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是什麼意思?投資 IPO上市 公司股票有風險嗎?

在新聞上常聽到某公司要IPO,
以近年來說,許多知名的公司都曾有IPO上市,例如Uber、Lyft、Slack、Bynd等公司。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會告訴你什麼是IPO、投資買賣IPO的股票是否有風險?

 

IPO 是什麼意思?

IPO意思是「首次公開發行」或「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 的縮寫,IPO是指公司第一次從私人公司,變成上市公司,上市(或上櫃)公司,大多數股份也依然在少數人手中,但有一部分的公司股票在公開市場上可以被一般投資人買到。

IPO時,公司需要決定發行股票的數量,然後投資銀行將根據預估需求建議一個初始股價。 在IPO 前,公司仍屬於「私人」性質,因為其股份僅供早期投資者買賣。 而在IPO 後,股份擁有權便開放予廣大市場,因此IPO亦稱為籌資、募股或「上市」。

私人公司和公開上市公司的差異比較

類型 私人公司 公開上市公司
股東人數
股權流動性 難以買賣 容易買賣
股權定價 難定價 市場訂價
經營資訊 不公開 公開透明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從這些比較可以發現,公司上市是有利有弊的:

 IPO上市公司會有什麼缺點?

先談缺點,除了IPO本身需要一些成本以外,
影響最大的缺點有2個:

缺點1. 需要公開經營資訊、經營效率減低:

因為一般投資人和公司內部人在資訊和控制權上有極大落差,政府為了確保投資人權益,會訂出很多規矩要求公開上市的公司遵守,減少公司掏空、做假、內線交易等風險。

首先是資訊揭露,包含財報、營業狀況等等,這些資訊攤在投資人眼前時,也等於公開在陽光下讓競爭對手可以看到。

其次是人事制度上的監督與制衡,例如董事、監察人制度,另外會計、人事、法規,這些都會因為公司上市而必須符合更嚴格的規範,增加營運成本,也減低營運效率。

缺點2. 經營政策受新的股東影響:

原本創辦人通常管理所有事務、執行公司理念,但隨著公開上市後股權分散與規模擴大,原有創辦人可能不再佔有大的股分、經營團隊換人。
公司經營理念會因為主事者而轉變,政策轉向有可能轉好、但也可能轉壞。

有許多公司符合上市門檻,但是不願意上市

通常都是主要業務超賺錢、不需要資本,或是創辦人不希望自己的理念受到影響。

台灣比較有名不上市的私人公司,例如:義美集團、長春集團,
國外也有很多賺錢的公司不上市,例如:全球知名的遊戲商Valve(Steam遊戲平台)、大陸的老乾媽(辣醬),
這些公司即使知名度很高,也依然都選擇堅持不上市。

IPO上市公司會有什麼優點?

接下來談談優點,
了解為什麼仍是有許多企業想要變成上市公司。

優點1. 未來取得資金會更加容易

這是公司經營上最重要的優點。

公司要融資有兩種管道,
一種是發行債券(跟投資人借錢)或融資(跟銀行借錢)並支付利息,
一種是發行新股票(跟投資人取得資金)並用未來的獲利支付報酬,包含現金增資與盈餘轉增資。

其中前者需要還款以及負擔利息壓力,後者融資來說也沒有還款壓力,
如果公司想做風險較高(不確定性比較高)的投資時,後者取得資金會比容易,而這前提就是公司必須上市。
即使是銀行融資或發行債券,上市公司的借款條件也會比私人公司更有利。

這邊市場先生提醒一個常見的誤解是:IPO不是一種融資取得資金的行為

IPO只是把私人企業轉換成上市企業的過程,中間會釋出的股權通常只占少數,也沒有發行新股。
不過由於早期投資者通常也會在這個階段出脫股票,因此還是會有一部分的股權流通到市場上。

至於發行新股融資,那是之後的事情。

優點2. 對早期股東來說,上市可以幫助手上股票變現

這點跟公司未來經營無關、也對未來新投資人沒幫助,
但跟公司原本既有股東的利益有很大關係。

一個簡單的理由: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富豪,都是把公司上市的老闆。
有句話說,買股票不見得會讓你變有錢,但賣股票一定會讓你致富。

