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產業投資入門:什麼是資訊科技產業(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投資有什麼優勢與風險?

最後更新:2022-05-28

資訊科技-投資

資訊科技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IT產業,是GICS、ICB全球行分類標準中的其中一種行業板塊,
也是在股票市場中非常重要的的一個板塊,它目前是美國11大產業中規模最大,近幾年成長最多的板塊。

科技業因為擁有高成長性,受到許多投資人的青睞,這篇文章市場先生告訴你,投資資訊科技行業要注意,以及深入認識資訊科技業的財務特性。

資訊科技產業是什麼?有哪些類型?

在討論資訊科技產業(資訊科技行業)之前,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就是關於資訊科技業的定義。

我們常見的大型科技公司如Facebook(現更名為Meta)、Google、Amazon,在GICS的行業分類中,並沒有被歸類在資訊科技,
像Facebook跟Google被歸在通訊服務產業,Amazon則被歸在週期性消費產業。

在2018以前,Facebook跟Google都是被歸在資訊科技股,後來資訊科技股有被大幅度重新分類,但也引起許多爭議。
這對資訊科技產業來說是很大的變動,因為會影響到一些大公司在產業中的佔比、估值、ETF成分股等,所以不要以為投資科技股ETF就會買到像Facebook跟Google這樣的公司,還需要看裡面主要的成分股是什麼。

根據GICS產業分類的定義,資訊科技產業(英文: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常簡稱IT產業)主要分成三大部分:軟體及服務硬體及設備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

資訊科技產業類型1:軟體及服務(Software and services)

軟體及服務行業包含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提供軟體的公司和提供IT服務的公司。

軟體及服務行業

子類別 定義 代表性公司
提供網路服務的公司
(此分類在2018年重新被歸類為通訊服務業)
提供網路服務,包含搜尋引擎、社交網路等 Google、Facebook
(如今是通訊服務產業)
提供軟體的公司 提供企業或消費者使用的軟體,從電腦軟體到電玩遊戲都包含在內 Microsoft、Adobe、Electronic Arts(EA)
提供IT服務的公司 提供IT顧問服務或資料處理服務 IBM、Vsa、Master、Paypal
(*Visa、Master、Paypal 於2023年會重新分到金融業)
※資料若有更新以各官網公布為主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資訊科技產業類型2:硬體及設備(Technology hardware and equipment)

硬體設備行業可分為以下三個子分類:通訊設備,科技硬體、儲存及外圍設備、電子設備、儀器和零件。

硬體設備行業

子類別 定義 代表性公司
通訊設備 生產通訊設備的公司,包含區域網(LAN)、路由器及電話,但不包含手機 Cisco
科技硬體、儲存及外圍設備 生產手機、個人電腦、伺服器及電腦週邊產品的公司 Apple、Dell
電子設備、儀器和元件 包含製造條碼掃描器、雷射器、收銀機和安全系統等公司,也包含生產電子元組件的公司,如變壓器、電阻器、電子線圈等 Cyberoptics Corp.
※資料若有更新以各官網公布為主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資訊科技產業類型3: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Semiconductors and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半導體是可以用來控制電流的物質,可做為訊息處理的元件材料,矽則是經常用來作為半導體的物質。
大部分的電子產品,如電腦、行動電話都是利用半導體的導電率變化來處理訊息,半導體行業包含生產半導體的公司及製造半導體週邊設備的公司。

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行業

子類別 定義 代表性公司
半導體 製造半導體的公司,包含製造太陽能模組和電池的公司 TSM(台積電)、NVIDIA
半導體週邊設備 生產半導體週邊設備的公司,包含製造原材料和製造用於太陽能產業的裝置 ASML
※資料若有更新以各官網公布為主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提示:哪些公司算是資訊科技業?對於「科技 Technology」一詞的過度使用

在過去,涉及軟體、網路、電腦及運算相關的領域,就會被當作是科技業。
但如今幾乎所有產業都離不開軟體、網路、運算。

那誰該被分類到科技業、誰又不是呢?

目前市場先生看到最好的理解是:
「能把一些基本材料,創造出超越這些基本材料的價值並達成目標,就稱為科技。」
“technology” might mean as a generic term: manipulating one set of basic materials to realize goals that exceed those materials.

