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一口要多少錢、投資該放多少保證金?交易期貨前沒搞懂的話你100%會賠錢
最後更新:2023-05-30
這篇文章市場先生要來談一個投資期貨時最重要的概念,也就是「保證金」要放多少。
很多人投資期貨會虧錢,或是你曾聽到很多人說期貨很危險,就是因為他們沒搞懂這個概念。
上一篇文章談到什麼是期貨,
可閱讀:期貨入門(一) 什麼是期貨?風險很高嗎?
有了對期貨或初步認識以後,
你最該先知道的不是期貨怎麼買,
而是期貨的保證金怎麼算、以及應該要放多少保證金才正確。
1. 什麼是「一口期貨合約的價值」
2. 有足夠保證金就能交易期貨,但保證金是個雙面刃
3. 保證金與槓桿倍數的關係
4. 交易期貨該放多少保證金?
5. 小心那些被「高槓桿」美化過的策略績效
這篇文章有點長,但超級重要,
甚至可以說許多人會在期貨賠錢,就是沒搞懂這件事,
如果你有想了解期貨,這篇文章請一定要看完。
先了解什麼是「一口期貨合約的價值」
期貨的一單位在台灣通常稱為「一口」
期貨合約價值(一口) = 商品價值(點數) × 每點契約價值單位
商品價值,就是該商品目前的股價點數。
每點契約單位,就是每一點數的價值,或每個合約對應的價值。
以下用台灣最常見的2個指數期貨商品(台指、小台)來舉例:
台灣指數期貨一口合約價值(台指、小台) | |||
商品 | 每點價值 | 目前點數(假設) | 總合約價值 |
臺股期貨 | 200元 | 11000點 | 220萬元 |
小型臺指期貨 | 50元 | 11000點 | 55萬元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指數的價格每天漲跌會變動,
而每個臺股期貨的每1點價值是200元,意思是指數上漲1點,不含手續費買進時就賺200元、賣出(放空)就虧損200元。
但如果從整個期貨合約的角度來看,
一口臺股期貨的合約(通稱大台),在指數是11000點時,總價值相當於220萬元。
換句話說,
你不是只有在買賣交易一個漲跌1點是200元的商品,
而是在交易一個價值相當於220萬元的投資商品合約。
因為這個合約單位對一般人來說較大(但對法人來說就不大),
因此期交所有時會發行較小單位的合約,
例如小型臺指期貨(通稱小台),每點價值就只有50元,是臺股期貨(大台)的4分之1,一口總合約價值則是55萬元。
各種期貨商品一口合約多少錢
以下列出幾種常見的期貨合約,以台灣期交所公告的點數計算:
指數類期貨 | |||
商品 | 每點價值 | 目前點數(假設) | 總契約價值 |
臺股期貨 | 200元 | 11000點 | 220萬元 |
小型臺指期貨 | 50元 | 11000點 | 55萬元 |
電子期貨 | 4000元 | 520點 | 208萬元 |
金融期貨 | 1000元 | 1350點 | 135萬元 |
美國標普500 | 200元 | 3200點 | 64萬元 |
美國道瓊期貨 | 20元 | 28500點 | 57萬元 |
美國那斯達克100 | 50元 | 8800點 | 44萬元 |
商品類期貨 | |||
商品 | 契約規模 | 單位價格(假設) | 總契約價值 |
黃金期貨GDF | 10盎司/口 | 1580美元/盎司 | 15800美元 約47萬台幣 |
原油期貨 | 200桶/口 | 2100台幣/桶 | 42萬台幣 |
個股股票期貨 | |||
商品 | 契約規模 | 單位價格(假設) | 總契約價值 |
個股期貨 | 2000股/口 | 200元/股 | 40萬元 |
ETF期貨 | 10,000股/口 | 80元/股 | 80萬元 |
資料來源:台灣期交所(請以最新公告資料為準)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注意,不同交易所規定的單位合約規格會有所不同,上面列的是台灣的期交所自己規定的合約規格。
