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價也可以稱為滑點,這是交易成本的一種,越頻繁、順勢策略的交易,越可能發生滑價, 尤其在市價單交易、市場快速波動、大量成交或大量停損的時候,滑價產生的交易成本就越大。 通常在系統化的交易策略中,無論是交易過程或者績效回測,滑價都是必要考慮的成本。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 滑價是什麼,以及該如何避免滑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我相信透過我的觀察跟研究,我自己選股可以打敗大盤。」 「我認為花時間去研究財報跟市場是浪費時間且無效的,透過投資指數型ETF,我的資產可以隨著市場成長。」 以上是典型的「主動投資者」跟「被動投資者」的想法, 而這兩者想法的差異,其實就是來自於他們是否相信市場是有效率,以及評估自己的能力是否能找到不效率的機會。 「效率市場假說」是投資學最重要的理論之一, 你幾乎可以在各種投資的學術文章上看到它,也...
UCITS ETF並不是指一檔ETF,當我們在買賣歐盟相關國家發行的ETF時, 就會看到名稱裡有UCITS ETF的字樣,它代表這些ETF在歐洲註冊、受到歐盟監管。
我們做投資決策時,可能會受到一些心理因素影響而導致金融偏誤,其中沉沒成本就是一種金融偏誤,也是行為經濟學的其中一種非理性行為。
大家應該都聽過「左腦人」跟「右腦人」,在腦部科學研究中,左腦主宰理性,右腦主宰感性。 在投資交易的世界中,也有兩個詞彙常被提到:「左側交易者」跟「右側交易者」, 不同的是它們並不代表理性跟感性,而是投資思維方式的不同,最終造成他們交易邏輯與時機點選擇方式不同。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就要帶大家快速了解兩者的差異,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在股市裡面,我們常常會聽到 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 這類的描述。 一般來說會以市值來判斷股票大小, 市值在100億美元以上為 大型股、 市值在20至100億美元間為 中型股、 市值在3億至20億美元間為 小型股、 市值在3億美元以下為 微型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