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投資是什麼?如何用來選股?使用時要注意什麼?

價值投資是什麼

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是一個相當知名的投資策略,
全球最知名的價值投資者就是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價值投資認為,價格 跟價值會是不一樣的,但是長期來說,價格會回歸到價值,
因此投資的目標就是找到一間好公司,用便宜或者合理的價格買進。

價值投資是什麼意思?

價值投資(英文:Value Investing)是在1930年代由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大衛·陶德(David Dodd)所提出的,發展至今已分成非常多不同的門派。

價值投資最主要是透過公司的各種資訊,對企業當下的價值及未來的經營做出判斷,評估出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簡稱價值),並根據內在價值給初合理股價的估價(稱為估值),並且與當下的股價做對比,尋找價值高於價格的股票。

價值投資最知名的投資者,就是 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價值投資的分析關鍵,在於會把企業股票區分成 價格(Price) 與 價值(Value) 兩種概念。

價格與價值有什麼不一樣?

價格(Price)、價值(Value)中文聽起來有點像,但其實兩者有很大的不同,以下我們要先搞懂到底什麼是價格、什麼是價值。

什麼是價格?

價格也可以想成眾多的買家與賣家出價的集合,也就是市場眾人(很多的買家及賣家)對這間公司的看法。

以股票來說,買賣一檔股票的最新成交價,就是當下股票股票的價格,代表在當下,買方與賣方都認同該價位。

想買的人會出一個價格(買價),想賣的人也會出一個價格(賣價),
最後市場就會成交在買賣雙方都覺得合理的價格,價格也會隨著人們的看法及新的資訊而持續不斷的變動。

什麼是價值?

價值是投資人自己去評估公司實際的內在價值,代表你認為公司應該值多少錢比較合理。

價值是非常主觀的,

每個人對公司都有不同的評估方式,所以同一間公司,可能每個人算出的價值都不一樣。

  • 價格 = 買賣股票的價格,也就是市場眾人對公司的看法,代表當下人們普遍的共識。
  • 價值 = 每個投資人去評估的公司實際內在價值,根據評估方法不同,每個人對價值的判斷也有不同。

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

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是:價格跟價值會是不一樣的,但是長期來說,價格會回歸到股票真正的內在價值

我們在學習任何主動投資方法的時候,一定要了解它背後的核心價值觀點是什麼。

價值投資認為:價格長期而言,會等於公司的內在價值。但短期而言,價格可能變化很大,會比內在價值昂貴或便宜很多。

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找到一個公司它真正的價值,就可以等它價格出現比較不合理(便宜)的時候就可以買進,那萬一它今天漲的很不合理(昂貴),我們也可以賣出。

巴菲特有把價格跟價值做一個簡單的比喻,他說:「價格就是你付出的,價值就是你得到的」。

價值投資核心的操作原則,
用最簡單一句話來講,就是找到一間好公司,用盡可能低於價值的價格買進

價值投資裡面「價值」兩個字是多餘的,因為沒有價值就不需要投資。-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

價值投資如何判斷內在價值?

價值投資的核心觀念,是尋找出公司的內在價值,並且在價格低於價值時買進。

但事實上,要評估股票的內在價值不太容易,因為不同的人估計出來的內在價值都不相同,每個人參考的依據也不一樣,
例如資產、利潤、股息、公司發展前景、管理階層的誠信等等,都可以作為內在價值評估的依據。

雖然判斷內在價值可以考慮的因素很多,
但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企業未來創造利潤的能力,也就是企業未來的盈餘或者自由現金流,
而對各種資訊分析,都是在輔助判斷未來盈餘與現金流的可能性、範圍,輔助做出更精確地判斷。

市場先生提醒:在談內在價值的分析方法之前,這裡要先提醒幾個重要觀念:

1. 價值投資並不是單一套方法

根據對內在價值的分析方式不同,後來價值投資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門派。

你可以找到許多種評估價值的方法,各種方法都有它的道理,也有它的限制。

2. 價值的估算不可能完全準確

價值評估考慮的是一家公司的「未來」,

未來本來就有各種可能,因此人們對價值的看法總是不會完全一樣。

我們參考過去資料,只能對未來做出合理猜測,而不是有能力預知未來。

而無論任何一種分析方法,都只是讓我們更接近真正的內在價值,而非做出絕對正確的判斷。

 

分析內在價值常見的方法及指標

不同特性的企業,尋找價值的關注重點不同。

因為價值投資裡面對各種方法都有許多種不同稱呼,找價值股、找成長股、找雪茄菸屁股等等。

市場先生認為評估內在價值大略可以分成3種方向:

  1. 尋找帳面資產被低估的公司,把公司直接清算的剩餘價值,當成內在價值,在遠低於清算價值的價格買進。因此估價的關鍵在於找到資產中流動性佳且被低估的資產,這是最古老的價值投資方法。
  2. 尋找穩定易評估的好公司,將未來穩定營運的現金流折現當成內在價值,並且在便宜或者合理的價格買進。因此評估的關鍵在於如何確認企業未來依然能穩定創造現金流。
  3. 尋找高成長性的公司,將未來獲利折現當成內在價值,在合理價買進。評估的關鍵在於對成長性有正確預估,高成長性的股票即使當下看起來昂貴,在考慮未來成長後,也許依然相當便宜。

