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規劃怎麼做?退休金存多少才夠?(附退休理財規劃試算)

最後更新:2024-03-21

退休規劃怎麼做

本篇市場先生將介紹退休規劃,包含一般人需要知道的退休規劃知識。

退休規劃是什麼?

退休規劃指的是退休之前在財務上面的規劃準備,目的是可以讓自己在退休、沒有收入的狀態下,依然能有足夠的資產或現金流收入,讓我們能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

退休規劃有三個重點:

  • 退休後想維持理想的生活品質,要花多少錢?
    首先要了解到如何計算評估自己所需的支出,以及不同時期支出變化。
  • 如何分配收入,進行儲蓄與投資理財規劃,透過複利讓資產增值?
    建立儲蓄與投資的計畫,並且了解各種投資商品工具的知識,讓自己提早撥出一部分資金用於投資複利,累積退休金。
  • 如何建立資產配置投資組合與提領計畫,確保退休後的財務安全?
    建立符合自身風險的資產配置,並建立提領計畫,讓自己退休後也能擁有持續的現金流入。

幾歲可以退休?退休金存多少才夠?

比較簡單的答案是:「錢賺夠一輩子能花,就可以退休。」

那退休金準備多少才算夠呢?市場先生首先先幫大家建立一些基礎的數字概念。

一般家庭,要存夠多少錢才能退休?靠工作累積這些錢需要多久?

這裡市場先生提供一份表格,裡面列出人生收入與支出的重點項目,來幫你快速估計理想的生活品質之下一個家庭所需要的支出。

點此下載 – 市場先生退休試算EXCEL表格

一輩子總共要花多少錢?實際案例試算

以下以30歲夫妻、薪資以行政院主計處2022年公佈的薪資中位數 (男性55.7萬元、女性48.1萬元) 為例,用EXCEL試算條件如下:

  • 假設存款已有100萬元
  • 夫妻雙方10年後年薪成長2倍
  • 買房+利息共1500萬
  • 買一台車60萬,10年換一次車
  • 一個孩子養到大學畢業500萬
  • 生活費(所有家用支出)每月6萬
  • 每年旅遊支出10萬
  • 一輩子醫療保險共250萬
  • 孝親費每月2萬

試算結果如下圖:

試算結果顯示,在這個案例中,如果要達成理想的生活品質,一輩子要花7630萬元,還要工作41.3年,也就是71歲才可以退休。

這就是一個最簡單退休規劃的例子。

但透過這個簡單計算,你也許會發現問題:

「我及另一半的體力,真的能工作到71歲嗎?」

「如果中途突然失去收入,該怎麼辦?」

「不想工作41年這麼久,想提早退休,該怎麼做?」

這裡支出與退休數字僅是一個快速的估算,每個人也許計算下來數字都略有不同,

但與實際狀況其實也不會差太多,

最重要的是,透過這個計算,能讓我們提早發現一些問題。

提前開始規劃,能讓自己有機會修正退休計畫與達成目標,人生下半場能更有餘裕

人一輩子到退休,所需的支出金額,即使是很基本的開支,也至少是數千萬元,比許多人想像中的金額還要大很多。

從上面試算可以看到,如果沒有做試算,很多人也許並不知道,按照原來的步調,自己並無法達成理想的退休生活,或者是必須退休後縮衣節食、降低生活品質。

如果缺乏規劃,也可能會讓人無法如期退休。

而當人生出現一些變故時,或者無法工作這麼久,都可能會導致退休後的生活品質下降,甚至出現財務上的危機。

有提前規劃準備,提早管理支出、規劃儲蓄與投資,能讓自己有更大的機會達成理想中的退休目標。當遇到預期之外的意外事件,也更有應對的餘裕和彈性,確保人生下半場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市場先生提醒:啟動退休規劃重點,不是計算,而是勇氣。

我看過許多人(包括我老婆)在談到退休規劃議題時,第一個反應就是「不想面對」、「避而不談」,

原因是這些試算的金額數字算下來都很大,像是難以解決的大問題,因此覺得等船到橋頭自然直就好。

但我認為事實正好相反,只有正視這些數字,我們才有機會在更早的時間點,做出一些有利於退休規劃的決策。

我自己第一次做這類計算,是在20歲出頭剛學投資理財不久的時候,第一次算下來數字也覺得很驚訝,後續自己也用很多不同方式計算了很多次。但理解這些數字,也對我後來設定目標、追求財務改善,有很大的幫助。

鼓起勇氣與耐心,真的去算一次,就會對退休開始有概念。

看到數字很大也不用太擔心,因為透過調整和投資,可以讓自己往目標更加靠近,這也是退休規劃的意義。

計算家庭支出,每年消費支出是多少?