台灣期交所提供的期貨商品,除了臺股期貨、小型臺指期貨、電子期貨、金融期貨、個股期貨,這幾個交易量比較大,其餘交易量都相對小。
大多數海外指數或者商品期貨,都會去交易海外交易所提供的期貨合約(通稱為海外期貨),會有更大的流動性。
如果你用的是海外券商(例如說IB盈透證券,或是Firstrade第一證券),或是國內券商下單海外期貨,要留意規格也會跟台灣期交所的合約有所不同。可閱讀:海外期貨合約規格清單(施工中…)
IB盈透證券是全球最大的網路券商,提供全中文化介面,不僅商品全球最齊全,也是唯一提供中文期貨交易的券商。
IB有分成美國IB的帳戶及香港IB帳戶,建議開美國IB的帳戶,資產才會受到最高3050萬美元賠款保障。
IB可以全線上免費開戶,但操作介面比較複雜,可以開戶後多去摸索一下,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看看囉。
有足夠保證金就能交易期貨,但保證金是個雙面刃
不需要投入合約價值的資金,有「原始保證金」就能交易買賣期貨
上面提到一口臺股期貨合約價值220萬,
但這不是說你要準備220萬才能交易期貨,而是準備超過「原始保證金」就能買賣交易期貨。
原始保證金的金額,
台灣的期交所會有公告,並且各商品也會不定期調整保證金金額大小,
如果是在國外的交易商,也同樣會有保證金的規則公告。
以台指期為例,保證金如下:
台指期保證金 | ||||
商品 | 每點價值 | 目前點數(假設) | 總合約價值 | 原始保證金 |
臺股期貨 | 200元 | 11000點 | 220萬元 | 91000元 |
小型臺指期貨 | 50元 | 11000點 | 55萬元 | 22750元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只要準備91000元保證金,就能交易一口價值220萬元的期貨,但是…
91000元就能交易價值220萬的東西,
舉個例子:你可以想像有點類似你買一間220萬元的房子去轉賣,但你沒有準備全部資金,
於是你出示自己帳戶中91000元當作保證,代表如果萬一轉賣時虧損時你有能力支付差額,並且都從這帳戶中扣除,
之後你設法轉手賣掉後,拿到的資金在還給原屋主。
看到這裡,你應該已經有感受到一些期貨「槓桿」、「以小博大」的味道了。
注意保證金並不是費用或損失,也不是押金,它只是一個最低門檻的概念。
保證金是指放在「保證金帳戶」中的金額
在開期貨戶頭的時候,通常也會有一個銀行的虛擬帳戶,裡面可以匯款存入保證金,
帳戶裡面放越多資金,保證金就越多。
(國外則是直接連結保管銀行帳戶,不會另外有個虛擬帳戶)
保證金沒有規定最高可以放多少,
但放太少就不能交易、另外過程中有損益也都會直接從保證金帳戶中扣除,獲利也會直接增加在帳戶中,
如果帳戶中錢放得太少,或因為虧損導致剩下的錢太少,
券商會認為你目前的保證金太少、萬一後面再虧損你可能會沒有足夠的支付能力,
所以券商有權強行把你的部位認賠賣掉,也就是稱為「斷頭」。
任何資金是有機會成本的,
使用越多資金,代表槓桿越小,越不容易被斷頭,
而使用越少資金,代表槓桿越大,單位資金報酬及斷頭風險都越大。
也因此保證金就像個雙面刃,他會讓人想用更少的保證金提高報酬,但同時也提高風險。
保證金不足的危險:被強制斷頭
舉例,如果你用91000元保證金就去交易放空(看跌)一口台指期(每點價值200元),
結果隔天一開盤就大漲500點,代表你直接虧損10萬元(500點x200元/點=10萬元),
這時因為保證金只有9萬1千,因此不但全數歸零,部位也會被強行賣掉平倉(稱為斷頭),你還會欠下券商一筆錢,
後面即使翻盤、股市又突然如你預料的大跌,因為你已經斷頭出場了,所以無論跌多少都已經與你無關了。
更完整的保證金細節可以看這篇:一分鐘看懂什麼是保證金交易?
