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權指數(大盤)是什麼?成分股/編制方式/歷史波動介紹
加權指數也稱為大盤,是一個能反應目前整個股票市場漲跌狀況的數字,
台股加權指數(台股大盤),就是反應全台所有股票漲跌的狀況。
只要是投資,不管是投資股票、期貨、權證、選擇權,都跟加權指數(大盤)的漲跌脫不了關係。本篇將以台股加權指數為主介紹。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加權指數是什麼?為什麼要有加權指數?
加權指數,就是用一個數字反應現在所有股票的整體漲跌表現。
台股加權指數又稱台股大盤,全名是「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英文是Taiwan Stock Exchange Capitalization Weighted Stock Index,簡稱TAIEX,由台灣證交所編列。
加權指數主要作用是反映所有股票的「總價值」:我們不需要去看上千家公司股票漲跌,只需要觀察加權指數這一個數字,就能知道整體市況的好壞表現,非常方便。
加權指數最常見是採取市值加權,也就是市值越大的公司對加權指數的影響就越大 (以下也會介紹常見的兩種加權方式)。
目前台股加權指數會每5秒會更新一次,最後在收盤時也都會計算一次收盤指數,歷史數據可在證交所網站查到。
加權指數的基準日 = 100點
台股加權指數的基準日:以1966年 (民國55年) 當時的年平均總市值,當成100點。
如果加權指數接近20000點,代表比民國55年當時的100點,高出200倍。
換句話說,如果你在民國55年時,根據大盤持有一個投資組合,到現在你的帳面獲利至少200倍 (但這中間有包括企業每年配發的股息,會從總市值中扣除 (又稱為除權息))。
加權指數包含哪些成分股?股票規則?
加權指數的成分股:涵蓋所有上市公司的普通股。
其他細節包含:
- 新上市公司:上市滿一個月後的隔月會納入指數
- 已上市轉換股份給新設公司、設金融/投資控股公司、已上市分割後新設公司、上櫃轉上市的公司:當天納入指數
- 停止買賣的公司:停止日就剔除,如果恢復是滿一個月的隔月納入指數
- 變更交易方法的公司:公告日後次兩個交易日刪除
- 股票下市公司:終止上市日當天刪除
加權指數 最新Top10成分股
以下附上台股2025/4月加權指數成分股(前10大)的數據,可以看到最大的是台積電,佔比約35%:
排名 | 公司(股票代號) | 市值佔大盤比重 |
---|---|---|
1 | 台積電(2330) | 35.67% |
2 | 聯發科(2454) | 3.36% |
3 | 鴻海(2317) | 3.06% |
4 | 富邦金(2881) | 1.76% |
5 | 中華電(2412) | 1.50% |
6 | 台達電(2308) | 1.41% |
7 | 國泰金(2882) | 1.35% |
8 | 廣達(2382) | 1.31% |
9 | 中信金(2891) | 1.17% |
10 | 日月光投控(3711) | 0.95% |
資料時間:2025/4 資料來源:證交所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加權指數的算法及編制方式
加權指數算法 = 總發行市值 ÷ 當日基值 × 100
加權 是一種計算方式,可以想像在算考試分數的「權重」,每個科目權重不同,根據不同權重加起來的總分,就是加權。
總發行市值 是當天最新的總發行市值。
當日基值 理論上是民國55年市值的年平均數,再去排除掉股本膨脹、資本增加等調整。
如果想更深入了解算法,可參考證交所的說明。
提醒:加權指數沒有把除權除息的市值加回去,含息報酬要看「報酬指數」
加權指數有分兩種:「價格指數」(Price index) 跟「報酬指數」(Total Return Index),本篇是介紹價格指數。
- 價格指數:沒有包含配股/配息的價值 (股價會因為公司發股息下調,指數就會跟著拉低)
- 報酬指數:假設大家會把領到的配股/配息再投入,所以會把這些也算入指數中
在台灣,公司配息的同時,要將股價扣除配出去的市值,比方說公司每股配了 1元股息,股價就要扣除 1元。
新聞上看到的加權指數指的通常是價格指數,所以如果你看到的加權指數是萬點,它其實沒有包含過去配息出去的價值。
