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股利是什麼?配息要怎麼領?最完整的現金股利配息懶人包

最後更新:2022-09-19

現金股利-是什麼

 

台股現金股利發放,是由集保中心彙整所有的股利發放資料後,
傳送給各家公司的股務人員、或是股務代理商,做後續發放股利給股東的動作。

而想擁有領取現金股利資格,股票必需在『除息交易日』前買入,

如果投資人使用一家、或不同的多家證券帳戶,
買入同一檔股票,每個證券帳戶分別有不同的銀行交割帳戶,但發放現金股利時,最後只會匯入一個交割銀行帳號中。

台灣股利發放分成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兩種方式,
此篇市場先生以介紹發放現金股利流程為主。

現金股利是什麼?

現金股利是指公司把部分獲利,以現金方式發放給股東,又稱配息。

市場先生筆記:

  • 配息配股後,公司調降股價來減少市值,就是除權、除息。
  • 若除息後股價又再回到除息日前一日的收盤價,就是填息

現金股利常見問與答

loader-image

沒證據顯示高殖利率會有高報酬,
當然,也同樣的沒有證據顯示低配息和不配息長期會比較好。

目前的統計經驗是,
穩定配息(配息穩定不等於高殖利率)一般價格穩定性也比較高一點。
低殖利率及不配息,則是波動性會大很多。(風險會比較高,但並不等於報酬比較少)

我個人是完全不把配息列入股票的評估考量,
但假如你很喜歡高殖利率,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就是個人選擇。

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

1. 穩定配息的股票,風險明顯降低,虧損50%以上的機率不到1%

2. 高殖利率 vs 低殖利率:低殖利率一定比較差

現金股利配息怎麼算?

現金股利的計算方式,我們可以先從除息的概念看起。

除息的計算公式如下:

除息後股價 = 除息前股價 – 現金股利(元)

舉例來說,

A公司的股價100元,這次每股配3元現金股利,除息後股價 = 100 – 3 = 97元。

你有 1張(1000股)A公司的股票,代表著除息前市值10萬元。

除息後可以得到3000元的現金股利,但股價會變成97元,

也就說你會變成持有 3000元現金股利,和市值97000元的股票。整體價值還是10萬元。

現金股利配息發放流程

台股現金股利發放流程:由集保中心統一彙整股利發放資料,傳送給各家公司的股務人員、或是股務代理商發放股利給股東的作業流程。

集保中心是什麼?

集保中心是保管有價證券的大倉庫,
當投資人買賣股票時,就會從這個大倉庫裡轉入、轉出至投資人個人帳戶;在發放股利時,彙整投資人持有股票清單並傳送給各公司發放股利,
除了有價證券劃撥、股務業務外,集保中心的業務範圍包含上市、上櫃、興櫃證券結算、期貨結算等。

市場先生提示:非常早年的時候,股票甚至都還是有紙本、甚至不記名股票來保管,
到後來透過集保中心將這個保管機制電子化,統一做彙整管理。

 

現金股利1

現金股利配息匯入那個帳戶?

投資人在開立證券帳戶時,會一同開立銀行交割帳戶,
銀行交割帳戶除了是日常交易股票股款的進出帳戶,也是收取現金股利的帳戶。

如果是使用多家證券帳戶,買入同一檔股票,有著分別不同的銀行交割帳戶,發放現金股利時,只會匯入一個交割銀行帳號中,

例如我在3家券商都有開證券戶、都有買0050ETF,那麼領到配息時,
並不會3家證券戶的交割帳戶都收到現金股利,而是會集中到及中一個銀行交割戶中。

而現金股利發放的流程,會有分成舊有股東、新股東以下兩種情況,

1. 舊有股東:舊戶意思是之前已有成功發放股利的帳戶,發行公司股務人員就會以此帳戶繼續發放,但股東有變更現金股利發放帳戶的權利。

2. 新股東:新戶意思是沒有發放過股利,那發行公司就會在停止過戶前,以集保中心提供的最新開戶交割帳戶做為股利發放帳戶。

現金股利帳戶變更

股東在發放股利前,可以打電話給發行公司的股務人員,或是發行公司官網上的投資人服務專區,提出變更現金股利發放帳戶的需求。

配息怎麼領?