各種方法其實都有人用,只是針對不同特性的標的,尋找價值的方式有所不同。隨著時代背景條件不同,每個時期容易找到或容易分析的類型也都逐漸在變化。

但無論如何,價值投資本質都是相同的:找出公司內在價值,並且在價格低於價值時投資。

以下介紹幾種價值投資比較經典或常見的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分析指標。

方法1. 計算清算價值:古典價值投資Net Net估價法

Net Net投資法 = 保守評估財報上資產、隱藏資產,扣除債務後,即為公司淨值(清算價值),再乘上安全邊際。

古典價值投資Net Net估價法是最早的價值投資方法,也可以簡稱為Net Net投資法。

簡單來說,就是把這整間公司買下來,並把負債還掉、清算它的價值,有些是尋找帳面上被低估的土地、證券,有些則是分拆變賣一些部門,最終就是這間公司被清算後最保守估計應該的內在價值。

將此內在價值再打個折扣,也就是取安全邊際,當價格低於此數字即可買進,這類投資法通常會取相當寬廣的安全邊際,例如內在價值打5~6折,甚至3~4折,才會買進。

比方說你估下來覺得這間公司買下來之後,你清算掉所有債務後,帳上的東西變現完還可以有10億,把10億再打個5折或6折,當今天這間公司整體市值對應到的股價跌到5~6億的時候就可以買進,接下來就是等待股價上漲。

有些機構則會買到變成大股東,然後透過股東會要求公司變賣資產並發放股利來完成套利。

Net Net投資法並不在意這些公司以後可以賺多少錢,但挑出的大多是營運很糟甚至虧損的公司,才可能出現足夠便宜的價格。

詳細可閱讀:古典價值投資 Net Net估價法是什麼?

市場先生提示:清算價值的陷阱

雖然Net Net算是價值投資最原始的評估方法,對於內在價值評估的確定性也通常相當準確,但我並不推薦這方法。

實際上巴菲特在早年雖然採用這方法投資,但中後期也是完全放棄這類需要清算的投資方法。

股神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就屬於如此,波克夏早年是一個大紡織公司,巴菲特買的原因也是因為股價夠便宜,遠低於清算價值。但隨後因為連年歸損,巴菲特也無力反轉紡織業的衰退,只能逐漸裁撤部門,最終遭遇了巨大損失。而波克夏如今也不再是當年的紡織廠,變成巴菲特的控股公司。

Net Net投資法的問題在於資訊發達的時代好機會更競爭、更稀少、一般人也難以真的去執行清算公司、虧損的公司清算價值也會逐年下降。

尤其如果企業長年虧損,那麼公司清算價值其實會逐年降低,假如股價沒有快速反彈,那仍必須要認賠出場,要做到接近無風險套利其實執行層面相當困難。

方法2:未來現金流折現法:DCF現金流折現模型

華倫‧巴菲特(Warren Edward Buffett)曾指出,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是公司能在未來的時間裡,產生多少的現金流價值。

與前一種評估企業清算價值不同,現金流折現法,是假設公司能夠存續並持續營運,用未來所能創造的獲利,來評估當下的價值。

現金流折現模型(簡稱DCF):

企業未來的現金流,可以是企業的盈餘,或者扣除掉必要資本支出後的盈餘,也有人保守評估會用股利來作為現金流。

由於金錢都有時間價值,因此將這些未來的現金流折現並加總,就可以對企業當下內在價值做出一個比較有依據的評估。

舉例來說,如果有一間電力公司,未來每年1股都能創造10元的自由現金流,折現率用10%計算,只計算未來10年的價值。

內在價值 = 10 ÷ (1+10%)^1 + 10 ÷(1+10%)^2 + …..+10 ÷ (1+10%)^9 +10÷ (1+10%)^10 = 61.4

代表公司未來10年都穩定創造獲利、10年後獲利歸零的情況下,內在價值為61.4元。
(在此簡化舉例,公司也許在10年後依然能保持獲利,到時創造獲利能力不見得歸零,因此實際價值可能更高)

將此內在價值再用安全邊際取折扣(例如打6~8折),就是可以目標買入的價格。

例如將 61.4元打7折,約43元,低於此價格就是可以目標買入的價格。

 