退休需要多少錢?取決於你想要在幾歲退休。

每個人期待的消費支出水準不一樣,而人生在不同的年齡的支出也不會一樣。

一個人生活費支出多少沒有標準答案,支出多雖然負擔更重,但也並非絕對不好,因為我們也能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

怎樣的支出算高、怎樣算低呢?我們可以先看看統計數據,了解多數家庭的平均水準。

你不一定要和平均值相同,但做為參考,你可以評估自己是否高估或低估收入支出數字。

台灣人的平均支出金額是多少?

行政院及各縣市的主計處都會定期公布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以一戶為單位,列出2022年全台灣及台北市的狀況:

  • 在未滿30歲~64歲之間,全台平均家庭年支出(消費支出+非消費支出)約落在120萬元/年,假設從25~64歲共40年間,合計家庭總支出約4800萬元
  • 在65歲以上,平均年支出會下降到大約67萬元/年,假設從65歲-84歲共20年間,合計總支出約1340萬元。

年紀越大消費支出和非消費支出的金額也會減少,主要是因為養兒育女的責任結束、出國旅遊消費減少、稅金和各種規費減少,導致支出金額下降。

根據主計處資料來估計,一般家庭平均水準的支出,從25歲到84歲(60年),合計共 6140萬元。

這是一個平均水準的數字,可以做為參考。

補充:行政院、各縣市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的細項包含哪些?

  • 所得收入包含:本業、產業主所得、財產所得收入、自用住宅設算租金收入、經常移轉收入(政府、社會保險等)、雜項收入等
  • 消費支出包含:食品及非酒精飲料、服飾用品、房地租及水電費、家具、醫療保健、交通、通訊、休閒、教育、餐廳及旅館等
  • 非消費支出包含:利息支出、稅金、規費、罰款等

想知道這三大類每個細項的金額,可在行政院主計處的網站查詢。

小結

  • 根據主計處統計,在65歲之後,台灣人平均年支出為67萬元/年。
  • 30~64歲之間,平均年支出約為120萬/年。因此如果想在更年輕時退休,也需要為此準備足夠退休金。
  • 每個人實際退休年齡、退休需要的金額並不相同。
  • 很多人會在評估未來支出這一步止步不前、不願去面對。但只有先做計算,才能更容易去實現目標。

有些人的收入較高,或者支出很低,又或者家庭資產足夠雄厚,可以僅靠工作收入或積蓄就能夠滿足退休所需。

但對其他大多數人來說,大多會需要藉由投資的輔助,讓自己能夠實現理想的退休規劃。

接下來首先要了解 4%法則,這是從投資的角度,來評估自己退休需要多少資金的另一種方式。

4%法則 – 評估退休後現金流,所需要的資金

現在我們知道全台平均及台北市的年支出後,可以做為個人未來生活支出的一個參考依據,

接下來可以運用4%法則,評估考慮投資的話,需要多少錢才能建立持續提領的組合。

4%法則的好處,是打造持續創造現金流的小金庫

4%法則,簡單來說,就是在退休後每年都從帳戶中領4%出來當生活費,而帳戶則藉由投資不斷保持成長。

只要投資組合長期平均報酬成長超過4%,那即使每年持續從中領出4%資金做為生活費,本金也不會大幅減少。

藉由合理投資,讓帳戶總資產不會減損,
並且每年少量的提領,讓退休帳戶在每年提供現金流,
使這筆資金就像是一個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小金庫,很大機率可以永遠一直領下去。

藉由4%法則創造持續現金流,可以用於評估任何時間點退休,所需要的本金

假如有進行投資,我們並不需要等到存夠一輩子所需要的錢才能退休,

而是只需存夠一定的投資本金,這些投資本金足夠創造出足夠支付每年消費支出的現金流,就能達成退休目標。

例如,自己不想等到65歲,而是想在40歲就退休,所需的資金又要怎麼估計?

透過4%法則,只需要了解自己每年平均消費支出,將這個支出總額除以4%,就能得出所需的投資本金。

只要存夠這個本金,就隨時可以退休,因此此時用4%法則,有很大機率能永續提領下去。

4%法則能確保無論在任何時間退休、無論活到幾歲,每年都有錢能用。

4%法則可以解決退休後因為活比較久、錢卻不夠用的問題,

例如在計算一輩子要花多少錢時,我們也許會假定自己錢需要用到平均年齡85歲。

但如果實際上,我們健康狀況不錯或醫療進步,因此能活到90歲、100歲,到時錢不夠用的話怎麼辦呢?

4%法則創造的現金流,就像是個能每年持續創造金錢的小金庫,即使退休後壽命比預期長,也不用擔心錢用完的問題。

藉由4%法則創造持續現金流,來支應每年的花費,
能確保「無論在任何時間退休」、「無論活到幾歲」,每年都有錢能用。

關於為什麼4%法則有效,可閱讀:4%法則是什麼?

