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是什麼?有什麼差異?分析企業怎麼使用

固定成本-Fixed Cost-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是企業管理會計的重要分類項目,也是企業衡量損益平衡的關鍵。

對企業經營者來說,分析這兩個關鍵項目,能瞭解它們對企業盈餘的影響,對公司的管理決策有很大幫助;投資人也可以藉此了解企業營運特性,以及是否健康。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什麼是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常見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有哪些?對企業營運的影響,以及投資人怎麼用來分析企業。

固定成本是什麼?

固定成本:不受產量增減而改變的成本項目。例如:店租/廠租、折舊、水電費、薪資。

固定成本(英文:Fixed Cost,FC)是指產量如何增減都不會改變的成本,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業績好壞、產量高低,它都是固定的費用。

舉例來說,如果你租了一個店面,買了一台咖啡機賣咖啡,店面租金通常是月付,不管你一個月賣出多少杯咖啡,或是生意不好沒客人,都要付固定的店租,所以店租是一種固定成本;咖啡機也一樣,從你買下的那一刻起,不管你的生意好壞,都開始每月折舊,因此也是一種固定成本。

同樣的道理,水電費、員工薪資等也常被企業列為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不會受到產量增減而改變的成本項目

市場先生補充:在不同行業裡,相同的支出,成本類型的定義可能不同。

例如說員工薪資,在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工廠裡,通常會定義為固定成本,為因不論是大小月或是休假,公司都有固定的薪水支出;

但如果是領日薪、按件計酬的行業,可能就會把員工薪資定義為變動成本,因為這個行業的工人通常是有出勤才有薪水,雨天無法出勤或是放假沒出勤,就不支薪。

變動成本是什麼?

變動成本:會受到產量增減而改變的成本項目。例如:原料費、包裝材料、銷售佣金。

變動成本(英文:Variable Cost,VC)指的是會隨著生產量增減,發生產生變動的成本項目,簡單說就是公司的業績越好,成本支出會越多。

同樣用經營咖啡廳來舉例,買咖啡豆就是一種變動成本,生意越好,賣越多杯咖啡,就要進貨越多咖啡豆,變動成本就增加;反過來說如果生意不好,都沒客人,業主也不需要買這麼多咖啡豆,變動成本自然降低。

同樣的道理,企業的包材費、出貨的運送費、銷售佣金、出口報關費等,都會隨著生產量/銷售量增加而同時增加,就屬於企業的變動成本。

但要注意的是,變動成本的增減幅度,不是每單位固定的,因為它與規模經濟和邊際報酬遞減有關,市場先生會在文章後面介紹。

變動成本:會受到產量增減而改變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應用:分析企業營運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觀念一般是用來分析企業營運,企業經營者、企管顧問、外部分析師或投資人都很常使用。

市場先生介紹幾個重要的分析項目。

1. 平均固定成本:產量越大越成本越低

平均固定成本(AFC) = 固定成本(FC) ÷ 產量(Q)

平均固定成本(英文:Average Fixed Cost,AFC),指的是每單位的產品,需要擔負多少固定成本,產量越大,每個產品需要分攤的固定成本越低,企業比較容易產生利潤。

只要把固定成本除上生產數量,就可以計算出平均固定成本。

因為固定成本的總額,不會隨者產量增減而變化,所以平均固定成本會隨著產量增加而遞減。

這個結果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工廠會追求產量和稼動率,因為當所有的產出都可以順利賣出的情況下,產量越大,每單位的固定成本越低,單位總成本也會下降,企業的毛利會增加,也比較容易盈利。

平均固定成本

2. 平均變動成本:產量增加,單位成本下降,直到穩定

平均變動成本(AVC) = 變動成本(VC) ÷ 產量(Q)

平均變動成本(英文:Average Variable Cost,AVC)指的是每單位的產品,需要擔負多少變動成本,產量越大,單位平均變動成本會逐漸下降,並趨於固定,企業容易盈利,但無限制的擴張,成本反而會上升。

只要把變動成本除上生產數量,就可以計算出平均變動成本,平均變動成本一開始會隨產量增加而逐漸減少,這個現象稱為:規模經濟(英文:Economies of Scale)。

但規模經濟存在限制,如果產量持續增加,超出一個臨界後,成本反而會大幅增加,這個現象稱為:報酬遞減(英文:Diminishing Returns)。

同樣以買咖啡豆來說,一開始其實就是批發價會比零售價便宜的概念,所以咖啡廳生意越好,大量採購的時候,每公斤咖啡豆的價格,會比在雜貨店買的還要便宜;