想領取現金股利,股票必需在「除息交易日」前買入,才能參加該股票的股利分配,在股利發放日領到股利。

舉例來說,長榮海運8/18為除息交易日,如果想參加這次的股利發放,就得在8/17或之前買入長榮海運股票,如果8/17是非營業日,那就得再提前了。

而從除息交易日算起,到實際匯入股東的帳戶,時程約要一個月的時間,發放現金股利時程如下,
(下面有實際圖解案例)

1. 除息交易日:股價扣除配息的日子,當天公司的市值會因為扣除配息而減少。
2. 最後過戶日:擁有參加股東會、除息資格的最一日。(股票交割是T+2,8/17買入,實際交割過戶至投資人帳戶是8/19,因此稱最後過戶日)
3. 停止過戶日:在最後過戶日後就不能過戶,即為停止過戶日,停止過戶日通常會有4~5天的時間,讓公司在這段期間彙總整理有資格領取股利的股東名冊。
4. 除息基準日:在停止過戶日最後一日,該公司必需完成發放股利的股東名冊,並寄發股利發放通知書給股東。
5. 股利發放日:實際發放股利的日子,這天會將現金股利匯入股東的銀行交割帳戶。

台股現金股利發放2

現金股利配息金額如何計算?

計算現金股利公式如下,
實發股利 = 應發股利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單筆超過2萬) – 匯費

舉例來說,
當年度長榮海運發放 每股現金股利:2.48660241,投資人共持長榮海運10張股票(也就是10,000股),

實發股利 =24,866-524-10=24,332元

  • 應發股利=每股發放2.48660241×10,000股=24,866元
  •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4,866×2.11%=524元
  • 固定匯費=10元

所以,在股利發放日時就會有24,332元匯入投資人的銀行交割帳戶。

台股股利單筆超過2萬,需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

台股股利認列的標準是,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統一稱為股利,
而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最重要的規則是,
「只要單筆股利金額大於2萬(含)~1000萬,就要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

所謂「單筆」認定標準如下:

  • 不同公司,就算在同一天發放股利,是算不同筆。
  • 同一公司,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的發放日是不相同,計算金額就得分開。
  • 同一公司,現金股利及股票股利的發放日相同,就會合併計算來扣繳。

想進一步了解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你可以閱讀:股利要繳多少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如何節稅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市場先生補充:

1. 早年台灣是一年配息一次,後來在2018年中修改公司法,公司允許根據章程規定,分成1~4次配息,例如半年、每季配息,對投資人其實有節稅作用。

2.補充保險費率自2021年1月1日起由1.91%調升為2.11%。

現金股利配息查詢的方式

多數公司在每年6月之後發放現金股利,以下網站可以查到各家公司發放股利的日期:

1. goodinfo – 即將發放股利股票日程表
2. HiStock – 即將除權息日程表
3. 公開資訊觀測站-各家公司股利發放重大訊息公告

現金股利配息發放流程重點整理

  1. 如果投資人有不同的證券帳戶去買入同一檔股票,雖然不同證券帳戶有不同的銀行交割帳戶,但發放現金股利時,只會匯入一個交割銀行帳號中。
  2. 想領取現金股利,股票必需在『除息交易日』前買入,才能參加該股票的股利分配,在股利發放日領到股利。
  3. 從除息交易日算起,到實際匯入股東的帳戶,領取現金股利時程約要一個月的時間。
  4. 單筆股利金額大於2萬(含)~1000萬,就要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2.11%。

股利發放除了可以是現金股利方式,也可以發放股票股利,
你可以閱讀:股票股利是什麼?

對於一些高資產人士,領配息也許稅務成本十分高昂,因此也會考慮不參加除權息來節稅,
想了解關於是否參加除權息對稅率的影響,
可閱讀:不參加除權息如何節稅?要如何計算?

市場先生提醒,股利是把自已左邊口袋的錢,換到右邊回袋的概念,

公司的盈餘主要有兩種用途,一是拿去再投資,試圖讓公司市值成長,二是將盈餘分回給投資人作自行運用。
前者可能會讓你的總資產增加,後者只是把錢分回給股東而已,能否創造更高報酬端看股東如何運用。

而公司能有成長性、良好的獲利能力,並在未來創造更高價值,這才是投資人的本意,
與發配現金股利殖利率高低沒有關聯,目前也沒有任何證據證明,高殖利率的公司,長期會有更好的表現。

股票如何賺錢-圖解

關於配息與殖利率觀念迷思,可閱讀一些以前的文章:

為什麼投資不應該追求高殖利率?

股票配息和債券或定存的利息完全是兩回事

編輯:Sammi 主編:市場先生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1. 文末有點怪吧? 領取股息怎麼會是左手換右手?
    插圖明明寫股票賺錢方式有兩種,其一為領取股息,下面又寫領股息不是投資賺錢的來源,作者知道自己在寫什麼嗎?

    1. 圖上有說,你賺到每股1元股息,每股市值也會扣除1元,
      所以左手拿到1元股息,右手失去1元股票市值,就是左手換右手。
      領股息會拿到錢、價差也可能有收入。但領股息並不是真正的額外增加收入,許多人會誤以為領股息是賺錢所以要在這裡說明清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