高成長公司的現金流評估方法

高成長率的公司,其實評估計算方式也和現金流折現法完全一樣,

差別在於未來的現金流要考慮成長性。

而成長性其實是相當難正確評估的數字,因為企業經營會因為競爭、技術發展、意外等等因素,讓未來的成果有很大的變數,難以精準評估。

如果人們錯估了某些企業的成長性,就可能導致價格與價值出現很大的差距,其中就存在著機會與風險。

正確評估成長率十分困難,且成長率的影響會隨時間放大,

例如一個原本預計盈餘以每年40%的成長率高速成長10年的公司,如果最終盈餘年化成長率只有30%,

看似只是錯估10%的年成長率,但10年後最終盈餘結果會是差距2倍以上。

關於現金流折現模型及考量成長率的計算,詳細教學可閱讀:現金流折現模型 – DCF計算方法完整教學

市場先生提示:不要落入線性思考陷阱

現金流折現法中最重要的觀念,就是不要線性思考。

例如我們經常看到前年盈餘10元、去年盈餘10元,就猜今年盈餘也會是10元。看到前年成長率20%、去年成長率22%,就會猜今年也保持20%左右的成長率。

但未來真的是如此嗎?判斷的依據只是因為過去幾年是如此而已嗎?

線性思考在估價中經常被使用,原因是這樣最簡單。但現實是,除非有充足的依據,否則直接線性思考是很危險的。

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 – 知名建築師 高第

方法3. 簡化的快速估價指標

評估清算價值,以及使用評估未來現金流,都是評估內在價值最基本的做法,
但由於這些評估方式比較複雜,因此也就衍生出一些計算上更簡單的估價方式。

這類估價法的目的不是為了算出精準的合理價格,而是透過去比較過去一段時間價格的”相對”昂貴或便宜,根據相對高低來做出判斷。

以下介紹幾種常見的評估方法:

1. 本益比法(PE)衡量買進股票後多久可以回本

我們買的價格就是股價(市價),本益比的意義就是把市價跟公司賺的錢做一個對比,因此我們可以衡量買進股票後多久可以回本。

一般來說,本益比越低代表股價越便宜,投資可以越快回本。

本益比 (倍) = 現在股價(Price) ÷ 預估未來每年每股盈餘(EPS)

每股盈餘(EPS)的計算是股價除與未來預估的每股盈餘,但事實上我們根本不知道未來公司會賺多少錢,所以通常是用過去的盈餘。

一般會用「去年EPS」或者「近4季EPS」來代替。

比方說,你現在計算的當下如果去抓最近一季的財報,就往前連續抓四季,這樣因為有衡量到一年的週期,所以也不用擔心有季節性的問題。

這個是假設未來獲利的EPS會跟過去四季差不多,但實際上還是會有一些誤差,許多公司可能未來會衰退還是成長不知道,這都會導致估價的結果。

本益比常見的判斷標準有3種:

  • 高於20偏貴(報酬率低 5%)
  • 15左右可接受(報酬率6%)
  • 低於12算便宜(報酬率3%以上)

※但由於不同時期利率水準不同、標的成長性不同、產業經營特性不同,上述本益比倍數標準不一定絕對適用所有標的

如果不了解可閱讀:本益比是什麼?

2. 本益成長比(PEG):考慮公司成長性

本益比(PE)是評估公司未來獲利能力的指標,但問題在於,本益比沒有考慮到公司未來獲利的成長性。

如果要考慮成長性,就要使用本益成長比(PEG)來評估。

如果不了解可閱讀:本益成長比(PEG)是什麼?

3. 現金殖利率(Dividend yield):較保守的投資人用來估價、回推未來股利

現金殖利率是將每股股息(現金股利)除上每股股價,通常會以百分比表示。

這個詞原本是出自於債券,債券每期的利息報酬率也是同樣叫做殖利率。

而股票的現金殖利率與債券最大的差別在於:債券的配息是額外得到的獲利,且配息金額固定,

但股票配息不見得是固定的,而且配息時會市值會扣除掉配息的部分,換句話說配息前後的股票價值完全相同。

由於股息一般都來自於獲利中的一部分,因此對於保守投資人來說,其實評估股息就是更保守的在評估獲利,
而現金殖利率,則是保守獲利(股息)和現在價格的比率。

詳細可閱讀:現金殖利率是什麼?

4. 每股營業現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回推公司的含金量

營業現金流(Operating Cash Flow)的意義是「公司透過本業營運實際流入的現金」,是公司生產經營所帶來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數值,包括年營業淨利潤、年折舊等。

它是檢視公司所得含金量的好方法,可以確認公司的營收確實以現金形式流入,能衡量公司業務營運產生的現金量是否正常,判斷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正現金流來維持發展,否則可能需要外部融資來進行資本擴張。

如果不了解可閱讀:營業現金流量是什麼

自由現金流能看出公司產生現金的效率,而投資人也能用它來衡量公司的營運現金流,扣掉資本支出後是否還有足夠的資金,能發放股息來回饋給投資人,或是在未來作為投入用途、以及預留下來在景氣不佳時讓公司度過難關。

如果不了解可閱讀:自由現金流是什麼?

如何提高內在價值評估的可信度?