根據4%法則,建立退休投資組合,需要多少錢?

如果以全台灣平均來看:

如果想在30~64歲退休,平均家庭年支出約120萬元/年,建立組合需要3000萬。

計算:3000萬 × 4% = 120萬

意思是將一個3000萬的投資組合進行合理投資,並從中每年提領4%作為生活費,即可創造120萬/年的現金流,用於支應自己的生活支出。

如果是想在65歲退休,65歲之後平均家庭年支出約67萬元/年,建立組合需要1675萬。

如果以台北市平均來看:

如果想在30~64歲退休,平均家庭年支出約140萬/年,建立組合需要3500萬。

如果是想在65歲退休,65歲之後平均家庭年支出約103萬/年,建立組合需2575萬。

市場先生提示:如何更進一步提升確定性?

4%法則永續提領的機率雖然已經很高,但如果你希望確定性更高,可以拉高自己目標的消費支出金額,或者將4%法則改為3.5%或3%,

如此會需要存下更多投資本金,但可以更加往百分之百穩定邁進。

如果是想增加退休後生活品質的人,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增加自己的支出目標。

我認為支出不是壞事,支出的另一個面向就是反映我們的生活品質。

但越高支出,勢必需要越多時間工作與儲蓄來累積資產,自己要去思考其中的權衡取捨。

計算家庭收入,每年累積多少儲蓄?

延續上述的例子,對退休前及退休後的支出有概念以後,接下來要了解收入及儲蓄。

收入高低,會影響我們是否有多餘的資金可以進行儲蓄、投資,

透過投資,可以讓儲蓄幫你工作,加速累積我們達成退休目標所需的本金,

而每年能儲蓄的金額多寡,則影響抵達資產累積目標所需要的時間。

每個家庭收入都不一樣,以下我們看看台灣整體平均的數字,作為評估自身狀況及後續試算的參考。

台灣人的平均家庭收入金額是多少?

根據上表,假設一對30歲住在台北市的夫妻,每個年齡區間可存的金額如下:

  • 現階段(30~34歲):每年可存36萬元
  • 35~39歲:每年可存36萬元
  • 40~44歲:每年可存31萬元
  • 45~54歲:每年可存41萬元
  • 55~64歲:每年可存46萬元

也就是說,假設完全沒有任何活存利率、從30歲開始到65歲退休,且退休前每年都可以穩定儲蓄、沒有額外的花費,這對夫妻可存共1385萬元。

而平均而言,每年能存下的錢,夫妻合計大約落在33萬/年~39萬/年,相當於每月大約能存下3萬元/月

上一段我們知道,而台北市65歲之後平均家庭年支出約103萬/年,1385萬只夠花13年,是不夠用的。

如果想建立4%法則,創造103萬元/年的現金流,投資組合本金需2575萬,如果是看全台平均家庭年支出,65歲之後的支出約67萬元/年,所以建立一個持續提領的組合需要1675萬。

因此所以如果把儲蓄只放活存,無論是全台平均或台北市,都不足以累積到足夠的本金。

藉由這段計算,我們可以發現,如果這對夫妻如果不想延後退休,那想達成退休目標的缺口,就需要進行一些調整。可能的做法包括:

  • 檢視支出,看是否能讓支出有更低的機會,進而增加儲蓄。
  • 試著增加收入,並管理支出,讓儲蓄有機會增加。
  • 將儲蓄進行投資,加速本金累積。
  • 退休生活不在台北過,也許能降低支出。

這些都是可行的調整方法。

提醒:本篇文章中的數據是平均數,不是中位數。但因為現有數據沒提供中位數的資料,所以用平均值會有高估的情況,收入支出極高的人會略為拉高整體平均值。詳細可閱讀:美化的平均收入

退休規劃的投資理財工具有哪些?

前面無論是4%法則評估靠投資退休所需的本金,或者將儲蓄投資來加速本金累積,

這些都需要透過投資理財工具來執行,透過不同工具,可以投資在不同 報酬/風險 的資產。

退休投資理財工具也會因每個人承擔風險的能力不同,而有不一樣的做法,我認為有簡單和困難之分,但沒有絕對正確標準答案。

從保守(風險承擔能力較低)到主動(風險承擔能力較高),常見的幾個投資資產為:

  • 現金類(台幣、美元):風險最低,但長期持有需考慮通膨
  • 短/中/長期債券、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其中公債風險最低,可直接購買債券或買債券ETF/基金
  • 股票類:投資個股風險最高,可透過共同基金或ETF分散風險

以下列出這些資產類別的歷史15年滾動報酬和風險:

資產類別滾動報酬最高/最低歷史最大回檔
現金類
(台幣)
1.6%/0.8%0%
現金類
(美元)
8.7%/0.6%0%
短期債券
中期債券
長期債券
投資等級債
高收益債
10.3%/1%
11.8%/1.9%
7.5%/2.2%
8.6%/2.4%
8.1%/4.9%
-6%
-15%
-45%
-18%
-29%
股票類19.3%/3.6%-51%
現金類以台幣定存過去10年資料為主,其他為歷史15年滾動報酬資料
台幣類報酬是用台幣計價、美元類報酬是用美元計價,以上報酬皆小數點後一位四捨五入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補充:歷史15年滾動報酬的意思,是以1972-2023共51年間,期間任意連續15年的年化報酬計算。

最高與最低,代表取出其中最高的15年、最低15年,對應的年化報酬。代表歷史上最好的15年與最壞的15年狀況。

實際上,歷史上大多時候的結果,是落於中間值,也就是介於最高與最低的中間區段附近。

但透過了解極端值,能幫助我們比較正確評估一些可能較壞的情況。而如果拉更長時間(超出15年),結果則會更加趨近於中間值。

以下列出上表各資產類別常見的投資工具,並且依保守~積極程度整理如下圖:

退休理財規劃工具

以下一一介紹各個資產類別及工具:

1. 現金類(台幣)

現金類包含銀行/數位帳戶定存、貨幣市場基金、極短期債券等,這個類別風險最低,但長期持有需考慮通貨膨脹的狀況。

銀行定存

如果是銀行定存可以分成定期存款(通常指未滿一年的存款) 和 定期儲蓄存款(通常指一年(含)以上的存款),一般來說,存一年以上的定期儲蓄存款會優於定期存款。詳細可閱讀:如何定存最划算?

定期儲蓄存款又分成整存整付、零存整付、存本取息這三種方式,詳細可閱讀:整存整付/零存整付/存本取息差在哪?

台幣定存因為央行利率政策,所以普遍利率比較低。各銀行除了有各自的定存利率之外,不定期還會有優惠利率的活動,詳細可閱讀這篇台幣美元定存利率整理

數位帳戶活存

另外,數位帳戶活存也是一個方式,現在有許多數位帳戶有推出的活存利率,撰文當下利率最高有到2.5%,但大多都有限額(例如最高10萬元以內才有),資金小的時後也可以多多利用。

詳細數位帳戶比較可閱讀:19間數位帳戶活存利率比較/優惠整理

2. 現金類(美元)

外幣定存/貨幣市場基金

外幣定存中,美元定存最普遍,且利率比台幣定存高,但匯率會有一些影響。

貨幣市場基金則是幫你買一些「高流動性且安全的短期票據」,簡單來說,就是一年內到期、隨時可以變現、安全性極高、而且會產生利息的投資商品,一般主要也是只看美元貨幣市場基金。

美元貨幣市場基金主要功能是替代美元定存,因為當資金較大的時候,美元定存的利息超出免稅額範圍,會被併入國內綜合所得。

而貨幣市場基金的報酬是跟著美國短期利率,通常和美元定存接近(略高或略低),在稅務上是計算到海外所得,比較不會被課到稅。

但使用貨幣市場基金,要避開美國零利率的時期,因為那時候貨幣市場基金報酬也會接近零。

詳細可閱讀:貨幣市場基金是什麼?貨幣市場基金要怎麼買?

一年內到期債券

一年內到期債券算是貨幣市場基金的同質商品,例如1年內到期的美國國債。

以美國國債來說,可以透過美股券商直接買一年內到期的公債。

一般只建議用國外券商才會買短期債券,不會在國內買,因為交易成本太貴。

一年內到期債券ETF

如果不想買公債,也有像是SHV這樣投資極短期債券的ETF可購買。

以方便性來說,短債ETF,可以用國外券商買海外的短債ETF,或者用台灣投信發行版本的極短期美債ETF,

用 貨幣市場基金,可以取代短債ETF,兩者投資的標的範圍和報酬走勢高度類似,但貨幣市場基金交易成本更低。

詳細可閱讀:美國三個月期國庫券利率

如果對債券還不熟悉,可閱讀:債券新手入門教學

3. 短中長期債券/投資等級債/高收益債

債券(直債)

直債就是直接購買債券,而債券中,公債是風險較低且常見的債券種類(借錢給政府的債券),而在公債中,美國公債是一個最常見的債券。關於美國公債,詳細可閱讀:美國公債是什麼?