保證金與槓桿倍數的關係
槓桿倍數 = 每口合約價值 ÷ 每口保證金金額
每口保證金金額,指的是你的保證金帳戶中,為每一口期貨準備的資金
例如你交易1口價值220萬的臺股期貨合約,
保證金帳戶只要高於原始保證金金額(才允許買賣),想放多少就多少,
可以放50萬、100萬,甚至要放500萬保證金都可以。
以1口價值220萬的合約為例,槓桿大小如下:
台指期槓桿範例(假設1口合約價值220萬) | |
保證金帳戶資金/1口 | 槓桿倍數 |
440萬元 | 0.5倍 |
220萬元 | 1倍 |
110萬元 | 2倍 |
55萬元 | 4倍 |
44萬元 | 5倍 |
22萬元 | 10倍 |
11萬元 | 20倍 |
91000元(原始保證金) | 24.1倍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從這裡你可以觀察到:
1. 保證金放越少,槓桿越大
2. 槓桿大小是可改變的,換句話說「期貨的風險是可控的」
很多人說期貨很危險,或者期貨槓桿很大,這理解並不完全正確。
期貨的槓桿大小是「自己決定」、「可大可小」的,
甚至可以低於1倍槓桿,這風險會比買股票更低。
放大槓桿能增加報酬?背後的問題是
槓桿4倍的重點不是報酬4倍,而是波動大小變4倍
更危險的是,這代表有可能有超過-100%的虧損
假如有個策略長期年報酬是+12%(有時+8%、有時+30%、有時-10%…),
透過期貨可以簡單的加大槓桿,
例如2倍槓桿是+24%,4倍槓桿是+48%,聽起來是不是還不錯呢?
當然沒這麼好的事,
如果這個策略的最大回撤(從任意高點回檔到最低點)大約是25%,
2倍槓桿時,意味著雖然他長期會賺錢,但最壞的時候資金會只剩50%,
4倍槓桿時,代表最壞的時候,代表最大虧損是100%,所有保證金會耗盡歸零。
無論多高報酬率,只要乘上一個「零」,最終結果都是零。
任何投資策略想要獲得報酬,過程必然不會只有賺錢的波動,也會有損失的波動,
同時報酬越高的策略,這種波動通常就越大。
即使是小波動的策略,也可能偶發性遇到一次大的虧損波動。
大多數在期貨失利的人,絕大多數並不是策略出問題,而是槓桿出了問題。-市場先生
放越大槓桿,也代表把波動倍數的放大,大幅的增加歸零可能。
了解這點的人,絕對不會輕易使用高槓桿。
如果有人跟你強調期貨高槓桿很好,基本上你要保持很高的警惕,
高槓桿有高槓桿的用途,但不等於很好。
反之,一味地說期貨很危險的人,你也可以理解到對方其實不懂保證金規則,
保證金的高低是掌控在自己手上,這意味著風險的高低完全可以被控制,
只有不懂保證金規則、不會控制風險、過度槓桿的人,才會說期貨很危險。
重點來了,交易期貨該放多少保證金?
前面說保證金的大小可以自己決定,那到底應該放多少才合理?
放少了很危險、放多了似乎資金效率不高,那正確的數字應該是多少?
這問題也可以換句話說:正確來說,該使用多大的槓桿?
一個標準答案是:你應該放100%保證金,不使用任何槓桿(1倍槓桿)
換句話說,如果交易每口大台(臺股期貨),你保證金要放220萬(以11000點為例)。
有幾個原因如下:
1. 一個投資策略,在1倍槓桿的情況下就應該要具備足夠的獲利能力
2. 一倍槓桿之下,策略風險通常就已經不小了,任何能長期生存的投資人都不該輕易放大槓桿
3. 追求低風險,遠遠比追求高報酬還重要
4. 歷史統計數據終究是歷史,即使歷史資料呈現策略風險很低,也不是你輕易放大風險的理由,因為未來一定會發生意外
如果這幾點你不認同…市場先生也不好多說什麼,
只能說等有一天你資產規模夠大,或者時候到了,那時你就懂了。
當然也不是說完全不能放大槓桿,這其實根據策略以及商品波動特性而定,
前提是你對自己策略夠了解、以及對歷史數據的不確定性有足夠認知,那應該就知道自己最多能用多大的槓桿。
如果對於自己合適的槓桿沒有答案,
那至少1倍槓桿就應該先當成一個準則,先不要輕易的用更大的槓桿。
覺得太保守了嗎?先能生存下去再說吧。
沒錢?錢不夠?那只是代表你還不該使用期貨這個工具,資金少並不是使用高槓桿理由。
別忘記前面說的:無論多高報酬率,只要乘上一個「零」,最終結果都是零。
小心那些被「高槓桿」美化過的策略績效
前陣子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個文章,
有人宣稱他2019年期貨程式交易策略績效是報酬+45%,
用50萬元保證金跑一口大台,期間最大回檔(MDD)僅-18%。
報酬率45%,聽起來好像比巴菲特厲害了?
