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高股息ETF的殖利率,為何贏過大盤?

讀者提問:
「台股每年賺約5%-10%,配息約4%-5%,為什麼高股息ETF還能夠配出如此高額的股息呢⋯⋯?」
這題我猜很多人也有類似疑問。
這個問題有點複雜,先給答案,後面有更詳細解釋。
為什麼高股息ETF殖利率高?有幾個影響因素:
- 高股息ETF本身會選擇高殖利率的股票作為成分股。
- 成分股的配息,以及成分股換股時產生的已實現資本利得,都可以拿來配息。
- 配多少息都是之前就決定好,計算ETF殖利率時機點則是等到要配發股息時,受當時的行情是向上還是向下,會影響拿來計算殖利率分母的高低,影響最後算出來的殖利率,所以有時候殖利率高,有時候殖利率低。

以下市場先生試著講仔細一點:
先釐清「每年報酬」與「長期年化報酬」
台股不是每年賺5%-10%,有時候正報酬,有時候負報酬,長期平均後才是5%-10%。
長期平均值跟每年賺,畢竟還是不同,這需要先解說一下以免有人誤解。
我有一篇文章在解釋平均值,能協助你更容易區分這兩者的差異:平均值會騙人?駱駝商隊過河的故事
台灣的高股息ETF,普遍選股邏輯是選高殖利率
- ETF成分股企業配發的股利,只是影響ETF殖利率高低一部分。
選股方式則根據指數的規則略有差異,主要都是用過去配息來當成預估未來配息,再在除以現在的股價,去計算殖利率高低。
換句話說,
影響殖利率高低,除了股息高低,還有股價。
甚至對許多配息穩定的公司來說,股價常常才是影響殖利率高低主因。
因此你可以想到,高股息ETF容易會選到什麼股票?
- 如果去年一年配息突然很高,就很容易被選進來。
- 如果歷年配息相對股價比例比較高,也容易被選進來。
姑且先不談那些一次性高配息的股票 (例如某年的航運股),這種情況雖然常見,但在高股息ETF的成分股中也不算高佔比。
高股息ETF通常會投資在「穩定但成長有限」或「高風險高波動」的公司
大多數時候,高殖利率這項條件,容易選到能維持股息高,但股價不高的公司:
第一種是穩定成熟的產業,
這類公司成長性不高,但能穩定賺錢,賺的錢都拿出來配息,不過市場給的估值(股價)相對不會太高。(如金融產業)
第二種是衰退或起伏大的產業,
因為產業前景不確定性高,所以就算有賺錢、有配息,但沒辦法給予很高的股價評價。(如生技產業)
至於這兩種類型公司在ETF占比多少,就看每一檔高股息ETF的指數編製方式決定。
不配息的公司不會被選進來,還有高成長但賺錢要拿去再投資未來的公司也不會被選進來,因為它們殖利率數字都不會高。
總之,ETF會由選出的公司組成,ETF的配息來源也就是這些公司的盈餘配息…以及一些其他的東西。
ETF有一些配息來源,不是來自股息,而是來自已實現資本利得
- ETF成分股換股產生的已實現資本利得,也是影響殖利率高低因素。
例如,股票成分股定期換股時,買賣持股如果有產生價差收入,那這些已實現資本利得也可能變成配息來源。
各檔ETF、各時期,已實現資本利得拿來配息的占比也都不同,在高股息ETF中實際比重多少我沒細察比較過比例,畢竟每期公布資本利得佔比也不一樣。
但因為ETF的配息比個股多了資本利得,所以會導致ETF算出來的殖利率,有可能會高於整體個股的平均殖利率。
要注意的是,這種資本利得多寡,與ETF指數編製規則無關,也就是說選股時其實還是根據殖利率為主,而不是根據已實現資本利得。但配息時會配到這些。
總之要知道含有這成分在,並不是說所有ETF配息都是來自企業的股息。
說到這裡,股息的來源應該比較清楚了,再來談殖利率的算法。
計算殖利率的時機點,影響殖利率高低
- 計算ETF殖利率的股價時機點行情,也是影響殖利率高低因素
ETF每次配出的金額,是根據它先前投資組合中各家公司的股票配息,再加上資本利得,才是全部的配息。然後這些配息金額,再除以ETF除息前的股價,才是ETF的殖利率。
→ ETF 殖利率公式 = (持有公司股息+資本利得)/除息前ETF股價
這才是前面問題中提到的4%-5%殖利率的由來。
ETF股息是固定的,但殖利率會隨ETF股價而變動
目些有些高股息ETF配息會每季配息一次,每次都能單獨計算殖利率,有些會稱為把它稱為「當期配息率」。
但因為一年中每個時間點的ETF股價都不同,要把全年幾次配息合計起來,才是真正的「年度殖利率」。
理解這點你會發現,這個殖利率會隨著ETF股價有可能可高可低,
因為配多少息其實是更早之前就決定的(看去年公司賺多少錢、發多少息,這金額早早就固定),但計算ETF殖利率的股價是變動的,看ETF哪時配息,才會用除息前的股價去算殖利率。
舉例來說,
- 除息日之前大盤股價跌很多,ETF股價變低,算出來ETF殖利率會略高。
- 除息日之前大盤大漲一段,ETF股價變高,算出來殖利率會略低,因為分母比較大。
總結:高股息ETF的殖利率,為何贏過大盤?
