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批進場 VS 定期定額的差異:對於資金運用及報酬率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

分批進場VS定期定額

文章起源…

看到一個國外的YT說,

像是在2023年初的時候,因為先前大盤已經跌很多,是一個很好開始進場的時機,如果在未來漲回前高,即使花兩三年,換算成年化報酬率,仍可以得到不錯的回報。

例如大盤已經從高點跌25%,漲回前高,會上漲33.3%,那花兩年漲回去前高年化報酬率是15.4%,花3年漲回前高年化報酬率是10.1%。

根據歷史統計,大多數大跌會在1-3年內漲回前高,當然也有少數時候花更久時間才漲回去。

因為我們不知道進場是不是最低點,也不能保證未來一定會兩三年內漲回來,所以要用定期定額進場。

可以先思考一下,你看的出來上述說法,有哪個邏輯錯誤嗎?

(答案在下方有詳解)

假設某標的,預期接下來一段時間會上漲30%

你手上有100萬,有兩種常見投入的方式:

  1. 直接用100萬進場
  2. 因為擔心不一定會上漲,或者不知道多久才漲上去,所以想用定期定額進場*

兩者報酬會有什麼差異?

(*2其實是有誤的敘述,後面會提到這樣投入的方式,歸類分批進場而不是定期定額,)

(這篇計算比較多,我盡量簡化,不想看計算的可以跳後面看結論)

投入方式1. 單筆投資100萬

首先,如果100萬買進去,那未來真的符合預期上漲30%,那100萬獲利+30萬,報酬就是+30%,

當然,不確定是多久,也許是半年,也許是兩三年。

根據時間可以在換算年化報酬率,時間越久、年化報酬率越低

事情也可能跟一開始預期不同,並沒有達到+30%,這就取決於個人的判斷,本來就沒有任何策略可以保證永遠正確,

但理論上設計策略時,一開始對於不符預期的情況,也應該要有個應對方式,來評估自己是否誤判,來決定發生什麼情況時應該出場,而不是假設未來一定會照自己預期發展。

投入方式2. 定期定額進場

另一種情況是,認為有可能上漲,但採用定期定額方式想要控制風險。

考慮風險所以調整作法,這部分是合理的,調整可以取決於個人願意承擔風險的高低。

問題來了,請問:100萬要分成幾期?

分成50期、分成100期、分成200期?

假設一期是一個月,一期投入2萬,那50期之後沒錢了,還叫做定期定額嗎?

另外,如果在經過10期就已經上漲到原本目標+30%,那實際總報酬是多少?

顯然不會是+30%,

一來總資金100萬,只投入10期,1期2萬元,也就是20萬,且20萬不是都買在最初的起始價位,而是買在中間的平均價位。

假設是線性上漲,買在中間價,所以上漲+30%,因為定期定額買,所以投入金額加權平均獲利是+15%,20萬元的+15%,是獲利3萬元。

這樣一來,定期定額實際報酬是多少呢?只有+3%。

不是+30%,也不是+15%,而是只有+3%。

因為分母要假設是一開始的總資金100萬,而最後獲利是+3萬。

而且這定期定額後的結果,還要根據時間而定,換算成年化報酬率。

分批進場 VS 定期定額 是完全不一樣的投資方式

「分批進場」和「定期定額」,是兩個看起來很像,實際上不一樣的東西。

兩者最大的差異在於,

  • 分批進場是把手上一筆錢,在一段時間內分批投入,它有一個終點,而且手上會有現金。
    分批進場意義更接近單筆投資,但投入不是在一個點,而是一個線段,分散到一個區間投入。
    例如手上有100萬,分成25個月,每月4萬分批投入,希望投資在25個月的平均成本。
  • 定期定額是每一期投入未來的現金流,並且假設沒有剩餘現金。例如把每個月薪水都規劃投入2萬元在投資上。

兩者要區隔清楚,

當然,無論分批進場或定期定額最終都有終點。

但分批進場算是單筆投資的延伸,它的情況是自己一開始手上有現金,把一筆投資分散到半年~兩三年的時間內分批投入。

而定期定額則往往是更長的時間區間持續投入,且手上不必有現金,未來有現金流可用即可(例如未來的薪資收入撥出一部分投資)。

在這個例子裡面,其實談的都是分批進場,而不是定期定額

有這個區隔,才不會計算錯誤高估的報酬率。

分批進場時,手中持有的現金會降低總體報酬率

在上面的例子中,是什麼拉低了報酬率?

