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擴張》讀書筆記: 年成長率100%的企業如何做投資評估?經營重點是什麼?

最後更新:2023-08-28

思考一個問題:
假設你經營一間正在快速成長的公司,你認為公司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做好產品」,還是「做好銷售」?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分享《閃電擴張》這本書的心得與筆記
(以下約2200字,閱讀時間3分鐘)

《閃電擴張》這本書在談的是,
企業在成長階段時,何時要進入「燒錢快速擴張」,
包含何時應該快速擴張、過程會遇到什麼問題、何時會結束等等。

並且給了這個擴張階段一個專有名詞叫做「閃電擴張 Blitzscaling

對於這類書籍,市場先生都通稱叫:高來高去的書

舉凡書裡面用的案例是Facebook、Google、Amazon、Linkin、Paypal等等無法被複製的成功案例,都屬於這一類。

高來高去不是負面的意思,只是我覺得這類書對個人的用途不同。

書中談的概念,基本上大多數人難以實際執行,
不像前一陣子分享的另一本書《一人公司》這種書中概念可以拿來馬上使用的。
可閱讀:《一人公司》如何實現理想收入又不忙碌?

但好處是這類書籍可以提升你的視野,
讓你知道這世界上有另一群眼界更高的人是怎麼想事情和做事情的,
因此也許大概念對你沒用,
但中間某些想法和做法卻給你帶來很大啟發,借鑑來用在其他領域。

聽起來《閃電擴張》這本書是在談創業?

不過如果誤以為這本書是給創業家看的,這個理解可能不完全正確。
這本書是給「某一類創業家」看的,
硬要定義,就是「用別人的錢創業」的創業家,包含創投出資者。

有些人也許當過公司管理階層,
看到閃電擴張本書可能會很興奮,覺得找到一個有系統的成長流程,
但如果你是拿自己錢創業的老闆,
我相信這本書看完你應該不會有這種想法,Why?

其實從作者的出身就可以知道了,作者是位知名的創投。
所謂「創投」,就是把錢投資在「一堆有潛力但可能會倒閉的新創公司」,有時也會參與過程協助經營。

對創投而言「公司倒掉是常態」,
但投資的眾多新創中即使大多數都失敗,只要有其中一間變成FB或Google,那就足以回收並獲利了。

想清楚這一層以後你就知道,
即使企業閃電擴張,成功也是百裡挑一

所以換成你是老闆,
了解這方法你可能也不敢用,除非你找到別的資金跟你一起承擔風險。

但這對創投來說沒差,他們只需要知道自己的錢能否被運用的當,
失敗與否只是個機率,
《閃電擴張》則是提供了一套(燒錢的)分析流程與基準。

以上是閱讀前必須先談的大前提,
接下來談談看完書中覺得有收穫的部分

先談談什麼是閃電擴張

簡單來說,閃電擴張就是「用最快速度擴張規模」

而這過程,則是會伴隨著大量燒錢、不效率、浪費、低利潤、惡劣的服務品質…等等。
所以談到閃電擴張這策略時,
其實談的更多是「選擇」,而不是「方法」。

看起來它並沒有比較好,穩紮穩打似乎也不錯,
那為什麼還需要閃電擴張這個決定?

原因是:
1. 眼前有個足夠大的機會
2. 不這樣做就會走向毀滅

有許多新興產業,
它的生意類型是「贏家全拿」,只有第一名會有足夠利潤,

如果你沒有在頭部,落到第二名甚至第三名,就一點機會也沒有,
這時想打敗其他潛在競爭對手,你就會需要運用閃電擴張 – 即使付出一些代價,那也值得。

談到這裡,其實市場先生對創業的部分興趣不大,
因為誠實的說,書中談的這種全球級創業規模對我來說還太遙遠。

大多數人應該跟我一樣幾年內不會成為創投,也不會有大規模創業(大概吧)。
不過以下有幾點關於閃電擴張企業的成功因素,
我覺得做為一個投資人很值得參考: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
閃電擴張成功的5種重要因素或特徵:

你投資的企業所在的產業,是屬於贏家全拿的產業嗎?

如果是,記得不要把投資的錢給第二名。
另外以下5點就是很重要的評估要素。

1. 成長的速度夠快嗎?

