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利優先》讀書筆記: 解決財務問題不是靠會計,而是先搞懂人性
所有的財務問題都出自於人性弱點?
個人和企業潛在的財務危機有辦法事先避免嗎?
如果遇到了應該如何做改變,能讓企業和自己的財務狀況更好?
許多中小企業主都面臨的一個問題,
就是不知道如何讓自己公司的經營更有效率?
在景氣好的時候隨便做都賺錢的事業,
一但景氣一轉差,就會發現過高的開支減不下來、成天為債務煩惱,
同樣的狀況並不是只有發生在企業,也發生在個人,
在薪水好收入高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買房買車,
一旦收入減少或是遇到意外,即使是年收百萬的高薪族也很快陷入債務危機。
可閱讀:萬一失去工作,你能活多久?
《獲利優先》這本書作者認為企業或個人的財務問題,其實都是人性問題
公司經營時,營收會隨景氣好壞起伏,但費用通常是穩定的攀升
新增僱員、增加固定開支,通常都很難立即的減少,
但你的營收很可能會因為某個大客戶或是景氣風向改變,而突然減半。
大多數老闆在收入增加時,都會認為增加費用是合情合理的,
大多操作方式都是把增加的工作分攤出去為標準,
但對於增加多少費用,其實沒有人心裡有底,。
傳統會計方式不符合人性,因此會促使人們做出錯誤的決策,
但只要改變自己衡量收支的方式,
其實就可以有效避免人性的弱點、減少錯誤的財務決策,
讓公司在一開始就獲利。
以下市場先生分享《獲利優先》這本書我讀完後的幾個重點筆記:
不管是個人理財或企業經營,人性都是成功的障礙,
作者提出4個財務上會遇到的人性問題:
問題1. 資源越多,花的越兇
例如擠牙膏時,
你會很認真的去擠一條快用完的牙膏,
但對於新的牙膏很可能只是大力一壓,不在乎浪費多少。
在吃到飽餐廳,你會傾向多夾一點菜,
即使你吃不完或傷身體也不要緊。
但如果是單點制的餐廳你就會節制的多。
同樣的,
在企業或個人收入很低的時候,人們通常會斤斤計較每一筆開支,
但收入狀況很好的時候,你完全不會在意多花一點。
尤其是固定性的費用,人們往往低估它短期內對利潤的傷害。
問題2. 放錯問題的焦點
企業經營的重點應該放在獲利,而不是放在支出
但為什麼你會看到卻往往在不重要的小地方省錢,
你會看到有些管理者花力氣在宣導關燈省電、省影印紙的錢,
對於如何增加收入,通常他們也提不出有建設性的提案。
原因是人們傾向重視自己第一個看到的東西,又稱為初始效應(Primacy Effect),
例如:
1. 邪惡、氣憤、厭惡、快樂、關懷、喜愛
2. 喜愛、關懷、快樂、厭惡、氣氛、邪惡
乍看之下,
第一組的描述好像在講一個罪人,
第二組的描述在講一個聖人
有這種誤解很正常,只是受到先後順的影響。
在財務上,如果我們優先把注意力放到費用,那只會讓你無法聚焦在獲利。
問題3. 無法克服誘惑
如果你計畫減肥,
但家中擺滿了一堆零食,你的減肥計畫應該很容易失敗。
即使你計畫好每個月要存下的錢,
如果你把要存的錢放在隨手可以拿到的地方,失敗率就會非常的高。
同樣的,
如果企業希望自己獲利,但又把錢放在容易被花掉的地方,
那獲利當然很難繼續累積下來。
其實人們總會找到理由花錢,
例如認為只要增加市佔率、提高成長率,獲利就能轉虧為盈,
甚至有一些名詞叫做盈餘再投資比率、資本支出率之類,
但實際是:只要沒放到口袋的都不算真正的獲利。
問題4. 沒有節奏感(或沒有紀律)
有許多人減肥常常是維持飲食運動兩三天,然後就突然暴飲暴食,
在存錢上,許多人往往省吃儉用幾個月,但卻突然買了名牌包包或高價的奢侈品犒賞自己,
當我們了解人性問題以後,就可以透過系統化的方式,
用不一樣的思考以及操作系統做輔助,避開人性的缺點。
以下是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
