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當股市波動很大,可以增加公債做避險嗎?
今天市場先生來談一個觀念:
「當股市波動很大,該增加公債做避險嗎?」
前陣子股市下跌(2019年8月初),
當時上漲比較多的資產其中一個是美國公債,
主因是有避險需求的人增加。
那幾天市場先生在蠻多的版上看到,
有些人在下跌後開始在建議”買公債避險“或”增加公債比例“。
例如TLT或IEF這些公債ETF。
可閱讀:美國公債ETF有哪些?
其實,市場先生不建議這時用公債避險
Why?
我自己手上的資產配置其實公債比例不少,但為什麼反而不建議大家這樣做?
以下告訴你原因。
債券跟股市走勢許多時候是相反的
股市下跌時,許多資金會從股市離開,
流入他們認為相對安全的債券市場,
許多評級相對較高的債券,
例如美國公債或投資等級債,通常走勢會和股市相反、逆向上漲。
因此每次發生股市恐慌下跌時,
就會開始有人對驚慌的投資人說:這時可以「買進公債」避險。
但是,這真的能避險嗎?
(上圖橘線是美股指數,藍線是長天期美國公債指數,圖片資料來源:TradingView)
為什麼股市下跌時,不應該增加公債避險?
其實這問題其實就好像,股市下跌時,我需要放空指數期貨避險嗎?
通常很多人並不會想用期貨避險,但卻會想買公債避險,
兩者都是相同的概念:害怕未來股市繼續下跌,並且避免繼續下跌的損失。
很矛盾對嗎?
為什麼股市大跌後不該用公債避險?
原因1. 我們根本不知道後面會怎樣,會反彈上漲,還是會繼續跌?
原因2. 在下跌時才買債券,一定是買貴。
回頭看公債走勢,股市急跌時債券的確會上漲,
但只要股市反彈或回穩,債券通常也會有快速的回檔,這在長天期債券(例如TLT)上尤其明顯。
你怎麼知道這時進場債券,後面股市會不會迅速反彈,導致債券部位虧損呢?
如果我們有辦法提早預知高低點,
那一開始就提早賣出甚至放空股票指數不是更好?
好的避險:應該要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做好準備
就像買保險,要在意外發生前買,而不是等出了狀況才買
因為這時通常不給你保,或是保費極貴。
同樣的,你等股市跌了才想到增加避險部位,
就是在買一個相對貴的保險。
不是說這時不能調整,
而是這時買債券就是追高、避險成本必定比較高。
如果擔心風險,應該一開始就做好資產配置,並且配置足夠的避險部位
例如持有公債類避險資產。
事前避險才叫避險,
事後避險講好聽一點是調整,講難聽一點就是追高殺低。
可惜大多數人都覺得持有避險部位賺得少,
平時資金寧可投入股市多賺一點。
當然要這樣操作也可以,畢竟長期而言股市的報酬遠勝債券,
但中間伴隨波動大的過程也是必然要承受的一部分,那並不是意外。
問題的本質不是沒有避險,而是沒有投資計畫
如果一個人在股市大跌時,才開始思考是否要增加公債避險,
代表也許他的投資沒有做計劃、或計劃不足,
對自己的投資標的了解不夠、沒有預先考慮到未來各種可能狀況。
為什麼我不建議這時去避險?
因為對於一個投資沒有做足計劃的人,任何的建議(包含避險)都可能是二次傷害。
回過頭重新做好完整投資計劃,
先假設好未來各種市場狀況下該怎麼做、心裡都先有預期再投入市場,長期才是治本的方法。
總結一下:
公債可以幫你避險,但前提是在大跌前就要先持有它
1. 等大跌才買債券避險,成本必然拉高,甚至後續股市如果快速反彈還會受到傷害(等於在追高)
2. 如果擔心風險,一開始就配置好避險部位,而不是等出意外才想到避險
3. 如果覺得自己的投資風險高,很可能代表一開始沒有做足計畫、考慮各種可能的情況。比起恐慌之下想避險,做好投資計畫才是治本的方法。
希望這篇對你有幫助囉。
債券其實是個很好用的投資工具,但也必須正確使用才行,
更多債券文章可閱讀:
2. 認識5檔美國公債ETF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