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該買儲蓄險嗎?利率怎麼算?最完整的儲蓄險解析懶人包

儲蓄險-是什麼-優缺點-定存

台灣人喜歡買保險已經全球聞名,特別是儲蓄險,
根據壽險公司2019年的調查顯示,台灣人平均每人持有3.3張保單,位居全球第一名,
但是每人的平均死亡給付金額只有56.8萬元,保額明顯不足,代表台灣人偏愛儲蓄更重於保障。

到底儲蓄險值不值得買,什麼樣的人不適合買?這篇文章市場先生一次告訴你,
另外本篇也會提到於2020年7月台灣儲蓄險法規的更動,導致一部分儲蓄險保單走入歷史,新保單報酬大幅下降。

儲蓄險 是什麼?

一般我們所聽到的儲蓄險就是儲蓄型保險,保險公司提供一次性或定期定額的繳款計畫,
投保人把錢繳給保險公司後,由保險公司把這些錢拿去進行投資,
然後承諾投保人在指定的時間內可以定期領或一次性領回本金及利息等。

儲蓄險在法令上並沒有嚴格的定義,只要符合儲蓄及保障的概念,就可以稱之為儲蓄險,
通常儲蓄的成分會高於保障,種類包含了年金險、養老險、終身壽險等,
由於儲蓄險在一段時間後能解約取回資金,也包含了壽險合約時間內死亡或全殘時的給付,因此屬於「生死合險」。

和其他類型保險的差異在於,儲蓄險並沒有很強的「槓桿效益」,
大多其他保險在定期投入保費後,一但發生意外,得到的賠償往往是投入金額的倍數,
但儲蓄險則是例外,生存時解約並不會得到槓桿倍數的賠償,
僅在繳費期間內(通常不長)不幸死亡時,能有豁免後續保費,並得到同樣保障,但各保單合約不同,仍是需要留意是否有豁免保費。
而超過繳費期間後,依然沒有槓桿效果。

在台灣最常見的就是六年期的儲蓄險。
六年期的意思是六年內解約都算提前解約,通常解約後的金額會大幅被侵蝕,解約取回資金甚至低於原始投入的狀況,
須於六年後解約才開始有相對合理的預期報酬,而在超過六年後,依然可以不解約,持續領息。

儲蓄險利率 怎麼計算?

既然稱之為儲蓄,那麼最重要的就是利率,儲蓄險的利率(報酬率)要怎麼看呢?
先我們要了解幾個重要的名詞:

1. 預定利率:

每張保單都會有所謂的預定利率,它是指保險公司在產品定價時,
針對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而為保單假設的每年收益率,
預定利率越高保費越便宜、預定利率越低保費越貴
(因為你投入的資金創造的報酬一部分是用於保費,因此預期報酬越高保費就越少)

要注意的是,預定利率並不等於保單的報酬率,因為保費會加計其他的成本,
但很多保險業務員或理專喜歡拿預定利率來做銷售,這也是消費者需要留意的地方。

2. 宣告利率:

宣告利率用於利率變動型的保單,
這是指投保人所繳的部分保費經過保險公司利用後所得的投資報酬率,通常還會扣除其他成本,
最後所得的利率在每年或每個月宣告一次,用以計算當年度的回饋金或保價金等,
因此宣告利率越高代表收益越好,但是宣告利率是變動的,並不是整張保單的投資報酬率

3. 內部報酬率(IRR):

計算儲蓄險的報酬率最重要的就是看內部報酬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
它是考量了投資人的現金流、投資年期及最終得到的金額所算出的年化報酬率,
是衡量儲蓄險報酬最重要的觀念,如果在意儲蓄險的利息高低,買之前務必要比較保單的IRR。

如果不清楚IRR怎麼算,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裡面有excel工具可以下載:
什麼是IRR內部報酬率?買儲蓄險、定期定額基金必看!

儲蓄險有哪些種類?