要正確計算包含配息的報酬,證交所在2003年編了一個指數叫做加權報酬指數,它是以2003年初的加權指數 4452.45 點為基期。
這個指數反映了如果實際持有一個大盤的投資組合,不扣掉除權除息,會得到的實際報酬。
舉例來說,如果加權報酬指數是 14477.55點,所以等於比 2003年初的基期 4452.45點上漲了 225%。
這 225% 就是包含配股配息,實際持有大盤會得到的報酬。
想查加權報酬指數數據,可以參考證交所的網站。
常見的加權方式:市值加權、股價加權
1. 市值加權指數:把所有「市值」加起來,當成總分
市值加權指數(英文:Capitalization-weighted)是將全部公司市值加起來的加權方法,S&P500指數、台股的加權指數,都是用這種方式計算。
市值 = 股價 × 股本數
「市值」就是按照現在股價,把整間公司買下來的價格。
舉例來說:假設市場上只有 A 和 B 兩間公司
A公司發行 2000股,股價100元,它的市值就是 100元 × 2000股 = 20萬。
B公司發行 8萬股,股價10元,它的市值就是 10元 × 8萬股 = 80萬。
A 和 B 加起來總市值是100萬,可以把它當成加權指數 100點。
如果隔一陣子,A公司股價漲到 105元,市值變成 21萬元,B公司股價漲到 12元,市值變成 96萬元,
加起來總市值變成 117萬元,加權指數就會變成 117點。我們就很容易看出,整體股價總值上漲了17%。
目前全球有6種主流的加權方式,可閱讀:指數加權的6種方式
2. 股價加權指數:直接把所有「股價」加起來,當成總分
股價加權指數(英文:Price-weighted index)是將全部公司股價加起來的加權方法,道瓊工業指數(DJI)、日經225指數就是用這方法計算。
舉例來說:假設市場上只有A和B兩間公司,A公司股價 900元,B公司股價 100元。
兩個加起來就是1000元,我們可以把 1000元當成 100 分,也就是指數是 100 點。
(取100為基準,是為了方便數字使用閱讀)
如果明天變成A公司股價 920元、B公司股價 105元,加起來 1025元,指數就是 102.5 點 ,我們很容易就能看出整體股價上漲 2.5%,是不是很方便?
用這個方法,高價股會有比較大的權重,
且增資減資、股票分割,雖然企業總市值不變,但都會對權重產生影響
缺點是當高價跟低價的股票放在一起,高價股會影響過大。
100元的股票即使上漲 200%,對整體指數影響,也不如900元的股票上漲 15%。
另外增資、減資、股票分割,這些雖然不會讓市值改變,但都會導致股價改變,在股價加權計算中權重也會發生變化。
加權指數用市值計算的缺點
用市值計算,缺點就是指數被高市值的股票影響很大。
以台積電 (2330)為例,假設有260億股、股價 840 元,那台積電市值大約是 260億 × 840元 = 21兆左右。
假設台股目前總市值大約是 62兆,那台積電就佔了 34%左右。
換句話說,台積電上漲 1%,加權指數(大盤) 會上漲 0.34%。
假設有另一間企業,市值只有 1000億,占總市值約 0.16%,那這間企業上漲 1%,加權指數只會上漲 0.0016%,影響力連台積電的50分之1都沒有。
(台股上市公司 90%的企業,市值不到1000億)
補充:金融股對加權指數影響有多高?
「金融股被大買,跟傳產股被大買有什麼不一樣?」
之前寫了一篇 金融股成交比重的統計後,有個朋友問了這問題。
「因為金融股大多市值高,對大盤的影響比較大。」
台股加權指數,是用市值加權,而有最大影響的,是電子股,其次就是金融股。
金融股的特色是:少數幾家大金控,市值非常高,對大盤影響大。
股票類別 | 總家數 | 市值千億家數 | 總市值(兆) | 總市值比重 |
---|---|---|---|---|
電子股 | 431 | 46 | 45.2兆 | 70.8% |
金融股 | 34 | 13 | 7.6兆 | 11.9% |
台股上市公司總數 | 2217 | 110 | 63.8兆 | 100% |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從上圖可以看到,金融股僅 34家,千億的股票家數有13家,總市值卻佔台股的 11.9%,數量少但卻很有影響力。
算算看,假設全部的金融股漲停,那加權指數會上漲多少?
