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自己適合的投資商品類型?(股票、ETF、基金、商品)

最後更新:2024-03-14

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投資商品類型?(股票、ETF、基金、商品)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來談談每個人如何了解自己適合投資什麼商品?

常見投資商品類型包含股票、ETF、基金、債券、期貨、選擇權、權證、外匯、房地產等等。

而每一種投資商品,又細分成很多不同的類別,
比方股票有分成成長型股票、價值型股票,基金分為股票型基金、債券型基金等等。
也對應到不同的操作方法。

剛開始學投資的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
市面上有很多的書籍、課程、專家,
都宣稱自己的投資方法是最好的、有好的獲利能力或穩定性。

到底該怎麼判斷和選擇?
如果不能每個都試過,對於新手有沒有什麼好的判斷依據?

以下市場先生會告訴你如何做分析:

一張圖看懂各種金融商品的特性&需要研究的時間

以下這張圖,是市場先生根據自己與身邊研究投資朋友們的經驗整理出來的圖表,
標示各種金融商品之間大致相對的關係,
包含花時間研究投資以及後續持續操作需要的時間與精力負擔,以及商品本身特質及穩定性。

當然,這張表主要是幫助一個基礎的概念,
實際運作時各種投資商品都有很多不同的操作方式,
讓它更費力或更省時、更穩定或潛力更大等不同的變化。

該如何選擇?先問自己2個問題:

問題1. 有多少時間來研究投資?包含開始研究以及後續維護與操作

根據自己的時間,會有以下幾種選擇:

1. 股票:相對最容易入門的工具,也最適合一般人了解
2. ETF基金:股票的簡化版本,會省下許多時間,等於一次幫你挑好一整個投資組合
3. 債券房地產:門檻比較高,需要較大的資金,也需要較多時間研究
4. 期貨選擇權外匯:比較重視買賣時機點的選擇,會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研究和執行

新手如果有時間,建議從股票開始研究,
股票屬於生產型資產,意思是它本身就能持續產生現金流。

沒時間的話則是從ETF或是基金開始,
基金和ETF等於是已經幫你選好一整個投資組合,
就像去餐廳點現成的套餐,你只需要挑選想要的類別即可,不用每檔標的自己研究。

非生產型資產(下面會提到)例如外匯、期貨、權整等等,
通常只能靠買賣賺價差,通常會建議時間比較有餘裕的人再來研究。

比方如果你要上班沒辦法看盤,就千萬不要去學一個要看盤才能操作的方法。

如果有足夠時間,可以做單一個股的投資,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

一個完整的投資方法,
你必須知道方法適用的範圍、了解為什麼買進、靠什麼獲利、何時開離場。
市場上有很多不同派別的方法,
比方有人專攻價值投資、有人專攻金融股、有人專門做量化分析,
這些方法許多都能獲利,前提是你了解的夠完整。

問題2. 希望有穩定的投資報酬,還是想要擊敗市場買低賣高賺價差?

根據希望的報酬與波動性,不同商品會有以下幾種狀況:

1. 股票認真研究有機會打敗市場,或是選擇保守的投資可以得到和市場差不多的報酬率。
2. ETF基金能用最小的力氣達到市場報酬率,穩定性比單純選股高
3. 債券房地產報酬略低於股市,需求資金大,但相對穩定
4. 期貨選擇權外匯,屬於買低賣高,很可能可以倍數大賺,但也可能大賠

各種投資商品有它最基本的報酬率,
例如:股票長期年化報酬率5~10%、債券3%~6%等等。

之前有寫一篇文章談到各種投資商品(股票、債券、房地產、儲蓄險、定存)的長期報酬率
但這些報酬率前提是你以「買進並持有」的方式投資,
並且是持有5~10年的長期年化報酬率。

如果想要超越這個數字,
比方你希望每年獲利20%以上,單靠買進持有很難達到,
想有長期的高報酬,
除非有獨特的選股能力,或是更準確的判斷買進賣出的時機,

當然,這都會讓你花費的力氣更大,
且買賣時機並不是容易判斷的事情,也無法保證絕對成功,
未來的不確定性相對很大,
一但沒操作好,報酬可能會遠不如買進後什麼都不做。

但因為有非常多投資人有頻繁買賣的需求,
因此也進而衍伸出一些衍生性商品,例如:期貨差價合約
他們的買賣交易成本相對比較低,
也容易使用財務槓桿,適合需要頻繁買賣的人,
但相對的這些商品也不適合長期持有、操作難度較大。

