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學派有什麼差別?理論有什麼不同?
總體經濟學理論有兩大知名的派系,分別為古典學派、凱因斯學派,
古典學派主張政府應自由放任市場,凱因斯學派則認為政府應該在必要時干預市場,
才能幫助經濟快速復甦。
這兩大派系隨著年代的演變,後來又延伸出新古典、新興古典、新凱因斯、新興凱因斯的學派,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它們各主張的論點,以及這兩大學派的差別是什麼。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古典經濟學派、凱因斯學派是什麼?
古典經濟學派:強調自由放任
- 代表人物: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 重要論點:賽伊法則(Say’s Law)
古典經濟學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的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在1776年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s》書中提出,強調在市場機制下,
冥冥中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價格機能)在指導,最後達成公眾利益合諧的結果。
主張論點:賽伊法則(Say’s Law)
認為在物物交易的經濟體系內,每個商品的生產一定會對另一個商品有需求(否則生產無意義),因此供給本身會創造需求。
理論的主張認為,政府應該要無為而治,不要需對市場有作為,
缺乏的東西自然會有人去補足供應,物價、就業都會自動達到最適的平衡。
這種平衡就是所謂看不見的手,在每個人盡可能追求自利的情況下,也同時符合公眾利益。
凱因斯學派:政府適時干涉
- 代表人物:凱因斯(Keynes)
- 重要論點:有效需求理論
1930年代掘起的理論,認為政府要干預經濟才能讓經濟復甦,
這為當時的經濟思想掀起很大的改革,後來也被稱為「凱因斯革命」。
這個理論被當時的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採用,運用在改善經濟大蕭條的策略中,
成功打造了1950~1960年代的繁榮時期。
主張論點:有效需求理論
凱因斯認為造成1930年代大蕭條的原因是有效的需求不足,政府應該介入,直接參與經濟活動,
透過政府的財政政策,刺激市場的需求增加、增加生產、解決失業問題。
國民的消費不足才會導致經濟衰退,因此在經濟衰退期時,政府必須刺激需求,
帶頭增加支出、帶動就業才能提高所得,雖然政府的財政可能會出現赤字,
但是當經濟進入了繁榮期就能改善這個問題,降低景氣過熱的現象。
古典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學派有什麼不同?
古典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學派的差異 |
||
比較 | 古典經濟學派 | 凱因斯學派 |
特性 | 1930年之前主要的經濟學論點 | 1930年之後出現的經濟學論點 |
代表人物 | 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 凱因斯(Keynes) |
理論基礎 | 賽依法則:強調供給面 | 有效需求理論:強調需求面 |
時間長短 | 重視長期 | 重視短期 |
政府職能 | 自由放任(不干涉) | 政府干涉經濟活動 |
主張重點 | ·認同價格機能,這是一隻看不見的手 ·價格(工資)有伸縮性 ·充分就業是常態 ·供給創造本身需求 ·重視貨幣政策(忽略價值儲藏功能) ·反對政府干預 |
·認同政府政策,這是一隻看得見的手 ·價格(工資)有僵硬性 ·失業是常態 ·需求才能創造供給 ·重視財政政策、貨幣價值儲藏功能 ·政府要干預經濟活動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1930年之前,主要是以古典學派理論為主,代表人物是以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
理論基礎是賽依法則(Say’s Law),主張供給創造需求,政府不該干預市場,
必須採取自由放任的態度才能振興經濟,認為經濟活動是由市場價格機能決定。
古典經濟學派主張重點:
- 價格(工資)有伸縮性(會上升也會下跌)
- 充分就業是常態
- 供給創造本身需求
- 重視貨幣政策(忽略價值儲藏功能)
- 反對政府干預
1930年代大蕭條之後,很多現實情況其實跟古典經濟學假設狀況不同,
當時市場陷入通貨緊縮、許多人長期失業,導致消費下降,而消費下降又進一步導致企業裁員,陷入一個難以自拔的惡性循環。
也許市場最終仍會平衡,但過程可能很久、很痛苦,
因此另一個經濟學派-凱因斯學派掘起,
主張和古典經濟學派完全相反的論點,認為政府要干預經濟,才能讓經濟復甦。
凱因斯學派主張重點:
- 價格(工資)有僵硬性(只會上升不容易下跌)
- 失業是常態
- 需求才能創造供給
- 重視財政政策、貨幣價值儲藏功能
- 政府要干預經濟活動
古典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學派的延伸
隨著年代的演變,這兩大派系後來又延伸出新古典、新興古典、新凱因斯、新興凱因斯的學派,
底下列出這些不同學派的特性。
古典經濟學派的延伸有哪些?
