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位朋友聊天, 他剛出社會不久,正想要開始學投資。 「我最近想開始了解投資理財。」 「嗯,你想怎麼開始呢?」我問 「我資金比較少,所以想從『權證』開始。」 「....」 因為以上這個對白, 已經發生超過 5次以上, 所以我決定寫這篇文章, 只想告訴投資新手一件事: 如果你連買股票都不會賺錢 那千萬不要碰權證! 話先說在前頭, 初學者可以小試身手,但不要投入太多資金。 廣告台詞告訴你, 權證只...
「最近大盤趨勢非常空,我手上空單滿倉,有點擔心...想要先平倉掉一些。」 上次和一位同事聊 期貨,提到了這個問題。 通常我們手上會有很多投資策略在同時進行, 如果遇到大趨勢, 這些部位很容易的全部指向同一個方向, 這時不免開始擔心, 想要減少一些部位, 其實,減少部位的方法不只一種。
你可能曾經也有過一個經驗, 在查看股票資料時, 發現有些小型股,有時候會莫名其妙的飆漲起來, 但每次漲破「某個價格」,「融券張數」就開始飆高, 隨後股價可能很長一段時間很難再創新高, 萬一跌破這「某個價格」, 股價甚至開始一路大跌。
「勝率99%? 10年交易 300次只虧過 2次?」 「這會不會太扯?」 大約3~4年前,朋友拿著雜誌上的一個投資策略,和我討論。 那是一個台指選擇權賣方策略, 由某國立知名大學教授,自己實測和操作的方法, 號稱穩穩賺,每年輕鬆50~60%報酬率。 最近剛好又談起這件事, 原文出處已經找不到,但在網路上搜尋,有幾篇文章可以參考: 相關文章1 相關文章2
「你覺得,有哪些數據最好用?」 上禮拜和朋友聊天, 談到一些股市的統計數字, 冒出這個問題。 這問題有點難回答, 在我心目中,有用的數據分成 3種: 1. 有領先作用,可以直接單獨使用,當作策略的主軸 2. 統計上有優勢,但不夠精準或不夠頻繁,只能當成輔助 3. 危險指標,有助於避開風險,但對獲利不見得有幫助 三種數據都有用,也有個別的缺點, 他問的則是第一種。 「我第一時間想到,一個是"隔日沖分...
「KY股(以前的F股) 和 91開頭的存託憑證(TDR股),有什麼不一樣?」 上次寫完<TDR(存託憑證)這一類股,勝率都不到 5成> 和朋友聊到這個問題,那麼KY股、DR股有什麼差別?投資有什麼好處?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也從歷史數據實測給你看,投資KY股會不會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