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腰折時,要持續買入攤平?或是認列損失出場?
讀者提問:「股價腰折時,要持續買入攤平?或是認列損失出場?」
其實只要股價發生較大幅下跌,網路上就經常會看到這類問題。
以下是市場先生對這問題的想法,一些我在思考這類關於「如何出場」問題的原則。
我用條列式寫比較好讀:
1. 不管是獲利賣出或虧損賣出,何時賣出的問題,都歸納為出場問題。
市場先生自己習慣用「出場」這個詞,來代替停損、賣出,
原因是出場有很多種方式,停損只是出場的其中一種方式,也不是最重要的方式,
很多人會覺得出場只有停損一種方式,但其實並非如此。
用「出場」這個詞會更加精確、策略更不會受限,也更加不會受到情緒性影響。
2. 何時應該出場?最主要的就是進場的理由消失。
進場理由消失,也是我認為出場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種。
任何策略在進場之前,也都應該已經有出場策略,其中最基本的出場策略,就是進場理由消失。
你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其他數個出場條件,例如達到某個損失或者獲利就停損停利等等,
但一般來說,出場策略至少要有進場理由消失這一項。
而如果說不清楚進場理由,那何時出場也根本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連自己為什麼進場也沒有搞清楚,換句話說就是毫無策略可言。
3. 可以假設你現在是空手,根據之前的策略邏輯,現在你是否會持有這檔標的?如果不會那就出場。
假設自己空手,是一種避免受到沉沒成本效應影響的方式。
我們對未來的判斷,經常會受到手上持有的部位影響,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永遠隨時持有正確的部位」。
而正確的部位,只考慮未來,並不考慮過去你持有些什麼。
4. 有另一種可能是,你認為自己有可能犯了某個錯,因此想要出場。
例如原本策略沒問題,但也許存在某些你不知道的消息、沒考慮進去的因素,
但當下策略訊號沒有及時發出反應。
當然,也可能沒犯錯,只是因為虧損比率很大,因此懷疑有這種犯錯的可能。
5. 對於未知的錯誤,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如果原先策略有足夠的風險控制,不管它,完全按照策略進行,
例如腰斬這個決策,佔整體資金比例並不高,那就承受犯錯的可能,畢竟也可能沒有錯。
6. 另一種處理方法就是停損,
但這種停損通常設在一個較遠的位置,例如-30%、-40%,不同策略標準不同,重點是條件不應該隨意被觸發,至少不能因為正常波動被觸發。而通常在損失這麼多之前,自己原本的策略的出場計畫就應該先有反應。
7. 另一個重點是,這種停損出場,是假設自己犯了未知的錯誤,那後續在確認自己沒有錯之後,應該把部位買回來。
不該只是因為擔心更多損失而急於賣出了結。
很多人在心態上,會覺得出場平倉後就輕鬆了。
但任何有效的策略,也都需要能被長期執行,獲利時執行、虧損時也執行。而不是遷就於自己的心理狀態有時執行、有時不執行。
8. 攤平是另一個問題,我的原則是無論何時都不要攤平,但是可以分批進場。
攤平和分批進場,兩者的操作上很相似,但意義和做法完全不同。
9. 攤平和分批進場,兩者的差異之一在於,分批進場是一開始就有完整的資金使用計畫,但攤平會使用到原本計畫以外的資金。
一但使用計畫外的資金,風險控制就可能超出原本計畫外,這也是攤平最大的危險所在,而分批進場沒這問題。
10. 攤平和分批進場,另一個差異在於進場的理由,分批進場無論買在上漲或下跌,都是原先策略的一部分。
但攤平進場,只是因為虧損更多而進場,這種進場理由不一定在原本計畫內。
11. 從更長遠的尺度來看,一個策略,有時賺錢、有時虧損,或者有部分賺錢、有部分虧損,換句話說,虧損本來就是計畫的一部分。
所以心態上,與其把賺錢和虧損當成兩件事,不如把他們當成一件事,就像開車不會只踩油門,也不會只踩剎車,兩者都是每次開車的一部分。
再重複說一次,賺錢和虧損,在策略中是同一件事,而不是兩件事。
這篇就先分享到這囉。
市場先生 原文於2023.07撰寫在 Mr. Market 市場先生 FB社團
關於買賣的思考原則,市場先生有整理過幾篇文章,你可以接著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