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機器人 2022 評比:全台灣理財機器人手續費用與特色比較
最後更新:2022-01-22
在投資時,你是否很容易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追高殺低?
隨著金融科技跟人工智慧的發展, 理財機器人 (Robo-advisor)逐漸風行,
它是「根據大數據資料庫來做分析,搭配演算法進行自動化管理,
以全無或極少的人工服務,提供客戶投資組建議的理財顧問服務」。
通常投資標的是一籃子的基金或ETF,
因為是機器,所以能提供相對客觀判斷、不會受到情緒與主觀因素影響,
因此也受到特定投資人的喜愛。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理財機器人的發展史、國內外比較知名的理財機器人,
分為以下個部分:
本篇文章僅作教學使用,內文提到廠商不代表個人推薦、也不含任何投資建議,須了解投資皆有一定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判斷。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理財機器人 是什麼?
早在2000年以來,理財機器人的技術就已經存在,只是一開始都是財務顧問在使用,主要用來管理客戶資產,一般大眾接觸不到這種技術。
直到2008年,因為個人管理資產的需求龐大,理財機器人才首次被引進讓大眾使用,
2010年,當時30歲的企業家喬恩‧斯坦(Jon Stein)創立了Betterment這家公司,
專門提供理財機器人的服務,使得機器人顧問開始大受歡迎。
直至今日,提供理財機器人服務的公司已經非常多,包含ETF發行商與獨立的機器人理財公司,
台灣人所熟悉的海外券商如IB、TD、嘉信也都有此服務。
根據Statista的統計數據,全球藉由理財機器人管理的資產預估到2020年底會達1.44兆美元,
若以市占率來看,Altfit 預估2020 年底理財機器人管理的資產將佔整個財富管理的 5.6%。
理財機器人在台灣的規模相對還較小,根據金管會的數據,
至2020年1月,理財機器人資產管理規模僅約台幣7.1億元,
以同期台灣投信投顧業管理資產總規模台幣61,271億元來看,市占率僅約0.011%。
理財機器人 如何運作?有什麼優點、缺點?
使用 理財機器人 一般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會藉由線上問卷的方式,
詢問投資人許多問題,再由機器人判斷他的財務目標跟風險承受度。
第二階段則是由機器人管理其投資組合,進行資產配置與後續再平衡,
目前國外在理財機器人的應用上,可以做到線上全自動化管理,甚至可以幫投資人管理現金流。
國外有許多專門做理財機器人的公司提供完整服務,
在台灣因為法令的開放等種種因素,多由銀行、投信業者提供理財機器人這個工具協助購買基金、ETF。
國內在評估階段受國內法規限制,無法做到很客觀的為客戶評估合適的風險,
在投資組合與下單部分,也有標的選擇有限、管理或手續費成本較高、無法自動再平衡調整等問題。
其實法令限制看似導致行業發展緩慢、束縛多,但某種程度用意也是保護投資人,
總之目前國內理財機器人成熟度與規模與國外還有一段巨大的落差。
理財機器人的優點
1. 客製化的服務:
理財機器人是依照投資者的需求及風險承受度來訂定投資策略,
隨市場變化依大數據系統演算自動調整投資組合。
在國外,理財機器人可以自動串接到個人銀行與帳戶相關資料、甚至包含信用消費紀錄,
能提供更相對客觀的風險承受能力評估。
2. 投資門檻低:
早期要有銀行的理財專員提供顧問服務,帳戶沒有個上百萬可能沒有人會理你 (一般要300萬才會有銀行財富管理專員理你)。
但是理財機器人是針對一般大眾,投資門檻低,有些最低台幣1,000元就可以開始投資。
3. 較不受情緒影響:
理財機器人也會協助處理資產配置投資組合建議,以及自動下單。
一般人如果天天看盤,很容易跟著市場情緒殺進殺出,但若是投資交給理財機器人,
並只在其設定的標準達到才進出市場,可以減少許多情緒帶來的影響。
理財機器人的缺點
1. 投資組合無法全自動化調整(台灣):
目前台灣開放的機器人理財業務,主要經由機器提供投資建議,但是真正執行下單的還是投資人自己,
例如投資組合需要變動時,系統會發email或推播訊息給你,還是需要你自己至系統上下單,無法做到全自動化。
國外則已經發展到可以全權委託的自動化服務。
2. 無法保障過去投資報酬在未來有效:
即使是根據過去的演算基礎,仍無法預測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
因此理財機器人是否能即時提供好的投資建議尚待驗證。
這也是未來理財機器人公司競爭能力的基礎,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看出大家的成效差異。
3. 交易成本提高:
許多理財機器人會收取平台使用費或信託管理費等,
相較於自己直接投資,交易成本有可能會提高。
美國知名理財機器人介紹
根據Investopedia網站票選,2020年7月止,最佳的5家理財機器人公司如下,
這排名我認為短期不大會變,未來於2021年年中左右再看看新的排行:
台灣「銀行」理財機器人手續費用與特色總整理
目前理財機器人在台灣的銀行及投信也是蓬勃發展,
幾乎各家都紛紛推出理財機器人的服務,也時常有優惠活動,但是規模都不大,
以下整理國內目前現有的理財機器人服務。
台灣銀行理財機器人平台 收費與特色 |
|||||
金融機構 | 平台使用費 | 信託管理費 | 手續費 | 投資門檻 | 特色 |