台灣也有公債,但通常是機構在購買,一般投資人想直接買債券,還是會以美國公債為主。

如果你想買公債,目前常見的做法就是開一個海外券商的證券戶去購買,以下市場先生有寫過三間海外券商買債券的教學:

想從台灣的銀行或證券買美國的債券(直債)也可以,但要做好費用很高的心理準備。

債券基金

債券基金會買進一籃子的債券,並透過基金經理人與管理團隊操作,跟債券ETF有點像,但投資的範圍、類型通常更加廣泛多元,報酬風險也會有較大的變化,管理費也比ETF略高一點。

要注意的是,以一般人退休規劃來說,建議只使用投資等級債。另外,也不要去使用一些奇怪的匯率避險級別的基金(例如南非幣避險),也不要使用手續費後收型的基金。

詳細可閱讀:債券型基金是什麼?

如果想購買債券基金,必須開一個基金平台的帳戶,詳細可閱讀:基金開戶推薦

債券ETF

債券ETF就是投資一籃子的公債,債券ETF有分很多種,以下舉例:

  • 短期公債ETF:投資1-3年期的公債,例如VGSH
  • 中期公債ETF:投資3-10年的公債,例如VGITIEF
  • 投資等級債ETF:投資信用評等高(至少BBB級以上)、較優質的債券,例如AGGBNDVCIT

中期公債的風險屬性跟短期公債、債券基金相比,會相對較積極一點點,但風險也不會很高。

關於短期、中期公債,可閱讀:一次搞懂短期、中期、長期債券差異

投資等級債ETF會包含公債與公司債,想買投資等級債,一般直接買債券的成本較高,透過ETF購買一籃子債券的成本會低很多。

想投資債券ETF,可以選擇國內發行的美債ETF,或者用複委託美股券商下單海外美債ETF。

補充:要注意ETF配息的稅務

投資債券ETF,最需要注意的是ETF配息預扣稅是否會退稅,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或者海外券商IB盈透證券,都會有自動退稅,不用擔心配息30%預扣稅問題。

國內的美債ETF(誤差略大,但沒有預扣稅):台灣投信發行的美債ETF清單

複委託(會自動退稅):台股複委託券商整理

美股券商(會自動退稅):IB盈透證券開戶教學

4. 股票類

股票型基金

共同基金大多是主動操作型,上述提到的ETF則大多是屬於被動型的投資 (會說大多,是因為近期也有出現較被動的共同基金,也有出現較主動投資的ETF)。

共同基金詳細可閱讀:共同基金的優缺點/適合什麼人投資

這裡的股票型基金是指讓基金經理人及團隊主動操作的基金,目標是報酬超越大盤,所以因頻繁調整而產生的交易相關費用,通常也就會比較高。

想投資股票型基金,建議去基金平台開戶,詳細可閱讀:基金開戶推薦

股票型ETF

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就是投資一籃子的標的,股票型ETF也有很多種類型,其中最有名的是股票指數型ETF,以美國來說,像是SPYIVV就是追蹤S&P500指數(美國前500大企業)的ETF。

以台灣來說,像是追蹤台灣50指數(台灣前50大企業)的0050 ETF,就是全台成交量與規模最大的ETF之一。

想投資股票型ETF,就要開台股券商或美股券商,詳細可閱讀:ETF怎麼買

個股

這裡是指上市公司的個股,也就是平常會在看盤軟體看到的各個公司的股票。

個股相對其他投資商品,漲跌幅波動會較大,以美股Amazon為例,歷史最大跌幅曾趨近90%。因此如果是退休後的資產,除非自己非常了解某檔公司的股票,不然就可能要承受較大的風險。

很多人會以為投資就是要買股票,但其實個股我放在最後,因為它的風險最高。相較之下,股票型ETF或者股票型基金,至少分散到一籃子股票,透過分散投資避免重押,相對比較安全。

如果你要投資個股,那確保自己有足夠能力研究,也要進行適度的分散,否則退休只有一次,搞砸就麻煩了。

投資個股跟ETF一樣,台股要開台股證券戶下單,美股可使用複委託功能,或開美股券商下單。

資產配置試算:管理退休投資的風險

適合大多數上班族的方法:定期定額投資

以下將試算一對夫妻每月定期定額3萬元,不同的投資組合存下的錢會是多少 (金額都以 萬元 為單位)。

試算投資標的:不同年期的公債ETF、股票指數型ETF

會挑選這兩種標的,是因為股與債通常是呈現「負相關」的走勢,簡單來說就是,當一個漲、另一個就會跌。

在資產配置中,挑選負相關的標的有助於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性,詳細可閱讀:資產配置投資策略

不同資產配置-退休試算

歷史最大回檔幅度 = 帳戶淨值從最高點的滑落程度,目的是要讓我們知道任一時間點進場可能會面對的最糟狀況 (本篇的最大回檔皆為月資料)。詳細可閱讀:什麼是最大回落MDD?

