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投資工具節稅方式:台股/美股/ETF/美元定存/基金

最後更新:2024-05-16

投資工具節稅方式

這篇市場先生整理我所知道一些投資節稅技巧,

來談談一般台灣人常用,且有節稅空間的投資工具,包括:美元定存、台股ETF、美股ETF、美債ETF、境內共同基金,它們合法節稅方式重點介紹。

其中有些投資工具稅務成本較高,可以透過其他效果一樣的工具代替,報酬風險一樣或高度近似的情況下,稅務成本卻可以降低一些,

少的可以降低0.3%~0.5%稅務成本,多的甚至可能降低1%~1.5%稅務成本,也算是變相的提升了實際報酬。

稅務的影響,在人生各階段可能不一樣,
有些人也許自己當下投資金額不大、稅率與稅金都不高,
但隨著資產累積,未來總有一天我們資產會變大,屆時稅務影響的金額,也會動輒上萬元甚至數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都有可能,

如果你熟悉一些投資節稅的基本知識,到時就能夠省下不少成本。

在投資裡面,主要繳的稅及節稅方式有幾種:

  1. 國內綜合所得稅:根據個人所得高低採累進稅率,有些人可能金額很高。假如同類型商品可以換成海外所得的,免稅額會比較高。
  2. 股利所得稅:有些配息商品會被課股利所得稅,會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或者分離課稅。換成不領息,配息變成資本利得加回去股價上,而資本利得免稅。
  3. 海外所得:本身免稅額很高,所以沒有什麼特別進一步節稅方式。 (2023年以前是670萬,2024年免稅額上調到750萬,於2025報稅時使用。)
  4. 美股的股息預扣稅:美國政府會對美國資產的股息類(dividend)向外國人收30%,有配息的股票和ETF(無論哪種ETF)都會被收取。但有些可以減免部分。

上述這4種稅務,有些無法減免,有些則是可以減免全部或部分稅務成本。

以下我按照投資工具去區分,並且說明可以用哪種方式節稅。

提醒:本文並非任何稅務建議,僅是個人整理各種投資稅務相關知識,並不保證資訊絕對正確,投資人應該以稅務機關最新公告資訊為準。也提醒納稅人應該要誠實依法納稅。

銀行美元定存利息

銀行美元定存利息稅務:雖然美元定存是美元,但卻不是海外所得,而是會被算在國內綜合所得。有27萬免稅額,但免稅額是和台幣定存利息共用。這兩年利率較高,對資金較大的人,如果利息併入綜合所得稅,稅會比較重。

銀行美元定存利息 節稅方式:用其他美元固定收益工具代替

  1. 美元貨幣市場基金:交易成本最低,報酬率等於美國極短期利率,稅務算在海外所得。但因為是跟著短期利率(也就是聯準會的利率),如果未來美國降息到太低就不適合使用。
  2. 短期美債ETF:可以用台灣投信發行的短期美債(0-1年,或1-3年),報酬會接近美元定存,風險低但不是完全沒風險,稅務算在海外所得。交易成本低但仍略有一點交易成本。
  3. 短期美國公債(直債):也類似美元定存,風險低但不是完全沒風險,獲利算在海外所得。
    缺點是從台灣大多數管道買債券,交易成本昂貴。要注意的是,看似買賣沒有手續費用,實際上費用都已經含在報價中。
    目前比較低交易成本方式,是從國外券商(IB/Firstrade)買賣。但如果要考量流動性,美元貨幣市場基金或短期美債ETF會更好。

銀行美元定存利息 節稅能省多少?能省 0.92%/年 (利息4.6%、稅率20%的情況計算)

因為2022~2023年美國快速升息,短期利率升到5%,大多銀行美元定存也至少都有4%以上,這代表大概六百多萬,27萬免稅額就會用完。而超過的部分併入綜合所得稅,邊際稅率可能從5%~40%不等因人而異,相當不划算。

假設有個人利息已經超過免稅額,以一個邊際稅率20%稅率的人來說,領4.6%的美元利息,超出免稅額的部分,其中0.92%都拿去繳稅,稅後利息剩下3.68%。

假如把超出免稅額的美元定存,換成免稅額更高的其他海外所得來源,幾乎可以完全免稅,節稅效益等於0.92%。

銀行美元定存利息 節稅工具 教學文章:

美元貨幣市場基金:

美國公債ETF:

直接持有美國公債:

台股股票型ETF (0050、0056、加權指數)

