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合一稅 新制於民國105年1月1日正式實施,在新制實施後, 賣房要繳的稅最高可達獲利的45%,意思是賣房賺了100萬,要上繳國庫45萬嗎? 其實不是這個意思,但是也代表 房地合一稅 新制,確實讓賣房時要付出的成本增加了, 因此買賣房屋時一定要了解各種稅費種類,在2021年 7月上路的房地合一稅2.0又是什麼?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將房地合一稅做個懶人包介紹,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本文為個人經驗分享...
錢,一定是越省越好嗎? 市場先生以前分享過幾篇省錢方法的文章, 近期在看一些國外對省錢方法的分享,有蠻多感觸。 某些省錢方法看起來也許有用、可以省到錢, 但以我自己的經驗,執行這些省錢方法也許能讓你省下一些錢,但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在執行省錢與儲蓄時,你是否曾經遇過以下這些疑問: 覺得花費很大的力氣在節儉克制消費,實際上卻省不下多少錢? 覺得省錢讓自己生活變得很痛苦? 覺得省錢的過程,好像人生失去...
「我知道現金流很重要,但具體來說,到底該怎麼創造被動收入呢?」 在一次的讀書會中,一位朋友問到這個問題。 對大多數的人來說, 「被動收入」(或稱為非工資收入) 就像是另一個世界的產物, 有些人根本沒聽過, 而大多數人即使理解,也不知道該從何下手。 被動收入是什麼? 被動收入的概念很簡單,其實就是不工作也能賺到的 現金流收入。 如果還不瞭解,可以先參考這篇文章: 財務自由 與 被動收入 創造被動收入...
「到底工作幾年才能退休,40年夠嗎?」 之前市場先生跟老同學聚餐,聊到這個話題,如果25歲開始工作,40年後已經是65歲了。 之前的文章提到,大多數人一輩子最多存下500萬元,如果每個人都想在退休之後過上還算舒適的生活,想在退休前賺夠一生需要的錢,工作40年夠嗎?本篇文章帶大家來算算看。
失能扶助險(下簡稱為失能險),又被保險業界戲稱為「瑪莉亞險」,就是為了保障我們在發生疾病或意外,而無法工作的情況下,還能有一筆理賠金能夠請得起看護來照顧生活。 也就因為其保障性質與長照險類似,失能險卻有保障範圍更廣、理賠條件更易、保費更低等全方位優點,因此使得高CP值的失能險在這六七年間大賣。 若你還不清楚失能險、長照險等保險內容,請閱讀:失能險、長照險是什麼?該如何規劃長期照護的保障? 但事實上...
囤房稅是房屋稅的一種, 囤房稅就是除了自住房屋外,還持有一定數量非自住房屋的人,就會依照持有數量額外加稅,最低稅率為1.5%,最高會到每戶3.6%。 房屋稅和空屋稅有什麼不同、如何計算?底下市場先生介紹這兩種稅的差異, 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本文為個人經驗分享及資料收集整理分享,並非無任何稅務建議之意。實際稅務規定,請依照國稅局官方資訊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