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挑選怎麼做?市場先生的基金投資挑選 3 步驟

最後更新:2022-12-01

基金挑選怎麼做

該如何挑出會賺錢的基金,是許多人在投資資金的首要目標,

但挑選基金要怎麼做?

這篇分享基金投資挑選的3步驟,是我認為挑選基金起步時比較重要的基礎原則,

幫助你在挑選基金時能夠有一些思考標準,做出適合自己的判斷。

基金投資挑選步驟1:決定資產配置比例

市場先生認為在挑選要投資哪檔基金之前,

首要第一步,並不是去看一些夏普率、Beta、標準差之類的指標,也不是馬上開始讀基金月報

而是要先「決定資產配置比例」。

市場先生曾介紹過,每一種資產類別雖然都含蓋很多不同標的,但同一類的資產別,整體而言會有類似的風險報酬屬性,
因此可依照不同的風險報酬特性,大致分成以下幾種:

資產類別 英文 更多細分類
美國股票 US Equity 大型股、中型股、小型股、微型股
價值型、成長型
全球股市(非美) International Equity 全球(非美)、歐洲、亞洲
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
固定收益 Fixed Income 公債(短期、中期、長期)
免稅債券/市政債(短期、中期、長期)
全美國債券、全球債券
抗通膨債
投資等級債
公司債(全)、高收益債
現金
商品類 Commodities 黃金貴金屬
原油、綜合商品
不動產 REITs 美國、非美國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有些資產彼此間的走勢相關性高,有些則是相關性低,甚至呈現相反的走勢,

而資產配置的目的,就是透過將資金投資到不同類型的資產類別(例如股票、債券),在不降低太多報酬率之下,大幅降低波動性(如下圖)。

透過資產配置降低波動性

比起集中投資在某一類型的資產,做好資產配置,就能降低投資市場的黑天鵝事件所帶來的重大傷害。

也就是說,為了降低市場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投資風險,依照自身的風險耐受程度,決定持有各個資產的比例,是投資很重要的一個思考。

想了解更多資產配置知識,可閱讀:資產配置比例分配怎麼做?投資要注意的4件事

基金投資挑選步驟 2:決定基金分散程度

集中投資在某項資產不是不行,只是如果投資產業類別過度集中時,可能會有週期性的風險,

也就是說,當某一產業整體發生較長周期的衰退時,就算你分散持有,但還是集中在某一特定範圍內。

舉例來說,你同時買進多檔科技產業的股票,也許有分散到10~20檔標的之多,
但如果遇到類似近期的全球性疫情,或是發生衝擊整個科技產業的黑天鵝事件,所有同產業的股票一同下跌,甚至包括與科技產業高度相關的債券、REITs(例如數據中心)都會跌,

在系統性風險之下,可能還是需要承受巨大的波動。

所謂的分散投資,一個常見誤解是覺得標的分散就好,

但真正分散投資邏輯,應該包括3個層次的分散:

  1. 資產分散:持有不同類型的資產,例如股票、公債、投資等級公司債券、黃金、現金等等。
  2. 產業分散:避免受到單一特定產業週期影響,可投資國家型、地區型的etf或基金,投資部位通常會分散到該國家/地區的各種產業。
  3. 持股分散:投資不同性質的 1~2檔的ETF或是基金,或自己去湊一個分散的投資組合。

市場先生補充:

分散投資只是投資的其中一個選項,每個人的情況跟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如果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也對自己的判斷能力有信心,那也可考慮集中投資

對一般人而言,分散投資不一定更好,但一定不是更差的選項。

可閱讀:分散投資 vs 集中投資

基金投資挑選步驟 3:篩選基金的成分、費用與績效

基金的本質是集合一群人的資金,由基金經理人集中管理投資,嘗試創造更高的投資報酬,它跟etf都是眾多投資工具中的其中一種。

如果你決定使用基金作為投資工具,以下依序以基金的成分、費用、績效等指標介紹,幫助你挑選出適合自己的基金。

Step1:觀察基金成份股

每個基金通常都會列出前10大或前5大的持有標的,可以在基金官網或基金月報找到資料。

當你投資某一檔基金,基金的持股就等於是你擁有的投資組合,因此要注意經理人的選股風格是不是和你想像的一致。

畢竟我們除非對一個基金經理人很熟悉,否則不大可能清楚他及他團隊的投資策略,但透過他的選股,還是可以了解。

在篩選基金時,可以問自己以下3個問題,評估該檔基金是否符合自己的投資風格:

  1. 前10大持股是否有自己不認同的標的?
  2. 前10大持股比重分別是多少?是否符合你的預期?
  3. 最近的績效是來自哪一些選股?是否認同這樣的績效?