價值投資核心的關鍵就是我們怎麼判斷好公司、怎麼去評估價值,

但我們無法直接預知未來,手上只有過去的資訊用於分析,

因此估價背後的基礎,在於公司未來的財務是相對可預測的,過去資訊能有效用於判斷未來。

畢竟如果未來會很容易突然大轉彎,那任何的價值評估都沒有意義,

因此通常在估價之前,會先對企業做分析,了解它的獲利能力、財務安全性、投資護城河,來提升內在價值評估的可靠程度。

也會在估價之後,透過安全邊際,來決定買進價格,減少誤判的風險。

以下是幾個提高內在價值評估可信度的方法:

方法1:分析獲利性、經營效率、安全性

在估價前,會先透過公司的分析,來找出未來營運相對可靠的企業,此外也會定期檢驗公司狀況是否改變,

除了觀察營收每股盈餘EPS這類獲利能力變化以外,
還可以分析觀察包含自由現金流、毛利率、負債比率、流動比率、經營效率(ROE、ROA),

可以觀察的指標有很多,以下只先列出幾個比較常見重要的:

1.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公司有多少能自由運用的資金

一般觀察獲利,我們常常會優先看每股盈餘EPS,但實際上EPS會存在一些盲點,
例如沒辦法考慮資本支出的花費,以及沒有考慮折舊攤銷導致帳面獲利的減少。

我們之所以分析過去獲利數字,就是希望它能做為未來情況的參考,而許多公司只有在扣除必要的資本投入之後的獲利,才是真正能動用的資金,
因此自由現金流是一個能客觀分析獲利能力的數字。一些估價法在考慮獲利時,主要也都會用自由現金流來估價,而不是用稅後淨利估價。

詳細可閱讀:自由現金流是什麼?

2. 毛利率(Gross Margin):衡量企業創造附加價值的能力

毛利率是除生產成本後的獲利與營收的比率,如果企業的產品服務有更高的附加價值,那麼相同營收之下就能創造更高的毛利。

它反應包括品牌價值、技術、成本控制等等因素,當毛利率下降,很可能是企業的某些本質發生改變。

詳細可閱讀:毛利率是什麼?

3.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衡量公司經營效率

ROE代表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賺錢效率,ROE越高,代表公司為股東賺回的獲利越高。

以前市場先生曾經看過一本台灣人寫的巴菲特選股書籍,裡面提到了巴菲特的選股方法中,有一項選股條件是過去5年ROE都高於15%的股票。

後來在閱讀巴菲特的著作與給股東的信中,並沒有看到巴菲特曾經有談過任何明確的數字或門檻值,而他自己的選股也並非都絕對有依循著高ROE的原則。

巴菲特的確有強調一件事,就是應該投資在賺錢效率高的公司,的確ROE有評估賺錢效率功能,但並不是絕對,所以ROE通常不會單獨使用,要搭配其他的指標一起看。

詳細可閱讀: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是什麼?  

4. 資產報酬率(ROA):公司資產運用的效率

ROA指的是公司在某一段時間裡,公司運用資金和貸款,能創造出多少獲利的比率,也可以說是公司資產的總報酬率。

ROA這個指標可以看出公司資產使用效率、運用資產創造利潤的能力,

所謂的資產(Asset),指的就是公司帳面上的財產,可以理解為生財工具(土地、廠房、機具設備、營運據點等等),但對不同產業類型來說,靠資產能創造的價值也不大一樣,因此ROA通常用於評估重資產的公司(例如:製造、航運),但無法衡量輕資產的行業(例如:科技、軟體公司)。

詳細可閱讀:資產報酬率(ROA) 是什麼?

5. 負債比率:用來衡量一間公司的錢,有多少比例是借來的

理論上,高負債比率可以提高資產運用的效率,就跟一般人借錢一樣,可以讓自己資金運用靈活、槓桿更大的資產,但是一但遇到股災,高負債比例的公司,可能會比較快躺平。

要注意的是,高負債並非絕對不好,因為有些產業,本身就是以高度槓桿的方式在運作。低負債雖然安全,沒有負債的公司不會突然因為周轉不靈而倒閉,但也可能是缺乏有效率的投資機會或者借不到錢。所以負債比率僅做為一個分析參考即可,還是要搭配其他指標來評估。

負債比率是負債佔總資產的比率,國外許多分析也習慣會看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率,屬於槓桿高低的概念,和負債比率的觀念是雷同的。

詳細可閱讀:公司負債比率越低越好嗎?負債權益比是什麼?

6.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代表公司償債能力的高低

買股票最大的風險就是公司因經營不善下市,股價歸零,而經營不善的前兆之一,就是公司缺乏流動性、帳上流動資產少但短期需償還的債務多,導致償還債務出現困難。

除非是能先收到現金的產業,如零售通路、網路通路、支付業等等,否則流動比率一般要求是要在200%以上,越高越好,代表短期在還債上越沒有壓力。

詳細可閱讀:流動比率是什麼?