王道銀行
王道機器人 |
✔1%
✔投入100萬以上 0.8% |
X | X | 基本型台幣1,000元 進階型台幣10,000元 |
最早投入理財機器人的銀行 |
中國信託銀行
智動GO |
X | 依照投資組合收:
✔安鑫策略、富利策略、趨勢策略: 0.79% ✔智動GO目標策略、智動GO退休策略: 1.00% |
X | 台幣1,000元或美金200元 | 業界首創自動再平衡機制 |
國泰世華銀行
智能投資 |
X | 0.88% | X | ✔永續新趨勢」策略投資組合:台幣3,000元或美金100元
✔其餘策略投資組合:台幣5,000元或 |
與香港金融公司合作 |
兆豐銀行
理財e把兆 |
X | 依照總信託金額收費:
|
X | 投資組合之建立(申購):台幣10,000元或美金300元 定期/加碼投資:台幣2,000元或美金75元 |
第一家跨足理財機器人的公股銀行 |
台北富邦銀行
奈米投 |
X | 1% | X | 台幣1,000元或美金35元 | 與歐洲最大智能理財公司合作 投資全球ETF |
台新銀行
理財智多新 |
X | 依照投資組合與總信託金額收費:
|
X | 美金888元 | 門檻低,收費親民 |
永豐銀行
ibrAin智能理財 |
1% | X | X | 台幣3,000元 | 100% ETF投資標的 |
資料來源:各銀行官網2022/1/11 整理: Mr.Market市場先生 |
台灣「投信、投顧公司」理財機器人手續費用與特色總整理
除了銀行以外,各大投信投顧或基金平台如富蘭克林投信、復華投信、野村投信、中租投顧等,
都有推出理財機器人的服務,下表則為各家理財機器人的手續費用與特色的總整理:
台灣投信、投顧公司理財機器人平台費用與特色 |
||||
金融機構 | 平台使用費 | 手續費 | 投資門檻 | 特色 |
富蘭克林投信
國民理財機器人 |
X | 牌告1% 目前優惠為0.5% |
單筆申購 3 萬元, 或定期定額 5,000元 |
定期定額方案每月最低5000元 |
復華投信
強勢通/低點通理財機器人 |
X | 0.30% | 單筆申購 24 萬元 | 低點通機器人找到相對低檔時機進場 |
野村投信
理財農場機器人 |
X | 牌告 0.6% 目前優惠免收 |
目前優惠 單筆申購 10 萬元, 或定期定額1萬元 |
境內基金 0.99% 經理費 再平衡調整費0.2~0.5% |
群益投信
金智動 |
X | 首次申購費用0.3%, 之後定期定額申購免收手續費 |
單筆申購 5萬元, 或定期定額5,000元 |
綁定定期定額投資 |
中租投顧
WISEGO理財機器人 |
|
X | 首次申購30,000元或美金1,000元, 增額級距為1,000元或美金100元。 |
與德國第一大零售基金公司「德意志資產管理」技術合作 |
鉅亨投顧 | 牌告0.15% 目前免收 |
0.30% (至2022/1/1~2022/12/31) |
首次申購50,000元, 增額級距為1元。 |
有著以配息為目標的投資組合 |
資料來源:各金融機構(2022/1/11) 整理: Mr.Market市場先生 |
理財機器人 績效如何?
對於理財機器人的績效評估市場上「評價兩極」,
BUZZ US Sentiment Leaders ETF (BUZ)是市場上第一檔完全由機器人來選股的ETF,
其成立於2016年,在2019年下市了,原因是資產規模成長不如預期。
BUZ在投資期間平均年化報酬率為12.93%,同期S&P 500指數年化報酬率為13.14%,績效略落後於大盤。
另一檔知名ETF 代號BIKR,也是機器人智能選股,他的顧問之一是知名操盤人吉姆羅傑斯,同樣也在2019年下市,生命短暫。
然而,根據印第安納大學(University of Indiana)的研究卻顯示,
長期來看,機器人挑選的股票比分析師挑選的股票績效更好,
這份研究報告是研究了76,568份由7家機器人理財公司在2003年至2018年發布的研究報告,
以及市場上由分析師發布的個股報告,結果發現根據機器人建議的投資組合去投資,
比根據分析師建議的投資組合投資表現更優異。
3種投資方式比較(自己投資、用理財機器人、理財顧問)
以下比較自己投資、理財機器人投資及透過理財顧問投資3種方式,
可以看出自己投資的交易成本最低,但是所需花費的時間最多;
請理財顧問投資的話,投資門檻較高,交易成本也較高。
若是投資金額較小、沒時間研究投資理財,理財機器人是較合適的方式。
3種投資方式比較(自己投資、用理財機器人、理財顧問) |
|||
投資方式 | 自己投資 | 理財機器人投資 | 理財顧問投資 |
交易成本 | 低 | 中 | 高 |
投資彈性 | 高 | 低 | 中 |
投資門檻 | 低 | 低 | 高 |
花費時間 | 高 | 低 | 低 |
整理: Mr.Market市場先生 |
快速重點整理:理財機器人是什麼?
- 理財機器人在全球已經蓬勃發展,在台灣亦有多家業者推出,但由於仍有投資組合無法全自動化調整的限制,目前使用的人有限,規模不大。
- 理財機器人的操作績效目前評價兩極,長期績效尚待時間驗證。
- 適合使用理財機器人的對象:投資金額不大、對投資理財無深入研究、沒時間天天看盤者,但即使交由機器人投資,建議還是要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組合,了解自己所購買的商品。
想看更多完整的ETF系列教學,
可閱讀:ETF投資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額外分享幾篇文章:
編輯:Joy 主編:市場先生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