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訊》讀書筆記:我們如何做出更好的決策與判斷?

雜訊 封面

《雜訊》這本書,是《快思慢想》作者新書,書蠻厚的,屬於釐清思考偏誤類型的書籍。

書名叫雜訊,我一開始以為在談隨機性,但其實它談的是決策判斷造成的偏差

整本談的領域跟投資沒什麼關係,不過我一邊看、一邊腦中想到的都是投資領域的概念應用。

以下快速寫幾個重點筆記,以及我的一些心得想法:

  1. 「雜訊 Noise」 相對的東西叫做 「偏誤(偏差) Bias」。
  2. 通常牽涉到「人的決策」,雜訊就會很大
  3. 雜訊比你自己以為的還要大很多
  4. 模型表現得比人類來的好,沒有好很多,但至少比較好
  5. 比起做絕對正確的判斷,人們其實更擅長做排序

「雜訊 Noise」 這詞其實中文有很多種翻譯,也有人把它叫做噪音。

1. 和雜訊相對的東西叫做 「偏誤(偏差) Bias」,雜訊不等於偏誤,兩者是不同的概念,要有所區隔。

舉個例子,如果你拿著碼錶,心中默數60秒後按下,假設10次以後,可能會出現50、55、58、56、61等等數字,平均值也許是56秒,那麼60秒和平均56秒之間的差異屬於「偏誤 Bias」。

意思是整體來說你心裡的讀秒通常比實際快,但有時候50秒、有時61秒,這些就屬於雜訊。

2. 通常牽涉到「人的決策」,雜訊就會很大

書中舉例較多的是法官判決,對同類條件的案件,法官們卻可能得出天差地遠的判決,例如對於同樣的罪犯,有的法官判監禁1個月,有的法官判決卻是關15年,甚至同一個法官對類似案件都可能做出這種差異巨大的判斷;

對於保險,可能條件差不多的對象,保費要求卻可能差很多;

對於人事招募,差不多的能力條件的面試者,面試官卻可能做出完全不同的評價。

這些事情也許存在偏誤,但只要涉及到人的決策,就可能存在更大範圍的雜訊,在影響我們的決策品質。

3. 關鍵是:「雜訊比你自己以為的還要大很多」

我們通常絕大多數時間,都在試圖減少偏誤,但雜訊問題比較容易被忽略,而且雜訊的影響很可能比我們自己想像中還要大很多。

書中有舉到比較極端的例子,即使是一般覺得最為精準的指紋鑑定,都可能受到雜訊干擾導致誤判犯人、讓警察抓錯人。

這類雜訊在個人或企業組織決策上都很常見,事情往往跟我們以為的差很多。

我自己身邊觀察到比較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對於專案時間的預估,

例如一個工程師評估程式開發所需時間,通常會和結果出現巨大的落差,而且不同人評估所需出來的結果也會差很多。

另一個常見的例子是股票的價值評估,
不同人甚至同一人,在面對同樣資訊時,對企業價值衡量得出的結論可能出現巨大的變異。

這都是偏誤Bias與雜訊Noise同時存在的狀況,我們以為問題只是有些偏誤,但結果可能是雜訊大的超乎想像。

4. 模型表現得比人類來的好,沒有好很多,但至少比較好

「大多數情況下,人類在判斷能力上的表現平平,模型稍微好一點。」

這點舉投資的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為什麼時常聽到人說投資需要紀律、需要參考指標做輔助。

因為如果讓你靠感覺、靠直覺決策,十次同樣的情況你很可能會做出十種不一樣的判斷,而不是一種,而且你自己還沒發現,以為十次都是正確的判斷。

靠模型做決策或者有明確的量化或演算法,讓相同條件下結果一致,這不一定代表結果比較正確,但至少消除了雜訊,只剩下偏誤。而未消除之前則是雜訊+偏誤。

在一些人為決策的事情上,不求全部自動化演算法執行,但如果加上這類輔助判斷的依據,可能結果都會改善很多。

5. 比起做絕對正確的判斷,人們其實更擅長做排序

例如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線,要人們猜這條線的長度,每個人回答可能都不大一樣,結果充滿偏誤與雜訊。

但如果在黑板上畫出不同三條線,要人們判斷這幾條線誰最長、誰最短,人的判斷反而比較不會出錯。

人更擅長相對性排序,而不是做出絕對精準判斷。這應用可以一定程度減少雜訊。

我們不善於決定某一個傷害案件最終應該要賠償多少,但如果我們知道有另一個類似案件的賠償金額,我們就可以輕易地做出排序,得知它相對輕或相對嚴重,進而做出判斷。

例如在一些敏捷開發法當中,會透過讓工程師們預估專案開發時間,是相對過去某個工作所需單位時間倍數(1倍、2倍、3倍、5倍、8倍),再平均多人的判斷,這樣就有機會得到相對比較有參考價值的結果。

當然,這也有個衍生性問題,就是答案會容易被錨定,所以作為對比的資訊品質也很重要。

在投資上我觀察到的是,時機點其實非常難做出精準的判斷,選股也很難,但在選股上,一般人有機會做的比選時機更好一點。

《雜訊》讓雜訊和偏誤的定義更清楚

對個人來說,想讓判斷力、決策能力更好,首先需理解到什麼原因造成決策品質更差,偏誤是顯而易見的原因,而雜訊是一個比較難發覺的負面因素。

以前有很多書在談思考偏誤,包含《快思慢想》、《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蘋果橘子經濟學系列、一些行為經濟學相關的書等等。

《雜訊》這本其實同樣是在談偏誤,但它不是在談有哪些偏誤,而是試圖想要釐清造成判斷偏誤的原因,以及把偏誤再進一步分成偏誤和雜訊,讓定義更清晰。

這本比較厚一點,每個章節段落作者都有快速小重點,讀起來其實還算蠻順的。

原文出自於 2021年6月 市場先生 讀書社團

《雜訊》博客來連結

雜訊

提供幾本好書的讀書筆記,也許在自我成長與理財會有所幫助:

1. 市場先生的投資書籍推薦

2.《致富的特權》讀書筆記: 大多數人能得益,少數人受傷害程度低,是當下最好的選擇

3.《快樂實現自主富有》讀書筆記及推薦序: 一本關於財富、健康與快樂的人生經驗彙總

4.《商業洞察力》讀書筆記: 只看結果,是最低級的管理方法

5.《灰犀牛:危機就在眼前,為何我們選擇視而不見?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加入市場先生FB讀書會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