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險基金是如何操作的?解析10種常見的避險基金交易策略

避險基金交易策略

避險基金(Hedge Funds)也可以翻譯成對沖基金。

避險基金不同於一般基金,它允許使用多種不同的投資策略、操作彈性,規則幾乎就沒有規則,不像共同基金一樣有一堆限制,

目標讓投資人能夠獲得較好的報酬,或者較好的報酬/風險比例,

當然這是理想的目標,實際結果不一定真的能辦到,所以避險基金的風險也很高,一般不開放普通人購買。

不過所謂的允許使用不同策略,指的到底是什麼呢?

通常這些投資策略,都各有它的報酬/風險特性,以及主要的獲利方式。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分析避險金基常用的10個交易策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避險基金(對沖基金)是什麼?

避險基金(Hedge Funds)又稱為對沖基金,

之前市場先生在ETF的線上課程中有介紹到耶魯大學校務基金的資產配置,除了股票、債券、商品、不動產以外,
其中就有一塊是配置在絕對報酬基金中,這是一般人買不到的基金,指的就是避險基金

避險基金簡單的定義就是「沒有任何規則限制的基金」它有幾個特性:

  • 避險基金可操作的標的不限、允許做空、運用槓桿,絕大多數避險基金都會運用到槓桿與放空。
  • 避險基金一般都是追求低風險的絕對報酬。
  • 避險基金費用通常比共同基金高、投資門檻也高。
  • 避險基金較少對外宣傳,許多也買不到,通常靠轉介。
  • 投資時要小心辨識與查核,貪求高報酬很容易是遇上詐騙。

若對避險基金不太了解,可閱讀:避險基金、對沖基金是什麼?能投資嗎?

避險基金因為有投資門檻高、一般人買不到的特性,因此流動性通常較差,

代表投資人的資金長時間會被限制在裡面,所以經理人必須使用不同的策略,讓投資人能夠獲得較好的報酬。
避險基金大部分會操作10種不同的交易策略,底下分別介紹。

市場先生提示:記得大原則「不懂不要碰」,只要覺得有疑惑,不要投資至少沒有傷害。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1:多/空股票策略(Long/Short Equity)

這個策略最早是由Alfred W於1949年使用,至今仍持續使用。

操作的概念很簡單,就是同時使用做空(Short)、做多(Long)。

在認為有價格上漲空間的市場做多,並在認為價格將下跌的市場放空,這種方式主要是透過抵銷多空市場來降低市場風險。

通常多/空股票策略是採130/30策略,多頭佔130%、空頭佔30%,也就是多頭較多。

一般的基金經理人只在做多部位上創造超額報酬,但多/空股票策略則是希望在做空部位上也創造超額報酬。

畢竟大跌時所有人都會跌,但是如果你做空操作到跌的特別慘的公司,就代表可能存在超額的利潤,彌補多頭部位的損失。

多/空股票策略主要考驗是基金經理人的選股技巧,包含做空部位,目的是降低投資組合中的市場波動,預測正確就有可能獲得穩定的報酬。

市場先生評價:多/空股票策略(Long/Short Equity)

策略特色:在做多、做空部位上,分別取得超額報酬,減少空頭市場風險,通常會運用槓桿。

報酬特性:根據做多/做空比例而定。常見如130%多頭部位/30%空頭部位,報酬/風險與純做多(Only long)策略差不多,但預期在空頭市場的傷害會略小一點。

市場先生看法:比較正常的策略,報酬可以不錯,但Sharpe Ratio不會說太強。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2:市場中性策略(Market Neutral)

多/空股票策略和市場中性策略很像,都是同時參與多空市場,只是多空的比例不同

市場中性策略(或稱市場中立策略)的目標是,減少投資組合的波動性、讓Beta值能接近0、必須有效對沖系統風險。

因此市場中性策略的多空部位一定是相等的,做多了多少部位金額、那麼做空也就要多少部位金額,完全消除系統風險,目的是為了有效對沖風險,並且在多空對沖之下額外創造Alpha並從中獲利。

像而配對交易(Pairs Trading)就是屬於市場中性策略的一種。

市場中性策略的目標是減少市場系統性風險,不希望大盤指數跌的時候自己也受影響,

例如50%資金做多買進某些看好的股票,另外50%資金放空某些比較看壞股票,

假設兩者Beta一樣,無論大盤上漲下跌,多空部位的系統性風險都會抵消,至於沒抵銷的部分,通常就是我們期待的超額報酬。

詳細可閱讀:市場中性策略是什麼?

