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讀書筆記:台股銀行業財報解析

台股銀行業財報解析

不同產業的財報關鍵點都不同,《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本質》這本書的作者張明輝會計師,擁有審閱財報三十年以上的資歷,本身就是位財報專家。

這本書中談論了台灣許多產業在財務上的解讀,非常值得一讀。

本文整理書中談「銀行業」財報解析的單元,紀錄一些讀書重點心得筆記。

銀行業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要了解一個產業,要先知道它的商業模式。

銀行業的商業模式:

  1. 將收到的存款及借進來的資金再放款貸出去,以賺取利息收入。
  2. 將收到的存款及借進來的資金拿去投資債券、股票或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甚至發行衍生性金融商品,以賺取各種投資及操作收益。
  3. 賺取相關手續費或佣金。比如發行信用卡以賺取刷卡手續費、為客戶 辦理各項匯款以賺取匯款手續費、為客戶辦理外匯結匯以賺取匯差、介紹客戶購買保險或理財型商品以賺取佣金等。

簡單來說,銀行業的主要收入,就是賺取存款與放款及投資之間的利差,以及賺取手續費和佣金。

目前台灣的銀行分別由政府、民營、外資控股

台灣共有銀行36家、外商在台分行29家、農漁會及信用合作社334家、票券公司8家以及中華郵政。

這36家銀行基本上可以分成由政府控制的公股銀行(例如兆豐銀行、土地銀行)、由私人大股東掌控的民營銀行(例如中國信託銀 行、台北富邦銀行),以及由外國銀行投資的外資銀行(例如花旗銀行、星展銀行)。

銀行業資產負債表解析-負債科目

不同於其他產業會注重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銀行業的一個重點是資產負債表,尤其是其中負債部分。

銀行業的負債:存款與匯款

負債是銀行的資金來源,除了自有資本以外,銀行資金的來源主要是透過收受存款及借款

債權是主要資金來源,而股權做為資金來源一般只佔相對小部份。

銀行業的第一大負債科目是「存款與匯款」,它指的是來自存款人的錢,台灣大部分的銀行「存款與匯款」科目金額大多占總資產的75%以上,

以台灣的銀行產業來看,至少吸收1兆以上的存款才勉強具備經濟規模。

以中信銀為例,其2019年底帳列的 「存款與匯款」高達3.2兆元,占其總資產的80%。

銀行業資產負債表解析-資產科目

銀行業主要資產會分成2大類,總計有7項科目,分別為:

  • 放款及存放同業:

①貼現及放款
②存放央行及拆借銀行同業
③現金及約當現金

  • 投資與市場操作面:

④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
⑤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⑥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⑦附賣回票券及債券投資

簡單來說,這些項目就是指銀行在吸納投資人存款以後,靠著放款及投資,賺取中間利差。

銀行業資產負債表之資產面——以中國信託為例

銀行業的資產1:放款及存放同業面

這個部分包含了「貼現及放款」、「存放央行及拆借銀行同業」、「現金及約當現金」。

①貼現及放款

代表銀行貸放出去以便賺取利息的錢,這是商業銀行的第一大資產科目。

以中信銀為例,在合併資產負債表中可看到貼現放款佔總資產的比例將近6成,

進一步檢視放款明細,其中以房貸、外幣放款的佔比為最多。

中國信託「貼現及放款─淨額」明細

②存放央行及拆借銀行同業

這個科目可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依政府規定必須存放在央行,充做存款準備金,某些存款準備金央行依規定不必支付利息。

第二部分:存放央行其他的錢與拆借給銀行同業的錢,則可以收取利息。

市場先生補充:銀行的錢放在央行,稱為準備金(Reserves)

按規定,銀行的存戶存款要有一部分準備金放央行,作為調撥給同業資金使用,

雖然準備金是銀行自己的錢,也記錄在資產負債表帳上,但實際上是放在央行的帳戶中。

台灣央行準備金存款,分成甲戶和乙戶,

甲戶的資金銀行可隨時按自身需求取用,但不給利息。乙戶則是不能隨時調撥,但會給一點利息(利率比一般台幣長期定存低)。

因為是按規定必須提撥,對銀行來說,這其實是成本。

而美國的銀行業狀況和台灣略有不同,美國於2020年暫時取消了存款準備金(準備金率降到0%),另外銀行的錢放在美國央行會得到利息(準備金利率 IORB),作為美國央行控制市場利率的手段。