古典經濟學派的延伸主要有兩個:新古典學派(貨幣學派)、新興古典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面學派)。
古典經濟學派主張自由放任、自由競爭、反對政府干涉,強調專業分工,
認為充分就業為社會常態,失業及恐慌都是過度性。
但事實上這個理論看法可能過於理想,實踐上有一定的難度,
在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期間,這個理論也徹底失靈,開始發展出凱因斯學派,
因此支持古典經濟學派的學者,後續就延伸出新古典學派、新興古典學派的論點。
新古典學派(貨幣學派)
- 代表人物:彌爾頓‧傅利曼(M. Friedman)
- 重要論點:提倡「小政府主義」
1960年代掘起的理論,彌爾頓‧傅利曼(M. Friedman)的著作是《資本主義與自由》,
主張小政府主義,意思是要讓政府的角色極小化,才能讓自由市場運作,維持政治和社會自由。
貨幣學派理念:
- 透過統計資料來驗證對物價上漲與失業的看法。
- 強調貨幣重要性,經濟活動中,貨幣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 認為通貨膨脹的原因是發行過多貨幣。
- 政府的角色是透過中央銀行,調節流通的貨幣數量,除此之外,政府不需要干預經濟活動。
- 認為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是政府控制貨幣供給不當所引起,每年應該要控制貨幣供給的成長率。
新興古典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
- 代表人物:盧卡斯(Lucas)
- 重要論點:提倡理性預期
大約1970年代提出,理性預期假設人們是理性的,在預測未來時會採用最佳預測,
不會犯下系統性的錯誤,認為市場經濟能自動解決失業、不景氣等問題,
政府主導的穩定政策沒有任何效果。
認為政府為了把失業率壓低,承受通貨膨脹代價、擴大貨幣供應量,這個政策是無效的,
只會導致物價上漲,對失業率幫助不大,因此政府應該要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理性預期學派理念:
- 主張市場經濟能自動解決失業、不景氣等問題。
- 認為政府的穩定政策沒有任何效果。
新興古典經濟學(供給面學派)
- 代表人物:拉弗(Laffer)
- 重要論點:延續賽伊法則(Say’s Law)論點
大約1980年代提出,因為1970年代凱因斯理論造成了滯脹問題(停滯性通貨膨脹),
也就是失業及通貨膨脹同時持續成長。因此學者們提出了供給面經濟的概念,
這也稱為供給經濟學、雷根經濟學,前美國政府-雷根採用了這種經濟學策略。
供給面學派理念:
- 認為美國的經濟問題在於供給不足(生產率低下)。
- 仍然提倡賽伊法則,認為供給創造需求的論點,即使到了20世紀下半仍適用。
- 政府應該採取減稅的方式,刺激總體生產。
- 雷根政府運用了供給面的經濟學理念,採取了這些措施:增加國防預算、減少國內預算、減稅。
奧地利學派 (也稱維也納學派、心理學派)
- 代表人物:卡爾·門格爾(Carl Menger)
- 重要論點:邊際效用價值論
大約1980年代提出,認為傳統的古典經濟學提出價值交換的觀點過於狹隘,只針對利潤分析。
因此學者們提出了觀察經濟行為本身,研究消費者對於商品的主觀評價,也稱為邊際效用價值觀點論。
奧地利學派理念:
- 提倡主觀價值效用理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是很主觀的,重點在於能否能滿足消費者。
- 主張自由經濟,反對政府干預,認為「企業家精神」是發展經濟的主導力量,保護個人財產。
- 重視時間的機會成本,時間會影響貨幣價值與經濟活動的發展,例如利率就是反映貨幣的時間價值。
凱因斯學派的延伸有哪些?