保險規範裡並沒有定義出儲蓄險這個名詞,其實儲蓄險算是壽險的一種,
所以購買保險時,看到的儲蓄險名稱通常是:
增額型終身壽險、還本型終身壽險、利變型終身壽險…等字樣。

儲蓄險主要分類方式:

  • 幣別:分為外幣(主要為美元)、台幣
  • 繳費年期:分為躉繳型(一次繳費)、期繳型(多為2/4/6/10年期)
  • 利率:固定利率型、利率變動型
  • 種類:增額型、還本型、年金型

儲蓄險主要可以分為外幣、台幣,繳費年期也有1~10年不等可選擇,
利率上也分為是否固定或變動利率的產品。

利率變動是指這個保單用來計算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利率是變動的,也就是宣告利率。
傳統的壽險保單是以固定利率來計算保單價準備金,因此只會有預定利率、沒有宣告利率。

較常被搞混的,主要是儲蓄險的這幾個種類:

1. 增額型:

利變型保單,一般都是屬於增額型的保險,
增額是指保單價值準備金扣除保險各項成本及附加費用後,加上每年依預定利率計算的利息。
這個利息可以用來額外買保障(增加保額),或是增加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價金),
也就是像類定存一樣儲存生息。

簡單來說,就是持有期間不領回利息,把這些利息滾存增值。

增額方式又分3種:

  • 增加保險金額:著重保障,每年的保險金額會隨投保時間而增加。
  • 儲存生息:主要是用來增加保單價值準備金,而不是額外再購買保額。
  • 複合型:有些用來買保額、有些用來買保價金。

2. 還本型:

每年給付生存還本金,也就是每年(或每月)領回一筆金額,
但你的解約金幾乎不會增加,甚至有可能會降低(因為有固定還本給你了)。

3. 年金型:

繳費期滿後,每年領固定金額的年金到身故為止,
這個概念和老人年金、勞退年金相似。簡單來說,就是滿期後定期給予固定金額的保障。

儲蓄險和定存的差別是什麼?

定存、儲蓄險都是保本型的投資工具,但是定存比儲蓄險更能保本、風險低,
報酬一般也較儲蓄險差。

定存是指定期存款,一般我們存在銀行,可隨時提領的稱為活期存款,
定存就是和銀行約定好存款期間,不能夠隨時提領,利率會比活期存款高。

定期存款依期限又分為定期存款、定期儲蓄存款,計息方式又分為:整存整付、零存整付、存本取息。
詳細可閱讀:整存整付、零存整付、存本取息 有什麼差異?

儲蓄險則是保險公司提供一次性或定期定額的繳款計畫,
投保人把錢繳給保險公司後,由保險公司把這些錢拿去進行投資,
然後承諾投保人在指定的時間內可以定期領或一次性領回本金及利息。

定存、儲蓄險比較表:

定存 vs. 儲蓄險的差別

比較 定存 儲蓄險
特性 和銀行約定好存款期間,不能夠隨時提領。 保險公司提供一次性或定期定額的繳款計畫,投保人把錢繳給保險公司後,由保險公司把這些錢拿去進行投資,承諾投保人在指定的時間內可以定期領或一次性領回本金及利息。

儲蓄險在一段時間後能解約取回資金,包含了壽險合約時間內死亡或全殘時的給付,因此屬於「生死合險」。

利率 約0.35%~1.05%,依定存時間長短而定 約為1.5%~2%,依存放時間長短而定
種類 ·定期存款:通常是指未滿一年的存款

·定期儲蓄存款:通常是指一年(含)以上的存款,計息方式包含整存整付、零存整付、存本取息

·固定利率型
·利率變動型:增額型、還本型、年金型
靈活 資金靈活度較高 資金靈活度較低
風險 ·風險最低
·要注意景氣不好時央行可能會降息
·風險低
·非利變保單:無利率風險
·利變保單:公司投資績效不佳時會降宣告利率
解約 損失利息、本金不變 若儲蓄險未到期就提前解約,會損失本金+利息(例如6年期儲蓄險第4年解約,就會損失本金+利息)
稅務問題 ·有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利息收益需列入綜所稅利息所得
·匯兌收益則計入財產交易所得
·無二代健保補充保費
·儲蓄特別扣除額27萬,未超過不用繳稅、不用列入綜所稅利息所得
適合族群 ·想要儲蓄的人都適合
·社會新鮮人
·收入不穩定的人
·非常保守的人
·想強迫儲蓄的人
·有多餘閒置資金的人
·想要節稅的人
·較保守的人
優點 ·保本
·投資風險低
·強迫儲蓄
·適合無法承受投資風險者
·財富規劃與傳承
缺點 ·利率是浮動的,通常較低
·景氣不佳時政府也會調降利率
·提前解約有損失,因為有保單閉鎖期(通常是6年內)
·如果升息,利息可能低於定存,利息有通貨膨脹問題
·保障低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如果想了解目前各家銀行的美金、台幣定存利率,可閱讀:最新美金定存利率比較排名全台銀行台幣定存排名

定存和儲蓄險適合什麼人?選哪個比較好?