但如果採購量超過一個極限,例如你想包下整個產區的所有咖啡豆,因為這個量已經超出規模經濟的範圍,單位售價反而會大幅上升,讓平均單位成本上升。

這個結果可以說明為什麼企業不能無限制的擴張,因為有效益的經營,就要具備規模經濟,讓成本隨產量逐漸下降;但所有的變動成本項目都有限制,超過一個臨界之後,成本反而會大幅上升,反而不具備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的範圍有限,代表企業生產不能無限擴張

市場先生提示:平均變動成本在數量過大時提升,但實務上的曲線右端並不會像上圖理論概念一樣陡峭的無限制上升,更大可能性是有限度的上升,原因是營運規模越大的企業,一定會提前規避各種營運風險。

以咖啡豆為例,假設當某一產區的咖啡豆都被採購完,企業會考慮其他產區的咖啡豆作為代替,同理,大多數的產品與原物料可能都存在替代品,沒有也會創造及尋找替代品。

此外如果真的有如此大的營運規模,上游的生態也可能因此改變,因而改變擴大供給。

企業的擴張在同一時間點也許會有限制,但其實限制也會隨時間發生改變。

3. 邊際貢獻:只要維持正值,短期虧損也要持續生產

邊際貢獻(CM) = 售價 – 變動成本(VC)

邊際貢獻 (Contribution Margin,CM),就是把售價扣掉變動成本,代表店家回收變動成本後,還剩下多少利潤,可以用來支付固定成本,即使是短期虧損的企業,只要邊際貢獻維持正值,都應繼續生產。

簡單來說,邊際貢獻就是算出每賣出一個產品,可以得到多少利潤來攤平固定成本,這是很多景氣循環產業,在面臨短期虧損時,還堅持營運的原因。

基本上,只要企業還想在這個行業裡經營,即使短期看似虧損,但只要邊際貢獻為正數,就應該接單生產,彌補固定成本,反而可以讓虧損減少。

舉例來說,如果經營一間咖啡廳,每個月要支付固定成本30,000元,一杯咖費賣150元,每杯咖啡豆的成本50元,每個月能只賣100杯,假設咖啡豆是唯一的變動成本。

簡單計算可以知道,咖啡售價扣除咖啡豆變動成本後,一杯可以貢獻100元的邊際貢獻,每月賣出100杯,總共可以獲得10,000元的邊際貢獻。

  • 一杯邊際貢獻100元 = 150 – 50
  • 整月邊際貢獻10,000元 = 100 × 100

從下表中就可以看出,咖啡廳持續營業的話,每月會虧損-20,000元,但如果關門不營業,每月反而會虧損-30,000元。

所以業主應該持續營運,降低每月的虧損額度。

營運方針不營業持續營業
固定成本-30,000-30,000
邊際貢獻010,000
虧損金額-30,000-20,000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4. 損益兩平銷售量:評估賣多少量才開始有獲利

損益兩平銷售量 = 總固定成本  ÷ 單位邊際貢獻

損益兩平銷售量代表當企業銷售出這個數量的商品時,邊際貢獻可以完全打平固定成本,財務上會達到損益兩平點(英文:Break-Even Point),剛好不賺錢,也不賠錢,常用在產品開發的前期評估中。

損益兩平點對企業經營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它代表不賺不賠的平衡點,基本原則就是:收入剛好抵銷成本,了解它才能知道企業有沒有利潤。

因為單位邊際貢獻,已經扣除了變動成本,只要把總固定成本除上單位邊際貢獻,就能算出損益兩平銷售量。

同樣用經營咖啡廳來說明,如果每個月要支付固定成本30,000元,文章前面已經算過,一杯咖啡的邊際貢獻是100元,到底每個月要買出幾杯才能損益兩平?

答案是:300杯。(30,000 ÷ 100 = 300)

每月賣出300杯咖啡的時候,就能把該月的固定成本全部抵銷。

5. 觀察固定/變動成本比率是否穩定

穩定經營的企業,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比率通常會維持穩定,如果短期內成本比率大幅變動或者連續一段時間呈現某個變化趨勢,就可能需要提高警覺。

  • 固定成本比率(Fixed Cost Ratio):固定成本 ÷ 總成本* × 100%
  • 變動成本比率(Variable Cost Ratio):變動成本 ÷ 總成本 × 100%

*總成本 = 固定成本 + 變動成本

由於總成本等於固定成本加上變動成本,所以固定成本比率和變動成本比率會互補。

固定成本比率越高(即變動成本比率較低),暗示公司成本結構中固定支出的比例較大,景氣不佳或接單下滑時,不容易快速削減成本,營運風險與財務壓力也相對較高。

反過來說,固定成本比率較低(即變動成本比重較高),表示公司的經營模式較彈性,比較容易根據景氣變化調整支出,降低營運風險。

經營相同的行業,通常會有相似成本比率,這個比率不是人為決定,而是市場競爭下的結果。

如果一間企業的成本比率突然間大幅變化,而且一段時間後都無法回復,那就需要有所警覺。

常見的案例之一就是大幅度的資本支出、擴充產能,這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企業可能預判未來市場有大量新需求才提早投資。