提醒:以下為方便試算的假設,無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任何投資決策前請務必自行評估判斷。

保守型配置組合

保守型的配置適合風險承受的能力相對較低的人,例如年紀較長可能會傾向把資金放在較保守的標的。

  • 資產配置試算標的:70%短期公債ETF(SHY) + 30%股票指數型ETF(IVV)
  • 承受風險:期間最大回檔為 -11.9%
  • 試算年化報酬率範圍:以歷史15年的滾動報酬為例 (最高5.5%、最低3.7%)

保守型配置組合,每月定期投資3萬元,經過不同年數,可以累積的退休金試算:

保守型資產配置
投資經過年數
最高資產價值
年化報酬5.5%計算
最低資產價值
年化報酬3.7%計算
20年1255萬1039萬
25年1841萬1440萬
30年2607萬1920萬
35年3609萬2497萬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以4%法則來說,假設存滿35年,退休後每年最高可領約144萬,最低可領約99萬元。

中等型配置組合

中等型的配置適合不想太保守、又不想太積極的人。

  • 資產配置試算標的:50%中等債券ETF(IEF) + 50%股票指數型ETF(IVV)
  • 承受風險:期間最大回檔為 -20.1%
  • 試算年化報酬率範圍:以歷史15年的滾動報酬為例 (最高9.2%、最低6.3%)

中等型配置組合,每月定期投資3萬元,經過不同年數,可以累積的退休金試算:

中等型資產配置
投資經過年數
最高資產價值
年化報酬9.2%計算
最低資產價值
年化報酬6.3%計算
20年1883萬1367萬
25年3141萬2060萬
30年5093萬3000萬
35年8126萬4277萬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以4%法則來說,假設存滿35年,退休後每年最高可領約325萬,最低可領約171萬元。

積極型配置組合

積極型的配置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高的人,相較保守型、中等的配置,積極型的波動較大。

  • 資產配置試算標的:20%中等債券ETF(IEF) + 80%股票指數型ETF(IVV)
  • 承受風險:期間最大回檔為 -39.3%
  • 試算年化報酬率:以歷史15年的滾動報酬為例 (最高13.3%、最低7.5%)

積極型配置組合,每月定期投資3萬元,經過不同年數,可以累積的退休金試算:

積極型資產配置
投資經過年數
最高資產價值
年化報酬13.3%計算
最低資產價值
年化報酬7.5%計算
20年3018萬1558萬
25年5869萬2447萬
30年1億1193萬3722萬
35年2億1133萬5553萬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以4%法則來說,假設存滿35年,退休後每年最高可領約845萬,最低可領約222萬元。

定期定額幾年能達到目標?自己算算看

用市場先生做的excel試算表,填入每月定期定額金額、預估報酬率、4%法則算出的目標金額,就會算出幾年可以達成目標。

以中等型配置為例:

  • 假設沒有初始資金,每月定期定額3萬
  • 中等型配置平均報酬為7.6%(四捨五入=8%)
  • 以台北市平均舉例(創造103萬元/年的現金流,依4%法則計算,投資組合本金需2575萬)

下圖excel試算結果,可以知道需26年達成目標,你也可以在左邊的單筆投資輸入一樣的狀況,可以看到要達成目標就需要90年:

定期定額幾年達到目標:excel表試算

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下載這個excel算算看:市場先生excel試算表 (免費下載)

只要是投資,先留意風險,而不是先注意報酬

該選擇積極型,還是保守型? 看MDD,而不是看報酬。

在上面的例子中,你會發現積極型組合的報酬比保守型更高,同樣時間有機會累積更多資產。

但其實選擇越積極的方法,過程中的震盪就越大,也不一定能達到最佳的結果,也可能最終報酬是最低的範圍。

在上面的表格中,有列出包括MDD最大回檔,以及15年滾動報酬的高低範圍,是想讓大家不是只有看到報酬,而是也要能將過程可能劇烈的波動也考慮在內。

例如最積極的資產配置例子,MDD為 -39.3%,意思是當你帳面上是1000萬的投資組合時,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從高點到低點,1000萬元跌掉393萬元,剩607萬元的情況,這樣的波動有些人可以承受,有些人則會恐慌的賣在低點。

如果你不能承受風險,那就應該選擇相對更保守的方式。

只有風險承擔得起的前提下,你才有機會得到對應的報酬。

資產配置 vs 只放活存 會差多少?

假設全部的錢都沒有做投資組合的配置,會跟上述的投資組合差多少錢?

