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進持有策略指南:如何決定進出場點 & 挺過市場大跌

最後更新:2023-11-03

買進持有-buyandhold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來談談一個最簡單的投資策略:買進持有。

聽起來很簡單,不就是買股票嗎?

有趣的是,其實這個最簡單的策略,有很多人用的很好,幫自己的資產帶來的長期的成長,也有很多人用的不好、長期套牢、甚至不敢用、用沒兩三下就放棄。

實際上一個最簡單的策略,用起來都並不簡單,那就更不用說其他想買低賣高的方法了。

任何策略一定都有他的優點和缺點,以及使用上的限制,如果有人告訴你某個投資方法很神奇超強,那他一定忽略了些什麼。

以下市場先生將介紹買進持有策略。

買進持有策略是什麼?

買進持有策略(英文:Buy and hold) 就是買進股票後,持續的持有股票,它的本質在於想追求市場或企業的長期成長。

比方說,如果長期持有指數型的ETF,那可以得到與股票市場差不多的報酬(約是6%~10%),債券則是3%~5%(根據當時利率而定)。可閱讀:如何用ETF投資取得6%年化報酬率?

「買進持有」策略的對立面,就是「買低賣高」的波段操作策略。

買低賣高不見得不好,但由於有許多的誤判,因此最終績效不見得能勝過買進持有策略。

通常剛開始學投資的時候,許多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覺得自己能掌握到高低點。

而實際上,越短期的高低點越難掌握,即使是長期來說,高低點也都是一個模糊的概念,

因此判斷錯誤投入資金比例太少等待時間太長,都是讓報酬率降低的原因。

以近幾年很紅的價值投資為例,如果你學習這類方法,一定會發現最近從2012~2018幾年的大多頭,安全的買點十分稀少,

即使有出現買點也只是小幅的回檔,不敢讓手上大筆資金進場,導致大盤指數上漲一倍,但自己的整體資金報酬率卻跟大盤差不多,甚至落後大盤。

當然一定有部分的人用買低賣高策略,創造出了好績效,但更多人使用買低賣高策略後,往往長期績效並沒有勝過買進持有策略的人,

或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後,也只有小勝買進持有的程度。

「投資和投機最大的差別在於,投資時,你的報酬是買進時就決定。投機時,你的報酬除了看何時買進,還要看何時賣出。」-市場先生

買進持有策略該選什麼標的?

買進持有策略「只能」用在「一定能長期成長」的投資標的上

包含以下幾種:

類型1. 標的是全球或經濟良好國家的股票和債券的基金或ETF

基金和ETF由於分散投資大量標的,因此受單一標的影響不大,透過分散投資可以確保參與到長期的經濟成長。

但要注意的是,買進持有並不適用於單一產業、經濟不穩定的單一國家,原因是這樣風險並沒有分散。

類型2. 規模大且獲利穩定的公司股票或債券

這世界上有許多企業,在產業中已經有一定的領導地位不易受影響。

每年的獲利也十分穩定,就是一台賺錢機器,

檢驗標準也很簡單:20年之後,這間公司還會在嗎?還能保持目前的獲利嗎?

如果確定,那就是可以買進持有的公司。

持有這樣的標的,事前當然會需要一些謹慎的檢驗,

因為比起基金和ETF的分散投資,單一公司的持股更加集中一點,通常也都會至少分散到5~10個標的左右。

要注意的是小公司或者獲利不穩的公司,不適用買進持有的策略。

如果你買一些小公司或想賺些時機財,就不該抱著買進持有的心態進場,而是一開始就該想好何時出場走人。

除此之外的標的,原則上都不適用買進持有策略。

商品期貨、受原物料影響的景氣循環標的、特定單一產業,

由於沒有長期成長性、而且下跌周期太長,因此不適用買進持有,通常這樣做的人都是被套牢而以。
比方說前幾年的礦業基金就是個例子,

用買進持有策略的效果都不會太好,即使從中賺到錢,但有一天你會不知道是否該放棄。
可閱讀:什麼是景氣循環股?