剛好對應解決上述4個問題:
1. 把公司支出分成小帳戶管理
克服:「資源越多,花的越兇」的問題
大多數人的公司帳戶就是1個,所有的錢混在一起,
但這往往會給我們一種資源還很多的錯覺。
因此作者提出應該將帳戶分成幾個子帳戶,
每個帳戶對應相應的功能,例如:收入、獲利、老闆薪資、稅款、費用
在個人理財中也有類似的方法:
例如:信封理財法或罐子理財法,都是先將錢分到數個帳戶中,避免自己有資源很多的錯覺。
2. 不同帳戶,按順序付款
克服「放錯焦點」問題
在傳統會計制度上,對於獲利的計算方式是
營收 – 費用 = 獲利
衍生的問題是,你會先把焦點放在費用,
但正確的企業經營應該把焦點放在獲利。
因為如果獲利沒有效率,業績成長很可能只是造成費用的繼續成長,
而不是真正的賺到利潤。
因此作者調整了這個公式:
營收 – 獲利 = 費用
因此在分成許多帳戶以後,要「優先把獲利拿走」,
把獲利轉移到其他的帳戶中,避免它輕易的被動用。
按順序付款的意思是,
在從營收其中分別撥出到獲利帳戶、老闆薪資、稅款、費用,
過程不可以先撥款到費用,而是必須先撥款進獲利的戶頭。
透過每次都先拿走獲利,老闆也可以把自己的思考焦點放在獲利上,
至於費用,自然而然就會省下來。
3. 移除誘惑
克服「無法克服誘惑」問題
如果只是把獲利放在隨手拿到的地方,這樣一點效果也沒有,
最好開一個帳戶在不同銀行,沒有轉帳功能,也沒有提款卡,
把公司每一筆營收的獲利都優先存到這個帳戶,
因為想領出來只能臨櫃去領,因此誘惑會大大的減少。
4. 要求執行節奏
克服「沒有節奏」造成大起大落的問題
許多人都習慣一拿到大筆的款項,就拿去繳大筆的帳單,或者接拿來花,
但作者認為把款項按順序分到不同帳戶的流程,應該每個月有固定時間執行。
透過整套的系統對應人性的缺點,
讓企業重新把焦點放到正確的地方。
—
看完這本書後,
市場先生認為最大的收穫在於:要正視人性的缺點
在《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中,
作者羅伯特清崎也曾經提到「先支付自己,再支付帳單」這項原則。
以前我不是很明白,
一來如果你是欠銀行和國稅局錢,還有辦法先支付給自己嗎?
二來如果錢夠,那先後順序是否有這麼重要?
但如果從人性的角度去思考,
先後順序可以聚焦在投資創造收入(包含投資自己的腦袋),避免自己聚焦在開支,
我們有限的注意力,應該放在重要的地方。
解決財務問題不是搞懂會計,而是先搞懂人性
我們往往很難只靠自己,就正確的指出人性的問題在哪裡,
而真正好的方法,能有系統的解決了人性的問題。
書中有提到畫分帳戶、訂立預算的一些操作細節,
看完會覺得其實企業理財跟個人理財很像,
至於完整操作方法,可以自己去看這本書囉。
《獲利優先》這本書的作者曾經有另一本關於專案管理很有名的書叫做《南瓜計畫》,
南瓜計畫在談的是雖然我們都知道80/20法則,
但實際在執行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放不掉任何一個客戶或專案,
其實這也同樣是人性問題,
這也是一本很棒的書,可惜目前暫時絕版,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找看。
最後我留一個書中提到的問題給你思考,
談到創業做生意,你是否曾經聽過身邊的人說過,
認為創業就是要花很多錢、投入許多成本?
這些迷思,其實也是心理因素,
它把花費的重要性放在獲利之前,沒有思考如何一創業就賺錢,
這裡市場先生推薦一篇好文給你,
可閱讀:創業需要投入巨大的資本?燒錢其實是迷思
額外分享幾篇好文:
2. 存活者偏誤》成功人士都說自己成功原因是「努力」,你相信嗎?
3. 【指數成長思考法】10年後身價30億,你認為有可能嗎?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