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法小故事

讀者提問:在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之間該怎麼選擇?

讀者提問:在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之間該怎麼選擇?
讀者提問:「在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之間,不知該如何選擇?」 這也是很常見、很多人會有的疑問。 尤其剛開始投資美股時,更會對於這兩種方式感到困惑。 老實說,這題其實沒有標準答案, 選擇哪一種方式,取決於每個人的需求、方便性、以及對券商的適應度,另外可能還需要考量年紀大小的問題。 ▼ 讀者提問截圖 關於複委託和海外券商,以下是我的回答: 1. 我覺得最重要的關鍵:選擇你不會擔心的選項 這點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讀者提問:即將要退休了,投資如何兼顧風險與報酬率?

讀者提問:即將要退休了,投資如何兼顧風險與報酬率?
讀者提問: 「太晚開始投資,預計15年內就會被法定退休,如何兼顧風險與投資報酬率?」 這是個很多人遇到的好問題, 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種類的投資方式, 問題是那些方法不一定適合自己的年紀、財務狀況,對此會感到疑惑。 ▼ 讀者提問截圖 以下分享我的想法: 1. 在問題中有兼顧考慮到風險與投資報酬率,這點非常關鍵 投資計畫時不只考慮報酬,還要能考慮風險, 這樣在實際執行時,才不會總覺得老是在發生意外、覺...

讀者提問:我該投資ETF還是選擇個股呢?

讀者提問:我該投資ETF還是選擇個股呢?
讀者提問: 「請問以小資族群而言,投資ETF可能比較容易晚上睡好,但是ETF沒有成長型個股報酬的豐收,相對又讓人睡不好,如何做出平衡?謝謝。」 這也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曾經有在個股上得到高報酬率的經驗, 當然我們也能體認到個股風險較高,而開始使用ETF時,就很難體會到個股創造高報酬時的感受。 ▼ 讀者提問截圖 這題分享我的想法如下: 1. 其實兩者不需要二選一,可以是比例 例如...

投資報酬率迷思:不能只看總報酬,要換算成年化報酬率

投資報酬率迷思:不能只看總報酬,要換算成年化報酬率
友人說,他親戚早年在美國東岸買了一間房子, 當年買的時候40萬美元,現在已經漲到120萬美元, 價格翻3倍,賺80萬美元。 看起來很多?是個成功的投資對嗎? 我問他,他親戚是哪時候買的,他說大概是1995年, 1995到撰文當下2023年,是28年的投資時間, 28年從40萬美元,上漲到120萬美元,用年化報酬率來算,大約是4%。 相較之下, 4%年化報酬率,聽起來就沒有翻3倍、從40萬到120萬...

理解複利:巴菲特90%資產在60歲以後創造,但其實你也同樣能做到

理解複利:巴菲特90%資產在60歲以後創造,但其實你也同樣能做到
如果有一個人30歲,將100萬全部投入股票市場,假設他也順利活到90歲,最終年化報酬率8%, 請問,他投資中的多少比例的資產,是60歲以後創造的? 以下哪一個數字最接近呢: 選項1. 50% 選項2. 60% 選項3. 70% 選項4. 80% 選項5. 90% 先不做計算,可以試著猜一下。 答案是:選項5. 90% 8%複利的資產成長計算 計算過程,有興趣可以看,覺得計算太複雜可以跳下面看結論。...

投資中如何避免情緒影響?市場先生自己的經驗體會分享

投資中如何避免情緒影響?市場先生自己的經驗體會分享
「投資要避免情緒」 最近有一個朋友很興奮的和我分享,他最近的投資,如何在經歷了一段帳面虧損之後又戲劇性的反轉,最後小賺出場的經驗。 從一開始虧損的擔憂, 到後來由虧轉盈,讓他看起來加倍的開心, 但我覺得這種情緒起伏,在投資中並非好事。 你身邊是否也曾經看過一些人,投資順利時就很開心、投資不順時情緒就很糟,影響自己、甚至影響周圍的人? 關於投資與情緒,下面分享一段小故事,是市場先生自己的親身經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