誰適合買定存?

  • 非常保守的投資人
  • 不能接受任何投資風險

定存的特色是保本、投資風險低,但因為利率是浮動的,通常利息較低,
景氣不佳時政府也會調降利率,因此適合極度保守的投資人使用。

誰適合買儲蓄險?

  • 有閒置資金的保守型投資人
  • 想強迫儲蓄的人
  • 想節稅的人

儲蓄險的特色是可以強迫儲蓄,但要注意若是在保單閉鎖期(通常是6年內)解約,
就會損失本金+利息。另外,儲蓄險之後發的利息也可能會有通貨膨脹的問題。

適合買儲蓄險的人:

1. 有閒置資金的保守型投資人:

保險公司通常會針對高保費做折扣,例如100萬以上的儲蓄險保額,可能折扣保費1%、
150萬以上的儲蓄險保額,可能折扣保費2%…等等,因此有大筆閒置資金且投資風格較保守的人,可以考慮買儲蓄險。

2. 想強迫儲蓄的人:

儲蓄險是一種強迫儲蓄的方式,對沒有存錢定力的月光族、想強迫儲蓄的人是不錯的方式,
但要注意若提前解約會有損失本金的風險,務必要在儲蓄險規定的年期繳完,
例如買2年期的就要持續繳2年、買6年期的就要持續繳6年…不要中途中斷。

3. 想要節稅的人:

綜合所得稅中有個稅金項目是利息所得,儲蓄投資特別扣除額是27萬,
而目前投資儲蓄險可領回的項目為:總繳保費、增額利息、增值回饋分享金這3大類,
但都不包含在所得稅法的課稅基準上。

也就是說,儲蓄險約滿到期後所領回的利息,因為不計入利息收入裡,所以在所得稅上是可免稅的。

儲蓄險的3個優點分析

優點1:強迫儲蓄

很多儲蓄險的設計都是每月定期定額繳費,然後時間到了給付一整筆金額,
這種方式很適合月光族強迫儲蓄,因為儲蓄險不像定存可以隨時解來用,中間解約都會有損失,大幅降低用這筆錢的意願。

像筆者的弟弟剛出社會時,因為不會控制花費,每個月都是月光族,後來建議他買了一張6年期的儲蓄險,每個月存3千元,
滿期就有一筆20幾萬的錢可以領,這個方式確實幫助他存到第一桶金,
後來他的理財觀念越來越好,也就不再需要透過儲蓄險這種方式幫助他強迫儲蓄了。

優點2:適合無法承受投資風險者

一般來說,儲蓄險若年限夠長,IRR會比定存利率略佳(並非100%的保單都這樣,投資前需確認),
因此如果身邊有很多閒錢短期用不到,但是心臟無法承受任何一點投資虧損的話,那麼儲蓄險也是一種選擇,只要買的是固定回報的儲蓄險,那麼幾乎是無風險的,
因為保險公司倒閉的機率非常低,且政府有一定的規範,若倒閉了會由其他公司接手,不影響保戶權益。

優點3:財富規劃與傳承

許多有錢人喜歡買保險,因為保險已被專家公認為是最佳的財富傳承方式之一。
透過保險的規劃,可以先預備好子女的教育基金、自己的退休金、甚至遺產規劃等,
因此儲蓄險也是財富傳承與規劃的良好工具之一。

市場先生提示:
用儲蓄保單做財富傳承,有很多優勢,例如可以不受民法遺產繼承規定所限等等,
但是要記得保險都是做「規劃」,意思是如果你有需求就要盡早準備,通常等到臨時有需要才買保險處理,那都很難有好的效果。
通常是當你的財富達到200萬美元以上,以及年紀超過50歲,就可以找會計師或財務顧問聊聊這問題。(市場先生不是會計師也不是財務顧問,找我沒有用喔)