如果你不想持有一檔股票10年,那就一秒鐘也不要持有。-巴菲特

買進持有策略的報酬率前期受「進場點」影響

如果一開始買的貴,那後續報酬相對就會較差,一開始買的便宜,後續報酬相對就比較好。

舉例來說,如果你在2001年網路泡沫前夕買進標普500(S&P500)指數ETF
經過2年後,年化報酬率是-13.5%
經過5年後,年化報酬率是0.2%
經過10年後,年化報酬率是1.1% (遇到2008金融海嘯)
經過15年後,年化報酬率是4%

但如果你在2003年網路泡沫跌完後才進場,

經過2年後,年化報酬率是12.5%
經過5年後,年化報酬率是12.4%
經過10年後,年化報酬率是7.1% (遇到2008金融海嘯)
經過15年後,年化報酬率是8.7%

的確時間越長,受的影響越少,可以得到更高確定性的成果

如同上面的例子,

即使一開始進場點再差,經過一段時間依然有長期正報酬,而一開始進場點再好,最終也會回復到合理報酬附近。

但也不可否認,進場點影響真的不小。

買進持有的進場方式是什麼?

1. 有一套評估買點的方式:買在相對低點

當然,你不可能買在最低點,通常是一個相對低點。

但缺點也很明顯,如果買點條件設的太嚴苛,很容易手持大筆現金然後錯過大段多頭。

2. 定期定額進場:買在平均價

定期定額的概念在於:買在平均價

所謂平均價,就是不會買的太便宜,但也不會買貴。雖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可以解決一般人現金流的問題。

以0050ETF和S&P500ETF為例,雖然在2008年有經歷劇烈的下跌,

但即使買在2007年大跌前的高點,過幾年後依然有不錯的年化報酬率(7%~10%)。
可閱讀:什麼是定期定額策略?

當然定期定額報酬率會略有高估,因為我們手上通常會有多餘的現金沒有算進去報酬率裡面,

如果想要資金完全投入,那資產配置策略也是一種相對安全的作法。

3. 資產配置策略:

資產配置策略就是不只有買單一類型資產,而是多種資產,比方不只持有股票,而是也持有債券,

由於不同資產的高低點通常不同,比方說股票的起跌點,很可能就是債券的起漲點,

因此長期來說績效走勢會更穩定,不怕大跌,而缺點就是長期的報酬率會略低於單純只持有股票。
可閱讀:如何建立一個資產配置策略?

買進持有策略如何挺過市場大跌?

由於買進持有策略並不選擇時機點,因此它很難避開整體市場大跌的過程

前面有提到,選擇時機點雖然能避開大跌,但長期來看對總報酬的影響是負面的,

十次覺得要出場的時機點,可能只有1~2次最終真的大跌,其他8~9次判斷錯誤會影響報酬率。

整體市場的大跌,很多時候是沒有理由的,單純只是恐慌而已。

實際上許多企業的獲利能力也許沒有改變太多,但市場上依然有8成的股價要下跌。

在市場大跌時如何減少擔憂?

許多長期投資的失敗,就來自於在大跌時的恐懼,導致不理性的賣出。

如果賣了,那後面上漲回來自然也就參與不到了。

觀察許多長期投資者,在買進持有上成功、不會恐慌,都來自於2個重要因素:

1. 對自己的操作標的以及策略夠了解:

如果只是聽別人的意見買進、沒有自己做功課,那即使買對了標的,也會在不對的時間點出場。

2. 有充足的現金流

許多高收入的專業人士、企業家,往往專注在工作上,用多餘的資金投資。他們沒有太多時間關心股票,很多時候也是他們長期成功的原因。

當你有足夠現金流,大跌時其實不是資產減損,而是這些資金最好的投入時機。

反之如果錢少,甚至動用緊急預備金或融資在買賣的人,在這種大跌下,即使操作正確也很難存活下來。可閱讀:錢少,投資會遇到什麼問題?

資產配置可以增加穩定性

如同前面提到的,當你的資金不只是投資在股票,還包含債券、商品等其他種類的資產時,就有機會應對比較多的狀況,過程也會相對平緩。

大跌時別人很恐慌而你可以安心睡覺,代價是大漲時別人大賺,你可能會覺得好像少賺了一些。

往反方向想:整體市場大跌時,不就是最好的加碼買點嗎?