凱因斯學派的延伸主要有兩個:新凱因斯學派、新興凱因斯學派
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當時古典經濟學派無法提出有利的改變方式,
凱因斯學派掘起,最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
出版了《就業、利率與貨幣的一般理論》一書,主張和古典經濟學派完全相反的論點。
這個理論在當時成功解決了全球經濟大蕭條,帶動經濟成長。
但是到了1970年代,發生了滯脹問題(停滯性通貨膨脹),失業、通貨膨脹持續成長,
傳統的凱因斯學派無法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學者又再提出了新凱因斯、新興凱因斯學派的理論。
新凱因斯學派
- 代表人物:托賓(Tobin)
- 重要論點:同時重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新古典學派(貨幣學派)批評凱因斯學派不重視貨幣功能、
新興古典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也批評凱因斯學派無法解決1970年代石油危機造成的滯脹問題,
為了改善傳統凱因斯學派的不足,學者把理論架構重新調整,提出了新凱因斯學派。
傳統的凱因斯學派偏重財政政策,而新凱因斯學派則認為要同時重視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刺激經濟的力道才會更有力,貨幣政策主要是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理念,
因此新凱因斯學派等於是把傳統的凱因斯理含,結合加入新古典經濟學派而延伸出來的。
新凱因斯學派理念:
- 經濟蕭條時,應該採用擴張性政策刺激經濟。
- 經濟繁榮時採用緊縮性政策抑制經濟。
-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並重。
新興凱因斯學派
- 代表人物:泰勒(Taylor)
- 重要論點:延續凱因斯學派觀點,認為市場存在價格僵硬現象
凱因斯學派主張大政府主義,認為政府要在經濟衰退期干預市場,
但是這樣容易讓政府出現財政赤字,甚至後來也無法改變滯脹的問題,而受到新興古典經濟學的批評。
簡單來說,政府透過貨幣政策不斷刺激經濟之下,可能會導致資產價格堆高,但卻沒有實質成長這個缺點,只是東西都變貴了。
學者延續了傳統凱因斯學派的理念,再結合新興古典學派的概念,提出了新興凱因斯學派。
新興凱因斯學派理念:
- 為了改善滯脹問題,深入分析價格為什麼會有僵硬性(確定後不易下降),導致物價經常處於較高的狀況。
- 接受新興古典學派(理性預期)假設,但認為人民的理性行為會受限制。
- 認為政府的經濟干預短期仍然有效。
快速重點整理:古典經濟學派 vs 凱因斯學派
- 古典學派主張賽伊法則(Say’s Law),政府應自由放任市場,凱因斯學派主張有效需求理論,認為政府應該在必要時干預市場。
- 古典經濟學派的延伸主要有兩個:新古典學派(貨幣學派)、新興古典學派(理性預期學派、供給面學派),凱因斯學派的延伸主要有兩個:新凱因斯學派、新興凱因斯學派。
雖然市場機制是個厲害的自動機制,但它並非總能來的很及時,
而政府的干預是顯著可見的,但往往也可能衍生一些後續的副作用,要很長時間後才會看到。(例如當年QE,造成如今資產價格鵬漲)
經濟學是不存在永恆標準答案的學科,因為各種情況、觀點,會隨時間根據當下環境條件改變,
除了古典學派和凱因斯學派以外,其他還有像奧地利學派等等諸多各種不同派系看法。
未來有空再陸續對這些理論做更詳細的補充。
市場先生心得:如今世界上的主流是凱因斯學派,凱因斯學派的方法特別有用嗎?我個人覺得似乎也還好。
歷史並不會重來,我們其實很難去驗證怎樣做一定會更好,各國當權者只能在當下做出評估選擇。
凱因斯學派這種大政府的主張,其實可以說非常迎合各國當權者的胃口,
自然容易受歡迎、被使用,畢竟沒有一個政府喜歡縮限自己的權利,大多都喜歡不斷擴張,隨之而來的,我們會觀察到每當市場有重大變化,政府往往會跳進來干預,
這些干預好或壞不一定,例如貨幣政策在多年後引發通膨、停滯性通膨,造成經濟週期起伏,哪一種理論最正確?我想並沒有標準答案,
理解這些不同經濟理論,我覺得對投資最大的幫助在於,能理解為什麼世界是怎麼變成如今這樣,以及判斷當下經濟問題大概是出在哪,以及能猜測政府會怎麼應對,
了解清楚這些問題,對我們個人財富也是一種保障。
額外分享幾篇有關總體經濟的文章:
全球中央銀行有哪些?央行政策對利率有什麼影響(外匯、債券)?
編輯:Joy 主編:市場先生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