市場先生提示:這些財務數字比例都有一些使用上的注意事項與限制,
因為各產業、各公司營運情況不同,不能用數字高或低來直接判斷好壞,也不能直接比較不童企業的數字,通常是跟自己過去比,以及跟同產業公司比較。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我在每一篇財務比率的文章裡面有提到比較詳細談它的使用注意事項和限制。

方法2:評估投資護城河

投資護城河:公司獨特的競爭優勢,競爭對手難以打破的安全防護。

所有公司都會因為競爭而獲利逐漸減少,這種公司估價時不宜過度樂觀,但有護城河的公司較不易衰退。

護城河是一個比較質化分析的方式,藉由一些確認方式了解公司有沒有擁有獨特的競爭優勢,這些競爭優勢是別人不管再怎麼強、競爭對手不管再怎麼樣都沒有辦法打破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就可以確保公司的利潤可以長久持續下去。

如果說公司像一間城堡,那「護城河」就是保護公司的利潤免於受到競爭侵蝕的安全防護。

如果有兩間同樣的公司,隨著時間經過兩者利潤都會逐漸下降,但擁有護城河的公司會因為利潤下降較慢,因此長期得到更大的利益。

簡單來說,如果找到有護城河的企業,等於擁有一種長期可預測的優勢。

有一本書叫做《護城河的投資優勢》,裡面就有介紹要用哪一些方式去分析公司的經濟護城河

包含以下幾個面向,都是可以減緩公司利潤隨時間衰退的護城河:

  1. 無形資產:包含品牌、專利、特許。
  2. 轉換成本:使用者轉換到其他廠商,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3. 網絡效應:越多人用越好用、媒合供給和需求雙方。
  4. 成本優勢:包含生產程序、地點、特有資產。
  5. 規模優勢:包含規模經濟與獨佔。

詳細可閱讀:如何分辨出5種企業的「投資護城河」

市場先生提示:真護城河 vs 假護城河

護城河真正的意義在於,公司擁有優於其他公司的競爭力,能避免因為競爭導致利潤下降及衰退,確保未來盈餘有更大機率能維持並向上,
但不代表符合護城河的特徵就有競爭力,
例如,如果有一間公司雖然擁有特許經營權,但其他許多公司也都有特許經營權;
或是公司品牌大家都聽過,但你購買時卻不願意為它付出高價,這些狀況都只能算是「假護城河」。

「訂價權」是一個檢驗方式,企業是否擁有調整定價的能力(可能是對客戶調整售價,或者對供應商調整成本),如果優勢能轉變為訂價權,通常是真正擁有護城河優勢。

方法3:使用安全邊際

安全邊際:股票內在價值與股票價格的差距,當差距越大,越能降低投資虧損的風險。

價投資的始祖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認為:只有當股票內在價值遠大於股票市場價格(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時候),這筆投資才值得出手買入。

安全邊際就是對我們評估出來的價值再去打折,做保守的評估。

比方說,如果我們估出一個公司的價值80元,所以在股價低於80元的時候,我們會說是屬於合理的價值,但是為了避免我們在估計這個價值的時候產生錯誤,或者就算出現錯誤的時候讓傷害減少,這時候可以再把它打個折,例如再打8折、80元再打8折是64元,所以64元和80元這的差異就是安全邊際。

即使今天判斷錯誤,讓我們等到64元再買,也可以少賠這16元的價差,這就是安全邊際的想法。

當然,安全邊際越大雖然看似越安全,但這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代價就是你很可能會完全找不到任何標的可以買、錯過許多的投資機會,因為出現這麼低的價格有時是很困難的。

如果不了解可閱讀:安全邊際是什麼?

價值投資法操作流程 – 6個步驟

那麼該如何使用價值投資法呢?

前面有提到,其實價值投資的門派很多,因此分析與投資方法各有不同,
市場先生根據自己對各門派價值投資方法的理解,綜合後整理以下的步驟框架,作為基本的價值投資流程:

步驟1:確定策略類型

首先要判斷自己的策略類型,例如是要買低價平凡的公司,還是用合理價買有潛力的好公司,或者要使用波段操作(過於高估就賣),還是長期持有(公司體質沒改變就不賣)。

這邊介紹2個最常見的價值投資策略類型,用低價買平凡的公司,以及用合理價買有潛力的好公司。

策略1:用低價買平凡的公司:用清算價值估價,追求盡可能便宜買進降低風險

找到一間公司,只要夠便宜、價格遠低於清算的價值,那我們就相信長期來講,風險是相當低的,

雖然我們不會真正去清算公司,但是當你如果真的實際去清算還是賺的,很大的可能性就不用擔心它跌更多,這種就是雪茄菸屁股(Net Net投資法)的方法。

缺點就是其實現在已經很少這種低於清算價值的標的了,而且你不確定它會跌多久、跌多深,才能夠收回來這筆投資。而公司也存在繼續虧損、價值持續下降的可能。

這種做法是比較古典的價值投資作法,
在現代,通常只有在整體市場大衰退時才會容易出現這種大拍賣,問題是,在那個時間點,也許你有其他更好的標的選擇。

策略2:用合理價買優質好股:現代派方法

現代派的方法是用合理價去買優質的好公司,好的公司範圍就比較廣,包括穩健的公司及快速成長的企業,各產業都有表現非常好的公司,

問題就在於好的公司你知道、別人也都知道,所以這樣的公司原則上就比較貴,也要注意可能會隨著科技發展,公司可能會有一些劇烈變化。

另外,買這些好公司其實都是等它跌下來變便宜的時候,但是它跌下來一定有原因,有時候可能會誤判這些原因。

也許它跌下來是因為已經不再像以前這麼好了,但是你沒有發現,還是覺得它很好,這時候去買進可能就會產生一個誤判的狀況。

這種情況就稱為「價值陷阱」,因此除了做足研究,也要適度分散,避免犯錯的傷害過大。

步驟2:選股-分析公司體質,找到口袋名單

主要是衡量一間公司的體質狀況,例如每年是否有賺錢、負債狀況如何,
是否會發放股利…等等。

通常會建議將資金分散到至少5~10家公司,甚至行有餘力可以分散到10~30家公司,減少犯錯時的傷害。

最理想的是去閱讀一家公司的財報,不是只有看數字,最好也能,理解它的產品服務、產業特性、競爭優勢及風險。

關於閱讀財報的教學可閱讀:

1. 10K財務報表怎麼看?

2. 財務報表 – 三大報表入門

也可以用一些財務指標,對公司的獲利狀況、經營效率、安全償債能力,多方面了解,最好也能與同業做對比。

例如前面有介紹的幾個指標:

  1. 自由現金流(Free cash flow)
  2. 毛利率(Gross Margin)
  3. 股東權益報酬率(ROE)
  4. 資本報酬率(ROA)
  5. 負債比率(Debt Ratio)
  6. 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

全球股票很多,如果你不知道從哪開始,這裡市場先生也提供一些小抄,你可以直接去看許多知名價值投資大師他們的持股:

可閱讀:價值投資大師的選股清單總整理》他們都買什麼股票?

市場先生提示:挑選口袋名單的進階思考

當你決定採用價值投資,開始做功課進行各種商業及財務的分析之後,符合條件的公司也許有很多,

那麼哪些公司應該列入口袋名單、哪些應該排除呢?功課又應該做到甚麼程度才夠呢?

我會建議投資人「要想像自己真正擁有這家企業」,去檢視你是否真的應該把一家公司列入口袋名單。

可是我們明明不是真正的老闆、也不是大股東,那怎樣算是願意真正擁有一家企業?

我建議你可以這樣想:如果今天證交所突然關閉10年,你都無法交易賣出手上的股票,你是否可以接受?

有句話說,如果你不願意持有一檔股票10年,那最好連1天也不要持有。

我認為這並不是在說買了就不能賣,因為情況總是在變,但只有當下我們先做出足夠有信心的決策,才可以讓自己能度過後面價格不理性波動的漫長過程。

否則只是因為公司還可以、當下因為便宜或某些利多就買,卻不是真正想要擁有企業,那麼只要股價繼續跌,或者有風吹草動,你很可能都會自我懷疑。

 

步驟3:估價-估價乘上安全邊際,找到可接受的價格

價值投資人在對一間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評估時會使用許多方法,常見的有本益比股價淨值比EV/EBITEV/EBITDA企業價值倍數…等,這幾種方式。

EV/EBIT、EV/EBITDA企業價值倍數,是一個跟本益比(PE Ratio)很相似,同樣具有企業估價功能,但是比本益比更詳盡。

估價參考指標:

  1. 本益比(PE Ratio)
  2. 本益成長比(PEG)
  3. 股價淨值比(PB Ratio)
  4. 企業價值倍數(EV/EBIT、EV/EBITDA)

估價出來後再乘上安全邊際,一般常見安全邊際的買進價格,會設定內在價值80%,也就是留有20%的安全邊際。

使用安全邊際選股時,可參考底下方式:

  • 第1步:先算出股票內在價值。
  • 第2步:將內在價值 × 80%,算出符合安全邊際可以買進的價格。

舉例來說,投資人評估了市場先生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股利、EPS、未來成長性,認為內在價值為100元,將內在價值 × 80%計算就是安全邊際,投資人安全進場的價格即為80元。

當然,安全邊際也可以是打7折、打6折、打5折,安全邊際越大越安全,但成長型的公司,通常很難出現好的機會,閒置的現金某種程度也是機會成本

詳細可閱讀:安全邊際是什麼?