過程最大回檔18%,也好像在許多人可接受的範圍?
這策略是好還是不好?厲害還是不厲害?
讓我們用槓桿還原一下它的策略:
一口大台在2019年合約價值大約是落在200萬~240萬(指數大約1萬點~1.2萬點)之間,
取中間值220萬的合約價值,因此50萬保證金可以算大約4.5倍槓桿。
把報酬和回檔分別除以4.5倍槓桿,
2019一年報酬率是10%,最大回檔是4%,
這個數字代表它完全不用槓桿下的績效表現。
看起來好像也不錯了,是這樣嗎?
以下我額外提供2個資產類別在2019年的買進持有報酬來比較一下。
一個是美國股市(IVV),一個是美國公債(IEF)。
標的 | 2019年報酬 | 期間最大回檔 |
某策略4.5倍槓桿後 | 45.0% | -18.0% |
某策略無槓桿 | 10.0% | -4.0% |
S&P500ETF | 31.3% | -6.7% |
美國中期債ETF | 8.0% | -3.6% |
資料整理:Mr.Market 市場先生 |
只有排除槓桿,你才能看清策略的原貌
在這個對比中可以看到,
如果將資金100%放在美國股市放著不動,年化報酬率是31.3%,期間最大回檔是-6.7%,
雖然這很大的因素是剛好2019股市表現好,且包含了2018年大跌後的反彈,
但和上面的期貨績效相比,是放在同一個基準之下。
在沒有槓桿的情況之下,單純美股買進持有的績效表現就是該策略無槓桿時的3倍,風險則是略大一點。
如果把S&P500同樣放大到4.5倍槓桿,報酬會是140.85%,遠遠勝過該期貨策略的45%報酬,當然回檔會略高一點。
(注意,千萬別這麼做,否則股市不好的年度一定爆掉)
對比之下,其實該期貨策略在無槓桿下,報酬與風險在該年度其實比較接近美國中期債券,
也不能說它不好或沒用,但單純就風險報酬的屬性,應該跟許多人一開始想像落差很大。
另外,除非樣本數夠大以及我們完全了解策略特性,否則也很難只憑一年多頭年度的結果說明些什麼。
那些宣稱「高績效」的策略,很可能只是「高槓桿」
看到別人貼出策略高績效的成果,覺得很吸引人嗎?
當看到別人期貨績效時,先別急著看報酬率,記得要去看它使用多大的槓桿。
有些人甚至會宣稱使用10萬元去跑一口台指期貨時的績效,大概22倍槓桿,報酬率動輒破100%,
那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報酬率,真正用那些錢去操作只會得到斷頭的結果,也就是0%,甚至負債。
投資不是只有一年的事情,明年的風險不會和今年一樣
有些人可能會疑惑,
上面那個案例,看起來即使使用4.5倍槓桿,回檔也只有-18%而已?
為什麼很危險?為什麼要排除槓桿、而不是放更大?
原因是,那只是2019年的數據,在某些單一年度,很可能策略的波動並不大,
但會不會未來有某一年,當年指數的波動是2019年的5倍、10倍?
