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股票如何賣出?】精明的持有 – 我的投資該賣了嗎?

「我最近買了這檔股票,可以幫我看一下嗎?」
這是市場先生的信箱中,最常看到的問題之一。
這問題在多頭的時候不會出現,
因為人人都是股神,股神不會問別人問題。
大跌的時候也不會聽到這問題,
正常人只要投資賠錢,就會變得很安靜。
通常大盤正在要漲不漲、要跌不跌的時機,
聽到這句話的頻率會最高。
大家想問的是:「現在應該賣了嗎?」
以下是我的答案:
大原則:寧可停損,也不要被套牢
有些人包含過去我自己的操作,
會抱持著這樣的想法
「再觀望一下。」
「拉回平盤就馬上出!」
「賺到2倍的時候我就出!」
「我之前這樣撐一下都沒事!」
然後,他們通常會 錯過好的出場時機。
這是小問題,
比較大的問題是 總有一次會遇到真的套牢。
思考一下:以下哪一種情況比較好?
狀況1. 每次虧損都撐到不賺不賠才出場
10次虧損有8次後來漲回來,另外2次股票打對折,賠 50%的時候賣掉。
所以有8次賺回來,你賠了 2次 50%
狀況2. 每次虧損都在賠 10%的時候停損
好死不死,10次都剛好賠 10%出場後,股價就反彈了,你真衰。
你賠了 10次 10%。
給你思考10秒鐘,賠了 2次 50% vs 賠了 10次 10%,
哪一種比較好?
繼續往下看答案
公布答案:
選第一種狀況,假設你一開始有 100元,你會賠到剩 25元。
100 x 50% x 50% = 25
選第二種狀況,假設你一開始有 100元,你會賠到 34元。
100 x 90% x 90% …x 90% = 34.8
所以第二種狀況比較好。
有人說,兩個平均都是每檔虧損 10% ?
在這裡用平均去算不大符合現實,
除非你是基金經理人,
手頭上有一票的錢,讓你可以每檔股票分配資金,
這樣平均虧 10%這件事才會成立。
所以,現在要不要賣出了?
停損是出場的「其中一種」方式,
但如果有其他的出場方法,通常會更好!
判斷是否繼續持有,有一個很簡單的技巧:
「如果現在是空手,看到這個標的物,我會再買一次嗎?」
如果現在不會想買,那何必再繼續持有呢?
這包含不知道該怎麼做,除非你不知道的時候 都會先買來看看。
反之如果會再買一次,那幹嘛賣出呢?
關鍵在於:
「不要讓沉沒成本,變成機會成本。」
「現在是否要繼續持有?」
這個問題如果想通,有很多衍生的概念,
例如:有一本關於如何出場的書《幽靈的禮物》中提到:
「這世界上沒有長線交易,只有變成長線的部位。」
意思是,
長線是經由短線不斷「確認」正確性,
選擇繼續持續持有,
最後才變成長線,而不是一開始就把它當成長線來交易。
另一個比較進階的概念是: (新手可以跳過這段)
固定點數、固定比例的停損,很容易和策略邏輯衝突。
例如,
如果你設了一個 10%的停損,
但是在 10%停損該賣出的地方,你的策略卻告訴你,你應該持有,
那到底要 持有 還是 停損?
固定點數、比例的停損 (例如 10%停損) 顯然有問題,
它會讓你在原本不會賣出的地方賣出、在不會買進的地方買進。
這種出場方式大多只用在極短線隨機性很高的盤勢中,
因為在極短線下通常也沒有更好的出場方式。
其實,
如果對操作策略想夠清楚了,很多時候根本也不需要固定點數或比例的停損,
因為早在那之前,你的出場策略就會發揮作用!
但如果你還沒想好出場策略,
至少停損可以保護你不受嚴重的傷害!
最後市場先生在幫你複習一下重要的概念:
1. 寧可停損,也不要被套牢,因為大賠的傷害很巨大
2. 檢查是否賣出的原則:如果現在是空手,看到這個標的物,我會再買一次嗎?
3. 這世界上沒有長線交易,只有變成長線的部位
想研究「如何賣出」可以參考看看這本書:
<一本關於投資如何出場的書:幽靈的禮物>
1. 從A到A+讀後心得》為什麼股價大漲的公司「不一定」是好公司?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