上述我盡量試著講細一點,寫有點長,假如有錯誤請多包涵,有些屬於個人觀點,並不保證絕對正確。
高股息ETF的殖利率,為何贏過大盤?
主要因為不是單獨股票配息算殖利率,而是中間還隔著一層ETF,
所以ETF殖利率會和單獨看股票的殖利率略有一點差異,
一方面是高股息ETF有高殖利率的選股規則,另一方面因為ETF配出的息不全是股息,還包括資本利得。
一開始的問題也可以很簡單回答:配出高殖利率本身沒有什麼問題。
因為也都有按規則來,ETF把收到的股息、賺到的資本利得配出來,本身挑的也都是原本殖利率就高的股票,另外也還要加上配出資本利得以及時間點因素,所以配出4%-5%殖利率這沒什麼問題。
但問題在於,配息會除權息,配多少就除多少(左手換右手的概念),殖利率高並沒有帶來什麼額外好處,雖然也沒有比較差,但稅需要多繳一點 (補充,ETF配息中,股息部分要繳稅,資本利得部分不用繳稅)。
所以我在ETF上是不大會去看殖利率這個指標,因為殖利率不等於報酬率,甚至兩者差別蠻多的,
在網站上談到ETF殖利率時,也都是說這個數字對ETF而言並不重要。
額外補充兩個重要觀念:
- 投資要看總報酬,而不是單獨看殖利率
- 不要看只名字做投資
投資要看總報酬,而不是單獨看殖利率
要記得,配息時股價會除息,扣掉對應的市值,所以並不會因為配息這個事件讓資產成長。
配息高低,只是一種選股風格,目前沒有明確證據顯示這種風格會表現比較好,當然也沒有看到明顯比較差。有比較差是在稅務上,但這無關投資策略本身。
我的看法是,有些人心目中對於高股息的期待,可能不一定和實際高股息ETF選到的股票是相似的。
建議的做法是,你如果很喜歡高股息,想清楚怎樣的股票你會挑選,然後你再去看看高股息ETF成分股,挑幾檔來看看,是不是這些也是你會買的。
如果是,那這ETF就很適合你;如果不是,那你心中的高股息,可能和ETF所指的高股息,並不是同一件事。
要記得:不要看只名字做投資
在投資裡面,很多名詞本身就不見得有很精確的定義,
你想像中的定義,和別人的定義,可能是不一樣的。我個人覺得高殖利率這個公式,本身並沒有辦法那麼精確的反應人們心中對於高股息的想像。
如果是高股息類的共同基金,因為至少有人為挑選的過程,選出的高股息品質有機會好很多。但ETF單純從指數去選高股息,受到指數編製時需要根據特定公式規則選股,本身就會產生很多偏差。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有些一次性的高殖利率股,某一年盈餘和股利很高、隔年就又打回原形,這種ETF就無法閃過,甚至很容易因而追高。這也算是ETF本身的一種限制。(但其實主動選股,有時常常也會選到這些,理由可能是經理人無法錯過這些不值得長期持有的公司的上升階段,萬一錯造成落後指數,經理人會先失業。)
而如果你去看國外的高股息ETF的指數編製規則,會發現對高股息定義廣泛很多,例如連續配息次數、配息的穩定性、股息貴族等等,看殖利率反而只是其中一種高股息的衡量方式。
有興趣的人也可以去研究成長股ETF和價值股ETF的指數定義,我覺得很有趣,你會發現跟自己心中想的可能並不一樣。
市場先生 2024.09 原文撰寫於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B 基金社團
分享幾篇文章:
3. 台灣50ETF (0050) 和 台灣高股息 (0056) 有甚麼差別?
5. 3種主動式ETF:追求超額報酬/特定投資目標/進入特殊商品或市場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