③現金及約當現金

銀行這個科目的金額主要由放置在各個分行的庫存現金,及存放同業銀行的存款所構成。

存放同業銀行的錢通常也可收取少額的存款利息。

銀行業的資產2:投資與市場操作面

這個部分包括「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附賣回票券及債券投資」

④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

要將債券投資放在「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金融工具」這個科目的前提是,投資債券的目的主為要收取合約本金及利息,以賺取現金流為目的,不會任意想去透過買賣賺取價差,所以「不應」隨意處分這些債券。這時候,它記錄上主要反應的是當初購入的成本扣除攤銷金額後的數字。

如果目的是短線交易賺價差,那要列在另一個財報項目「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之下,

在會計科目處理上遇到價值減損時,損失依會計規定不用在財報上認列,放在債券投資這個科目,平時只要認列穩定的利息收入就好,價格變動的損益認列則可以藉由出售時機來操控。

中國信託「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明細

⑤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銀行為了賺取利息、股息及投資收益(買賣價差),會投資各種債券和股票,有短線交易及賺價差目的,就列在這項目中,財報上會即時的反應它在財報公布當下的市值

債券部分必須滿足兩個條件:

  1. 這種債券不能連結匯率、利率或股價
  2. 投資這些債券的目的是想兼賺利息以及投資收益。

股票部分則需在原始認列時「非以持有供交易」為目的,則可列於此分類,且後續不得改變。

放在這個科目的債券、股票及基金,在未實際賣出前,其價格的變化被稱為「評價損益」(市價-帳列金額)。依會計規定,放在這個科目的債券、股票及基金的評價損益,只能放在損益表本期淨利下面的「其他綜合損益」項下,也就是說股票投資不管有沒有賣出,都不會認列為正式損益。

中國信託「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資產」

⑥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

凡是不符合可以放在前述兩項金融資產科目的債券、股票、基金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依規定必須全部列在此科目。

放在這個科目的資產,不管是否賣出,其價格變動的金額,都必須立刻列在當期的損益當中影響EPS

中國信託「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工具」

⑦附賣回票券及債券投資:

這個科目是指銀行的客戶因為需要幾天的資金,而將手中投資的一部分票券或債券賣給銀行,並與銀行約定數日後,以一定價格(通常是原來賣出價格再加上利息)再買回這些票券或債券的承諾。

這類資產同樣有價值,周期較短、風險較小,

銀行將票券或債券做為抵押品,賺取中間的利率差。

5家台灣代表性銀行資金的配置情形解析

公股銀行:

喜歡將大部分的投資資金,放在上述第(2)類「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放在這個科目比重較高的銀行,可藉由處分此科目的債券投資去平衡損益表的數字,可以解讀為其經營模式較強調損益的穩定性。

民營銀行:

則呈現兩個極端,其中玉山金將較多的資金放在上述第(3)類「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因為資產價值透明,反映在損益表上損益變動最激烈、可以解讀為其經營模式上的積極性

中信銀與富邦則偏愛將資金放在上述第(1)類「按攤銷後成本衡量之債務工具投資」放在這個科目比重較高的銀行,因為不必反映所投資金的市價差異,只需要單純的認列利息收入,我們可以解讀為較重視收入的衡定性。

藉由這樣的資訊,我們可以透過銀行投資在股票的資金比重,了解其企業文化及特色

市場先生提示:書中這段落的思考相當重要,也有助於一般人理解金融資產在財報上的差異。

上述幾個財報欄位,它們的名字都很長,也很相似,初學者容易搞混,但實際上意義差很多。

例如在遇到大升息的年代,企業持有的債券會出現帳面上大幅虧損,這時候按市價衡量或者按成本衡量,記在損益表或者紀錄在資產負債表,財報上呈現就會完全不同。

我們也要理解到,一個金融資產最終要被企業放在哪一個欄位,其實也許是有操弄空間的,會導致看到的結果也會完全不一樣。

而且各銀行認列規則可能隨著時間點不同而改變,這點是閱讀金融業財報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台灣5家代表性銀行資金配置概況

銀行業的綜合損益表解析

銀行業損益表的部分,從收入面看有3個面向的收益,分別為「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淨收益」、「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

其餘則為「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已實現利益」、「其他科目」,底下將這些科目分別做介紹。