FB和Google,以前是資訊科技產業,在2018年的時候換到通訊服務產業(原本多是傳統的電信業),裡面有多一個網路內容及資訊服務的子產業。

例如金融科技業Fintech,像是Paypal、Visa、Master,如今仍被被分在資訊科技產業中。

其實金融科技,應該是運用科技創造出更大價值的金融業,而不是科技業,以此類推。
GICS也是與時俱進不斷在修改分類規則與標的,預計2023年時金融科技會脫離資訊科技產業,做為”交易與支付流程服務”的產業群組重新分到金融產業中。

至於資訊科技行業底下的各個子產業市值規模有多大呢?

目前我們找不到根據GICS分類的產業市值規模,但有找到finviz這個網站有提供資訊科技行業中各子產業的市值規模,雖然分類方式跟GICS不太一樣,仍然可以給我們一個參考。

下表可以看到資訊科技行業中,市值規模最大的是「軟件 – 基礎設施」這個子產業,其次是「消費類電子產品」、「半導體」,這三大類共佔了資訊科技總市值的66.98%,算是相當高的比例。

資訊科技行業子產業市值規模排名
排名 行業 市值(美元)
佔資訊科技業總市值比例
1 軟件 – 基礎設施
Software – Infrastructure
3236.87B 26.31%
2 消費類電子產品
Consumer Electronics
2546.31B 20.70%
3 半導體
Semiconductors
2456.51B 19.97%
4 軟件應用
Software – Application
1569.01B 12.75%
5 信息技術服務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s
894.51B 7.27%
6 半導體設備與材料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 Materials
549.91B 4.47%
7 通訊設備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391.67B 3.18%
8 電腦硬件
Computer Hardware
237.59B 1.93%
9 電子元器件
Electronic Components
170.68B 1.39%
10 科學技術儀器
Scientific & Technical Instruments
161.78B 1.32%
11 太陽能
Solar
70.15B 0.57%
12 電子和電腦配置
Electronics & Computer Distribution
16.50B 0.13%
資料來源:finviz網站,資料時間:2022/5/27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深入認識資訊科技業的財務特性

科技公司與其他公司在財務上最大的不同在於:

  1. 通常庫存很少或幾乎沒有庫存
  2. 承擔了大量資本投資風險或是發行大量債務來做研發
  3. 在前期通常沒有盈利,或甚至連營收都沒有
  4. 許多公司的目的在於被併購,而不是產生利潤

因此在分析資訊科技產業的公司時,特別是發展初期的公司,我們無法用公司的盈利能力來判斷好壞,一般會分析流動比率、負債權益比、毛利率這幾個指標。

資訊科技業衡量指標1: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流動比率能夠評估公司在未來12個月內是否具有履行短期債務的能力,由於許多科技公司是不盈利的,甚至沒有收入,因此分析它們是否能履行短期的財務義務非常重要。

計算流動比率的公式=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流動比率因行業而異,一般在1.5~3之間算是健康的企業,如果比率小於1,代表流動負債大於流動資產,則可能會產生短期償債的問題
詳細可閱讀:流動比率是什麼?

資訊科技業衡量指標2:負債權益比(Debt to Equity Ratio)

負債權益比是用來衡量公司的財務槓桿,計算方式是用總負債除以股東權益。這個比率也是因行業而異,一般比率愈小愈好,如果介在0.5~1.5算是健康的企業,如果數字過高,代表公司的財務槓桿過高,公司資金來源依賴負債更多,破產的風險也就愈高。

負債權益比計算公式=債務總額/股東權益

詳細可閱讀:負債權益比是什麼?

資訊科技業衡量指標3: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

雖然很多科技公司一開始沒有盈利,但是還是需要檢是它的利潤率,例如毛利率,因為這會是未來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
如果公司是高毛利率,那麼一旦公司規模擴大才有利可圖,如果公司是低毛利率,則可能是公司難以獲利的訊號之一。

毛利率計算公式=(營業收入-產品成本)/營業收入

如何用成長指標看科技產業的成長性?

觀察盈餘和成長性很重要,
但是,資訊科技產業的公司,EPS不一定有參考價值

科技公司因為都需要有大額的資本支出,造成大量折舊,會壓低EPS淨利呈現的數字,
舉例來說,公司也許盈餘10億元,但因為去年花了20億資本支出在設備上,這資本支出會作為折舊攤提到後面10年,假設線性折舊一年2億 (20億分成10年,當作一年花2億設備支出的概念),
那財報上就會顯示只有8億元的盈餘。
想了解折舊可閱讀:折舊是什麼?

