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投資些什麼?其實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會更好!
之前,曾經遇到一件有趣的事。
有 22個大學生,比賽玩模擬投資遊戲
最後要比出名次高低。
他們都是沒有投資經驗的新手。
每個人一開始有 200萬,自行決定投資組合的分配,
你猜猜看最後結果如何?
(模擬投資是用 股市大富翁,有興趣可以試試看)
當時是在 2014年的 7月初到8月中,
這段期間大盤約是從 9400到 9200左右,
考量到 除權息,其實大盤 沒太大變化。
結果…讓人跌破眼鏡
最後22人當中只有1人正績效,其餘21人賠錢,
平均報酬率 -3.5%左右
如果和他們 反向操作,你會有 24%穩定的年報酬率!看到這數字有點驚訝,
因為平均每人單位資金進出約1~2次,
因為平均每人單位資金進出約1~2次,
代表如果和他們反向對做,扣掉交易成本,
單月報酬率大概很穩定的高達 2%,
換算成年報酬就是 24%!從結果來看
如果什麼都不做,在22人當中還能排第 2名
單月報酬率大概很穩定的高達 2%,
換算成年報酬就是 24%!從結果來看
如果什麼都不做,在22人當中還能排第 2名
從機率的角度,
什麼都不做,至少排名可以列在第10名以前,
因為有動作的人,
即使績效比較好,也要多付交易成本。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即使績效比較好,也要多付交易成本。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個比賽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 思考謬誤稱為「行動偏誤」The action bias
它指的是,當我們遇上情況不明的場面
內心就會傾向「先採取某種行動」
不管實際上有沒有幫助,聊勝於無,
在行動過後,人們的心情就會舒坦許多。
舉例來說,
在足球賽的PK戰中,守門員約可以守住1/3的球門,
而球踢往左邊、中間、右邊的機率分別是1/3,
但你很少看到守門員站在中間不動,
他們會至少往其中一邊奮力一撲,
統計的結果也是如此,
理由很簡單,
雖然站在中間也能守住1/3的球門,
但如果因為 「站在中間不動而被進球」,
看起來會很蠢…,
他的足球生涯可能也會因此毀滅。這群大學生的投資比賽也一樣,
實際上如果真的有一筆錢要投資,
你並不會強迫自己在 7月初就做出買賣的決定,
而是會等到真正洽當的時機才出手,
實際上如果真的有一筆錢要投資,
你並不會強迫自己在 7月初就做出買賣的決定,
而是會等到真正洽當的時機才出手,
但由於比賽的關係,每個人都想做點什麼,
因此也就無法客觀判斷當時市況。其實,行動偏誤 並不是罪惡
它起源於人類祖先的求生本能
因此也就無法客觀判斷當時市況。其實,行動偏誤 並不是罪惡
它起源於人類祖先的求生本能
當人類的祖先 在森林邊緣看到 劍齒虎模樣的影子,
一定是馬上逃跑,
而不是停下來慢慢思考,
只因為馬上採取行動對生存更有利!
只因為馬上採取行動對生存更有利!
但在現代不需要與生死為伍的時代,
這種反應反而有害。關於更多 思考偏誤,可以參考這本書:《思考的藝術》
可以幫助避開一些反射性的思考弱點,對投資很有幫助。
這種反應反而有害。關於更多 思考偏誤,可以參考這本書:《思考的藝術》
可以幫助避開一些反射性的思考弱點,對投資很有幫助。
我想學投資,現在「應該」做什麼?
…也許你要思考的是,現在「不該」做什麼!
…也許你要思考的是,現在「不該」做什麼!
你身邊一定有人每天都在問明牌,
他們希望透過行動,能改變一些事情,
但明牌怎麼可能天天有? 冥牌才可能天天有
又有誰有能力每天都找的到?
而事實上,
「買對股票」只佔獲利的一小部分,該投入多少比例的資金、何時該賣出,
是影響獲利絕大部分的關鍵!
是影響獲利絕大部分的關鍵!
但多數問明牌的人並不關心這些更重要的事,
他們就和陷入行動偏誤的守門員一樣,
–只是藉由行動,在追求一種安全感–。
「在投資時,主動出擊不代表有績效。」 – 巴菲特
正確的投資,不代表你非得採取某種行動!
有時候,什麼都不做,會更好。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