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值型ETF,需看市場熱度來決定現金部位? – 讀者提問

投資市值型ETF,需看市場熱度來決定現金部位?

讀者提問:

「請問主要是購買市值型ETF,有需要依市場熱度來決定手上現金留存多寡嗎?」

這是一個蠻重要的問題,

通常能考慮到現金多寡,代表也會考慮到其他資產類型的比重,以及從整體資產的角度思考報酬率

▼ 讀者提問截圖

FB讀者留言-市值型ETF如何擇時進場

以下是我對這題的想法:

1. 調整理現金比重,其實就是在做擇時買賣的決策

雖然「現金比重」乍看之下在談「動態的資產配置」,但實際上,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是否選擇時機點、擇時買賣」。

比方說,
某個狀況的資產配置是70%股票,另一個狀況是40%股票,
那代表要決定:何時降低持股賣出30%股票、何時增加持股買回那30%股票。

2. 市場熱度,是否是一個決定時機點的方式?

這問題,首先要定義清楚市場熱度。

市場熱度這詞本身需要定義得更清楚,

所謂熱度,是經濟熱度、價格估值熱度、成交與籌碼熱度、投機熱度?

光是熱度,我就能想到一堆定義,但彼此意義都不同。

3. 確認定義後,記得要以指標作為參考

定義清楚後,要找到明確的指標,

不要靠感覺,除非你是多年經驗的高手,否則非常不建議靠感覺去定義市場熱度。

找一些指標參考,而談熱度的指標不只一種,可以多找找。

4. 此外,也要定義清楚做法

例如一樣是定義出熱絡的時機,

是從不熱絡剛轉熱絡的時候,調升或調降比重?

還是從熱絡轉到不熱絡的時候調升或調降比重?

又例如你找到一個指標,那多少數值算熱絡、多少數值算冷淡?是否還要更進一步區分熱絡和過度熱絡、冷淡和過度冷淡?

5. 一個重點是衡量自身能力:是否具有判斷時機的能力?

如果自己有判斷時機的能力,那就可以按想法調整。

6. 想靠選時機打敗市場,從期望值來看,其實更可能拖累長期表現

從一個數學期望值的角度,

拉長時間之下,一個有正期望值得投資,參與市場時間與比例越少(意思是持有股票比例越少、現金比例越多),最終結果就越差。

當然,我們考慮的不只是報酬率,也包括風險,所以並沒有標準答案,只是需要先知道這個期望值基本概念。

白話的說,不要覺得選時機就一定比較好,

自己選時機選完落後大盤、報酬風險沒比較好,這可能性是很高的。

對多數人來說,想持續做好選擇時機這件事情是困難的。

7. 結果可能跟自己想像的不同

舉個我以前回測過的例子,是台灣的景氣燈號 (景氣燈號回測數據在這篇),

很多人會覺得景氣燈號熱絡的時候要減碼,冷清的時候要加碼。

但實測結果,如果你在熱絡時減碼、冷清時加碼,長時間回測的歷史報酬/風險並不理想,

報酬沒比較高,風險還一點都沒少。

反而燈號熱絡時持倉、滿倉,冷清時減碼,報酬/風險還更好一點。

而兩種調整方式無論哪一種,都輸給單純100%買進持有,

買進持有看似簡單,卻大勝其他調整的作法。

是不是跟想像中不同呢?

回測數據在此,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看看。

總結來說,

我認為動態調整是可行的,

雖然上面這樣說,但並不是完全不能做,

只是我們也要先理解到,那並不容易,需要嚴謹的去評估測試,不要靠感覺。

市場先生 2024.09 原文撰寫於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B ETF社團

市場先生不定期會分享一些正確的投資理財心態文章,希望能協助讀者在這條路上能順利進行:

1. 景氣燈號投資法回測報酬實證 – 景氣燈號對判斷未來股市表現有用嗎?

2. 現金拖累cash drag 的概念

3. 期望值的思考:正期望值的決策,長期成長機率比較高

4. 分批進場 vs 定期定額 兩者的差異

5. 定期定額該用什麼頻率投資? 每月/每季/每年買差多少?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