台股股票型ETF稅務:配息會有股利所得稅,股利所得會併入綜合所得稅,或者上限28%分離課稅。

台股股票型ETF 節稅方式:少部分的台股ETF,有可以節稅的替代工具選項。

  1. 用ETF連結基金:0050和0056,有推出ETF連結基金,連結基金有累積型可以用。因為也有發行幾年了,看歷史資料,目前誤差很小,但可以省下的股利稅務成本很大。
  2. 用追蹤報酬指數的ETN。同樣不會配息,報酬直接累加到價格上,而資本利得不課稅。
  3. 用ETF期貨/股票期貨:期貨保證金充足之下,持續換倉,報酬也會類似期貨對應指數長期表現(仍會略有差異,每檔標的不同)。股票期貨或ETF的期貨,在配息時是以權益數增加的方式,不會變成股利所得,因此可以節稅。不過畢竟怕有些人錯誤方式操作使用,所以先不解釋太多。

台股股票型ETF 節稅能省多少?最高0.8%~1.7%/年 (28%分離課稅計算)

以換成連結基金為例,因為台灣股市殖利率很高,0050ETF平均殖利率約3%~4%、0050ETF平均殖利率約4%~6%。
稅率最高的情況下,配息分離課稅稅率28%,如果能免稅,相當於可以省下0.8%~1.7%。

當然,稅率沒那麼高的情況下,減少的就沒那麼多,但無論如何是可以減少稅務成本的方法。

ETF連結基金現在規模不算大,也只有0050和0056兩檔有出連結基金而已,但很多人不知道,但不要小看它,因為台灣股票配息率普遍都蠻高的,對資產大一點的人來說,能省下的稅務成本其實並不少。

台股股票型ETF 節稅工具 教學文章:

ETF連結基金:

ETN :

(提醒:僅少部分ETN有節稅效果,但並非所有ETN都值得投資)

美國股票型ETF

美國股票型ETF稅務:主要是股息有30%預扣稅

美國股票型ETF 節稅方式:

  1. 用註冊在歐洲但同樣是持有美股的ETF:可以代替部分註冊在美國的ETF,歐洲的ETF稅率會降到15%。差別在於它的預扣稅會直接在基金淨值中扣除,而不是等配息時才扣。

美國股票型ETF 節稅能省多少?約0.3%/年。

因為美股本來配息率就不高,例如S&P500殖利率大約是2%左右、Nasdaq 殖利率大多低於1%~2%,在購買管道、最低金額等也有限制,能省下的稅務大約0.3%左右,有省一點但不算高。

所以要不要為了這0.3%,特地將自己的ETF換成註冊歐洲版本,我覺得就看自己的規劃。

美國股票型ETF 節稅工具 教學文章:

註冊歐洲的ETF

美國債券型ETF

美國債券型ETF稅務:公債配息是屬於利息(interest)理論上不會扣稅,但公債ETF的配息仍歸屬於股息(dividend),所以會先扣稅、後退稅,理論上也沒有稅務成本。但實務上是有些券商不會自動退稅。

美國債券型ETF 節稅方式:

  1. 使用會自動退稅的券商:
    會自動退稅的券商:IB盈透證券、Firstrade(2024才開始,但有待持續驗證)、國內多數複委託,會退稅。
    不會自動退稅的券商:嘉信證券、被嘉信合併後的TD德利美證券
  2. 使用台灣投信發行的美國公債ETF,因為不是美國的基金公司發行,所以不會有扣稅問題。目前有蠻多檔,美國公債類的ETF追蹤誤差也不算大。(非公債類的誤差大小並不確定)

美國債券型ETF 節稅能省多少?原本就沒有稅、會退稅,但錯誤管道買進會多被扣0.6%~1.2%/年。

美債ETF的殖利率大約也在2%~4%之間,因為美國公債本來就不會有稅,但因為是ETF的緣故,所以會被掀課稅、後退稅。

然而有些券商不會自動退稅,如果用了這些管道買進,等於就白白多被扣稅,以30%預扣稅計算,影響大約0.6%~1.2%。

美國債券型ETF 節稅工具 教學文章:

有自動退稅的美股券商:

台股版本美債ETF

共同基金 – 境內基金

境內共同基金的稅務:投資本國股市的基金如果有配息,會併入股利所得。但境內基金的資本利得則是免稅,選累積型基金會更好。

境內共同基金的稅務 節稅方式:

