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先生,為什麼我薪水4萬,但還是存不下房子頭期款? 」 她是一位護士,剛畢業時起薪只有2萬6, 隨著工作轉換,3年後薪水提高到 4萬元, 她覺得生活很節省的話,加上一些年終和獎金, 應該可以至少每月多存一萬多元,但現實卻是很難存下錢。 「說不定生活必需的花費,比妳想像的還要高很多?」我說, 她再次露出困惑的表情, 因此我決定算給她看, 到底她的生活費用會需要多少錢?
「今年2017年的行情,你怎麼看?」 剛跨完一個年, 一位剛出社會的科技業工程師,問到這個問題。 自從開始學投資以後, 跟很多朋友見面聊天,就很愛問我對行情、個股的看法, 即使回答行情的看法,也不能解決對方的疑問, 通常我會反問一個問題:
「市場先生,明年的目標你都怎麼設定的?」 最近和朋友聊到明年目標, 一年之初,很適合對財務、健康、事業、學習目標, 全部來個大整理。 「你去年有幫自己設定目標嗎?」我反問對方。 「有,但都沒達成...。」 目標沒達成其實蠻常見的, 但如果「習慣性無法達成目標」,那明年依然也會失敗。 到底為什麼設定的目標,常常結果是失敗? 有沒有提高成功率的訣竅? 接著往下看
前陣子看到網路上一篇文章,提到一句話很有意思: "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 常見的例子有: 1. 買東西花了數個小時貨比三家,省下的卻只有幾十塊錢 2. 為了免費得到價值沒多少錢的東西徹夜排隊 3. 願意花數十小時在沒有成長性的工作上,假日卻不願多花一小時充實自己 到底這種「用時間換錢」的想法是怎麼造成的? 該如何改變這種思維方式? 繼續往下看
最近有很多朋友提出一些回測的問題 市場先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 如何設計一個能「穩定獲利」的策略?
「股票融資會斷頭,是不是跟期貨一樣危險啊?」 一位朋友最近在看投資入門的書, 問到這個問題, 「為什麼你認為融資和期貨很危險?」我問 「因為是用保證金槓桿交易,可能會賺大錢,也可能會破產阿...」 書上寫到股票融資,槓桿倍數是 2.5倍。 而期貨的保證金交易,槓桿倍數更可以高達將近 20倍。 一般人談到融資、期貨保證金交易, 都認為這些投資工具很危險、不要碰! 但真的是這樣嗎? 繼續往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