以下以台幣活存利率0.5%、每月存3萬為例,走勢比較如下:

不同資產配置-走勢比較

從上表我們可以知道,假設30歲開始存前、65歲退休 (經過年度是35年),存下的金額為1373萬,跟各個配置的差距為:

  • 和保守型配置的差距為1560萬元,每年可提領約62萬元
  • 和中等型配置的差距為4303萬元,每年可提領約172萬元
  • 和積極型配置的差距為6570萬元,每年可提領約262萬元
  • 只放活存執行4%法則,每年只可領約54萬元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資金只放利率0.5%的活存,再加上退休後領的勞工保險的老年年金給付+國民年金+勞工退休金 (假設一年可領24萬),加起來約78萬/年。

以全台灣65歲之後平均家庭年支出約67萬元/年來看,還算是夠用但也很緊繃了,如果是台北市103萬/年的話,則是不夠用,而且以上都是沒有考慮到任何額外支出、通膨等情況。

退休規劃試算完成後最重要的一步:調整優化

關於退休規劃,前面市場先生提供了很多的試算,包括:

  • 透過支出的統計數據,評估了解自己未來可能的支出。
  • 透過4%法則,了解根據目標支出,自己最少需要建立多少錢的投資組合。
  • 透過收入的統計數據,思考自己能存下多少儲蓄。
  • 根據儲蓄金額,定期定額試算不同報酬情況下,評估自己累積足夠投資組合的速度。
  • 了解投資在不同資產配置之下,存在的不確定性,長期投資結果可能的上下範圍。

試算的目的,是為了要理解現況,

而理解現況後,你可以選擇接受當下計算的結果,或者如果對結果不滿意,可以進行調整。

思考看看:你希望怎樣的退休計畫?

  • 希望加速退休、越快越好?
    那要設法增加儲蓄,增加儲蓄可以設法提高收入,或者降低日常支出,
    減少退休後支出,也能夠降低所需要的金額,加速達成退休。
  • 希望退休生活的品質更高?
    支出高代表生活品質提升,相對的,用4%法則回推需要的本金也會增加。
    那可以透過拉長累積的時間(延後退休),及增加儲蓄來達成。
  • 希望達成退休的過程,不需要過得太緊張?
    希望不需要過度壓低累積資產過程的支出,那就需要設法提高收入,或者延後退休時間點。
  • 希望退休後更安穩、生活的確定性更高?
    保守的估計退休後支出,將支出估的更高;
    保守估計投資結果,用相對低的歷史報酬數字來評估未來所需時間。這些都能提高達成結果的確定性。

不同的目標,需要付出的代價也許並不同,而對不同人來說,同一件事情的代價高低感受也並不一樣。

因此每個人退休規劃調整方向,答案並不一樣,也沒有標準答案,

想想看,怎麼調整,才能讓計畫與過程,變成你希望的樣子?哪些目標是你非常重視、非達成不可的?哪些努力或代價,是你願意接受付出的?

調整後,重新再去試算一次看看,找出一個自己想要的退休規劃,並且確實的去執行它。

市場先生提醒重點:計算時,不要試圖去提高投資報酬率

不要試圖用更高的報酬率去做試算,也不要為了讓試算結果更理想,去選擇風險更高的投資方式。

原因是投資存在風險與不確定性,用高估的報酬算法,雖然會得到一個漂亮的成長率、加速的退休時間點,但未來並不見得會跟過去歷史上最好的情況相同。

例如在本文中,市場先生提供報酬數據,都是以15年滾動報酬之下,歷史上可能的年化報酬上限與下限範圍。意思是,結果如果想結果落再在這些範圍中,那最起碼你要持續投資累積長達15年。如果時間更短,結果的上下範圍,只會更加浮動、更不確定。

以我自己來說,在估計時,會採用最高與最低中間值,或者中間偏低,這種相對保守的報酬率,去做其他的數字與時間估計。

例如我個人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會選擇中等型的資產配置(約50%股票、50%債券),它的回檔幅度在我能接受的範圍內。而15年滾動報酬,會落在 最低6.3%、平均7.6%、最高9.2%之間。

我會採用6.3%,或者7%、7.6%,來做未來報酬的試算,我不會用9.2%去做評估。

未來實際年化報酬會怎樣是一回事,實際可能是9%也可能是6%,實際退休時間可能更早或更晚,

然而一開始估的越保守,也許算出來的結果並不漂亮,但容錯空間也會越大,實際結果也只會更好、很難更差。

人生只有一次退休規劃,因此沒有太多容錯率,因此對我而言,估計的越保守,達成的可能性就越高。 – 市場先生

補充:勞保與勞退,相關的退休金可以領多少?

