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介紹:用「資產」與「資本利得」加速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來自「被動收入」,而被動收入的來源,則是不斷的取得「資產」。

「資產」必須具有一些條件:

1. 能產生被動收入(現金流)。

2. 社會上對它有著公認的價值,它可轉移及買賣!也就是具有良好的流動性。

例如企業、股票、股票型或債券型基金、債券、出租的房地產、租出去土地。

資產可以花錢買進,也可以透過自己的雙手打造。

但有流動性的資產比沒有流動性的被動收入更有價值!因為它可以換取「資本利得」。

「資本利得」就是買賣「資產」之間所產生的價差報酬。透過讓資產的被動收入增加,可以產生數倍可觀的資本利得!

舉例來說,你有兩種被動收入,

1.「被動收入 – 房子」每年增加收入10萬元,可以被買賣。

2.「被動收入 – 證照」每年增加收入10萬元,不可以被買賣(買賣可能會犯法)。

可以買賣的「被動收入 – 房子」就可以稱為「資產」,根據當時市場狀況給予定價,例如當時市場公認報酬率是每年10%,「 房子 」的市價就是

10萬÷10% = 100萬。

表示資產價值100萬,可以得到每年10%的報酬率,也就是10萬元

若你找到一個方法,可以讓這「房子」和「證照」每年增加1萬,今年10萬,明年11萬,後年12萬…,「房子」很可能就隨時間更加值錢。

例如若5年後增加為15萬,

15萬÷10% = 150萬。

這是一種預期心理,實際上是否真的會達到15萬並非百分之百肯定,但當被動收入年年增加,對它「增值的預期」會幫你提高它的市價!

另一種情況是,或許市場對你的資產看法改變,群眾認為資產只要能產生5%的報酬率就足夠了,

10萬 ÷ 5% = 200萬。

因此你的「房子」或許會價值150萬、200萬。

當市場給予過於不合理的定價時,出售「房子」便可以換得可觀的「資本利得」。

資本利得可以做很多運用,

比方說你以200萬賣出「房子」,再以200萬買入報酬率10%的其他資產,每年被動收入便增加為每年20萬!

而「證照」由於無法買賣,亦沒有市價,因此即使使收入增加,也難以享受資本利得帶來的好處。

選擇有流動性的資產,藉由資本利得與被動收入(現金流)的循環,將會大幅縮短通往財務自由的時間哦!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