因此EPS和EPS成長率,並非衡量科技公司獲利最好的指標,這個越在發展中公司會越明顯,因此用營收或者營業現金流的成長率,會是更好衡量公司成長的指標。

更多的EPS替代指標可閱讀:認識EPS及替代EPS的指標

除了營收之外,不同的產業其實各有不同的成長指標。

以Facebook為例 (雖然它如今已不算資訊科技業),它最重要的成長指標包含: 

  • 日活躍人數(Daily Active People, DAP)
  • 月活躍人數(Monthly Active People, MAP)
  • 人均營收(Average Revenue per Persn, ARPP)

從下圖可以看出Facebook過去幾年在這些重要的成長指標均有很明顯的成長,這跟它過去幾年股價的快速成長有直接的相關性。

FB的4個重要成長指標

以軟體服務公司Adobe為例,因為它是以販售軟體為主要收入,因此它最關鍵的成長指標是 年度經常性收入(ARR)

從下圖2021年財報中可以看出,它的絕大多數營收來自於訂閱收入,佔比高達92%,
這類型的收入由於屬於訂閱服務,因此有一定程度的高確定性,能確保明年依然同樣有這些收入進來,因此稱為 年度經常性收入(ARR)

而財報中也可以看到更細分的ARR,包括出版及廣告、數位體驗、數位媒體等更詳盡的數字。

如果主要的年度經常性收入持續成長,那麼對該公司來說是個正向的指標。

Adobe重要的成長指標:年度經常性收入(ARR)

對資訊科技業來說,研發費用(軟體服務類)及相關資本支出(半導體等),也是一個保持未來成長與競爭力重要的指標

而且這些支出金額並不是越低越好,而是應保持成長。

花越多錢在資訊科技產業不一定是壞事,
有時候研發費用金額成長,但因為公司營收成長更多、獲利大幅成長,對營收佔比反而下降,
例如NVIDIA(NVDA),2021年初到2022年初,研發費用從3924百萬美元成長到5268百萬美元,但研發費用對營收佔比卻從23.5%下降到19.6%。

NVIDIA研發費用較去年同期成長 但佔營收比例卻下降

投資科技股好嗎?有什麼優勢與風險?

投資科技股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 巨大的成長潛力:隨著企業透過科技提高生產力,資訊科技仍然會是未來幾年成長的主力,創新的技術有可能帶來巨大的收益。
  2. 多樣化的選擇:科技行業的規模龐大,包含不同的子類別,因此該行業內部就有很多樣的公司可以做選擇。

投資科技股須留意的風險如下:

  1. 高估值:與其他行業相比,科技業通常會有較高的估值。在多數情況下,這些估值是代表著創新技術的未來價值。估值高雖然對於股票的成長很有幫助,但是也極具危險。一旦發展不如預期,可能蒙受重大損失。
  2. 利率升息與通膨影響:許多科技公司當下並沒有盈餘或配息,擁有高估值單純來自對未來的現金流。但是當折現率改變,像是通膨及升息,會導致估價模型折現回來的預估價值變小,簡單來說就是利率升高會讓未來的現金流變得不值錢,導致股價下修。
  3. 高波動性:科技業常常會有短期的高獲利,容易造成股價的高度波動,對投資人來說,要判斷何時買進及賣出是相對困難的。此外,由於科技股的高估值是來自潛在的高成長,當景氣不好,或是成長的動能不見時,高估值已經沒有東西支撐,那麼股價就會跌得又快又深。
  4. 科技股並不以高股息聞名:多數的科技公司會將獲利拿來研發或創新,並不一定會派發股息,所以如果對股息有所期待者,科技業可能不是個好選擇。(美國的科技股大多不派發股息,但是台灣的科技股則不同,許多大型科技股有不錯的殖利率。)
  5. 反壟斷訴訟:隨著科技巨頭的影響力擴大,壟斷市場、侵犯隱私等爭議也不斷發生,大型公司像是Google、Facebook、Amazon等公司都分別在美國、歐洲等地面臨反壟斷的訴訟。

資訊科技類股的長期走勢表現如何?

前面提到資訊科技類股具有高成長但是高波動的特性,那麼長期下來,跟大盤的表現比較如何呢?

我們以資訊科技類ETF中規模較大的VGT跟代表大盤的SPY做比較,下圖可以看到從2005至2022的這10幾年間,VGT的複合年化報酬率高達14.33%,確實遠勝於大盤的9.88%。

然而,VGT的波動度也是較SPY大的,在2008年金融海嘯最大跌幅時,大盤下跌了36.81%,而VGT下跌了42.81%。

VGT(資訊科技)跟SPY(大盤)比較

資訊科技類股的ETF該怎麼買?