例如策略歷史最慘只回檔-10%,於是你決定槓桿5倍,
結果未來剛好某一年最大回檔-20%,在槓桿5倍的情況下直接變成-100%就斷頭出局了,
這是很有可能會發生的,
如果貿然低估危險性,到時你可能會來不及、不夠錢去補保證金。
快速總結:了解期貨契約價值與槓桿
1. 交易任何期貨商品前,要先知道「一口期貨合約的價值」
2. 期貨合約價值(一口) = 商品價值(點數) × 每點契約價值單位
3. 有足夠保證金就能交易期貨,但保證金是個雙面刃
4. 保證金可高可低,完全由自己控制
5. 保證金越高越安全、資金運用效率低,保證金越少槓桿越大、風險也越大
6. 槓桿倍數 = 每口合約價值 ÷ 每口保證金金額
7. 大多數在期貨失利的人,絕大多數並不是策略出問題,而是槓桿出了問題
8. 任何策略起步時,你應該放100%保證金,不使用任何槓桿(1倍槓桿),來評估投資成果,並且增加槓桿要很謹慎
9. 小心那些被「高槓桿」美化過的策略績效,要還原成1倍槓桿,才能評估它的真正成果
這篇就談到這,
市場先生會寫這篇是因為前一陣子和朋友聊到期貨交易的想法,
早年剛開始學習期貨時,包含我自己也是使用不低的槓桿(大概4倍),
但隨著時間經過對投資策略的體會,以及觀察市場有一些打著高報酬策略的詭異宣傳,
發現其實有很多坊間流傳的觀念並不大正確。
我知道資金少的時候,你一定會想追求各種提高報酬的方式,
例如提高槓桿或參數策略最佳化等等,這些事情我自己以前也都做過,
但這並不是正確的投資概念,也並非能在市場中長久生存下去的方式,只是加速毀滅而已。
我自己算很幸運,沒有從其中受到什麼損失,
但當年很多決策,後來自己事後回頭看都覺得捏了一把冷汗。
最後,期貨其實是個好用的工具,前提是你能正確的去使用它,
希望這篇文章的內容能對你有些幫助。
市場先生 2020.01
延伸閱讀:
1. 什麼是期貨?
4. 什麼是程式交易?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感謝市場先生花時間撰寫這篇文章
讓想從股票市場轉到期貨市場的我
明白保證金的重要性也明白期貨市場是一場零和交易
期貨市場也並不是某些人美名的低風險高報酬,
閱讀這篇後讓我更審慎評估是否要參與期貨市場。
最後最喜歡一句話 ·「追求低風險,遠遠比追求高報酬還重要」,謝謝。
謝謝回饋 🙂
謝謝🙏您的分享,感恩,就是不能輕易的操作高ㄍㄢˋ桿
讚
感謝本篇的撰寫 尤其後段的提醒
謝謝回饋
了解很多,感謝。
對於你所說美化績效的部分我不怎麼認同,雖然說還原成1被槓桿可以看出所謂的”投資方向正確與否”,但別忘了高槓桿下的交易策略本來就跟低槓桿不一樣,你不能期待一個大台期貨投資人跟買0050ETF的投資人一樣持有一個整個年份,進進出出是正常的,但最終報酬率比0050或是大盤高,就代表他的交易策略勝於大盤。
我覺得槓桿並不是不能開,問題是當你衡量比較時,用開槓桿去比較會有問題。你不能說一個槓桿3倍的策略一定比槓桿2.5倍或1倍的好,但如果只比較績效往往就會下這個結論,畢竟槓桿越高報酬就越高。
我想請問一下,股票期貨和貨幣期貨規則是不是一樣的? 就是我保證金放多少,就算賠了,最多也是斷頭,可能這保證金全沒了,但是不會有負的(還倒欠銀行)情況發生呢?
例如我買了漲 保證金 10萬好了,但是隔天他跌到我保證金不足出場,但是金額斷頭後 應該還會剩一點點,不會出現 負數吧
投資或投機,正常不該去考慮斷頭後要不要賠,而是考慮如何不會斷頭。
當然實際狀況也回答你,國內的基本上欠的會追到底,也有聽過有人不還,只是留下紀錄未來會無法使用國內任何金融投資服務。
國外的服務,則是它沒辦法跟你追回資金,所以你帳上變負的不補也沒關係。
但總之並不建議這樣做,因為這樣已經不是在做投資或投機,單純就是在賭博而以。
謝謝市場先生熱心撰文,給予期貨如此清楚扼要地說明. 目前有在自行操作美股, 日後資金到一定程度會用美股指期貨對沖風險, 期待「海外期貨」一章, 再次感謝!
不客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