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承擔風險的代價?往往會付出更大的損失…
人們都了解投資裡面,有一部分的額外報酬是來自承擔風險,對於「風險」都有一定的觀念存在。
實際上,你真的會知道面臨的會是什麼樣的風險?這樣的風險是你願意承擔的?
在這篇文章中,市場先生會告訴你願意承擔與不願意承擔風險的結果是什麼。
本文市場先生會告訴你:
期望值與風險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長期投資的報酬,有一部分是來自承受波動及不確定性風險。
舉個白話的例子,
A機會:確定一年後給你10元。
B機會:一年後,50%機率給你20元,50%機率0元。期望值也是得到10元。
人們分別會為了A機會和B機會付出多少錢?
假設,
A機會:如果人們願意付出9元(仍可以確定賺1元)。
B機會:雖然期望值一樣,但因為存在不確定性及損失可能,所以通常人們願意付出的價格低於9元(也許是8元、7元等各種可能,如果結果符合期望值,可賺高於1元)。
從期望值來看,B的報酬會比A更高,
B機會和A機會之間的差異,就是體現承受不確定性風險後帶來的額外報酬。
當然,現實並不像假設一樣機率和數字都這麼清晰,
且雖然B能額外從承擔風險得到一些好處,但B也的確有風險,所以並不是說B的結果絕對就比A好,
期望值只是個理想的數字,而不是實際能得到的結果。
骰子有1~6的數字,如果骰夠多次,平均值會有更大機會落在3.5附近,但只骰一次,就只會落在1~6任一數字。
現實中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式減少風險,例如分散投資、長期投資,都是在減少不確定性。
但這些調整都是有限的,風險高或低的區別而已,無論怎麼調整,都不會完全沒風險。
到這裡如果看得懂,繼續往下。
有關期望值的觀念,可閱讀:期望值的思考
不願意承擔風險,往往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一個思考是:如果反過來想呢?
當你參與市場,承受波動及不確定性風險,長期而言你會得到一些好處。
反過來說,
當你參與市場,但不願意、無法承受波動性及不確定性風險,長期而言,就會需要付出一些代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保險,
付出保費的損失,換取一旦發生極端情況時的保護,
保險很容易理解,但在投資裡面呢?
人們原本買進投資標的,就得承受它波動及可能損失的風險,
當人們不願承受這種風險時,這意味著需要付出代價。
所以平常聽到像是”避險“這類的詞彙,看似安全規避風險,
實際上它真正的意思是「付出損失的代價,換取避免傷害進一步擴大。」
更需要知道的事情是,規避風險的代價不是一成不變的,
我們都知道,當你健康時買保險,保費比較便宜,但是身體有狀況時才買保險,保費可能就相當昂貴,甚至被拒保。
投資也一樣,當人們在金融市場劇烈變動,例如在大跌時,才發現自己無法承擔風險,這時想要避險,無論這時是想減少部位,或者買進反向避險的標的,付出的代價往往也相對更巨大。
你能承受多大的風險?
「理解自己能承擔多大的風險。」
這句話聽起來沒什麼,
尤其投資在賺錢時,人們可能對這句話沒什麼感覺,以為承擔風險就一定有報酬。
但實際上,承擔風險的報酬,都是假定在承擔得起的情況,一但承受不起,就會變成傷害。
而且這時機點,規避風險的代價與傷害往往都是最大的時候。
較好的做法,是一開始就理解自己能承擔的風險,預先做好資產配置,也許這樣賺得不一定比較多,但可以減少未來不如預期時所需付出的代價。
「當你參與市場,但不願意、無法承受波動性及不確定性風險,長期而言,就會需要付出一些代價。」
~記得這句話,我認為它比承受風險得到報酬還來的更重要。
快速整理一下重點
1. 投資裡面,有一部分的額外報酬是來自承擔風險。
2. 當我們身在其中卻不願承擔風險時,往往就需要付出某些代價。
3. 當市場劇烈變動時才發覺不願承擔風險,此時所需付出的代價也特別大。
4. 最好的方式是一開始就理解自己能承擔的風險上限。
在金融市場裡面,很多原理都是相通的,報酬與風險的關係就是如此,
想通一件事,就可以套在另一件事情上。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原文發表於市場先生FB ETF社團
最後,也分享幾個小故事給你,
也許對投資理財與自我成長會有幫助: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