成長率在這類產業是一個相對值,有時候100%叫做慢,有時候50%叫做快。
這類產業不同於一般傳統企業的投資,有時候即使成長率高達40%,很可能代表企業正在走向死亡。

2. 企業價值不會反應在財報的淨利上,但會呈現某些特徵

比方說盈餘數字通常很低落,原因並不是利潤不足,而是許多利潤用於再投資,
其中成功的企業通常會有幾項特徵:

A. 高毛利(60%~70%):毛利高相當於複利作用強,每創造1元營收,都能有更多資源做再投資。
可閱讀:什麼是毛利率?

B. 商業模式上創新:用舊的商業模式的新創中,很少看到有成功的案例

這邊補充一下,
書中所謂商業模式就是變現方式,
矽谷人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和傳統企業有點不同:

傳統:有商業模式->做產品->銷售
矽谷:做產品->獲取用戶->建立商業模式

網路公司的方法都是先抓用戶量,而不是先想錢從哪裡來。
如果先走既有的商業模式,那也許一開始的產品和獲取用戶就會很快陷入和原先市場領先者的競爭,導致用戶難以擴大。

3. 是否有有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的定義是,用戶量越大,產品或服務就越好用。
通訊、社交軟體都是例子,成功建立以後就很難被打垮。在《投資護城河優勢》書中也有提到這項優勢。

可閱讀:快速判斷投資護城河的方法

4. 分銷能力是否很強?

分銷就是通路或行銷銷售推廣能力,
你可以是自己很會賣、推廣能力很強,
也可以是依靠其他強大通路的力量幫你推廣。
而足夠的毛利可以幫你支撐這一點。

當然,不好的產品如果大力推廣只是加速滅亡,
但很多時候你需要速度和規模,從中得到回饋後再慢慢修正產品,
空有好的產品卻沒有推廣,等錢燒完了結果還是一樣。

5. 成長是否受資源限制?

假設用戶或銷售成長100倍,企業接的住嗎?

傳統企業擴張會受到人力、生產力的資源限制,而網路公司則是會有伺服器流量爆表的問題。
如果成長的同時,不會有這些天然枷鎖,那閃電擴張才有可能成功。

以上幾點是作者提出閃電擴張成功的要素,
其實作為投資分析,尤其是用在快速成長的產業,也是很值得列入評估的條件。

當然有個美中不足在於,一般投資人能買到的標的,都是已上市標的,
無法像創投一樣在未上市前期就投入。
也許這代表著安全,但也同時代表著承擔燒錢風險同時並不會有幾十倍的利潤。
因此對於投資上市公司,其實選擇的標準應該要更嚴苛。

除了從投資的角度以外,
書中另一個是作者在書中提到了一點是:決策的重要性順序

你手上有一堆錢,公司現在需要快速擴張,公司現在面臨很多問題要解決,
問題不是去解決每件事情,而是「現在哪件事最重要?

大部分的經營管理類書籍,都會告訴你:每件事都很重要
人事很重要、行銷很重要、溝通很重要…blabla

如果每件事都很重要,那就是都不重要。

「對事情說 No,比說 Yes重要。」

現實中時間和金錢資源,甚至注意力資源,都是有限的。

如果你是總經理,經營一間正在快速成長的公司,
請問你會怎麼排列任務的重要順序?

作者的經驗提出一間正在成長的公司,
需要優先解決的事情清單,由上到下是重要性順序:

1. 分銷
2. 產品
3. 營收模式
4. 公司營運
5. 競爭對手
6. 下一步是什麼

這個順序,我覺得也非常適用到大多數的公司中。

想想看,你的公司是怎麼決定工作與資源重要性順序呢?

蠻意外的是分銷被作者列為所有該做的事情裡面最重要的,
但很多專注於產品的企業其實都會忽略這點,甚至把分銷排在很後面。

以上是市場先生《閃電擴張》這本書的閱讀心得筆記,是書中兩個我覺得對自己還有對一般人有幫助的地方,
書中還有談到很多關於擴大規模要注意的事,
例如:人員快速增加時如何管理、如何選任適任的人等等?
適合對經營管理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印證自身經驗。

最後市場先生補充一點經驗談,
很多書籍都試圖在建立新名詞,談到新的方法或概念,
例如《精實創業》《流量池》《訂閱經濟》《成長駭客》…等等,

這類商業書我覺得都蠻重要的,
不過在經過幾年後,許多企業都應用這些方法後,
就會發現原有概念的利弊、相反的概念出現,或是因為方法過於普及所以已經不再是優勢而是常識,
最終這些概念和方法都會過時。

如果能提早認識到這些概念,並在未來觀察到它的限制,
其實就等於讓你有機會提早升級,擁有下一個世代的概念。

很有趣的一本書,推薦這給大家。

《閃電擴張》博客來連結

 

額外分享幾篇文章:

1. 如何用部落格網站建立被動收入的5個步驟

2. 市場先生投資書單》超過40本好書分享

3. 最新國內高現金回饋信用卡比較

4. 最新海外高現金回饋信用卡比較

5. 股票開戶》最新優惠開戶活動分享

6. 基金開戶》買基金0手續費的開戶優惠

加入市場先生FB讀書會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