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時經常思考最壞劇本,是危機處理有效方式之一
經常思考風險是一個好習慣,也是讓我們投資計畫更加完善的方法。
在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夕,當時曾經遇到一個讀者提問:
1.請問美國降息、總統選舉對美股的最大風險是什麼?
2.台灣央行限貸令,對台股又會產生什麼影響?
3.接下來最糟的劇本是什麼?
這問題我覺得比較困難,畢竟涉及不可知的未來,以及較廣泛的領域,我並沒有能力給出比較精確的答案,
但還是試著分享我的想法如下:
1. 發生預期的降息不是風險,超乎預期才是風險
後續利率最大的風險,我覺得就是超出預期,
例如發生不降息反而升息,或者超過預期的大幅降息。
至於按照當下人們預期降息的劇本,並不算大風險。
2. 總統選舉的風險,來自於市場對於新當選人的政策有不確定性
市場討厭不確定性,所以如果新總統上任、讓人感覺較難捉摸、有很多新政策和改變,那代表不確定性提高,也代表願意給的估值較低。
至於新總統是誰當選、是否政策充滿不確定性、有多少程度,這就不好說。
兩個候選人,一個是前總統,一個是前執政黨,都算是有一定的確定性。
以前有分享過美國新總統上任的周期性統計,新上任前兩年平均股市統計上表現略差一點,但樣本數不大,僅供參考,可閱讀:美國總統大選與股市表現的影響?
3. 限貸令對股市影響有限
限貸令我覺得跟股市的影響沒那麼直接,股市影響的變數千千萬萬,不會說受一件事主導一切。
新聞很喜歡說今天漲跌受什麼事情影響,我覺得都是硬湊關聯性比較多。
至於長期影響我想是有一點,較大的風險就是大量貸款違約的風險,但這也是為什麼出現限貸令政策,把風險消彌於搖籃中。
不過這政策現在看起來還有變數,有待觀察。
4. 投資應該避免情緒
記得一個原則:短期影響大多是情緒,恐慌、不確定、樂觀,都是情緒。
情緒沒有邏輯、無關結果、難以預測,這就是市場情緒。
我個人會覺得,除非你是短線交易者,才需要在意市場情緒,相對長期的投資或配置,應該直接忽略不管這些情緒。
5. 每個人都無法預測未來狀況
思考最糟的劇本是怎樣?我的想法是最糟的劇本難以預測。
就像2008、2020、2022,這些年度的大跌,其實根本沒人事前預料到。
畢竟未來有無限多種可能,對於未來一定會怎樣?
我的回答會是我不知道。
6. 回顧歷史曾發生最壞的狀況,試想當下的我會怎麼做?
所以我覺得要定義最壞的劇本,並不是這個世界即將發生什麼事,而是判斷自己在什麼情況下,會做出有傷害的行動。
只要你把這些狀況都思考過一遍,並且避免這些可能性發生,那就等於避免掉最壞的劇本。
舉例來說,2008、2020、2022,都發生了很劇烈的大跌,
但假設當時你能發呆一整年、不因為恐慌賣出,等到事後看,其實並不會造成實質傷害。
而如何做到大跌時發呆一整年不受影響?甚至更積極一點,是別人恐懼時你貪婪?
這才是要思考的重點。
7. 經常思考風險,最主要目的是做好危機處理
儘管未來難以預測,
但多做思考猜想,有助於我們建立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不受市場情緒影響,以及發生意外時可以立即採取行動,因為當意外發生時,別人還在思考會怎樣,而你其實已經考慮過該如何行動了。
比方說,市場已經預期降息多少,這些資訊如果相對確定的時候,通常已經也反映在價格上。換句話說,如果劇本都照著大家預期進行,那該漲得早已經漲了、該跌的已經跌了,
但假如地緣政治問題突然有新變數,導致通膨升溫、利率不降反而大幅上升,又或者經濟狀況有些預期外的變化,需要比當下更強烈的降息,那後面會怎樣呢?
當有極端狀況發生時,自己當下手上各種資產,會怎麼變化?有在自己風險承受範圍嗎?
這些意外最終可能不會發生,可是一旦發生時,如果有先準備,反應夠快,依然有幫助。
就像走進電影院,先看好逃生出口在哪裡,萬一發生意外時你可以第一時間跑向出口,不會和別人擠在一起。
最後,
讀者這問題比較難,我給不出精確地回答,一些想法也不能保證絕對正確。
也想知道你在投資上曾經做過哪些預防規劃?實際發生時如何危機處理?歡迎網友留言分享。
市場先生 2024.09 原文撰寫於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B ETF社團
透過其他讀者的提問回答,或許能剛好解開你心中的疑惑,分享更多讀者提問系列文:
這篇文章為市場先生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