但情況隨時在改變,如果後續接單量不如預期,而折舊攤銷又增加,固定成本比率上升,企業利潤可能會開始下滑。

如果是不同行業之間,成本比率不能直接比較,因為重資產的行業,固定成本比率通常比較高,輕資產的行業,固定成本比率會較低。

重資產的行業例如鋼鐵、汽車、旅館飯店業等,因為勞力密集或是生產設備昂貴,固定成本比率會比較高;

輕資產的行業,例如:服務業、軟體開發業等,不太需要設備廠房,固定成本的比率就比較低。因為行業差異的關係,所以拿不同行業的成本比率作比較分析沒有意義。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差異?

比較項目固定成本變動成本
英文Fixed CostVariable Cost
定義不受生產/銷售量增減而改變隨著生產/銷售量增減而變動
營業額增減不變跟隨變動
單位平均成本隨生產/銷售量增加
而逐漸減少
隨生產/銷售量增加
先逐漸減少
再逐漸增加
損益表欄位
(估算用)
營業費用
(Operating Expenses)
營業成本
(Cost of Revenue)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企業的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如何判斷與計算?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計算方式,就是先判斷出在同一期中每一種支出的類別,然後進行加總。

對企業內部人士來說,辨識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方法是判斷:

「此項成本費用項目會不會受到生產/銷售量增減的影響?」

或者換句話說:

「想要每多創造1元營收,是否一定會需要多花這筆支出?」

如果是,就歸類在變動成本;

如果否,就歸類在固定成本。

但對於企業外部人士來說,詳細的成本分類,通常是公司機密,財報損益表也不會提供真實分類。

從公開的財務報表中,推測企業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有一種簡化的估算方式,是把損益表中的營業費用,當作固定成本的估計值;再把營業成本當作變動成本的估算。

  • 變動成本:損益表的營業成本
  • 固定成本:損益表的營業費用(折舊攤銷、租金、薪資、利息等等)

這個方法的優點是讓想分析的投資人有粗略數據可以用,不至於差很多,缺點則是無法非常精確。

有些專業分析師對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可能會把營業費用和營業成本中某些細項打散,重新分類到固定成本或變動成本中再做試算。

市場先生補充:為什麼看財報無法精確評估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財報上的欄位沒辦法直接用來精準判斷的原因有很多,舉例包括:

1. 許多財報項目中,同時包含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

2. 企業選擇折舊方式是基於會計考量,不一定是基於實際營運狀況。

3. 財報中可能有些一次性意外成本費用,但如果不清楚公司實際營運狀況,採納財報數字就會產生誤解。

總之,上市櫃公司公開財報只是作為會計使用的一種歸納方式,用意是對股東有清楚交代,但並不是設計來分析與經營使用的數據,

我認為財報用來作為大致評估成本結構,只要分析採用的基準一致,並且不要陷在細節中,用於分析了解狀況其實也已經足夠。

固定/變動成本分析有助經營者決定營運策略

透過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分析,可以協助企業經營者摸索營運策略。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觀念中可以發現,企業理想中的營運目標,就是透過規模經濟,讓單位固定成本趨近於零,單位變動成本趨於最小值。

雖然現實中的經營環境不可能如此美好,透過這樣的分析,可以提供企業經營者一個框架,評估公司現在的營運體質,也常用來協助做企業的產銷、採購決策。

總結:固定/變動成本快速重點整理

1. 固定成本是不受產量/銷售量增減而改變的成本項目。

2. 變動成本是會受到產量/銷售量增減而改變的成本項目。

3.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觀念是用來分析企業營運。

4.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分析可以協助企業經營者摸索營運策略。

5. 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的詳細分類一般是公司機密,一般公開的損益表不會提供分類數據,實務操作會把損益表中的營業費用,當作固定成本的估計值;把營業成本當作變動成本的估算值。

其實還有一種企業成本分類方式,是以間接成本/直接成本做分類,詳細可參考:

下一篇:營業成本是什麼?間接/直接怎麼區分?

這篇文章為市場先生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分享企業分析的學習心得:

1. 財報怎麼看?新手看懂財務報表分析教學

2. 損益表是什麼?怎麼看?營收、費用、淨利介紹

3. 10-k財報怎麼看?美國財報閱讀入門教學

4. 資本支出是什麼意思?

5. 資產周轉率是什麼?固定資產周轉率有什麼不同?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編輯:Leon 主編:市場先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