紹與開戶流程圖解(施工中…)
最後,分享更多加密貨幣信用卡:
1. 加密貨幣信用卡推薦(施工中…)
2. RedotPay 信用卡怎麼用效益最大?註冊與入金圖解流程
3. 幣安虛擬信用卡 申請與綁定Apple Pay圖解流程 (含實測體驗分享)
本文為經驗分享與資料整理,無任何投資或使用推薦之意,加密貨幣信用卡及投資虛擬貨幣均具有高風險,請務必自行研究與判斷。
FB社團-加密貨幣學習討論區
區塊鏈、虛擬貨幣是很新的領域,也有很高的風險,我也還在持續研究了解中。
我會把自己一些研究心得或體驗紀錄在FB社團中,
也歡迎對這領域比較有興趣想多了解的人一起交流。
FB社團連結:加密資產研究筆記
(加入須審核)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