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標的該怎麼選?追蹤指數和費用率都一樣的ETF要挑哪一檔?一個小故事
投資人在投資ETF時,從ETF眾多檔數中挑選出投資標的,會有選擇上的困擾,
困擾的問題通常圍繞在費用,或甚至是連費用都一模一樣的兩檔ETF,不知道該怎麼選。
例如同樣是追蹤 S&P500指數,ETF的費用、成分股也都一樣,那是VOO報酬率比較好,還是SPLG比較好呢?
大家也會有疑惑,
像是SPY跟SPLG,兩個都是SPDR公司發行的ETF,也都是追蹤S&P500,為什麼費用率不一樣?
SPY明明已經是規模最大的ETF,為什麼還要出一檔一樣的?
那麼標的到底該怎麼選呢?
在投資ETF時,我們經常會遇到有多個類似ETF可以選擇的問題,
會有數檔ETF追蹤指數一樣或高度類似,費用率幾乎又沒有差異,走勢圖也差不多,讓人疑惑應該要挑哪一檔ETF。
在回答上面問題之前,市場先生要先說一個關於故事來做比喻。
特調手搖奶茶與特調奶茶beta的故事
其實這一切都是來自競爭。
想像一下,一條街上有10家飲料店,大家的原料供應商都一樣,配方也都藏不住,
其中一家率先推出了 “特調手搖奶茶”,一杯賣30元,
市場非常轟動,大家都來買,這家特調奶茶創始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但一段時間後,其他家競爭者也都推出了特調奶茶類似的產品,經過優化改良,變成不是手搖而是機器搖,一杯只要28元,
而原料配方一樣之下,口味都完全一樣,
時間久了,雖然創始店的生意依然很好,但許多想喝特調奶茶的人都逐漸去其他的店買,
其他的店則是用新技術用機器搖奶茶,讓成本略微降低到28元,但又不影響口味,
而創始店因為堅持只使用人力來手搖奶茶,所以只能用原本的售價30元。
創始店一方面不能改動這個原始的流程,怕既有客戶流失,但又不想長期下去未來此消彼漲,該怎麼辦呢?
所以創始店用新的配方,推出了 “特調奶茶beta”,
成分原料也幾乎完全一樣,僅在生產流程上做出優化改用機器去搖奶茶,口味和原本特調奶茶完全一樣,喝不出差異,價格同樣只要28元。
老顧客可能會很疑惑,”特調手搖奶茶”和 “特調奶茶beta” 味道明明完全一樣,配方也幾乎一樣,為什麼售價不同呢?這不是自己跟自己競爭嗎?
有些人買習慣了懶得換,有些人則是換成去買新的特調奶茶Beta。
這段故事和心路歷程只存在創始店老闆的心中,
在眾多消費者看來,其實也只是又多了一家店有低價好喝的奶茶可以做選擇罷了。
上面這故事中,競爭的店家,就像是SPDR(道富公司)、iShares(安碩公司)、Vanguard(先鋒公司)這幾個大的ETF發行商,而特調奶茶就像是S&P500指數。
ETF 發行商的競爭,對投資人是有利的
ETF最早是1993年的SPY推出後,取得巨大的成功,因為推出的早,到如今仍是規模最大的ETF,
但費用上因為使用的是早年的完全複製法技術,導致難以改進優化、費用降不下來。
就像是原本的手搖奶茶一樣。
後來2000年後,陸陸續續開始有各家投信基金公司推出各種ETF,
然後大家削價競爭,隨著投入ETF的人越來越多,這些ETF得到的績效相同,也更有本錢降低費用,最終才有我們今天看到的超低費率。
早年許多ETF,剛推出時費用率很高,但因為出的早有先行者優勢,所以買的人很多規模很大。
後來競爭者用低費率推追蹤同樣指數的標的時(S&P500 ETF),他們受限於原本架構,成本降不下來,又不想失去原有客戶,
此消彼漲之下,早晚原本的也會被人整碗端走,該怎麼辦呢?
例如,SPDR道富公司,便自己再推出一個新的ETF,用更低費用的SPLG來因應競爭,好過SPY被別人打敗。
就像後來推出機器搖的特調奶茶。
SPLG早年是追蹤美國大型股指數,後來才改成追蹤S&P500指數,變成和SPY追蹤一樣的指數。目的就是如此。
但對投資人來說,其實味道都一樣,不太需要在意這些差別。
QQQ vs QQQM
GLD vs GLDM
SPY vs SPLG
都是類似的概念。
總之廠商削價競爭,對用戶都是有利的。
SPLG小典故
SPLG其實比較少人提到,更多人會用IVV或VOO。
以近期來說,SPLG和IVV、VOO,我認為差異很小,可能甚至是小數點二位數的差異。但拉歷史線圖會有差,因為SPLG以前不是追蹤S&P500,而是追蹤美國大型股,雖然S&P500也是大型股,兩者幾乎高度類似,但類似並不相同。
SPLG是在2020年的時候才改成追蹤S&P500,所以拉長期績效圖,自然會有覺得差異比較多的地方。
實際上2020年以前直接比較的意義有限,因為追蹤的指數不同。
當然,追蹤指數一樣的情況,費用低的都比較有優勢,
市場先生總結:選那一檔ETF好呢?
便宜的更好,但小數點二位數以下的差距不大
我們要意識到,很多檔高度類似的ETF可以選擇,並不是要讓我們選擇困難,而是藉由這些廠商推出類似產品的競爭,讓投資人能得到更低成本的選項。
選誰好?結果一樣的情況下,當然是便宜的更好。
ETF追蹤誤差小也是一個重點,但只要ETF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指數本身沒有太複雜,追蹤誤差一般也都很小。
實際上,SPLG、IVV、VOO,這些ETF都是追蹤S&P500,費用也都壓到了0.03%,選哪一檔我認為差異都不大了。(誤差我認為也都在小數點二位數以下不用太在意)
其實不僅僅是SPY和SPLG有這樣的問題,許多早年發行的ETF在取得成功以後都會面臨競爭問題,
發行商後來也都會採取類似的策略因應,像是GLD vs GLDM、QQQ vs QQQM 都是一樣的例子。
我們會看到不同ETF發行商都有推出許多高度接近的ETF,有些甚至是同一家發行商自己推出兩檔一樣的ETF。
對投資人來說,這些廠商的競爭其實都是好事,因為投資人長期而言只會得到更便宜的費用。
這篇用故事比喻,應該比較好看懂背後的原因和差異,投資的時候可以減少一些擔憂。
原文發表於市場先生FB ETF社團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ETF/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並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延伸閱讀: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