儲蓄險的3個缺點分析

缺點1:提前解約有損失

儲蓄險最大的風險就在於如果在繳費的過程中,急需要用這筆錢的話,
那麼只能做保單借款或是提前解約,保單借款等於是拿自己的錢用還要付利息給保險公司,
提前解約的話通常會有金額上的損失,投保時間越短,損失金額越大。

很多人都是買了儲蓄險後才後悔想解約,發現解約要賠那麼多錢才說自己被騙了,
因此購買前真的要想清楚未來是否能如期繳完這筆錢,且不需要動用它。

市場先生提示:法律有規定當下後悔,10天審閱期內都可以免費解約。但超過時間後提早解約損失就會比較大。
可閱讀:保單如何解約?

缺點2:如果升息,利息可能低於定存

如果買的是固定利率的儲蓄險,那麼報酬率在購買的當下就已經固定住了,如果未來升息,那麼該儲蓄險的報酬會相對更低,甚至比放在定存更不划算。
但相反的,如果買了之後降息,那麼該儲蓄險還是有優勢的,
像1980年代許多老一輩的人有買到利率10幾%的儲蓄險,現在回頭看都是賺錢的投資。

缺點3:保障低

儲蓄險的特色就是偏重儲蓄,壓低保障,因此千萬不要想要用儲蓄險來取代保障,
建議還是要先把保障做足了,才考慮是否需要買儲蓄險。

如果不知道保障型的保險怎麼規劃,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保險怎麼規劃?一張表看懂人生各階段必備保單推薦表
(壽險、實支實付、癌症一次金、失能險、重大傷病卡)

儲蓄險在國外的評價及發展

近年來,因為台灣長期的低利環境,造成台幣儲蓄險的IRR也都偏低,
六年期的大多在1~2%左右,而國外的保單像是香港或美國的儲蓄險保單,
因為它們的利率比較高且可以投資的項目多元,IRR一般也比台灣高得多,在2019年都還有5%左右。

其實儲蓄是華人的美德,因此像是台灣、中國、香港人都愛買儲蓄險,儲蓄險是保險公司重要的收入之一。
但是在美國,因其醫療費用高昂且大多數人沒有儲蓄概念,
因此他們會更優先著重在保障的部分,儲蓄險則是主要由富人在購買,做為財富傳承使用。

2020年7月後儲蓄險有什麼改變?

文章開頭有提到,台灣人的平均保單數為世界第一,但是每人的平均保額卻嚴重不足,
為了讓保險回歸本質,金管會在2020年7月1日上路四項保險制度,
其主要的影響就是保費變貴、短天期的純儲蓄險將走入歷史。

補充說明:2020年7月1日以前的儲蓄險,有許多都是偏重儲蓄、壓低保障設計,也是一般所稱的「純儲蓄險」。但是2020年7月1日以後,儲蓄險的保障比例拉高,意思是有更多費用花在「保障」,更少的錢用在「投資」,代表整體儲蓄功能也降低了。

2020年7月1日實施的4項保險制度:

1. 調高死亡門檻保障:

過去的儲蓄險為了將報酬率最大化,因此保障都壓得非常低(..換句話說,以往儲蓄險就是假保險真投資阿),
但是新制後規定16歲到30歲死亡的保額至少為保價金的190%,
隨著年齡增加而遞減,超過90歲保額等於保價金。
這帶來的影響是提高壽險的保障而降低儲蓄的比重,除了保費變貴,漲幅可能達30%,
以後可能也買不到短天期的「純儲蓄險」了。

2. 調降壽險責任準備金利率:

責任準備金是保險公司最大的負債科目,它是指保險公司賣出保單後,
未來需要支付給被保人的金額,因此保險公司會計算要提撥多少負債,也就是責任準備金。
責任準備金利率越低,代表保險公司公司要提列的金額就越高,因此會把這個成本反映在保費上

2020年7月1日新制上路後,壽險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 (新台幣降1碼、美元降2碼、人民幣降2~3碼、澳幣降4碼),若以終身壽險的保單來看,每調降1碼保費約漲10%。