市場先生觀點:要記得,無論是ETF或共同基金,我們等於是花錢聘用別人幫你管理資產,因此我們一定須要先清楚對方管理風格、會做出怎樣的決策。而看成分股,就是幫助我們認識對方決策邏輯的方式。

Step 2:了解基金費用

在買賣基金時會遇到以下幾種主要費用,在官網或月報上可以找到:

基金費用項目 費率與發生時機
手續費 購買時收取,股票型3% 債券型1.5%再乘上各通路的折扣
經理費(管理費) 反應在淨值內,大多在1%~2.5%/年,債券型基金會比股票低,ETF最低
保管費 反應在淨值內,大約也是0.2%
賬戶管理費 又稱信託管理費,每年0.2%,贖回時收取,只有跟銀行買才收,像是跟基金平台買就不會有這筆費用。

在挑選基金時,除了先看基金成效是否符合預期,也要注意基金的相關費用,基金費用太高,可能會影響基金的報酬率。

不要覺得賺的比費用多就好,金額一大時即使小百分比也差異距大。

尤其投資報酬率越低的商品,因為費用占總報酬的比例會提高,所以費用的高低就必須更加注意。

要注意的是,上述幾項並不是基金全部的費用,還有一些內扣費用,例如基金的交易成本會發生。長期投資的基金通常會以長期持有、不頻繁進出作為準則,高周轉頻繁換股的基金成本可能會大幅拉高,多頭年度也許影響不大甚至有些基金賺很多,但長期而言是否有利?可能並不一定。

關於基金的費用,詳細可閱讀:一張圖看懂買基金的4種費用

Step 3:篩選基金績效

很多人第一步會看基金績效好壞,但我認為績效應該是最後一步,在認同投資風格、收費高低以後,才進到績效。

畢竟績效很好的標的,也許它的策略是追高各種當下熱門的股票,不見得真的符合你想要長期投資的策略。

觀察基金長期績效有2個重點:

1. 觀察基金的每年績效是否有贏過對應的指數,

例如科技股的基金,應該要跟成長股類的指數做對比才正確。高收益債的基金,要跟高收益債指數對比才有意義。

當然,即使是很優秀的基金,也很難年年贏過指數,但至少可以觀察它每年的績效,來了解它策略的品質。

可閱讀:看基金績效時常見的迷思及重點

2. 觀察多頭與空頭時期的表現,尤其是空頭市場

例如股票市場,歷史上幾個大跌的年度,如2008、2018、2022,最好都觀察基金在這幾年發生什麼事。

另外基金有獲利特別大或虧損特別多、尤其是跟指數差異距大的年度,也都要留意。

透過這樣的觀察,我們才能對基金的風險及策略風格有更多認識,能幫助你判斷這檔基金是否適合自己。

當然,基金必須成立夠久才有充足資料可以看,如果是成立不到1年的基金,則會建議再多觀察看看。

觀察績效時,記得不是看淨值,而是看績效或者累積型基金級別的報酬。

例如你選的是配息型基金,淨值本身其時沒考慮到配息,可以去找基金績效資料或者相同基金名稱裡有「ACC,累積型基金」級別的淨值,才能得出較準確的績效。

最後,想挑選基金,就必須先有「基金投資帳戶」,可參考此篇基金開戶文章:最新基金開戶手續費優惠分享

基金挑選下一步?

前面幾點,是市場先生認為基金挑選最基礎的大原則。

當然,基金種類很多,可以看的資訊也很多,有很多可以進一步分析幫助我們判斷的地方。

如果你對投資已有一定的知識基礎,想進一步研究基金資料,或是基金的風險報酬分析,可以繼續閱讀以下文章、找更多資料來學習:

基金資料查詢:

  1. 如何閱讀基金月報基本資料?
  2. 基金類型與趨勢判斷基本概念》成長型vs景氣循環型
  3. 基金投資國家與區域怎麼選擇?》認識已開發市場vs新興市場

基金的風險報酬分析:

  1. 評估基金風險的3大指標?
  2. 基金規模太小,會有什麼影響?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