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挑出會賺錢的基金,是許多人在投資資金的首要目標, 但挑選基金要怎麼做? 這篇分享基金投資挑選的3步驟,是我認為挑選基金起步時比較重要的基礎原則, 幫助你在挑選基金時能夠有一些思考標準,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
在我們投資基金時,都會看到類似的警語「基金過去之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 但是很多人在挑選基金時,喜歡用排名來選,認為過去優秀的基金,未來表現優異的機會比較大。 然而,基金的排名跟未來績效表現有沒有關聯性呢?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會告訴你基金常見的排名方式有哪些,以及基金排名是否會影響未來的績效。
在台灣,多家投信公司積極的推廣母子基金投資法,宣傳的說法是可以錢滾錢,概念聽起來非常吸引人。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介紹到底什麼是母子基金投資法、有什麼優缺點、投資時又該注意什麼?
一般我們在買基金時,如果要看基金的成分股及歷史成分股該怎麼查詢呢? 市場先生在之前曾分享過如何挑選基金的流程, 文中有提到,成分股是我會很在意的資訊,因為從成分股可以理解到,基金的投資理念與自己的理解是否一致。 但問題是,一般查基金的成分股,在月報或者官方網站上,這些公開資訊大多都只能查到最新一期的成分股資料, 如果想查詢歷史資料,該怎麼查呢?一般人並不像專業機構一樣有買資料庫(資料庫費用一年大概...
買基金會依據手續費分為前收型基金和後收型基金,每次買基金都要付手續費稱為前收型基金;另一種基金的手續費是贖回時才要付,稱為後收型基金。 前收型和後收型哪一種基金比較好?市場先生上一篇有介紹,建議盡量避免買後收型基金,但這兩種收費方式真的有差很多嗎?這篇直接試算買後收型基金會差多少錢。
分辨後收型基金有2個方法,一個是從基金代號判斷,一個是從收取分銷費、遞延手續費來判斷。 許多人以為投資後收型基金的特色是只收1次手續費,而且是贖回時才收取,這種基金通常會承諾「滿X年不贖回即可免手續費」,聽起來好像很划算,但其實還要計算它的分銷費、遞延手續費,尤其分銷費是每年都收取1%,長期下來的成本也非常高。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會教你2個方法,如何分別哪些是後收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