當市場整體不理性大跌,其實就是買進的最好時機,在這時候你可以用便宜的價格買到物超所值的標的,

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對自己投資的標的足夠了解、有足夠的信心上。

有趣的是,投資這麼理性與科學的事情,成敗卻往往取決於抽象的人性上。

大跌時是否賣出?唯一要確認的是:當初買進的理由是否改變?

接著往下看。

買進持有策略如何出場?

買進持有策略並非不出場,它只是評估的周期比較長,大多數的策略出場的原則都是:當買進的理由消失就出場。

由於買進持有策略的進場理由通常不大容易變,因此導致它不容易賣出出場,但總有例外,並非絕對。

舉個簡單的例子:

  • 買進理由:公司有穩定的獲利能力,每年賺進穩定的現金流。
  • 那賣出理由就會是:公司確定失去了穩定的獲利能力,無法再持續賺進現金流。

所謂的長期投資,並不是不賣出,只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確認買進的理由依然存在,才慢慢變成長期投資。 – 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提示:買進持有策略的賣出條件觸發很頻繁,很可能代表策略設計有問題

如果我們選擇買進持有後,卻常常很容易觸發遇到要出場的條件,那代表原先的買進持有策略的評估方式,顯然應該很有問題,對吧?

如果變貴了該出場嗎?可以,但應該只限制在極端狀況

有些人投資時會在便宜時買進、昂貴時賣出,這種策略我們大多把他歸類在買低賣高策略,而不是買進持有。

如果輕易的出場,代表原先的買進理由也沒那麼重要,對嗎?但仍是可以設定一些極端的狀況,作為出場的評估。

舉例來說,整個市場的本益比假如原本是15倍左右,變成超過30倍以上(代表價格過高要30年回本),

你很有信心這種高價一定無法維持太久,即使出場也不影響長期報酬,那是可以出場的。

至於怎樣算極端狀況,這就根據策略設計而定了。

賣出時,可以考慮分批賣出

如果是因為投資標的本質改變需要賣出,那直接全賣就可以了。

而如果是因為退休或需要資金,想要退出市場時,

集中在一個時間點賣出,當時的高低點很可能也會大幅的影響總報酬。如果有這個擔心,可以把時間拉長到1~2年甚至2~3年分批變現,出場在平均價即可。

總結:買進持有策略的優點與缺點

買進持有策略優點:

  1. 管理容易、不用花費太多時間
  2. 時間拉長後報酬率穩定
  3. 報酬率相對容易勝過買低賣高

買進持有策略缺點:

  1. 買進時機點容易影響最終報酬
  2. 過程一定會經歷大跌、無法避開
  3. 過程比較無趣(?)

思考:大多數人為什麼不用買進持有策略?

1. 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的買進持有,都是買錯被套牢的居多

原因很簡單:沒有選擇正確的標的。

大多數這些被套牢都是買進奇怪或不穩定的標的,實際上當初進場都是想買低賣高,而在虧損之後才變成買進持有(套牢)。

可閱讀:為什麼股票套牢了,不要變成長期投資?

再說一次,必須是長期能穩定獲利的標的才適用買進持有策略。

2. 為什麼大多數人更喜歡買低賣高?

包含我自己早年剛開始投資時,也都是喜歡買低賣高策略,但隨著時間改變與資產增加,買進持有策略逐漸變成我的主要操作策略。

一是因為錢少想賺更多,二是因為怕大跌。

錢少想賺更多我認為這沒什麼不好,但心裡要有預期這過程也不容易、波動會很大。

如果對整個買進持有策略夠了解,就會知道買低賣高想賺更多有難度,否則股神巴菲特的年化報酬率不會只有20%。

而只要標的選擇正確,大跌實際上都是更好的買點。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就談到這,寫的有點長。

關於運用買進持有策略,我建議可以先從ETF開始做指數分散投資,我有整理了一些系列教學,可以一篇一篇看。

待續…

接下來可閱讀ETF教學:一分鐘看懂什麼是ETF?

額外分享更多與買進持有有關的文章:

1. 定期定額是什麼?怎麼買?

2. 全台券商定期定額費用與功能總整理

3.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1. 非常感謝市場先生這麼不遺餘力的和大家分享說明這些珍貴的知識!(一次性看了數十篇您的文章有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