銀行業損益表——以中信銀為例

銀行業的損益科目1:利息淨收益

利息淨收益這個科目所包含的利息收入及利息費用,幾乎包括了銀行賺取的所有利息收入和所吸收存款負擔的利息費用,利息淨收益占損益表淨收入的55%,

這裡書中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利息費用分類的不對稱,

因為「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及其他收人,放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這個收入科目裡,

但是銀行將存款資源拿去投資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的利息費用(需要付給存款戶的利息),卻放在「利息淨收益」這個科目的利息費用中。

白話的說,有些屬於利息收入的錢,因為會計規則,被挪到別的不是利息的欄位去,沒有記錄在利息收入欄位中。

銀行投資的項目假如歸類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那麼即便是買債券收利息,它也不會被記錄在利息收入之中。這導致損益表中利息淨收益,其實是有少算的。

銀行付給存款人利息,利息支出的費用紀錄在利息項目中。而拿這些存款去投資,但得到的利息收入,卻沒有計算在利息項目的收入裡面。而各家銀行採用會計紀錄方式不同,會導致不同銀行的利息欄位及利息收入支出比率,不能直接做比較。

這本書裡有把中信銀、玉山銀做比較,來解釋利息費用的不當比較,

中信銀2019年底的「貼現及放款」金額達2.4兆元,中信銀將其中1,687億元,占其總資產的 4%,投資「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這1,687億元所產生的收益將會帳列在下列「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這個科目項下,但這個資金來源所負擔的利息費用,卻仍帳列在利息費用中。

同期間玉山銀拿了約4,936億,占其總資產的21%,投資「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這就造成玉山銀的利息淨收益率(利息收益/利息收入)只有66%,低於中信金的69%,會讓人誤以為玉山銀不是放款利率低於中信銀,就是存款利率高於中信銀。

利息淨收益

銀行業的損益科目2:手續費淨收益

從中信銀的損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中信銀的手續費淨收益是342億元,占損益表淨收入的33%,

這手續費收入利潤率是不是太高了?

其實不盡然如此,原因是手續費費用主要是承辦這些業務的「非常直接的衍生性費用」。

這裡有許多的費用沒納入,例如人事成本、租金折舊成本、科技成本、法遵成本等等,所以手續費淨收益被嚴重高估計算及使得投資人造成誤解。

但我們依然可以從手續費收入的內容,以及手續費淨收益占銀行淨收入的比重,來判斷該銀行是否勇於創新與突破。

市場先生提示:白話意思是,手續費支出還有很多隱藏成本沒有被攤提計算在同一區的欄位中,所以 手續費收入 減 手續費支出 後的 手續費淨收入,並不是真正的淨收入。

如果要做同業比較,那也許可以用的是手續費收入總額(不是看淨收入,不扣支出)去比較。

中國信託「手續費淨收益」明細

銀行業的損益科目3: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

銀行將資金投資在「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例如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收益,也就是銀行從事積極性金融操作及交易賺了多少錢

從中信銀的損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中信銀這個科目金額是86億元,占損益表淨收入的8%。

這個部分「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的金額,以及本科目占銀行淨收入的比重,我們能夠看出該銀行的經營理念。

由下表可得知,「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及「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負債」是由這3部分所構成:

  1. 股利、利息收入、利息費用:股息及利息收入是投資的孳息,利息費用只包括所發行金融債券
  2. 評價損益:年底評估所持有投資產品的未實現損益(市價-帳面價值)。
  3. 處分損益:處分損益是交易的損益。

市場先生提示:所謂的經營理念,

其實就是這家公司是單純保守賺利差和現金流,還是說有積極操作買低賣高賺價差。

例如即使同樣都是在買債券,但是當它們被放在不同的財報欄位做紀錄時,反應的意義就不大一樣。

中信銀「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金融資產及負債損益」

銀行業的損益科目4: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已實現利益

前面提到,放在這個科目的債券、股票及基金,在未實際賣出前,其價格的變化被稱為「評價損益」(市價- 帳列金額)。

依會計規定,放在這個科目的債券、股票及基金的評價損益,只能放在損益表本期淨利下面的「其他綜合損益」項下。

但是債券投資部分如果賣掉的話,可以把這檔債券歷年累積的評價損益,完整的列在正常損益中,也就是列在本科目中。

我們可以從中信銀的損益表看到,本科目的收入有32億元,占全年淨收益的3%。

銀行業的損益科目5:其他科目

其他金額大多微足輕重,雖然重大但屬於正常科目(例如兌換損益),作者在此沒有多做討論。

銀行業的其他綜合損益

在「其他綜合損益」,要注意權益工具、債務工具的差異。

①權益工具:

主要是指股票,股票的評價差異依規定必須放在「不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項下的「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權益工具評價損益」,「不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的意思是說,這個評價損益永遠不會出現在損益表的正式損益中。

②債務工具:

放在「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項下的「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債務工具損益」,「後續可能重分類至損益之項目」的意思是說,債券在未賣出去前,因為價格變動產生的評價損益,現在雖然不可以列在損益表的正式損益中,但是等到賣出時就可以正式認列了。

那麼「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的債券投資,在沒有出售前,平時因為市價變動產生的評價損益,該如何處理?
答案是這個評價損益會暫時列到股東權益的「其他權益」項下,等到正式處分後再將這筆評價損益,轉成處分年度的正式損益。

中國信託「其他綜合損益」明細

 

投資人要如何評估銀行的經營績效?

1. 成本收益比:

銀行成本收益比=營業費用 ÷ 淨收益

透過(營業費用/淨收益)是指銀行創造1元的淨收益要花多少錢的營業費用來評估。

5家銀行的成本收益比

2. 逾放比及逾期放款覆蓋率:

「貼現及放款」是台灣各家銀行業最大的資產科目,從事放款必然會有呆帳發生,呆帳是否提列足夠,這關係到銀行「貼現及放款」這個資產科目的品質,還會影響到銀行損益的正確性,我們用以下兩種方法判斷。

  • 銀行的逾放比:參考銀行的逾放比(逾期放款金額/放款總金額),銀行逾期放款(放款到期尚未能收回金額)的比率越低越好,可以用逾期放款覆蓋率去比較個別銀行損益認列的穩健情形及資產品質。
  • 逾期放款覆蓋率:是逾期放款覆蓋率(備抵呆帳/逾期放款金額),銀行如果平時即提就認列「備抵呆帳」,當逾期放款變成真正收不回來的呆帳時,就不需再認列呆帳費用。所以逾期放款覆蓋率越高越好

5家銀行的逾放比及逾放覆蓋率

3. 每股盈餘(EPS):

對投資人而言每股盈餘(EPS)越高,每股盈餘是淨利除以在外流通股數,EPS是每股獲利能力,

以中信銀為例,其2019年的EPS是14元。。

4. ROEROA

因為銀行業的負債比率非常高,ROE這個衡量方式在銀行業可能不是那麼合適,

但ROE和ROA是衡量銀行業經營績效廣泛被認同的指標。

5家銀行的經營績效比較

5. 「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的未實現利益」的金額:

如前述說明「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這個科目的投資,其評價損益是放在其他綜合損益中,而不是放在正常的損益中。

但是債券投資部分如果賣掉的話,可以把這檔債券歷年累積的損益,

這個科目可以從「股東權益變動表」中看到,

一般來說這個科目金額越大,表示它越有空間去平衡損益。

市場先生提示:銀行業財報特殊之處在餘,一些金融資產隱藏的損失或獲利,可能不會放在你正常能直接看到的地方。

總結:從財報了解銀行產業的特性

本文從《大會計師教你從財報數字看懂產業》中的銀行業,整理摘錄其中一些值得學習的重點筆記,

銀行業很多財報項目,並不像表面字面上一樣單純,

而銀行業涉及到龐大的金融投資,這些投資的損益波動,根據目的不同,呈現在財報上的方式和位置也完全不一樣,

這篇筆記也分享給大家,非常推薦這本書,有興趣可以自己去閱讀囉。

本文僅做教學使用,內文提到所有標的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需了解任何投資皆有其風險。

延伸閱讀:

1.3大財務報表分析 教學(基礎篇)

2.投資股票基礎4大類型財務比率指標意義

3.股票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4.最新台股證券開戶優惠與手續費折扣清單

本文由 EDGE量化交易團隊 與 市場先生團隊 共同整理編輯

EDGE 是一支全量化交易的外資避險基金,藉由程式解讀每日即時產生的上千種數據,調整部位曝險和多空方向。除了常見的股票指數之外,亦交易原物料、匯率、債券和貴金屬期貨等商品,利用跨國多資產動態配置,達到基金穩定提升之目的。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