是現金拉低了總報酬。

當我們「選擇一期投入2萬元」時,我們同時也做了另一個選擇,就是「選擇98萬元分配投資在現金上面」。

手上有大量現金時,現金實際上也是計算報酬率的分母之一。

想要分批投入,或是想定期定額,其實都是沒問題的。

想降低風險、多持有現金,這也都是可行的選擇。

但做了這個選擇的同時,我們要記得:計算報酬率時,分母永遠都是當下可用的總資金,包括了現金。如此才能正確地去評估報酬。

兩種投入方法,

單筆投入報酬是+30%,分批進場是+3%,

你可能覺得差很多,

但實際上,後者承擔的風險本來也比較少,當前者100%資金都在承擔風險時,後者可能只有8%、12%、16%資金在逐步遞增承擔風險,剩下現金都沒承擔風險。

當然,在這裡面,現金也沒創造報酬。

延伸閱讀:現金拖累是什麼?

分批進場和定期定額的進場方式弄錯,會影響報酬率計算及資金運用

回到最前面的提問,提到該YT說投資的理由,是因為預期報酬夠高。

他怎麼判斷是否一定會漲、漲多少、有多少風險,這假設並不一定會如預期發生,本來就無法保證正確。我認為看法判斷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但關鍵是有所依據,而不是靠感覺猜測。

而我認為比較明顯的邏輯的矛盾點在於,他先是認為「預期的報酬夠高」所以認為是進場時機,隨後又說因為風險,所以採「定期定額」進場。

這裡有2個錯誤:

錯誤1. 這種進場方式,應該叫做分批進場,不叫定期定額

因為他不是用未來的現金流進場,而是因為擔心風險,所以沒有一次全部投入。

分批進場,應該有個期限

也有些人認為兩個詞混用沒關係,但我認為兩者在資金運用及計算報酬上都有很大的差異,名詞上還是區隔開比較好。

另外很多讀者留言答案有提到,如果真的是定期定額,其實是不用選時機,並不需要等到跌很多才開始,結果不會差異很大。

錯誤2. 無論他用定期定額或分批投入,得到的報酬,都不會是他一開始預估的報酬,這就與他進場的理由矛盾

例如他說:假設真的+30%,即使花了3年漲回去,那也有10.1%的年化報酬率,這報酬率符合他的目標。

問題是,當他選擇定期定額或分批進場,即使真的3年+30%,他也得不到+10.1%的年化報酬率,實際報酬率會低很多,

他用單筆投入的報酬率在做評估計算,但卻用定期定額/分批進場的方式做實際操作,邏輯矛盾點在這裡。

因為分母及進場時機點的因素,實際的報酬,只會比他試算的少很多。

定期定額或分批投入本身沒問題,以潛在報酬做為目標這也是個人的投資想法,但兩個合在一起就是有問題的,甚至會讓人錯誤的高估自己的報酬。

分批進場 VS 定期定額 總結

幫大家做一些簡單的觀念總結:

1. 計算報酬時,永遠要考慮「總資金」,而不是只用投入的資金計算。

2. 當我們選擇一次只投入部分金額時,其實我們同時也做了另一個選擇,就是選擇投入剩下的錢在「現金」上面。

而投資有投資的報酬,現金有現金的報酬。最終加權在一起,才是實際總資產的總報酬。

3. 「分批進場」和「定期定額」是不同的概念,兩者要區分清楚。因為資金運用、現金的多寡、報酬率計算,都不大一樣。

4. 我們可以選擇減少承擔風險,持有現金、控制風險,這些做法並沒有問題,但應該用正確的方式去評估計算報酬。

最後市場先生也再補充一些想法:

除非是一些很低風險的選擇(如定存、公債),否則我自己不大會選擇用「未來潛在報酬率多少」來評估是否投資。

我的思考會是:

「現在的風險,我是否可以接受?我要投入多少資金比例在上面?至於未來賺多少,看時機、看運氣,那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每種商品或方法策略,只要不是太奇怪的東西,一定程度上它的報酬也會反映在它的風險高低上,而風險,就代表著難以精準預測。

原文出自於 2023/08 市場先生FB ETF社團-12023/08 市場先生FB ETF社團-2

下一篇,

可接著閱讀另外一種投資方式,單筆投資的正確觀念:單筆投資 VS 定期定額 要怎麼選?如果手上有一大筆錢,應該選哪一種方式投資?

市場先生投資心法 及理財投資類的文章:

1.定期定額投資是什麼?有什麼好處和缺點?

2.買進持有策略指南:如何決定進出場點 & 挺過市場大跌

3.金字塔投資法是什麼?金字塔買入/賣出策略全解析

4.勝與不勝在於彼 (報酬無法預測) 但 敗與不敗在於己 (風險可控制)

5.IRR內部報酬率是什麼?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