  1. 選擇累積型的基金,不會配息,就不會被課股利所得稅,就這麼簡單。但實際情況是,選配息型級別的人還是很多。

境內共同基金 節稅能省多少?影響約1%。目前多數規模較大的境內基金,是只有累積型、沒有配息型,因此一開始就不用擔心稅務問題。

但也有少部分境內基金,是有累積和配息兩種級別,有些人可能不清楚其中差異,選了配息型級別,導致增加了稅務成本。

基金配息跟股票配息一樣,都是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稅或最高分離課稅稅率28%。假設有個股票型基金配息率4%,稅率是28%,那稅務成本對總資產影響就是1.12%,如果改成累積型級別的基金,這1.12%就可以省下來。

共同基金 – 境外基金

境外基金,主要是由境外的基金公司管理,在台灣由代理銷售的基金,在收入上屬於海外所得,免稅額本來就高,本身稅務上就不差,其實沒有更多節稅空間,但如果錯誤使用,反而會導致多繳稅。

要注意的關鍵問題是:在海外所得裡面,資本利得虧損(價差虧損)並不能跟利息收入(基金配息收入)相抵消。

例如有個人買境外基金,選的是配息型,當年基金沒賺沒賠,基金配息2000萬,但基金淨值下跌,資本利得虧損2000萬。理論上他沒賺沒賠應該不用繳稅?但實際上,因為配息獲利和資本利得虧損,兩者不能互抵,所以即使實際上沒賺沒賠,反而會被認為海外所得有2000萬利息所得下去計算稅金,非常吃虧。

境外共同基金的稅務 節稅方式:

  1. 盡量使用「累積型基金」,配息會自動再投資反映在基金淨值上,這樣一來配息的獲利就會轉為資本利得獲利,可以和資本利得虧損互相抵銷。
    如此一來,就不會發生資本利得虧損、配息很高,實際沒有獲利卻因為資本利得和配息不能互抵導致多繳稅的情況。

境外共同基金 節稅能省多少?0%,原本海外所得就有很高的免稅額,但前提是必須正確使用。如果錯誤使用,反而導致多繳稅。

總之,都選累積型就沒問題了,需要現金流的話,自己賣出部分單位數,也是同樣意思,但減少稅務上的風險。

同樣道理,如果是境內的基金,但投資標的是海外,例如投資海外股票的基金,也同樣屬於海外所得,也要注意同樣問題,盡量選累積型減少不必要的稅務支出。

基金 節稅工具 教學文章:

上述這些是目前想到,比較多人使用,且有節稅方式的投資工具,

並不是所有投資工具都有提到,一些有想到但上面沒提到的工具,我把原因列在下面:

1. 有些工具則是原本就已經有稅務優勢的工具,也沒有其他更好的節稅方式。

例如境外基金、海外債券等等,獲利原本就都算在海外所得,本身就算有稅務優勢,本身就有高免稅額,且並沒有更好的節稅方式,或者有些內文中間也都有提到的,就不再獨立列出。

2. 有些工具雖然也有節稅效果,風險屬性也類似,但可能報酬比較低,最終算下來不見得比較好。

例如台幣銀行定存利息的稅務為例,大額可轉讓定存單或是台幣貨幣市場基金,雖然性質一樣且有節稅效果,但報酬一般來說會較差,算下來除非是稅率較高的人,否則不一定比台幣定存更好。當然,如果是稅率30%~40%以上的人,那許多工具對節稅還是會有幫助。

有些銀行結構型產品,則是有分離課稅效果,讓稅率控制在上限10%,的確也有稅務優勢。但這類工具本身流動性較差,且報酬可能比類似產品更低,或者有些會有潛在其他風險,每個產品要個別去評估不能一概而論,也就先不列在這裡。

3. 有些稅務或節稅方式,是只適用少數人士,對多數人影響不大。

例如股票股利,可以透過不參與除權息來節稅,在除權息之前賣出,除息之後再買回來,中間有必要可以再用期貨避險,避免錯過一些漲幅。但畢竟也會產生交易成本,僅適用於稅率很高(30%以上)的人,且持股配息成本較高的人,另外也僅適用一年配息一次的股票,如果一年配息4次,那也沒辦法用。改持有股票期貨也是一種方式。