保費漲,保單報酬當然就下降了。

3. 宣告利率平穩機制上路:

金管會要求壽險業者宣告利率需考量固定收益債券利息收益率,更貼近實際債市利率,
這會造成利變型商品的利率趨於保守,降低投保人的實際收益。

4. 合約服務邊際利潤(CSM)不得為負值:

用白話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後保險公司不能虧錢賣保單,
以純保障的商品來說,CSM一般較高,而儲蓄型的商品CSM較低,
未來CSM不得為負值,代表保險公司就算未來想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吸金也被禁止了。

因為以上4項制度上路的原因,儲蓄險及終身型的保險保費都上漲,未來也漸漸買不到短天期純儲蓄險了。

儲蓄險常見名詞解釋Q&A

loader-image

是指保戶繳的保費 減掉 保險公司的成本、附加費用後,
存放在保險公司的錢。

保險公司向保戶收取保費並加以運用,依照實際投資狀況獲得到的報酬率,
利變型保單會用宣告利率來計算要發放的增值回饋分享金(利息)。
但要注意宣告利率是浮動,而非投保後固定的利率。

簡單來說就是保單公司預估的年化投資報酬率,在設計保單時就已經定價了。
這是公司對未來資金運用收益率的預測,假設的每年收益率,
預定利率越高保費越便宜、預定利率越低保費越貴。

內部報酬率IRR(Internal Rate of Return)是計算儲蓄險實際報酬最重要的數字,
它是考量了投資人的現金流、投資年期及最終得到的金額所算出的年化報酬率。
因其考量了時間因素,若在不同的年份將保單解約領回金額,所得到的IRR都會不一樣。
很可惜的是保險公司並不會告知保戶IRR的數字,一般的保險業務員也不一定會提供。

為IRR考量到折現及複利計算,並無法用簡單的加減乘除算出,故通常會用excel計算,
如果不清楚IRR怎麼算,可以參考這篇文章(裡面有excel工具可以下載):
什麼是IRR內部報酬率?買儲蓄險、定期定額基金必看!

詳細可閱讀:預定利率、宣告利率、內部報酬率(IRR)差在哪?買儲蓄險前必看 (附IRR計算機)

快速重點整理:儲蓄險是什麼?

儲蓄險在台灣一直都是評價兩極的,但筆者認為,任何一種商品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
商品本身沒有好壞,只有適不適合,如果買之前沒有了解其商品特性,那麼就可能為其所害,
但若是清楚自己的財務目標,儲蓄險也是幫助了很多人。

以下總結適合及不適合買儲蓄險的人。

儲蓄險適合人群:

  1. 意志力薄弱需要強迫儲蓄者:可在能力範圍內小額購買。
  2. 無法承受一丁點投資風險且希望利率優於定存者:閒錢多且短期不會用可購買。
  3. 有財富傳承及規劃需求者:可提前規劃子女教育基金、個人退休金及財富傳承(壽險) 。

儲蓄險不適合人群:

  1. 想追求投資報酬者:有很多比儲蓄險更好的投資工具。
  2. 隨時有動用資金需求者:儲蓄險解約有損失,錢還是乖乖放銀行定存就好。
  3. 想拿儲蓄險來取代保障者:儲蓄險的保障很低,建議其他保障做足了再考慮儲蓄險。

市場先生觀點:
如果你有足夠投資能力,通常儲蓄險就不會作為主要投資標的,即使有比例也很低,因為有其他太多替代品。當然如果投資能力不足,或者極端的風險趨避,儲蓄險依然還是可以考慮。
在未來某天我依然會為自己和家庭規劃儲蓄險,但並不是做為投資,也不會佔太高比例,單純就是做為財富傳承的規劃用。
(有讀者問:為什麼是未來某天不是過去或現在?因為我還年輕阿…預計是等40歲後才會陸續開始慢慢做規劃)

專欄作者:牟均俞 主編:市場先生

額外分享幾篇保險與理財相關教學:

1. 低保費要如何買到高保障?先避開「還本型」和「終身型」保險

2. 勞保和勞退差別在哪?退休後可以每月領3萬多…怎麼計算?

3. 繳不出保費,除了「保單解約」你還有這3種方法

4. 保單借款:富邦、國泰、南山人壽利率比較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