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期貨空單破 10000了,你覺得外資什麼時候回補?」 上禮拜和朋友聊天,問到這個問題。 「你為什麼覺得會回補,而不是持續?」我反問他, 我不喜歡做預測, 當心中有先入為主的想法,副作用會很多。 例如:想拗單、想逆勢搶反彈、想做預定外的操作, 都是因為心中對多空有先入為主的想法。 「不然,統計一下看看?」他說 這是個最客觀的好主意。 那天下午,我們就對外資未平倉數字做了簡單的統計, 最後結果還...
上週台指期第一次上萬點, 辦公室的同事們紛紛議論。 「金融股成交比重 24%? 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不是靠電子上萬點,感覺很虛...」 主要漲幅是由金融股上漲帶動, 而且金融股的成交比重竟然超過 20%, 在歷史上也很少見。 這問題讓市場先生很好奇: 金融成交比重很高,跟未來 台股指數走勢 有甚麼關係?
「上萬點了!」 開完會後,同事一陣驚嘆, 今天是台指期經過好幾年後,再次上萬點的日子。 「要不要來打賭,今天收盤後外資買多少?我猜是 250億。」同事已經開起賭盤。
「如果每保留 1塊錢,不能替股東增加 1元的市場價值,我們就會將盈餘發放出去。」 - 巴菲特 最近重新看《巴菲特給股東的信》, 讓我想 測試一下,關於 股東權益(淨值) 的問題。 股東權益,如果大幅上升會比較好嗎? 例如: 像巴菲特一樣,不斷保留盈餘和收購企業, 會導致它的股本和保留盈餘持續增加。 而現金增資、發行股票股利, 也同樣會導致股東權益上升。 還是股東權益減少,會比較好嗎? 例如: 發放...
打開電視機, 有一位 (隨處可見的) 金融大師 說: 「國人平均可望活到 73歲, 如果你今年68歲,預期會再活5年, 那就應該為此好好規劃。」 平均年齡73歲,如果你今年68歲,預期會再活5年? 他講得有道理嗎?
神秘函:有天你收到一封信說股價會上漲,而且真的上漲了... 1月2日,你接到一封匿名信, 向你表示,這個月市場會上漲。 結果市場果然上漲, 但你不以為意,因為大家都知道有"元月效應"這回事 (元月效應:歷年來一月的股價漲多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