另外例如像是國內證交稅(賣出時千分之3的稅率),透過期貨工具之類可以降低成本,但因為除非是資金大,及較買賣交易頻率的人,否則影響也極小,就不特別列出討論。

以上是我目前有想到的,

有其他投資類節稅工具的話,也歡迎讀者幫忙補充。

投資節稅方式-常見迷思

  1. 不配息的工具可以節稅,但沒有現金流怎麼辦?
    答:需要現金流,就賣掉部分單位數。
    但這時又會有人問:賣掉單位數,這樣單位數會變少?我認為這又是另一個迷思,因為投資看的是總資產金額,而不是看累積單位數多寡。
    從金額的角度來看,1000萬配息50萬,剩下950萬市值。1000萬賣出50萬,剩下950萬市值,配息或賣出,兩者都能創造現金流,且在金額上意義是完全一樣的。但配息要繳稅,賣出不用。
  2. 不配息的工具,報酬會比較低?
    答:這是錯誤迷思,如果商品內容一樣,未稅的報酬都是一樣的。而配息同時也要除息,股價會下修調整,所以配息前後資產並不會增加。
  3. 有些節稅工具看起來很危險?例如期貨、ETN等等。
    答:危險與否,取決於使用方式,及商品詳細內容、資產屬性。
    例如期貨很危險,美國公債大家覺得很安全,那美國公債的期貨,你認為是安全還是危險呢?
    又例如ETF很多人也覺得很安全穩定,但你說兩三倍槓桿的ETF安全嗎?一些期貨型ETF穩定嗎?
    不管什麼工具,都應該了解清楚規則再使用,否則都先不要用。
  4. 海外所得免稅額很高,低於免稅額不用申報?
    答:海外所得全年高於100萬就要主動申報,每年5月報稅時自己填資料。
    要申報並不等於要繳稅,填完之後你要繳的稅不會增加,但萬一未來有爭議可以減少未來的麻煩。
    詳細可閱讀:海外所得稅課稅如何計算、怎麼節稅?(境外基金/美股配息/資本利得)
  5. 買債券,跟買債券ETF,兩者並不一樣?
    答:如果從自己投資生命週期來看,假設你領到配息或拿回本金後,也會持續再投資,那用債券ETF更省力。如果你配息及本金都不打算再投資,才考慮用債券(直債)。

節稅越多越好嗎?我認為也要看狀況

舉幾個例子,比方說你有買房的計畫,銀行貸款主要會看你的現金流,主要會看你去年的稅單申報多少收入。
但如果你透過一些節稅工具,讓利息、股息都比較少,例如都換成累積型的產品,利息和股息都會自動再投資反映到淨值上,
雖然能節稅,但收入的數字就會減少,銀行有可能會認為你的現金流較低、還款能力較差,可能會影響到貸款。

再舉個例子,有人原本投資美國Vanguard公司發行的S&P500 ETF (VOO),但為了節稅,換成Vanguard公司註冊在歐洲的S&P 500 ETF (VUSD),理論上配息的預扣稅,整體會少15%,以2%殖利率來說,相當於提升0.3%的報酬。
但如果因為他對這個標的與操作並不夠熟悉,導致經常覺得不安心、晚上沒法睡好覺、不敢持續投入等等,這樣做是否值得?
即便做好節稅,可能也有在某一天無法繼續維持投資計畫,反而本末倒置。

市場先生提醒:你只是想節稅?還是想改變投資策略?

這篇我列出的,是風險屬性一樣,但稅務上更優的投資工具作為替代,或者不一樣的操作方式,達成有節稅效果,而投資內容物特性基本一樣或至少高度接近。

但如果投資商品的風險特性改變,那就是不一樣的投資決策,而不是單純節稅。

例如有些人是打算把台股換成美股,讓國內所得變海外所得,這種調整雖然稅務上也有優勢,但前後的風險報酬屬性就變得比較不一樣,已經是不一樣的投資決策。

再例如有些人美元定存利息的稅太高,想找債券代替,但並不是用美國公債代替,而是找公司債,看似都是給利息的固定收益,
但實際上,公債、公司債,甚至高收益公司債,彼此風險差異很大,空頭時期的表現、及流動性,都有巨大的差異。

當風險特性差很多,其實就已經不單單只考慮節稅,而是投資策略改變。

大家評估時應該要留意,你只是想節稅?還是想改變投資策略?

這就不在這篇討論範圍,但應該要區隔出兩者的不同。

最後,各種投資工具都有彼此不同的風險,投資之前應該還是要充分了解,做足功課,不應該因為有節稅效果就貿然去使用,不懂就先不要碰,等搞懂再說。

本文提到標的與試算都是教學使用,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為個人經驗分享及資料收集整理分享,並非無任何稅務建議之意。實際稅務規定,請依照國稅局官方資訊為準。】

接下來…

分享稅務及節稅相關文章,希望對你未來報稅時能有所幫助: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