私人公司股票由於資訊不透明,較難取得很好的估價,因為買主會認為即使買了公司,後續也可能由盈轉虧的風險。每年獲利10億的公司,也許能有20~50億的估價就算不錯了,公司能賣多少通常是買家說了算,而大多數時候私人企業的持股是賣不掉,因為找不到買家。

但公開上市公司通常會給予比較高的估價,一來是買家較多流動性好、買家很多,二來是投資人會參考公開市場上類似標的的報酬率,例如類似的公司本益比都是15倍的話,那每年獲利10億的公司,整體市值就會是150億。

也因此許多創始人與早期投資者如果希望股票變現,就會希望公司盡快上市。
即使沒有賣掉變現,那些股權也能有較高的估價,可以用於抵押借款或併購上。

新IPO上市的公司能投資嗎?

先思考:公司為什麼要IPO上市?

對投資人來說,聽到IPO時會覺得有股票可以買,
但市場先生認為關鍵是要思考:「為什麼老闆想要把公司上市?」

上市既然有利有弊,因此對投資人來說,
如果單純認為上市是好事,不見得完全正確。

市場先生自己對於新IPO上市的公司有兩種看法:

較好的狀況:公司未來有更多需要花錢的投資計劃

只要這些投資計畫是好的、能創造高報酬的,
那IPO就是讓未來擴大融資可以更順利,新加入的股東也能享受到這些投資的報酬。
如果公司沒有投資計劃,那上市就只是原始股東想要變現而已。

較不好的狀況:公司不得不上市

公司還沒有穩定營利但仍需要燒大錢、營運不佳想靠上市延續生存等等,
或是很可能是早期投資人或創投團隊急於退場。

由於新上市的公司沒有太長的財務紀錄,而且剛上市絕對都會美化財報,
這種情況下的投資人如果參與IPO,很可能承擔了過高的風險而不自覺。

除了評估IPO上市理由,也要看估價

新IPO上市的公司,如果是成長型的企業,通常會給予很高的估價,
例如本益比30~50倍都是有可能的。

而結果也很兩極,
例如Facebook在2012年剛上市時股價僅38元,也曾經下跌到20多元,但到目前2019年底股價接近200元。
Uber在2019年中剛上市時股價41元,到年底時股價不到30元。

並不是IPO就代表投資人去買一定會賺錢。

IPO股票值得長期投資嗎?有潛力嗎?

有些人參與IPO是為了賺短線價差,有些人則是長期看好。

對於IPO股票能否長期投資,市場先生自己的判斷準則是:
公司得到更大的資本以後,能夠隨著資本而有更大的成長嗎?

IPO一個目的為的就是向市場融資,取得更多資金、擁有更好的能力,
有些產業拿到更多錢,可以用這些資金盡快投資,有些企業的確是如此,
通常這類企業都屬於一個成長期階段,成長會反映在營收上,一般同時也有許多規模不算大的競爭者,彼此都在爭搶成為產業龍頭。

但也有些企業,你完全就可以想像,即使它拿到更多資金,也無法依賴這些資金去快速的成長,
這類型企業上市就只是變現而已,當它缺乏長期前景支撐,那也就很難有高估值。

當然,如果你參與IPO是想賺一段短線價差,其實不用考慮這些,
但如果IPO後想長期持有,那麼長期的前景就一定要評估。

投資人應該參與IPO嗎?

參與IPO有幾種方式:

1. 在IPO前即買到股票

在台灣稱為新股抽籤,也有新股競價拍賣

抽籤是可行的,就過往經驗期望值是正的,當然並非每次都一定會賺錢,更大問題是搶不到。

在國外,除非你本身職業就是創投,否則普遍沒有這樣的機會。

有一些交易商會開放暗盤交易,允許類似對賭的方式讓投資人參與IPO後看多/看空的交易,
這類交易則是要注意規則和公平性,另外請選擇使用大平台,不要用任何不知名的小投資平台。

市場先生觀點:我認為參與IPO本質上是一種投機而非投資

實際的狀況是,企業在IPO之前的資訊是不明朗的,並沒有足夠的歷史資訊能證實企業在未來能保持獲利與成長,
因此投資人也難以判斷定價是否正確。

再加上現在的市場風氣,許多企業在IPO時大多都會進行股價的炒作,以及財報的美化,無論國內外這已經幾乎是慣例,
因此投資人更難得知合理的長期價值,參與IPO大多只是因為我們認為企業股票在這時間有夠高的可能性進行炒作,因此參與這段投機。