勞保、國民年金,及勞退也是退休另一個常見的現金流來源。

相關的退休金一共有三種:

  • 勞工保險的老年給付
  • 國民年金的老年年金給付
  • 勞工退休金

(根據職業不同,有些人不是勞保,而是公保或軍保,金額數字會不同,但概念類似)

給付項目給付標準給付範圍
勞工保險的老年給付最高60個月平均投保薪資12,348元~20,588元
國民年金的老年年金給付月投保金額依保險年資
勞工退休金每月工資的6%依每月工資
資料來源:勞保局、勞動部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1. 勞工保險的老年給付

這個老年給付,來自我們平常每個月都會繳的勞保費,所以你只要投保年資滿15年,就可以依最高60個月的平均投保薪資領這個老年給付。

這個金額不用自己算,勞保局有提供試算。以下以今年滿65歲的勞保保險人(民國47年次)、2023年的最低及最高投保級距為例,每月最低可領12,348元、最高可領20,588元。

下圖以最高投保級距為例:

補充:如果是民國98年1月1日前就已經有保勞保的,你可選擇「一次領」或「按月領」,一次領需符合特定資格,在這日期之後才有保勞保的,只可以「按月領」。

2. 國民年金的老年年金給付

國民年金主要對象是25歲~65歲以下,沒有參加勞保、農保、公教保、軍保的國民,另外,如果你曾經中斷勞保(例如離職退保期間),也會有國民年金。

只要你曾經參加過國民年金,無論參加國民年金的年資有多少,年滿65歲時,都可以申請國民年金的老年年金給付。(有繳勞保時,就不會繳國民年金,但只要有繳過,就根據各自投保金額,兩個都能領)

國民年金的月投保金額是固定的,每月領取金額會根據不同階段的月投保金額、保險年資決定。

國民年金詳細介紹可參考勞保局網頁,另外勞保局也有提供國民年金試算網頁,有需要可以參考:

3. 勞工退休金

勞工退休金來自你的公司(雇主)每個月幫你提撥每月工資的6%,這個6%會幫你存到專戶裡(不是你的銀行帳戶,是勞工退休金的專戶),直到你要退休且符合請領資格時才能領,可以領到這個專戶沒有錢為止。

我們以全台灣薪資中位數43,000元/月下去試算,每月約可領到12,561元:

上述只是假設,你可以到勞保局網頁查詢目前你自己的專戶裡有多少錢。

補充:民國94年7月1日之後才到職的勞工,全部都是用新制,新制舊制的差異可在勞保局的網頁查到。

小結:勞保、勞退可以領多少?

從上面試算可以知道,正常工作30年的人,退休後勞保一般人可以領1~2萬,勞退大概可以領1萬多。

也就是說,退休後全台平均每月可領約2~3萬不等的現金流。

雖然不足以支應個人全部的開銷,但也是一筆收入。

市場先生觀點:將勞保、勞退的資金,當成「額外預備方案」,而不是先納入自己的退休計畫

原因在於無論勞保或勞退,這些錢要等快退休、60~65歲才有機會拿到,

勞退因為是分離帳戶不會有問題,但勞保或國民年金,近年都有入不敷出的情況,領不到或縮水打折幾乎是可以預見的。而過程中還需要考慮這些勞保勞退基金投資績效問題、通貨膨脹問題等等變數。

我建議把這些政府提供的退休保障計畫,當成額外預備方案,而不是納入退休計畫中。

退休規劃能靠自己,就先靠自己,而萬一自己退休計畫出現意外,還有多出這一層防護網。

退休規劃結論:越早開始越好,且需做資產配置

以上關於退休規劃的試算,是假設20~35年期的狀況,如果越早投入,提早達成目標金額的可能性就越大。

文中談到的4%法則,並不一定只能提領4%,例如年紀很大時,可以增加提領率。但從機率上來看,提領比率越低,越有機會永續提領,但無論如何,退休規劃都是越早開始越好。

如何增加退休規畫成功機率?

一個簡單的方式就是:估計越保守,成功率越高。

例如在估報酬率時,你都用歷史上較壞的情況去估,
在估支出時,加大自己未來的支出數字,而不是假定自己支出會很少,
在評估4%法則提領時,也許你可以改成用3%提領來計算所需的資金。

未來的結果,不一定會和試算一樣,

但當你估的越保守,代表所需要的準備也越充足,最終也會有越大機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更進一步提高退休及投資成功的可能:增加更多財務知識

當你對如何計畫退休有所了解,下一步就是要了解投資的工具(例如ETF、各種投資工具),及投資的方法 (例如資產配置、定期定額)。

要記得選擇不同的資產配置及比例,就會承受不同的風險,在挑選標的時,建議挑選「負相關」或「無相關」的標的,降低整體資產的波動性。

可以藉由認識更多不同類型的資產類別,就可以更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樣的資產配置。以下各資產類別的文章供參考:

另外,也分享跟資產成長相關的文章:

最後,也可閱讀一些投資書籍,增加投資知識:市場先生的投資書單分享

編輯:Eden 主編:市場先生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