市場先生評價:市場中性策略(Market Neutral)

策略特色:保持Beta為零,策略不受系統性風險影響。最困難的是戰勝交易成本,以及避免極端事件風險。

報酬特性:不受空頭市場影響,回檔風險很小但報酬也很小,當市場波動越大時報酬越好。

市場先生看法:很理想但實際上難用的策略,難用、難賺、風險高、爆掉的人也多。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3:只做空(Short-Only)

只做空的策略是放空那些價值被高估的股票,等到公司的股價回到合理價格後就以較低價格回補來賺取價差,但不怎麼持有做多部位。

避險基金經理人有時也會使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來避險,像是用選擇權期貨來做多或者放空操作。

只做空的策略可以為投資組合提供熊市時來對沖風險,但是若股票市場長期上升趨勢,就不利於只做空策略。

市場先生評價:只做空(Short-Only)

策略特色:做空有問題的企業,只透過做空獲利。但有可執行性問題,有些標的或市場即便你看空,也不代表容易做空。

報酬特性:在空頭市場特別強,但多頭市場就比較差,畢竟市場好的時候雞犬升天,甚至很可能被軋空到天上。

市場先生看法:有些知名做空機構(如渾水公司Muddy Waters),會透過研究企業財報是否造假來獲利,權威的機構如果放出消息甚至能影響市場。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4:併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

併購套利通常被認為是事件驅動策略的一種,操作方法是購買被併公司(目標公司)股票,同時放空收購公司(主併公司)的股票。

例如A公司併購B公司,通常會認為B公司股票會被高估,但A公司則需要付出較大的代價,於是買進B公司股票、放空A公司股票。

主併公司為了要獲得目標公司,必須付出高於目標公司股票合理價格的溢價(收購價)。

因此併購消息公佈後,通常被併公司的股價會攀升,而收購公司的股價會因為溢價支出而導致股價下滑,

但是等到了要正式合併的期間,因為最終被併的B公司的股票會按一定比例轉換變成A公司股票,

所以兩家公司的股票價差就會逐漸縮小,直到兩家公司的股價一致為止。

越早進行併購套利的話,就能獲得更多的報酬,但是實際上這個策略的風險很高,

因為若是併購或收購失敗的話,先前收購公司下滑的股價反而會上漲到合理價位、被併公司股價則會回跌,這樣就會產生損失。若是想要透過這個策略獲利,必須能準確判斷併購案的成功機率。

市場先生評價:併購套利(Merger Arbitrage)

策略特色:在併購事件發生時或發生前布局,賺取套利價差。

報酬特性:確定性很高,報酬穩定,但遭受意外打擊時傷害也大。

市場先生看法:機會有限且競爭激烈,規模很難放大,全球級的基金才有能力持續尋找機會。至於本土的,可能球員兼裁判才有機會,但併購本來就不是常發生的事。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5:可轉債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

可轉債(Convertible bonds)就是指投資人能在約定時間內,以約定條件「將債券轉換為股票」。

簡單來說,可轉債是同時享有股權、債權的投資工具。在基本的債券上會加一個附加條款,當股價高於某個價格時,就可以把債券用約定的價格轉換成股票。
若對可轉債不太了解,可閱讀:可轉債是什麼?

基金經理人使用可轉債套利的策略,主要是藉由購買公司的可轉債,同時放空標的公司股票來獲取利潤,但除了放空股票之外,也可以買入股票賣權(選擇權)或是賣出股票期貨
這種套利模式適合波動大的市場。

市場先生評價:可轉債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

策略特色:賺取可轉債與股票現貨之間的訂價差異。

報酬特性:確定性很高,報酬穩定,但遭受意外打擊時傷害也大。

市場先生看法:屬於穩定的策略,但機會有限且競爭激烈,如果發行時存在套利機會,發行商自己就會把這段利潤吃完了。所以通常只能等待價格波動,但這樣規模就有限。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6:固定收益套利(Fixed Income Arbitrage)

這種策略是利用兩種固定收益證券之間的利差進行套利,

由於固定收益類(債券類)的現金流確定,因此合理價值是可以精準算出來的,問題僅在違約率上,而風險類似的債券可以得到類似的評價。

基金經理人觀察市場上的相關商品有沒有價格差異,若是有就會買入價格被低估者,並放空價格被高估者,以賺取其間的利差收益。

有些也會搭配衍生性商品(如債券期貨)來操作。

市場先生評價:固定收益套利(Fixed Income Arbitrage)

策略特色:計算定價差異並做套利。

報酬特性:很穩定,Sharpe Ratio高,但報酬不高,如果用槓桿則會增加違約時的風險。此外債券在某些時候流動性會極端的差,這時風險也高(或利潤也大)。

市場先生看法:算比較大宗的策略,報酬不高但穩定,如果有用很大槓桿就要小心。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7:事件驅動策略(Event Driven)