 

以下額外談談這些商品的特性:

生產型資產適合長期持有,穩定性普遍比較高

生產型資產:持有期間還能持續創造現金流的資產

主要有3種:
1. 股票:企業的獲利分享權
2. 債券:國家或企業債權的利息補償
3. 房地產:取得租賃收入

對應能投資股票和債券的基金ETF
等於一次幫你挑選一籃子股票或一籃子債券,
或是房地產證券化的REITs都屬於生產型資產。

生產型資產的價值是由未來能創造的現金流來決定,
由於能持續創造價值,只要長期持有資產都能持續向上累積。

生產型資產的風險:獲利能力衰退

生產型資產的好處就是持續持有就能得到現金流,
不用考慮過程漲跌價差波動。

但是只要獲利能力明確衰退,
企業和房地產未來收到的現金流會減少,
或是如果太嚴重,甚至債務利息會付不出來,
未來能得到的預期利潤就會出現變化。

在投資生產型資產時,
後續也要持續關注獲利是否衰退。

有時間研究與操作:

可以從個股開始做研究,分析企業的價值與成長性,
找到長期成長或是獲利穩健的標的。

一般人會建議建立一組5~10檔股票的投資組合,
時間有餘裕可以進一步研究進出場點。

沒時間研究與操作:

無論是個股或是產業,要有很深入的了解都很花時間,
這時候你可以選擇現成的投資組合,省下挑選標的以及調整配置的時間,
最常見的工具就是ETF和基金。

如果覺得只要符合市場的報酬率,可以選擇ETF,
如果希望有專業人士主觀判斷,可以選擇基金為主。

非生產型資產適合短線操作,短期內波動大、適合買賣賺價差

非生產型資產的特徵就是沒有持續的現金流,
他們的價值通常由當下對未來的供給需求來決定。

1. 期貨 (指數期貨股票期貨商品期貨…等)
2. 外匯
3. 權證
4. 選擇權

這些商品的特色是你並不會得到長期持有的額外好處,
只能靠買低賣高賺取價差。

這些商品最初被開發出來都是為了「避險

因此他們的交易成本很低,而且槓桿很有彈性,
讓一些大型機構在避險時成本可以降得很低。

權證和選擇權,是更特殊的衍生性商品

有很有趣的風險報酬不對稱的特性,
屬於特殊時機使用的工具,但也有人把它拿來當成執行操作策略的工具。

因為波動極大,例如一天波動50%、500%都有可能,
因此難度比較高,有興趣可以再研究。

非生產型資產的風險:不知道自己靠什麼獲利、沒控制風險

想要買低賣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很多人看書或聽別人講了一套方法、賺了幾次錢就覺得方法長期有效,
但很可能只是好運矇中而已。
大多數賺價差的高手,
都知道自己為什麼能賺到價差、了解價差必然會持續出現的原因,
才有可能長期保持贏多輸少或大賺小賠。

除此之外偶然的巨大虧損也是買低賣高的殺手,
因此控制槓桿與風險很重要,
因為只要偶然遇到一次,很可能會賠掉過去10年的累積。

沒時間研究與操作:

沒時間研究其實就跟賭博沒兩樣,建議不要碰這一類的商品。

有時間研究與操作:

因為這些商品波動範圍都遠比股市大很多,
除了研究買賣時機點以外,也要注意控制資金與風險,避免一次失誤造成巨大虧損。

除此之外盡可能透過統計或量化分析方式了解自己投資方法的特性,
搭配回測驗證,不需要用真金白銀換取實戰經驗。

快速總結:投資商品是工具,工具沒有好壞之分

最後市場先生還是要談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投資商品是工具:工具沒有好壞之分

工具箱中的工具:螺絲起子、板手、鐵鎚、老虎鉗

如果時間充足,最好盡可能每一種工具都初步有所了解,
了解並不代表你一定要使用,但遇到需要的時機,好工具能幫你更漂亮的解決問題。

各種金融工具主要被應用在幫助不同對象解決不同的問題,
希望你看完這篇,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

下一篇:一張表看懂各種投資商品報酬率(定存、債券、股票、房地產、儲蓄險)

1. 分享我的投資書單》超過40本投資好書分享

2. 定存》最新定存利率TOP10(台幣/美金)

3. 股票開戶》最新優惠券商推薦

4. 基金開戶》零手續費的開戶優惠推薦

5. 信用卡比較》最新現金回饋卡片推薦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