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不見得比較好?用高殖利率選股的5大問題
最後更新:2022-01-10
「0056感覺好像不錯耶,你覺得它有比0050好嗎?」
一位朋友最近開始投資,從買進 0050ETF開始,
沒想到一買進,就遇到了最近一波大跌,
讓她開始很認真的研究要買什麼。
「網路上都說,0056ETF好像比較好耶。」她問到。
0056全名是「元大台灣高股息ETF』
股息就是現金股利,
簡單來說,
它是從台灣最大的150間企業中,
選出預期「現金殖利率」最高的股票。
在談看法之前,要先談一個觀念:
「高現金殖利率」真的有比較好嗎?
現金股利,就是一間公司將「獲利」的一部分,配發給投資人
例如:
你自己開一間咖啡店,今年賺 50萬,
於是你將店面賺到的 50萬拿回自己口袋,
這些錢就可以稱為現金股利。
如果投資朋友的咖啡店,那麼拿到的現金股利,除以當初投入的資金(股價),
就是現金殖利率。
例如:
投資朋友的咖啡廳 200萬元,
而今年拿到 50萬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就是 50/200 = 25%
問題是,公司並不會將所有獲利都發還給股東
也許今天咖啡廳賺了 50萬元,只有其中 30萬發還給股東,
因為剩下的 20萬,公司也許可以拿來再投資,
買新的機器、擴大經營或是保留現金等等,
讓未來能創造更大的獲利。
從「獲利」中拿出「現金股利」的比率,稱為「配息率」
這時要思考一個問題:
你覺得以下哪間咖啡廳比較值得投資?
假設都要投資 200萬元,
A咖啡廳每年賺 50萬,配發 30萬元給股東,現金殖利率 15%
B咖啡廳每年賺 50萬,配發 10萬元給股東,現金殖利率 5%
C咖啡廳每年賺 30萬,配發 30萬元給股東,現金殖利率 15%
先思考一下,你會投資哪間?
—
A和B 同樣都是投資 200萬,每年賺進 50萬。
C則明顯比較差,因為獲利能力差。
聰明的你一定不會選C,因為:
影響公司價值的是獲利能力,而不是配息的高低。
投資股票,你會擁有公司未來獲利的分配權,
因此公司有一部分的盈餘本來就是屬於你的錢,
配息只是把錢從公司帳戶轉移到投資人個人帳戶,實際上你的獲利並不會因為配息高而變多。
可閱讀:股票的殖利率跟債券、定存的利息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東西
但是許多人,會選 A咖啡廳,而不會選 B,甚至會把C當成跟A一樣好的公司。
就如同大多數人都喜歡高現金殖利率的股票!
因為你不知道公司留下這些獲利,未來是否能創造更高的報酬率,
說白了,其實你並不信任經營者。
喜歡「高殖利率」、「高配息」
的真正原因是:你不信任經營者
在投資時,
雖然股東名義上也是公司的擁有者之一,
但事實上,
只有「大股東」才對公司的決策有實質的影響力!
小股東只能在股東會上才有機會多問幾個問題。
而喜歡高現金殖利率這件事,
反映的就是小股東們對經營階層不信任,
如果能越快從公司拿回現金,對小股東風險就越低。
因此大多數用高殖利率選股的投資人,採用的方式是:
1. 選擇配息穩定、保守的大型企業
2. 趁著股價下跌時買進
用這種方法有好有壞,
優點就是非常的保守,不容易踩到地雷,
在過去統計中也證實,穩定配息的股票的確比較安全。
延伸閱讀:穩定配息的股票,風險明顯降低,虧損50%以上的機率不到1%!
但有好就有壞,
它當然也有一些問題:
用「高殖利率」選股的 5大問題:
問題1. 即使是沒有配息的資金,最後仍會反映在股價上漲
假設獲利能力一樣,但殖利率低的股票,
雖然你沒賺到現金股利,
但因為公司賺的錢,最後長期而言仍會反映在股價上漲,
事實上你並不會因為配息比例低就有損失。
經典的案例就是股神巴菲特的公司波克夏(BRK),以及全球最大的電商亞馬遜Amazon(AMZN),
它從來不配息,換句話說配息率和現金殖利率都是0%,
但股價長期卻持續向上,
事實上,許多美國大公司因為稅務考量,幾乎都選擇低配息或不配息
不配息或低殖利率,不見得代表自己的投資不會增值。
反過來說,
殖利率高其實並不等於獲利高,也不代表股價容易上漲。
問題2. 拿回手上的資金,自己不見得能做更有效率的運用
如果資金留在公司再投資,
公司 能創造 10%的獲利,或是能使公司股價上升 10%,
換成 現金股利發回手上自行運用,
你能創造超過 10%的獲利嗎?
每一次搜尋好的投資標的,都需要努力研究和漫長的等待,
事實上這也是一種成本。
問題3. 不會成長的企業,最終都會走向衰敗
巴菲特非常喜歡一種企業是,
它不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本,就能持續創造大量的現金。
而這些現金都可以配發回投資人身上 (在國外考慮稅務問題,通常是買庫藏股)。
但現實是,這種企業通常不會上市,或是本益比都超高,
你買不到,或是買不到滿意的價格、殖利率偏低。
而一間公司除非有超強的護城河,
否則只要不會成長,就是走向衰敗的開始。
問題4. 殖利率高,反應的可能不是股息高,而是股價大跌、獲利衰退
大部分預測值利率的方式,
都是用「過去的配息 除以現在的股價」
但問題是,
「過去的配息並不等於未來的配息。」
換句話說,
看著現在的股價和過去的股息,算出的殖利率,在未來可能是錯的!
假設有一天股價大跌,也許是公司本質出現了惡化,
但如果仍只看殖利率選股,就可能會在這時候買進。
問題5. 如果你對經營者不信任,那又為什麼要長期投資?
這是個矛盾,
當你預期領取高配息,本來就是種很長期的投資策略。
但投資人既想長期從投資企業賺到錢,
卻又不信任經營者,因此希望配息率高,能越早回收資金越好。
這種做法似乎有點精神分裂?
當然也不能說要你全盤相信經營者,
畢竟投資人本來就和經營階層有著很大的資訊落差,
抱持懷疑警覺是必要的,
但真的該用現金殖利率作為判斷基準嗎?
彼得林區曾說:
「買進連猴子都會經營的企業,因為總有一天換成一隻猴子當經理人。」
我的理解是,
即使對經營階層不信任,
但可以從分析企業的本質去迴避這個風險。
當你考慮的是企業本質,
那現金殖利率的高低,似乎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下一篇,
台灣50ETF (0050) 和 台灣高股息 (0056) 有甚麼差別?
最後,
假如你很喜歡高殖利率,其實也沒甚麼不好,
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
1. 穩定配息的股票,風險明顯降低,虧損50%以上的機率不到1%!
額外分享更多投資理財文章:
4. 美股券商firstrade開戶教學圖解(ETF投資免手續費)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