事件驅動策略是指特殊事件的交易策略的統稱。

當有公司發生財務困難、破產、併購等不利事件時,這時公司的價值就會被低估,此時基金經理人從中找出套利的機會,購入這些公司的股票或債券來賺取利潤。

但是這個策略的難度在於,這些事件發生仍存在一些不確定的風險,若是想成功獲利的話,取決於經理人對事件的判斷是否正確。

市場先生評價:事件驅動策略(Event Driven)

策略特色:事件發生時做出判斷,賺取利潤。

報酬特性:事件驅動的範圍很大,算是一個策略類型統稱,很難直接給出結論。

市場先生看法:同上。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8:信用類衍生商品策略(Credit)

避險基金的投資決策,有很多是圍繞著信貸、借貸進行的。

因為當公司在財務上陷入困境時,會創造一個以折價購買它的信用衍生性商品的機會,這包括購買銀行貸款、其他高收益債。

簡單來說,就是對於狀況不好的企業,低價買進他們手上持有的債務型金融商品或相關憑證,自己取得折價優惠,也幫助這些企業變現手中的證券。

這種策略也會交易同公司發行人或不同信用風險的證券,
像是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擔保貸款憑證(CLO),或是一些貼現債務。

市場先生評價:信用類衍生商品策略(Credit)

策略特色:發災難財,別人的困難就是你的機會,本多終勝。

報酬特性:只要篩選優質債券,報酬可以很穩定,且資本雄厚很重要,但從基金的角度,資本意味著資金成本高,安全性與報酬率不可兼得。

市場先生看法:資金太少也沒人理你,是只有少數大型機構能用的策略。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9:全球宏觀(Global Macro)

避險基金經理分析總體經濟狀況,來預測世界各地的利率、貨幣、商品或股票趨勢,

使用的是由上而下的投資策略來尋找獲利機會。這種策略的獲利方式,取決於經理人能否準確判斷全球經濟趨勢,像是預測貨幣的強弱走勢等等。

市場先生評價:全球宏觀(Global Macro)

策略特色:找市場週期、找長趨勢、判斷轉折。一般來說會搭配動態資產配置組合策略。

報酬特性:根據資產配置的比例而定,風險越低報酬通常也越低。

市場先生看法:屬於常見策略,做得好的話Sharpe Ratio會比一般方法好一點,但並不會超高。

避險基金常用策略10:量化策略(Quantitative)

量化策略也是一種通稱,它可能的策略類型有很多種,甚至上述所有類型都可以是量化策略。

它最大的重點在於「不做人為判斷」、「只根據數據或資訊來做判斷」,除了減少人的因素影響,透過統計也能找到一些平常肉眼無法觀察到的機會。

但要注意的是,量化的陷阱也很多,例如過度最佳化、曲線套入等等,越好的歷史績效越要保持懷疑,邏輯性非常重要,而不是只看測出的績效很好。

市場先生評價:量化策略(Quantitative)

策略特色:不做人為判斷,根據數據或指標做出投資交易決策。

報酬特性:量化策略泛指很多策略類型,而不是某一策略,但大多目標都是追求高Sharpe Ratio。

市場先生看法:邏輯性很重要,都是數據時,不去過度優化也很重要,看到越漂亮的績效越要對此謹慎。

快速總結:各種避險基金常見的策略類型

市場先生的看法是,其實大多數策略都有它基礎的特性。

例如:

  • 套利類的策略,就一定會面臨機會稀少、利潤少、競爭多,導致規模難放大的問題。
  • 同時包含做空,就會面臨有些標的或市場不易做空,
  • 事件驅動型,就會受限於交易機會少的問題。
  • 多空對沖,那就會有Sharpe Ratio高、報酬穩定,但利潤低下的問題。

當然,上述都只是就個人經驗提出些看法,

實際上不同的人使用這些策略,出來的結果一定完全不一樣,在擁有某些獨特技術或能力的前提下,也可能跟我的理解差距很遠,
所以這邊只是做為參考。

最後市場先生再提醒一次:不懂就不要碰。

希望這篇文章能讓你在遇到相關投資或者方法研究時有些概念。

這篇文章為市場先生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ETF/基金投資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詳閱公開說明書並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編輯:Joy 主編:市場先生

額外分享幾篇文章:

1. 基金開戶》最新手續費優惠推薦

2. 台股股票/ETF》最新開戶券商優惠推薦

3. 美股/全球ETF》最新開戶券商比較

4. 投資基金虧損了如何判斷是否出場?

5. 學習基金入門新手教學懶人包

6. 信用卡》國外消費最強現金回饋卡片懶人包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