金融股漲停 (上漲 10%),由於它佔總市值 11.9%,相當於總市值增加 10% × 11.9% = 約 1.19%。
當然,金融股並不容易整體漲停就是了。
加權指數歷史上的波動
台股不像美股有熔斷機制,台股個股有正負10%的漲跌限制 (也就是漲停、跌停),所以基本上台股加權指數的漲跌最大/最小也是這個區間。
以下列出台股加權指數歷史上單日最大的漲幅、跌幅:
日期 | 指數(收盤) | 漲跌幅 | 事件 |
---|---|---|---|
2025/4/7 | 19232.5 | -9.70% |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佈 |
2024/8/5 | 19830.88 | -8.35% | 擔心美國經濟衰退 |
1990/8/17 | 4010.56 | -6.80% | 股市泡沫 |
1990/8/7 | 4668.24 | -6.79% | 股市泡沫 |
1996/1/5 | 4799.3 | -6.74% | 中國試射飛彈 |
2025/4/10 | 19000.03 | +9.25 | 美國宣佈暫停新關稅90天 |
1990/12/1 | 4674.84 | +6.80 | 證交稅實施(跌)後的漲幅 |
1990/11/23 | 4926.39 | +6.77% | 證交稅實施(跌)後的漲幅 |
1991/8/22 | 4690.42 | +6.77% | 政策利多+全球戰後市場回穩 |
1990/8/27 | 3378.5 | +6.76% | 政府救市 |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註1 1990年股市泡沫:市場熱錢湧入造成股市泡沫,1990年2月指數來到歷史新高,但同年10月跌幅已超過80%。
註2 證交稅實施:1988年9月24日財政部宣布,自1989年1月1日起恢復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
註3 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發佈:2025年4月5日 美國總統宣布調高美國對全球國家關稅,2025年4月10日宣布暫停新關稅90天。詳細可閱讀 對等關稅政策。
加權指數如何查詢?
方法一:台股加權指數的全名是「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可以到台灣證券交易所查到走勢跟歷史資料:
或是直接去台灣指數公司查詢: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走勢
方法二:用看盤軟體查詢 (以下以TradingView為例介紹)
登入TradingView後,在搜尋欄位打加權指數的英文簡稱「TAIEX」,即可搜尋到:
如果你想找其他台股指數,也可在搜尋欄位輸入指數代碼 (但好像部分指數走勢沒有很長,像是加權報酬指數沒有從一開始到現在的資料),指數代碼可參考證交所的整理。
如何投資加權指數?
加權指數沒辦法用單一標的買賣,因為它本身是一個計算出來的數字,
但可以透過追蹤加權指數的ETF、期貨/選擇權、或交易加權指數中佔比較大的成分股。
• ETF、個股交易要去開證券戶頭,不知道開哪間證券商 可參考這篇整理:股票開戶整理。
• 期貨/選擇權要去開期貨戶頭 (但現在有些券商已將證券及期貨整併,只需開一個戶頭),注意事項可閱讀:期貨開戶教學
什麼是加權指數?總複習一下
1. 台股加權指數又稱台股大盤,全名是「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英文: TAIEX)。主要作用是反映所有股票的「總價值」,只要觀察這個數字,就能知道整體市況的好壞。
2. 加權指數的基準日是以民國55年的年平均總市值當成100點,如果加權指數接近20000點,代表比民國55年當時的100點,高出200倍。
3. 台股加權指數又分成價格指數、報酬指數,差別是有沒有考慮除權息,加權報酬指數會把股息納入,較適合算報酬率。
4. 台股加權指數是用市值來加權,缺點就是越高市值的股票,影響指數越大。
5. 所有上市公司的普通股都是加權指數的成分股,其他細節可參考證交所的說明。
6. 要交易加權指數,可透過追蹤加權指數的ETF或直接交易成分股,或透過期貨/選擇權交易。
市場先生補充:
學會加權指數之後,可以挑戰自己製作一個指數,我認為自己製作指數,是瞭解加權指數最大的價值。
舉例來說:
製作一個 「台灣 定存股指數」、「小型股投機指數」等等,某些指數也許長期績效能勝過大盤,或是有領先大盤的效果,就靠自己發掘了,製作的方法,未來的文章會再提到囉!
最後,我覺得除了認識台灣加權指數,也要認識全球最重要的指數,可以接著閱讀美股的重要指數介紹:認識S&P500指數(全球最重要的股價指數)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內容提到任何標的或券商均無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任何投資決策前請務必自行評估判斷。
額外分享幾篇相關的文章: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請問市場先生所提到的
台灣定存指數
及
小型股投機指數
是指整理出適合定存(小型股)的公司的加權指數嗎?
還是排定公司適合定存(小型股)的指數呢?
只是舉例而已,你說的兩種都是可以執行的模式。
一種是根據規模決定,另一種則是smart beta ETF根據某一指標來選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