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時我們時常會做許多股票的價值與價格分析,希望分析出企業的合理的內在價值,接著在價格等於或低於價值時買進後,獲取報酬。 這一切聽起來非常的合理對嗎? 問題是,你可能有想過這個問題:「萬一我對企業內在價值估計錯誤了,該怎麼辦?」 有時候可能是自己真的錯估,有時候則是市場反應錯得離譜,但無論如何這時投資人都可能遭遇波動或損失。 實際上,真正理性的價值投資人,在評估時會把自己可能估計錯誤的風險也考慮...
風險這個詞在投資中非常的抽象,不同的人提到風險可能意義不同,有些人認為風險是虧損的機率,有些人認為是虧損的大小,有些人則認為是波動程度。 在投資中我們一般認為風險是指投資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及傷害程度。 不過由於風險是可以透過一些方式(例如分散投資)降低的,因此在投資相關理論中, 可以把風險進一步拆解,分為 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非系統風險(Unsystematic Risk)這...
前幾天看到有一位知名的價值投資經理人跳樓的新聞。 去查了一下他的績效(如下圖),真的輸指數蠻多的,最近10年是年年落後指數,上一次贏S&P500是2010年。 同樣是價值投資的巴菲特,雖然這10年累積也輸指數,但整體沒有輸很多。 新聞中提到好公司昂貴、買不到標的、手上持有大量現金都是可能的原因。 即便找到看好被低估公司,首先你不知道這些公司多久以後會回到合理價值, 比方說你覺得它距離合理價...
大部分人都是用每股盈餘(EPS)來衡量公司的獲利能力,它代表每1股股票所對應到多少企業盈餘,EPS也會被我們用再許多財務計算衡量上,例如本益比估價上就常會用到EPS。 但是公司在籌資時還會發行像是特別股/優先股、可轉換公司債、股票選擇權、認股權證…等,這些憑證雖然不是公司股票,但在未來某一天它們可能有機會變成股票,一但變成股票,這會稀釋掉普通股股份的稀釋股,會減少原有股東的權益。 因此為了要能更精...
技術分析中的 價格變動率,嚴格來說它不算是一個分析性的指標,其實它就是我們一般稱呼的漲跌幅變化。 一般談漲跌幅變化,大多以一天、一個月、一年為單位, 而在技術指標中,也有指標可以提供任意天內的漲跌幅變動,稱為 價格變動率(ROC),方便你觀察一段時間以來的趨勢變動幅度,不用自己再去對照時間計算漲跌幅。 價格變動率被歸類為動量指標或速度指標,透過變化率來衡量價格動量的強弱, 它會以0線為中心上下波動...
技術分析中大家常用的指標為KD、MACD、RSI指標,絕大多數指標都是考慮價格,針對複雜的價格資訊做平滑以及簡化。 其中有個MFI指標和RSI指標很類似,但它多考量了成交量的因素,而不像RSI只考量價格因素。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資金流量指標(Money Flow Index),分為以下幾個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