步驟4:等待-多尋找並耐心等待機會

價值投資需要長期的等待,如果今天要用價值投資就需要很有耐心,原因就是你要等公司變便宜、到合理價格才買,

但其實這樣子常常是需要等,有時候等很久不見得等得到。

等到機會出現,很可能是市況相當惡劣的時期,各種壞消息滿天飛,但作為價值投資者,這時應該要勇於逆風買進。

巴菲特曾經說,其實價值投資你並不需要做很多的決定,因為你能做出決定的時機,其實也沒有那麼多

步驟5:買進-耐心等待價格回歸價值

就算買進了,接下來要等價格回歸價值,也同樣需要耐心等待…,

它有可能跌或者又繼續跌了一陣子才漲回來,中間過程有時很短、有時很長,所以價值投資其實很大程度都是在等待。

市場先生提示:不要懷疑,價值投資就是要耐心等…等…等,如果你覺得價值投資是可以很快速的獲利,那你一定誤會了什麼。

步驟6:持有或賣出-
定期檢驗持股公司的價值是否改變,或者價格出現不合理高估

最後一步,就是定期檢驗持股公司的價值是否改變,

也就是前面提到,可以提高內在價值可信度的方法,包括獲利能力、經營效率、償債能力,護城河優勢是否發生變化,

藉此來定期檢驗持股公司的價值。

如果持續檢驗的過程中,發現價值發生改變,確認過後應該果斷認賠,而不是套牢死抱不放。

價值投資並不是保證絕對穩賺不賠

價值投資雖然經過許多嚴謹的分析,盡可能確保判斷正確,但仍可能犯錯導致虧損。

有幾種虧損可能性,包括:

1. 誤判公司價值、對價值過於高估。那麼即使自認為買的便宜,實際上也可能依然是過於昂貴,導致虧損。可以參考下一段的價值陷阱。

2. 意外事件,包括天災人禍、政治因素、科技進展、世界經濟局勢大變等等,都可能導致公司經營的本質快速改變。

3. 財報造假、公司內部人員舞弊等等,有時從外部資訊不一定能看出來,甚至造成解讀錯誤。

股神巴菲特,他也曾說過投資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虧損。

但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巴菲特自己也經歷過許多虧損的交易,這並不影響他整體的長期表現。

而一般投資,不應該認為自己價值投資做了許多研究就穩賺不賠。

關於巴菲特買股票的虧損經驗,可閱讀:巴菲特的賠錢虧損股票清單

 

使用價值投資要注意什麼?

價值投資有很多門派,坊間書局就有許多不同價值投資的書,原則上可能10本裡面有8本講的都不太一樣,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方法,但是大原則可能是差不多。

價值投資的選股基本原則就是:

  1. 找到好的公司
  2. 用便宜合理的價格買進。

有興趣研究可以看看網友推薦的價值投資書單,或是巴菲特價值投資書單

但仔細研究會發現,對於好公司與便宜價格有許多不同定義方式,普遍來說的確價值投資獲利性和安全性真的都不錯,
但凡事有一好必有一壞,換取安全性背後的代價是什麼呢?

這邊介紹幾個價值投資普遍會遇到的問題。

注意1:小心落入「價值陷阱(Value Trap)

這個是誤判的問題,稱為價值陷阱(Value Trap)

價值投資人在尋找被低估的股票時,很容易落入價值陷阱,如果你覺得一檔股票很便宜,代表你認為它的價值高於它目前的市場價格。

換句話說,你認為市場是錯的、你是對的,如果事實證明你是對的,股票價格應該會上漲。

但有時候卻相反,有可能市場是對的,而你是錯的,也就是說你落入了價值陷阱。

價值陷阱通常發生在投資人看到一檔股票的基本面指標被低估了,像本益比(P/E)、股價淨值比(P/B)…等等,就認為這檔股票應是有其價值的,只是它的內在價值被低估了,如果投資這檔股票並持有,將來有可能戰勝市場。

但事實上這些股票卻是體質不佳的股票,價格只會越跌越低。

簡單來說,價值陷阱就是你以為買到了便宜的股票,但股票的價格卻仍持續下跌,一直沒有回歸到你認為它該有的價值。

詳細可閱讀:價值陷阱(Value Trap)是什麼?

市場先生小提示:

通常大家都是要等價格變便宜的時候才會去買這些標的,但我們應該先思考這間公司的價格到底為什麼會下跌

其實好公司大部分只會在整個市場突然大家都很悲觀的時候,大家一起跌,除了這種時候以外,如果有某間公司突然下跌通常有原因,這時就要去判斷這個原因是一次性的影響,還是說會導致公司長期的獲利能力衰退?如果是長期獲利能力衰退,其實價格可能就沒有辦法回歸價值。

另外,我們應該要去避免尋找一些模稜兩可的機會,而是要去尋找明顯的機會,但這樣的標的其實非常稀少。

注意2:適度的分散投資

價值投資是一種主動投資選股方法,預設立場是認為經過嚴謹的分析判斷,自行選股,能創造優於被動投資大盤指數的成效。

因此它是認為應該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並看好它,而不是把雞蛋分散不同籃子。

即便如此,我們不應該假設自己的選股一定是最好的、也不該認為自己不會犯錯。

適度將資金分散,可以避免重押犯錯導致的損失。

多少算是分散,最低限度,應該將資金分散到至少5~10檔股票。

對普通人來說,我們不是整天可以顧著投資的基金經理人,考慮到認知能力和精力有限,越多標的不一定越好,但適度的分散還是有必要的。

可閱讀:分散投資 vs 集中投資

注意3:保持平常心

價值投資並不是年年都能有好成效,例如在2012~2021的十年間,其實價值投資的成果落後大盤許多,很多價值投資大師的績效也落後大盤。

一般投資人績效輸大盤還好,但大多數人在這段期間,績效會落後你鄰居或者你隔壁的同事,

這時你是否還能保持平常心?不受影響?

