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操盤手-非典型成功》讀書筆記: 有一套最好的資產配置策略嗎?
今天市場先生分享《耶魯操盤手 非典型成功》這本書,
這是一本稍微有點歷史年代的書籍。
作者大衛史雲生(David Swensen)是耶魯大學投資長,
在他管理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期間年化報酬率是16.1%(1985-2005),
同期S&P500的年化報酬率大約是12%左右,在各大校務基金中的耶魯大學表現也是名列前茅。
這本書在談的是「資產配置」的概念
談論包含觀念、資產類別、投資工具特性(ETF、基金)。
如果你投資的資金開始超過一定程度以上(幾千萬或上億),
這時即使是10%的波動,可能就代表數百萬或上千萬金額的變動,大多數人的心臟應該不好承受,
於是你會開始不再追求高報酬率,而是希望得到報酬中間的過程波動越小越好,也就是希望「降低風險」的意思,至於報酬則是合理就好。
如同作者管理的耶魯大學校務基金,如果投資成果動輒上下波動幾億美金,那學校財務可能某天會出問題。
資產配置,就是一種降低投資風險的方法,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把資金放到不同類別的資產,可以在不降低太多報酬的情況下大幅降低風險,或者在不提高風險的情況下增加報酬。
在財金的教科書中,談資產配置的投資組合理論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章節。
如果想了解更多資產配置,
可以閱讀這篇:什麼是資產配置?
以下是《耶魯操盤手 非典型成功》幾個閱讀後的重點筆記和心得:
1. 股票長期而言報酬一定勝過債券?
在美國市場大致是如此,其他國家則不保證。
即使如此,中間也可能有出現10年左右的時間股票低迷、債券因而相對較佳的狀況。
但這不是最大的問題,對一般人來說最大的問題是:
1. 真正長期投資20~30年的人很少
2. 在大跌崩盤時能堅定不移的人沒那麼多
所以即使股票長期而言勝過債券,
也只有能堅持長期投資以及崩盤不受影響的少數人最終能享受到這個好處。
對大多數人而言,需要的不是報酬相對高的工具,而是需要減少不確定性的方法。
因此100%持有股票類資產,並不是一個適合大多數人的建議。
當然,在作者大衛史雲生建議中,
股票類資產(含美國股、海外已開發市場股票、新興市場股票)依然佔了50%,
其中美股占超過半數,因為股票長期而言是提供報酬來源最主要的工具。
可閱讀:美國股市最重要的4類股票ETF
2. 有一套最好的資產配置策略嗎?
還不知道什麼是資產配置可以先看這篇:什麼是資產配置?
作者認為,資產配置是很個人化的事,並沒有一套最佳解。
我覺得這點的重要性在於:
「在投資中,你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和歷史資料,還是你相信自己能力有限、未來不可預測?」
起碼我自己是後者。
1. 任何最佳解都是「過去歷史」的事
未來有可能變化,資產配置僅僅是幫助降低不確定性,
但風險不會是零,未來仍有各種可能。
2. 每個人的個性,對風險報酬的偏好、感受都不同,進而會影響投資成果
例如有些人會在金融海嘯時恐慌,相反的有些人則是大跌時買進並能承受波動,
這代表不同人即使用同樣的方法,也可能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理性)。
而不同的資產,也會對不同的人的風險偏好產生影響,
例如:買自住的房子當成配置的資產之一,會對個人有什麼影響?
如果有個人因為房子自住的關係,短期內沒有要賣出,導致他能夠忽略房價實際價值的波動,
例如房價可能買之後下跌了20%、跌幾百萬,但因為是自住所以沒有很在意,
這雖然沒有迴避風險,但這項資產對他而言是「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會提高」的資產。
同樣道理,
也有些人喜歡多一點股票、有些人持有債券他很安心、有些人持有黃金就能安心睡覺。
資產配置不是在追求最大化報酬率,而是在減少風險,以及減少風險對個人的影響,
個人的偏好在資產配置中一定要考慮在內。
3. 自住房子算是資產配置嗎?
書中有個有趣的例子是:自住房子算不算是資產配置?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不是,理由是自住的房子不是投資用途。
但從作者的觀點認為,現實是房子其實在多數人人生中都是一項金額佔比巨大的資產,
而買自住的房子可以減少租房子時租金受通貨膨脹影響以及變動的風險,
除此之外,因為房子有抗通膨效果、包含本身價值以及大額貸款都是抗通膨的因子(物價上漲時貸款不會上漲),
因此如果有房子,可以減少自己配置在抗通膨的其他資產,
所以它雖然沒有「報酬」,但其實報酬只是沒反應在收入上,而是反映在抗通膨和減少租金變動不確定性風險上。
總結來說,作者認為任何理性的投資人在做資產配置時,都不能夠忽略房子這個非金融資產。
4. 核心資產 vs 非核心資產
有些資產是整個投資組合中必備的,這些商品本身流動性佳、長期持有就能創造報酬。
核心資產包含:
1. 股票(美股、已開發市場、新興市場)
2. 不動產(REITs)
3. 美國公債
4. 抗通膨債
有些資產則不是,
它可能有各種可以替代的選擇、流動性不佳、需要主動操作等等問題。
這些資產依然可以選擇性持有,
包含作者自己在耶魯的投資組合中也有分散一部分在這類資產上,
不過投資時要留意它們特的缺點是否會對投資組合有影響。
非核心資產包含:
1. 公司債(美國)
2. 高收益債
3. 市政債(也稱免稅債)
4. 資產抵押證券
5. 非美國債券
6. 避險基金、槓桿收購基金、創投基金
不過這本沒談到商品類資產(黃金、貴金屬等)。
—
這本書的後半段,跟《約翰柏格投資常識》那本書差不多,
都在談ETF和共同基金的比較。
可閱讀:《約翰柏格投資常識》讀書筆記
不過比較有趣的是,
作者在寫這本書的年代(2005)其實ETF還是很冷門的東西,當時都是基金的天下,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作者的遠見。
如果你資金規模有一定程度以上,要開始做資產配置和分散投資,
尤其是如果你要主動操作而不是透過基金和ETF分散持有,那這本書前面幾個章節應該會蠻有幫助。
最後推薦閱讀這本書:《耶魯操盤手 非典型成功》
加入市場先生FB讀書會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一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