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er ETF/緩衝型ETF是什麼?怎麼買?完整Buffer ETF投資指南

最後更新:2023-12-29

Buffer ETF

Buffer ETF因為能夠透過選擇權的操作,控制上下檔的報酬跟風險,是一種在傳統大盤指數上增加選擇權風險調整的ETF。

本文市場先生介紹什麼是Buffer ETF、它的優缺點、歷史績效表現及投資時需注意的事。

Buffer ETF是什麼?

Buffer ETF,中文翻譯成「緩衝型ETF」,簡單來說,就是加入選擇權操作的ETF

會在特定時間完成一個周期循環(通常是一年),在每個週期期限結束時,上下檔的報酬和風險透過選擇權可以得到控制。

當市場發生大跌時,這類ETF能在下跌過程得到緩衝、下跌損失比較少,不過在上漲時也會犧牲部分獲利,去換取下檔的保護。

因為當期限結束時結果(outcome)是確定的,也就是結果會根據最初條件,設定在一定範圍內,

因此Buffer ETF也屬於 確定結果型ETF (英文: Defined Outcome ETF ,或稱為約定成果型ETF) 的其中一個種類。

Buffer ETF的風險報酬調整是透過選擇權來達成,
選擇權(options)在許多國外軟體上也稱為期權,因此以下統一稱呼選擇權為期權。

Buffer ETF的運作方式

Buffer ETF的策略是利用看漲期權(Call options)和看跌期權(Put options)來投資某個標的指數,然後提供一個「緩衝損失保護」。

舉例來說,如果損失保護是9%,但投資的指數下跌了20%,那投資者只需要承擔11%(20% – 9%)的損失,也就是指數下跌超過9%之後才會有損失。

為了享受這個損失保護(Buffer),投資者需要犧牲的是收益上限(Cap)。

這就類似於買保險,需要付出保險費。而越強的保護,需要付出的保費就越高,因此為了避免保費過於昂貴,也會犧牲一部分上檔利益來減少保費支出。

舉例來說,如果收益上限是20%,但投資的指數上漲了50%,那投資者還是只能獲得20%的收益。

以下用以S&P 500指數為投資標的的 Buffer ETF 跟 S&P500指數 在不同市場環境中的收益比較來做說明。

假設此檔 Buffer ETF的下跌損失保護為9%,收益上限為18%。

Buffer ETF跟S&P500比較

  • 情境1:市場大跌

S&P 500跌了15%,Buffer ETF有受到9%的損失保護,跌幅控制在6%。(下跌時損失被控制,但如果大盤繼續跌,損失可能擴大)

  • 情境2:市場小跌

S&P 500跌了6%,Buffer ETF還在損失保護9%的範圍內,沒有損失,收益0%。

  • 情境3:市場小漲

S&P 500漲了8%,Buffer ETF尚未達收益上限18%,收益也是8%。

  • 情境4:市場大漲

S&P 500漲了25%,漲幅超過Buffer ETF收益上限18%,收益被限制在18%。

小結:由以上的結構可以看出,購買Buffer ETF的話,投資的損失受到了部分保護,但同時也必須犧牲市場大漲時的部分利潤,這種策略適合想要賺取一定利潤,但同時又想有下檔保護的投資人。

市場先生要提醒,這裡的損益上下範圍,指的都是Buffer ETF「在一個周期結束到期時」的情形,在過程中遇到大行情,損益可能暫時超出預設的範圍。另外Buffer ETF有很多檔,每一檔風險屬性與保護範圍都不大一樣。

Buffer ETF的組成方式

Buffer ETF的組成一般包括3個部分:選擇權+短期債券+股票或期貨

Buffer ETF是將傳統股債資產配置降低風險的作法,進行部分調整,讓一部分的部位改成選擇權。

它是想將傳統60%股票/40%債券來做進一步風險報酬調整,加入選擇權的去影響報酬與風險的可能範圍。

Buffer ETF包括以下組成:

  • 基礎資產:股票或期貨,上漲時獲利、下跌時虧損
  • 買進價平的Put:規避下跌損失,但需付出權利金。這部分等於是買保險,可以讓價格下跌時產生緩衝,抵銷下跌時的虧損損失。
  • 賣出價外的Put:下跌超過一定程度後仍會有損失、不再繼續保險,但可以收取權利金。
  • 賣出價外的Call:上漲超過一定程度後,會有損失,但可以收取權利金。這部分會和基礎資產互相抵消,讓收益存在上限。
  • 短期債券:收取利息。

藉由不同選擇權、基礎資產、債券的比例組合,就可以組出損益特性不一樣的Buffer ETF。

實際上投資人也可以自己買賣選擇權(期權)來完成類似風險調整,但Buffer ETF則是提供一個代客處理的投資組合,簡化操作程序。

Buffer ETF的組成方式

Buffer ETF由誰發行?

全球第一支Buffer ETF是在2018/08由美國基金管理公司Innovator所發行,

發行當年就獲得最具創新ETF大獎,後來其他基金公司如FirstTrust、Allianz也跟進,發行這類型的ETF。

目前Buffer ETF規模還不算大,

我覺得未來根據 Buffer ETF的市場反應,假如銷售反應很好,可能會有更多投信基金公司與投資人參與這類產品。

Buffer ETF的類型

Buffer ETF依照標的資產、緩衝程度、重置時間,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依標的資產(Underlying Asset)

Buffer ETF可依所投資的標的資產來分類,目前主要都是股票指數類,但有不同類型的股票指數。

舉例來說,目前Innovator共提供5個股票類型的標的資產:

  • 標普500指數(S&P 500):代表美股大盤,涵蓋美股市值前500大公司。
  • 羅素2000指數(Russell 2000):代表美股中小型股,涵蓋美股市值排名1001~3000的公司。
  • 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 100):代表美國科技股,涵蓋美股市值最高的100家非金融公司。
  • MSCI歐澳遠東指數(MSCI EAFE):代表已開發國家市場,涵蓋900家除了美國和加拿大外,21個歐洲及亞太已開發國家中大型公司。
  • 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代表開發中國家市場,涵蓋26個新興市場約1,300家中大型公司。

舉例來說,如果投資人想投資美股大盤,但又想要降低下檔的風險,且願意犧牲上檔時的利潤,

那麼就可以選擇以標普500指數為標的資產的Buffer ETF。

依緩衝程度(Buffer)

基金發行商會提供不同緩衝程度的 Buffer ETF,來因應投資人不同的風險報酬需求。

以Innovator提供的產品為例,它針對 S&P 500指數提供了三個固定緩衝程度的產品,期限為一年。

其中,Buffer緩衝有不同程度,包括9%、15%、30%,數字越大,代表需要保護的範圍越大、保護的成本越高,因此相對應的,漲幅限制(Cap)部分就會越窄,因為需要犧牲一些獲利潛力,所得到的收益去支付緩衝的保險費。

三種不同緩衝程度的ETF
ETF名稱 BAUG PAUG UAUG
損失保護(Buffer) 9% 15% 30%
漲幅限制(Cap) 20.34% 15.22% 14.86%

資料來源:Innovator官網
資料整理:Mr. Market市場先生

  • 以BAUG為例,損失保護為9%,也就是在一年的投資期間內,美股大盤跌9%以內的話,都不會有損失。漲幅的上限是20.34%,如果美股漲超過這個數字,獲利最多也只有20.34%。
  • 以UAUG為例,損失保護為30%,也就是在一年的投資期間內,美股大盤跌30%以內的話,都不會有損失。漲幅的上限是14.86%,如果美股漲超過這個數字,獲利最多也只有14.86%。

市場先生提醒:

1. 如果需要愈大的損失保護,就需要犧牲愈大的上行利潤。

2. Buffer 9%,雖然9%以內的損失會被控制(大盤跌9%以內損失為0),但這不是說損失不會超過9%,而是在下行9%以內可以得到保護,但超過9%的虧損依然需要承受。

依重置時間(Rebalance Date)

