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年金險好嗎?為什麼多數人不買年金?解開年金之謎

最後更新:2024-03-20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保險的年金,對一般人保持生活安定很有幫助,

站在經濟學的角度,會認為一個人的一生,如果每年收入越平穩,對一個人越有效益。

而年金險則是可以幫一般人做到這一點,因為它可以讓一個人在有工作能力時繳費,並且在生病、年老退休、無法工作時,也能確保得到持續穩定收入。

但實際上,現實中多數人並不傾向購買年金險,研究人員把這個難題稱為「年金之謎」(annuity puzzle)。

本文市場先生介紹什麼是年金險、它的優缺點分析,以及介紹學者對於年金之謎的研究。

年金險是什麼?

年金險就是把你所投入的資金「年化」,在約定的期間到了之後,就會定期(每年、每季或每月)給付給你一筆錢,直到過世為止,等於是活得愈久,領的愈多。

年金險具有以下特性:

  1. 投入的資金可以是一筆躉繳(一次繳清),或是定期繳。繳的錢愈多,每年領的錢愈多。
  2. 約定的開始給付日叫做「年金結算日」,愈晚開始領,每年領的錢愈多。
  3. 年金險通常會有「保證給付期」,例如保證給付10年。萬一被保險人不幸提前過世,剩下保證給付的年金會給身故受益人。保證給付期愈長,每年可領的年金愈少。

年金險這種「定期給付」的特性,很適合做為退休後現金流的規劃,確保退休後每年還有固定的現金進帳,以支付生活花費。

舉例:

40歲的王小姐想要開始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規劃,買了一份年金險,年繳台幣24萬元,繳費期間10年。約定在60歲之後,可以開始領年金,每年可領台幣12萬元,保證期間20年,等於王小姐萬一不幸在80歲前過世,剩下保證給付的年金會給身故受益人。

(以上數字僅為舉例,實際保險條件依各家保險公司為主)

年金險優點

年金險具有以下優點。

優點1:穩定的現金流

年金險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創造出穩定的現金流,進而給人帶來強大的安全感,特別適合拿來作為規劃退休的工具。

以台灣民眾為例,多數的勞工退休後,每個月固定的收入來自勞保的老年年金或是勞退。

根據勞保局的統計,至2022年底,勞工平均月領勞保年金金額為18,294元。

這個金額如果不夠個人的基本開銷的話,就需要自己額外規劃。

優點2:轉嫁長壽風險

年金險的一大特色就是活到老、領到老,不必擔心因為活得太久而把身邊的積蓄花光。

根據合約不同,提領時間可能沒有上限。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2022年國人的平均壽命已高達79.84歲。

如果以60歲作為退休年齡來看,退休後至少還要活20年以上,需要準備多少錢才夠退休也是令許多人頭疼的事,此時如果規劃了年金險就可以轉嫁長壽風險。

優點3:相較於股票、債券產品風險低

傳統型的年金險利率固定,不受市場波動影響,是非常低風險的產品,且不用主動管理,適合風險承受度低且不想花時間管理者。

有些人會擔心:如果保險公司倒了怎麼辦?會不會領不到錢?

保險業是特許經營行業,政府對其資金有嚴格的控管,就算投保的保險公司倒了,一般政府都會出手介入,由其他保險公司來接手保單,因為如果保單領不到錢,對整體金融秩序的影響是非常非常大的,所以領不到錢的機率可以說非常低。

年金險缺點

年金險具有以下缺點。

缺點1:收益率通常不高

年金是屬於低風險、低收益的產品,跟股票、債券比起來,回報相對低。

而實際上收益率如何,則是根據當下的市場利率而定。

缺點2:有通貨膨脹風險

年金險的回報低,且無法抗通膨,如果期間通貨膨脹率高,年金險的效益就相對低。

舉例來說,我們現在覺得每個月準備3萬元生活費是足夠的,因此規劃了一個退休後月領3萬元的年金險。但是等到20年退休後,因為通膨的關係,每個月可能需要4萬元生活費才夠,此時年金險的給付金額就不夠用了。

缺點3:資金使用無彈性

年金險通常需要長時間的累積,才會發揮它複利的效果,在這過程當中,資金的使用是沒有彈性的。

舉例來說,年金險每年給付你12萬的金額,但因生病開刀需要花到一筆100萬元的費用。此時年金險是不能預支未來的金額,也不能進行保單借款,假設身邊沒有100萬元的存款,就會頓時陷入困境。

缺點4:繳費期間中途解約需高額解約金

年金險在繳費期間如果要解約,會有較大的金額損失,繳費期間愈短,損失的比例愈高。

缺點5:年金給付期間不可解約

年金險的用意是為了保障未來的現金流,所以保單的設計上,在年金開始給付後,就不能解約也不能質借,換句話說,錢是完全被綁住了,沒有使用的彈性,所以建議不要將身邊所有的錢都投入年金險中。

因此某種程度上,年金險也其實是一種有流動性風險的產品。

除了上述幾點以外,在許多年以後,保險公司本身是否財務上能存續、不調整保險合約內容,這也是當下無法確定的交易對手風險

年金之謎(Annuity Puzzle)是什麼?