如果要投資台灣科技業的ETF,目前市面上有幾檔可以選擇,包含富邦台灣科技(0052)元大電子(0053)、中信關鍵半導體(00891)、富邦半導體(00892)等。

如果要投資世界級的科技公司,則建議可以參考美股的資訊科技業ETF,整理幾檔較知名、規模較大的如下。

其中規模最大的QQQ是追蹤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雖然不全部都是資訊科技行業,但以科技業為主,所以也放入一起比較。

資訊科技類股ETF

代號 全名 追蹤指數 費用率 規模
QQQ Invesco QQQ Trust 納斯達克100指數 0.20% $193.6Bn
(2022/3/25)
VGT Vanguar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TF MSCI美國可投資市場資訊科技25/50指數 0.10% $55.6Bn
(2022/2/28)
XLK 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 科技精選行業指數 0.10% $46.6Bn
(2022/3/25)
IYW iShares US Technology ETF iShares US Technology ETF 0.41% $8.7Bn
(2022/3/25)
FTEC Fidelity MSCI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ex ETF MSCI美國可投資市場資訊科技25/50指數 0.08% $6.4Bn
(2022/2/28)
※資料若有更新以各官網公布為主 資料整理:Mr.Market市場先生

目前購買美股股票與美股ETF有2個管道,分別是國內券商與海外券商,之前都有分享過券商的教學文章如下

  1. 國內券商複委託:如何用複委託買進美股ETF?
  2. 海外券商比較:美股ETF怎麼買?知名美股券商與複委託比較

快速重點整理:資訊科技產業是什麼?

  1. 資訊科技產業主要分成三大部分:軟體及服務、硬體及設備、半導體及半導體設備。其包含範圍相當廣泛,目前是美國11大行業中規模最大的、也是近幾年成長最快速的產業之一。
  2. 許多科技業的公司前期投入大量的研發成本,並不一定有營收或獲利,因此很難用盈利來衡量公司好壞,如果是發展初期的公司,財務上一般會分析流動比率、負債權益比、毛利率這幾個指標。如果是發展中的公司,一般會看營收及重要的成長指標,例如用戶數、日活躍人數、訂閱數等,依公司類別不同會有不同的關鍵成長指標。
  3. 投資科技股的優勢在於有多樣性的選擇並且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4. 投資科技股的風險在於高估值及高波動性。此外,科技股並不一定有高股息,同時許多巨頭也面臨了反壟斷訴訟的風險。
  5. 從過去10幾年的經驗來看,資訊科技行業的報酬率確實是遠勝大盤的,但相對的波動度也較高,遇到熊市時,下跌的比大盤更深。

市場先生心得:

資訊科技產業是目前最重要的成長領頭羊,但資訊科技其實是一個很大的產業。

像前面有提到,過去的資訊科技產業和現在不一定相同,例如2018年FB、Google從原本是資訊科技產業,被移動到通訊產業,
未來也持續會有變動,例如預計2023年金融科技類的Visa、Master、Paypal從資訊科技移動到金融業。

未來各產業之間的特性也許會更不明顯,所謂”科技業”的界線也會變得模糊,因為各行各業都會充滿各種技術創新。

用大的產業分類(Sectors)是一種簡單的分門別類方式,
但我認為想對這些產業特性有所區隔,也許更好的方式,是去關注更細的產業群組(Industry Group)分類,
例如半導體業、硬體業、軟體業,這些產業其實又有完全不同的特性,
這樣才是更好更完整理解這些產業特性的方式。

未來有時間我會再陸續整理這些細產業的資料,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也歡迎幫我多分享 :)。

更多產業分析相關文章:

市場先生的產業投資指南
點擊下方產業列表,就能獲取最完整的產業投資分析
非必需消費品 Consumer Discretionary
必需消費品 Consumer Staples
能源 Energy
原材料、原物料 Materials
工業 Industrials
醫療保健 Healthcare
金融 Financials
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不動產 Real Estate
通訊服務 Communication Services
公用事業 Utilities
產業投資指南版權所有:Mr.Market市場先生
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本文僅做教學使用,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投資人需了解任何投資皆有其風險。

專欄作者:牟均俞 主編:市場先生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
解決投資的煩惱!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Google reCAPTCHA 保護機制,這項服務遵循 Google 隱私權政策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