Buffer ETF約定的期間為一年,要到約定的時間,所承諾的損失保護跟漲幅限制才會完全實現,在期間內,它的漲跌是跟標的指數接近,但整體的波動會比標的指數小。

產品如果到期後,會自動重置(rebalance),可以長期持有。

以Innovator所提供的產品為例,它有提供月度產品跟季度產品。從下圖可以發現,它的產品代碼是根據一個代表英文字母+月份縮寫所組成。

Innovator這家投信公司有發行分別於12個月各月份到期的Buffer的ETF。

以上面提到的ETF為例(BAUG、PAUG、UAUG),後三個字AUG,指的是八月(August)為期限的意思,意思是每年8/1開始,到隔年7/31結束,會確保Buffer會在隔年到期時發揮作用,讓損益落在範圍內,但其間過程則不一定,過程中可能超出範圍。而到期後會再重置一輪新的周期。

Innovator所發行的 Buffer ETF

Buffer ETF的優點

優點1:流動性佳

Buffer ETF雖然是結合了選擇權和ETF,但是它在本質上就是ETF,具有ETF所擁有的優勢:可以隨時在次級市場交易、流動性佳。

優點2:控制下檔風險

Buffer ETF提供了下檔時的緩衝保護,可以為風險趨避的投資人提供多一種產品選擇。

優點3:多種緩衝程度選擇

Buffer ETF的發行商多有提供不同緩衝程度的商品,投資人可以依照自己的風險屬性及投資策略來做選擇,相當方便。

Buffer ETF的缺點

缺點1:獲利有上限

Buffer ETF的結構是,上檔的獲利已經被鎖定,

不管股市漲的多高,最高只能獲得上限的獲利。例如獲利上限是15%,即使股市漲了100%,獲利仍只有15%。

 

缺點2:雖然損失一定程度有保護,但劇烈大跌時損失仍可能無下限

Buffer ETF下檔的部分雖然有受到損失保護,但根據ETF設計不同,有些並不是完全保護。

但如果股市真的跌幅過大,損失仍會非常大。例如損失保護是9%,但股市跌了50%,最後還是會損失41%。

無法保護的部分如下圖舉例:

Buffer ETF無法保護的部分

缺點3:需在期限內保持投資才能獲得損失保護

Buffer ETF的投資期限通常是一年,需要在這一年內都保持投資持有,才能獲得基金的損失保護,

但過程仍可能會有超過保護的短期價格起伏出現,如果中途就賣掉,是無法獲得完整保護的。

當然,理論上不至於偏差太大,但遇到大行情時這點很難有確定答案,

如果中途價格損失超出ETF原定的範圍,可以等待到持有接近到期時,價格就會回到範圍內。

而當到期之後,Buffer保護會重置,重新開始。

缺點4:進場的時機很重要,但卻難以預期

影響Buffer ETF績效的最關鍵因素就是進場時機

如果是在股市開始大跌時進場,那麼將會獲得損失保護,從中受益。但若是在股市開始大漲時進場,那麼將會損失大部分的漲幅。

當然,上漲少賺至少也還是賺,下跌少賠其實也還是賠,

Buffer ETF更大意義在於在一段時間去控制風險,

也因此,Buffer ETF並不適合短線或波段這類需要抓時機的交易者去使用。

Buffer ETF的績效表現

為了解Buffer ETF的績效表現,

我們拿追蹤S&P 500指數的Buffer ETF:BAUG (9% Buffer) 和 UAUG(30% Ultra Buffer ) ,分別代表小緩衝與大緩衝,

來跟同樣追蹤S&P 500指數的ETF SPY做比較。

  • 藍色線:S&P 500
  • 紅色線:9% Buffer 小緩衝 ETF
  • 黃色線:30% Buffer 大緩衝 ETF

Buffer ETF跟SP500長期績效比較

Buffer ETF跟SP500歷年績效比較

結果發現:

  1. 在股市下行時,例如2020年初、2022年,Buffer ETF確實能提供保護,損失較少,緩衝幅度Buffer愈大的ETF,損失愈少。
  2. 在股市上行時,例如2021年、2023年,Buffer ETF的表現較差,緩衝幅度Buffer愈大的ETF,獲利愈少。

如果是以「長期股市向上」的假設來看,Buffer ETF的績效表現會較差,因為獲利已經被限制了。

Buffer ETF的費用率是多少?