經濟學理論(Yarri, 1995)主張,對於退休人員來說,把他們多數的儲蓄年金化,對他們來說是最佳的選擇。

但實際上,現實中購買年金險的比例並不高。

美國政府在2017年時進行了一項調查,其中有70%的受試者認為在退休後每個月有固定收入是很重要的,但實際上,只有13%的人買了年金。

這種理論跟實際上的斷層現象,研究人員(Modigliani, 1986)稱之為「年金之謎」(annuity puzzle),至今仍被許多學者討論著。

經濟學家認為人們需要買年金的原因

當前的情況下,已經愈來愈少人可以單純依靠政府提供的養老金來支付退休的費用,因此想退休的人發現,需要幫自己準備退休金,其中最常被問到的是:我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

經濟學家認為,人們需要購買年金,原因如下。

原因1:預期壽命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

布魯金斯學會經濟研究副總裁Harris表示,當人們問說需要準備多少退休金才夠,這不是一個有用的問題,因為擁有一大筆錢並不能真正為你提供所需的安全保障,原因很簡單:人們不知道他們會活多久。

世界經濟論壇在2019年6月發表了一份白皮書,裡面預測,美國人民會比他們所儲蓄的金額活多8~11年,也就是退休後錢根本不夠花。

原因2:沒有比年金更好的替代方案

Harris表示,年金的替代方案就是「囤積錢,以防你活到90歲」,但這個方案最大的問題是,他會讓你在退休初期就開始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質。

「囤積你的錢,希望你不要活太久,這是一種很可怕的退休方式。」

因此,談到退休收入的保障時,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人們不購買年金的原因

既然年金是退休規劃時的最佳選擇之一,為什麼多數人仍不購買年金?

市場先生整理了經濟學家對此的不同看法。

原因1:回報率低

許多年金是固定利率,且利率非常低,人們會認為把錢放在股票或債券上可以獲得更好的收益。

原因2:費用高

多數的年金險都有管理跟行銷費用,這些費用需由購買者負擔。

原因3:已經透過其他方式獲得年金收入

人們可能已經透過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或房地產等方式獲得年金收入。

原因4:購買年金的門檻較高

購買年金險通常會有一定的門檻,因為如果投入的金額太少,到時候領回的錢也很少,就不具太大意義。

舉例來說,想要在退休時一個月領2萬元,那所投入的金額至少要幾百萬,這是許多消費者無法負擔的金額。

原因5:資金使用無彈性

年金險一旦開始領之後就不能解約,萬一有突發狀況,如突然需要一大筆醫療支出,年金險是幫不上忙的。所以人們會更傾向保留他們的儲蓄以因應醫療相關的支出。

原因6:想把錢留給後代

許多人不會想把自己所有的錢花在自己身上,而是更希望把部分的錢留給後代。

原因7:人們喜歡自己控制財富

買了年金等於是無腦把錢交由保險公司管理,每年只要固定領錢就好。

但許多人更喜歡保留跟控制財富,人們對於金錢的看法跟感受影響了他們的決定。

原因8:人們害怕自己活不了那麼久

相較於年金的定期給付,有些人更喜歡一次性現金,原因是他們認為自己如果沒有活那麼久就虧到了。

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Olivia就說:「我稱之為公車問題,他們害怕買了年金後,走到外面被公車撞到。但現實是,你也可以活到105歲。」

原因9:很少有人真正的了解年金

年金產品的演變、複雜性跟多樣性,使得它對一般人來說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事實上也很少人真正的去了解年金,這是導致年金險沒有被廣泛購買的原因之一。

總結:我需要買年金險嗎?

在考慮自己需不需要買年金險時,可以做以下4步驟的思考。

  1. 退休後我一個月需要多少花費?

    這個問題需把通貨膨脹考慮進去,例如現在認為一個月3萬元生活費是夠的,20年後可能需要準備一個月4萬元。

  2. 退休後我從社會保障中每個月可以領到多少錢?

    例如多數勞工是領勞保的老年年金跟勞退,可以試算一下退休後一個月可領多少錢,例如可月領2萬元,那麼每月缺口還有2萬元(4萬-2萬)。

  3. 我已經為自己創造多少的年金收入?

    例如有一棟房子在出租,每個月有1萬元的收入,那麼退休生活每月缺口為1萬元(4萬-2萬-1萬)。

  4. 我的退休資金缺口要透過年金險規劃嗎?

    如果你是個對風險承受度低,需要高度安全感的人,透過年金險規劃自己的退休資金缺口是個不錯的選擇,購買前需要詳細了解保險的內容與限制,並且要保留一定比例的流動資金在身邊,以因應不時之需。

    反之,如果你喜歡自己控制財富,並且追求較高的回報,那麼除了年金險外,還是有許多可以規劃退休金流的方式。

市場先生觀點:永遠都不要只有一條後路

年金險的概念很好,但上面也有提到它有許多問題,

如果是在台灣,保險資訊不透明及台灣政策性長期利率低落,我認為會是很大的問題,低利率環境會非常不利於投資和保險這種長期商品。

如果你問我,那到底該不該買年金險?

我認為,年金險會是一個選項,但不是唯一的選項。

實際上,我們仍有許多其他方式,來為退休後的不確定性做準備,包括更早開始積極提高收入、累積儲蓄、提早投資、了解更多全球投資管道及建立投資組合。

例如你可以根據4%法則,自己建立一個可以創造報酬並持續提領的投資組合。

經濟學家也許追求的是希望可以至少剛好就好,但現實中,財務準備如果能有足夠餘裕、超出原本需求,那會更好。

退休其實是相當遙遠的事情,

帶來財務安全的真正關鍵,也許不一定只有年金險和投資,而是我們如何運用到退休之前的這段時間。

讓自己擁有選擇權,永遠不要只留一條後路。-市場先生

本文僅做教學使用,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須了解任何投資皆有其風險。

延伸閱讀:

  1. 如何用4%法則達成財務自由退休?
  2. 退休要準備多少錢才夠?一個免費的試算工具
  3. 國民年金有哪些保障?退休後能領多少?
  4. 勞保跟勞退差在哪?退休後能領多少?
專欄作者:牟均俞 主編:市場先生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