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的錯誤用法 – 預測未來
「用財務報表 預測未來的人,和用 技術分析 預測未來的人,本質上沒什麼不同。」
財務報表 的本質是揭露資訊,
讓無法 實際參與經營的 投資者,透過數據 了解企業現況。
但它很容易被人誤用,拿來做不切實際的預測,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間公司的EPS,
5年前50元,
4年前38元,
3年前27元。
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 到2年前 它的 EPS 的範圍 大概是多少?
2. 股價是 上漲 還是 下跌 ?
你猜測 EPS 是落在20~40元之間嗎?
答案是:
48元
而且隔年EPS是73元,股價上漲將近10倍。
—
繼續這個例子
這間公司的EPS,
5年前50元,
4年前38元,
3年前27元,
2年前48元,
1年前73元。
回答以下兩個問題:
1. 評估這間企業 今年EPS 的範圍 大概會是多少?
2. 最糟的情況 EPS 的範圍 大概會是多少?
—
今年 EPS,大多數人(包含我)大概都會覺得,大概是落在50~90之間。
而最糟情況,大概則猜測落在30~50之間。
—
有趣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可以從中觀察到人的直覺是如何左右我們的判斷:
1. 我們看到5個數字後,在連這是甚麼產業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就覺得自己可以下判斷,有意或無意的會認為不需要其他資訊下,結果也不至於差太多。
2. 人有 線性思考 以及 自動將數據平均 簡化處理 的習慣,例如我們會認為數據 目前在成長,在 線性思考 下,對於未來可能的區間上界我們認為會高於73元,估計約是90元附近,並以73原為錨定點,認為最低頂多下降到平均約50元附近。
—
事實上 在實際的市場運作中,
更多人還會不自覺做出以下的假設:
1. 我們在預測 EPS,但實際上 常常會自動加上「股價會隨EPS成長」的假設,從預測 EPS 轉為能 預測股價。
2. 在進行這預測時,我們會不自覺認為現在的 EPS和 股價 都是合理值,並假設看到的資訊 都是正確的。
—
如果對以上的想法有所疑惑,不彷看看答案。
這間公司今年的EPS是 :
20元。
股價則從2年前高點跌至1/10。
這就是大多數人 錯誤使用 財務報表 的範例。
—
「為了相信,我們必須理解;但為了理解,我們必須相信。」- Ricueor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