根據ETF.com的統計數據,至2023/08美股共有121支Buffer ETF,平均的費用率為0.82%,總資產約260億美元,

比起追蹤美股大盤的SPY費用率0.0945%, Buffer ETF的費用率相對高出許多。

但相較於能提供下檔保護的結構型金融產品費用率動輒3~5%來說, Buffer ETF的費用率相對便宜。

Buffer ETF要怎麼買?

Buffer ETF是在美股做交易,要投資美股,目前可以透過國內券商複委託、海外券商兩種方式:

標的部分,目前規模較大、歷史最悠久的是Innovator所發行的Buffer ETF,共有52檔,當然考慮到不同月份到期重置的ETF雖然分成很多檔但其實意義一樣,所以也沒有那麼多種類,

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想投資的資產類型、緩衝程度跟重置時間去選擇適合的標的。

快速總結:Buffer ETF是什麼?值得投資嗎?

Buffer ETF就是加入選擇權操作的ETF,上下檔的報酬和風險透過選擇權可以得到控制,

相當於是犧牲市場大漲時的漲幅,來換取市場下跌時的保護,這種策略適合想要賺取一定利潤,但同時又想有下檔保護的投資人。

市場先生對Buffer ETF的心得:為了控制風險,付出的代價值得嗎?

控制風險不一定是壞事,問題在於考慮代價以後值不值得。

Buffer ETF的代價包括犧牲上檔獲利潛力,以及付出的管理費,另外也可能包括一部分選擇權的時間價值。

然而,股市雖然在某些時候會有劇烈下跌,但卻也會在某些時間點的大漲,犧牲大漲的潛力,換取下跌時風險得到部分控制,到底划不划算我目前仍抱持著問號。

不過畢竟是新的產品,可以用更多時間觀察,不用現在就給出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Buffer ETF這類產品,適合「投資期限有限」,且風險需要控制的人

一般我們除了資產配置以外,控制風險的方法就是長期投資,考慮到股市的不確定性與波動劇烈,一般仍需要10年以上時間才能確保結果相對穩定。

此外,傳統的資產配置方法,例如股債配置,在時間越短的情況下,只能透過增加債券的比例來調整風險。

但這種方式,如果是對於一個3~5年後要退休或退出市場的人來說,依然無法將風險與結果控制在確定範圍內。

長期投資雖然是一種增加結果確定性的方式,但不是每個人的條件都能長期投資。

Buffer ETF算是提供了一種即使在相對短期內(至少1年為單位)可以控制風險的方法。

市場先生建議,對於投資期限有要求的族群,例如退休族,在未來幾年需要用到投資的錢,需要控制下檔風險,可以考慮Buffer ETF這類的產品。

不過如果是風險趨避者,也可以直接考慮固定收益產品即可,例如中期或短期公債,也許一段時間內不見得比較差 (仍需要更長時間觀察)。

如果是以長期投資、股市長期向上的角度來看,且投資期限較沒有限制在短期的人,

那我目前會建議使用傳統的大盤指數ETF費用率也較便宜,透過資產配置,同樣能在長期得到控制風險的效果。

本文僅作教學使用,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須了解任何投資皆有其風險。

更多美股投資入門學習:

  1. 最新美股券商開戶比較
  2. 美股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市場先生帶你買進第一支美股
  3. 美股三大指數有哪些?三大指數外還有哪些重要的美股指數
  4.  美股手續費要多少?複委託還是海外券商交易成本比較低?
專欄作者:牟均俞 主編:市場先生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