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市場先生要分享《深度工作力 deep work》這本書的心得。 在時間管理的推薦書單中,這本書以及《最有生產力的一年》, 我認為是由兩個不同的面向談時間管理, 在執行的方法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不過深度工作力這本書更加強調知識工作者如何創造更大價值的方法。 先想想一個有點難的問題: 如果有人想買斷你一小時的工作時間,出價多少你願意接受呢? (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高或低並不代表好壞) 換句話說...
本篇接續上一篇文章彼得林區選股戰略》10句投資經典語錄(上) 彼得林區是一位傳奇基金經理人, 他在富達基金任職的期間操作的麥哲倫基金13年來的年化報酬率高達29.2%,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他的投資價值觀不同於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 是一種與市場大多數人認知方式相反,卻又非常有邏輯的操作,幫他創下很高的投資報酬率。 本篇市場先生繼續分享這本書中的經典名言語錄,以及我個人的心得:
彼得林區是一位傳奇基金經理人, 他在富達基金任職的期間操作的麥哲倫基金13年來的年化報酬率高達29.2%, 讓人比較意外的是,他的投資價值觀不同於大多數的基金經理人,是一種與市場大多數人認知方式相反,卻又非常有邏輯的操作,幫他創下很高的投資報酬率。 他有3本著作在台灣有上市 《彼得林區學以致富》《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彼得林區征服股海》 這三本經典書上一個版本已經是2013年,絕版非常久了, 最近新...
今天分享的這篇內容, 是市場先生在新書《斜槓的50道難題》中的一篇解題原稿: 「創業往往不是大好就是大壞,如何讓收入可以盡早穩定?」 大多數人對創業的印象就是需要投入大額資本, 才能在未來幾年開始慢慢回收利潤。 如果時光倒退回20年前的確是這樣沒錯, 但在今天,我們能接觸到的生產工具已經跟幾十年前大不相同, 甚至可以說接下來是斜槓青年最好的機會, 創業得先燒錢?失敗會賠很多?我認為是一種迷思。 繼...
最近在粉專發的一篇文章,講到了一個漁夫和商人的故事。 底下有讀者留言,提到了一些問題: 「想擁有人生選擇權,是否意味著什麼都能力都要具備?」 意思是:是否要盡可能學一大堆東西,人生才會過得更好? 我認為會提出這個問題, 很大的成分源自於我們對「學習成長」有著很大的誤解。 在學生時代,我們被灌輸的觀念是: 考試得高分就等於成功、好學生就要樣樣能力都具備, 國英數理、德智體群美,都得100分就很棒。 ...
「如果現在過得不錯,是否還要辛苦地追求財務自由?」 今天市場先生要和你分享一個小故事: --- 一個有錢的商人來到一個小島上渡假 雇用了島上的一個漁夫當導遊。 幾天的相處下來,商人跟這漁夫說: 「你為什麼不買一艘新的漁船,你就可以捕更多的魚,賺更多錢呢?」 漁夫說:「然後呢?」 「你賺的錢存下來就可以買第二艘、第三艘漁船,擁有自己的船隊。」 「然後呢?」 「你就有資本建設魚罐頭工廠,行銷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