當然,不同個案之間有差異,有些企業IPO之前其實已經經營許多年,只是遲遲沒有上市,
是否值得投資仍是可以根據個案做判斷。

2. 在IPO後買股票

IPO後,就可以在公開市場上買到股票,
股票在剛IPO時往往波動非常劇烈,儘管有許多企業的股票在上市後一段時間仍能因為炒作而保持上漲趨勢,但這並非絕對,仍是取決於企業營運本質。

應該先思考,自己是要短期參與投機,還是長期持有?

如果是短期投機,那麼需要想清楚自己參與的利基、估價,以及出場時機。
如果是長期持有,則是要確認自己是否取得充足資訊,足以對未來長期做出更合理的判斷,以及短期內價格是否過於昂貴高估。

 

投資人如何參與公司的IPO股票上市買賣?

國內和國外的狀況不大一樣,因此這裡分成2部分:

1. 國內新上市的公司,可以參與新股抽籤,以及在上市時買進

企業在台灣國內上市之前,法規規定需要分散股權,因此企業會先釋出少部分股權,這些股票通常可以用比市場估價低的價格買到,但因為數量有限、申購者很多,所以會需要抽籤申購
一個身分證可以抽一次,根據統計數據新股抽籤獲利機會很大,但很看運氣,跟對發票一樣。
可閱讀:什麼是新股抽籤?(內附獲利統計數據)

而上市後,透過任何台灣的股票券商都可以買進,
可閱讀:股票券商開戶推薦

要注意是上市的前五天沒有漲跌幅限制,漲跌幅可以超過10%,波動通常會比較大一點。

另外市場先生自己觀察的經驗是,
台灣新上市公司第一年的財報通常會有美化的習慣,通常會呈現出EPS盈餘逐步增加的跡象,
猜測一方面是營造出公司成長的現象,比較容易有高的估價(高本益比),
另一方面原本董監事與大股東的股票有閉鎖期、不能一上市就賣股票。

因此如果上市一段時間後,通常容易出現一段大漲(但不是絕對),
另外如果看到公司出現大幅的融券放空或大股東賣股票,那就要小心。

2. 國外新上市公司,可以透過海外股票券商買進

海外的公司上市,比台灣公司上市來的重要,因為以規模來說,
台灣新上市的公司相較全球其實很多都屬於中小型企業,規模小造成了它的穩定性比較容易有疑慮,
而真正一流的大企業,絕大多數都會選擇美國上市。

國外(通常指的是美股)新上市公司就沒有為了分散股權而抽籤這回事,基本上市後就可以買進,
用美股券商或者是複委託方式都可以買到想要的股票。
可閱讀:常用美股投資券商開戶比較

另外有些交易商會在公司上市之前,開放暗盤交易,
這時候不是買到實際的股票,而是買進或放空一個差價合約
由交易商做保證,讓投資人可以在上市前提早買到、並提供槓桿,並且上市後也能根據市價做交易,
交易商也藉此創造用戶活躍、吸引人流。

原則上是跟發行商對賭,因此這種交易通常買價與賣價的報價落差會比較大,這是它的成本。

通常是想要掌握上市後大波動的投資人會想操作,
這部分由於波動會比較大,適合較專業的投資人操作,一般投資人比較不建議嘗試。

關於IPO,就先談到這裡

市場先生自己對IPO的看法是中立,沒有絕對好壞,
的確有少數公司上市後一路成長,但也有很多公司上市就只是為了變現,
因為新上市公司提供的資訊有限,因此投資上要謹慎。

希望這篇文章讓你有些收穫。

待續…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內容提到任何標的或券商均無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任何投資決策前請務必自行評估判斷。

投資股票市場的你,知道這些英文代表的意思嗎?
IPO DR ADR KY
以上教學內容皆為Mr.Market市場先生版權所有

更多相關文章:

1. 美股投資》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2. 如何10分鐘申請美股模擬投資帳戶

3. 重要的美國股票ETF有哪些?

4. 基金開戶》買基金零手續費的開戶教學

5. ETF開戶》ETF要怎麼買?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