價值投資的過程其實相待需要耐心,而度過這漫長的過程,能否保持平常心,也是成功的關鍵。

可閱讀:價值投資失效了嗎?投資最難的,是保持平常心

注意4:保持在能力圈以內

很多人以為價值投資就是要懂超多公司、超多股票,其實價值投資只做自己懂的投資只選擇自己懂的產業就好,因為你不可能什麼都懂,只有在你最擅長的領域裡面,才有機會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價值,這樣子才是做好價值投資的關鍵。

所以價值投資並沒有要你去懂一大堆公司、一大堆股票,當然如果你能做到也很好,因為這樣可以從比較大的池子去找機會,機會可能比較多。但實際上非常的難,而且相對別人來說並沒有優勢。

之前市場先生有寫一篇文章談這問題,詳細可閱讀:價值投資選股的3大缺點

快速重點整理:價值投資是什麼?

  1. 價值投資的核心思想是:價格跟價值會是不一樣的,但是長期來說,價格會回歸到價值。
  2. 如何執行價值投資,用最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找到一間好公司,用便宜、合理的價格買進。其中,用合理的價格投資優秀的公司,會比用便宜價格投資平庸公司還來的更好。
  3. 價值投資核心的關鍵就是我們怎麼判斷好公司、怎麼去評估價值,可以用幾個方來來確保內在價值是否評估正確:定期檢驗公司狀況(分析安全性)、使用投資護城河、使用安全邊際。
  4. 實際操作價值投資法的時候,先確定策略類型,再選股、估價、等待、買進,最後決定是要持有會賣出。
  5. 價值投資是可能犯錯的,即使股神巴菲特也都曾經犯錯,適度分散風險很重要。
  6. 使用價值投資時要避免落入價值陷阱,適度分散投資,以及要注意保持耐心與平常心。

價值投資學習資源分享:想學好價值投資,下一步我該做什麼?

價值投資是投資領域裡面一個長期驗證有效,且相當寬廣的領域,包括市場先生自己也不斷透過實作與閱讀持續在學習,

如果你想學好價值投資,以下市場先生提供一些學習資源的建議。

1. 閱讀本篇文章中的各個延伸閱讀連結,了解更多價值投資的相關知識

市場先生這篇寫的很長,許多細節無法一次談的太深入,

但很多的內容以前其實在其他文章我都有詳談過,包過財報分析、各種財報指標、價值陷阱、護城河等等。

文中我都有附上連結到其他更詳細的文章,你可以收藏這篇文章,之後一篇篇去看慢慢學習。

尤其是財報部分,是價值投資的基礎,務必要學好。

1. 財報分析新手入門教學懶人包

2. 10-k財報怎麼看?美國財報閱讀入門教學

 

2. 向價值投資大師們學習

市場上有許多價值投資大師,儘管包括巴菲特,大多數人並沒有公開談論自己策略的細節,
但他們幫人們管理資產,透過公開的績效、持股,可以讓人學習。

市場先生有陸續整理一些價值投資大師的資料,以下這些文章可以參考:

1. 查理·蒙格 巴菲特60年的智慧合夥人

2. 股神巴菲特投資接班人》Todd Combs 和 Ted Weschler 介紹

3. 價值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

4. 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

5. 中國版巴菲特-李祿

6. 價值投資大師:喬爾‧格林布萊特

7. 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

8. 賽斯‧克拉爾曼(Seth Klarman)?連巴菲特都想找的經理人

未來也會再持續更新。

3. 閱讀價值投資相關書籍

從書籍學習,也是讓價值投資能力進展更快、且成本很低的方法,

因為本數很多,就不一一列出來,
以下直接分享一些我以前整理過的書單文章,裡面有書籍的清單:

1. 市場先生的投資理財推薦書單

裡面有關於基本分析和價值投資相關的書單可以閱讀。

包括價值投資分法、基本面分析方法、投資護城河、產業分析,都是有助於精進價值投資的書籍。

2. 10本關於巴菲特的必讀經典書

巴菲特可以說是價值投資最具代表的人物,市面上談論他投資方法的書籍少說上百本,
精選10本我看完比較推薦的書單,想學習可以從這些書開始。

希望整理這些價值投資對你有幫助,如果覺得有收穫也可以幫我分享,或者留言給我一些回饋。

市場先生 2023.01

本文為資訊整理與觀念教學分享,無任何投資推薦之意,投資必定有風險,投資前務必自行研究分析判斷。

加入市場先生FB社團,充實更多理財好知識

50歲之前想退休一定要懂理財,解決投資的煩惱!

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
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
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2000位同學上課。

線上課程》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線上課程連結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
幫我按個讚,分享給更多人看到,謝謝!

上 / 下一篇文章

一般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